06论保守内心

在锡安(教会)患难之时

下一个需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勤勉来守护心灵的时期,是锡安(教会)遭遇患难之时。当教会,如同载着基督和祂门徒的那艘船,在迫害的浪潮中被压制、即将沉没时,善良的灵魂也容易在自己恐惧的惊涛骇浪中遭遇毁灭(shipwrecked)。诚然,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需要的是马刺(激励)而非缰绳(约束);然而有些人却因感受到教会的患难而沮丧地坐下。失去约柜让以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撒母耳记上4:18);耶路撒冷悲惨的处境,使善良的尼希米在宫廷所有的享乐和舒适中愁容满面(尼希米记2:1-3)。虽然神允许,甚至命令我们要对这些灾祸有最清醒的认识,在“这样的日子,祂呼唤人哀恸、哭泣、披麻蒙灰”(参《约珥书》1:13),并严厉警告那些麻木不仁的人;然而,祂并不喜悦看到你像忧思的以利亚那样坐在罗腾树下(《列王纪上》19:4)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不!你可以、也应当成为锡安中的哀恸者——但绝不可成为自我折磨者!你可以向神诉苦——但绝不可抱怨神(即使只是通过你行为的语言)。

现在,让我们探讨一下,当温柔的心灵因感受到锡安(教会)患难的重担而几乎被压垮时,如何能得到缓解和支持?我承认,对于一个以锡安为至上喜乐的人(《诗篇》137:6),要保持他的心既深切感受教会的患难,又不至于消沉过度,是困难的;然而,通过运用以下这些能使心灵安定的指引,这应该并且能够做到:

1.将这伟大的真理安放在你心中——没有任何患难临到锡安(教会),除非是经过锡安之神的许可;祂许可的事,最终必会为祂的子民带来极大的益处。安慰不仅可以从神命令的旨意中获得,也可以从祂许可的旨意中获得。“由他咒骂吧!因为这是耶和华吩咐他的。”(撒母耳记下16:11)。“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约翰福音19:11)。这应当大大平静我们的心——因为许可这事发生的是神的旨意;而且,如果祂不许可——这事就绝不会发生。正是这考虑使约伯、以利、大卫和希西家平静下来(参《约伯记》1:21;《撒母耳记上》3:18;《撒母耳记下》16:10;《以赛亚书》39:8)。主所做的——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为什么对我们不该如此呢?如果主要让锡安被犁为田地,她华美的石头散落尘土(参《弥迦书》3:12);如果祂喜悦让敌基督继续肆虐,折磨至高者的圣徒(参《但以理书》7:25);如果祂的旨意是让全能之主降下困苦、践踏、扰乱的日子临到异象谷(耶路撒冷)(参《以赛亚书》22:5),让恶人吞灭比他公义的人(参《哈巴谷书》1:13);我们是谁,竟敢与神争辩呢?我们理当顺服于那创造我们的旨意,让造我们的主随己意处置我们!祂无需我们的同意,就可以做祂看为好的事。卑微的人难道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竟能与他的创造主争辩吗?或者神应该向他交代祂的任何事情吗?无论神如何处置我们,我们都当知足——这就像无论祂要求我们什么,我们都当顺服一样合理。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个论点,考虑到神的许可最终都是为了祂子民真正的益处,这将使我们的心更加平静。敌人将百姓中最优秀的人掳去吗?这看起来像是令人痛苦的安排(天意);但神差遣他们去那里是为了他们的益处(参《耶利米书》24:5-7)。神以亚述人为手中的杖来击打祂的百姓吗?祂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锡安山上成就祂一切的工”(参《以赛亚书》10:5,12)。如果神能从最大的罪恶中带出极大的益处,那么祂更能从暂时的苦难中带出益处;而且祂必会如此行,如同祂能如此行一样确定。因为一个普通人若许可任何事(他本可以阻止,如果他愿意的话)来阻碍他的伟大计划,也是不合乎智慧的;难道可以想象最智慧的神会这样做吗?因此,正如路德对梅兰希顿所说的,我也对你说:“让无限的智慧、权能和慈爱独自作工吧!”因为万有都受这三者支配,一切行动都围绕教会而被引导。统治世界不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是顺服那位统治世界的主!天意的运行都是明智的,车轮(指神的计划)满有眼睛(充满洞察力)(参《以西结书》1:18;10:12):锡安(教会)的事务掌握在一位良善、智慧、大能者手中,这就足够了!

2.深思这个能支撑心灵的真理:无论锡安(教会)遭遇多少患难——她的王仍在其中。什么!主离弃祂的教会了吗?祂已将他们卖在仇敌手中了吗?难道祂没看到降临在他们身上的灾祸,以致我们的心如此消沉吗?当我们中间有神同在时,却因惧怕受造之物而恐惧战兢——这岂不是可耻地低估了伟大的神,过分夸大了卑微无能的人吗?教会的敌人众多且强大:我们承认这点——然而迦勒和约书亚曾用来激励自己心灵的那个论点,至今仍同样有力:“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民数记14:9)

一位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当安提柯(Antigonus)无意中听到他的士兵在计算敌人有多少人,并因此互相泄气时,他突然走到他们中间问道:“那么你们算我一个顶几个?”灰心丧气的灵魂啊,你们算主一个顶几个?难道祂不是胜过祂所有仇敌的吗?一位全能者岂不胜过许多强者吗?“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罗马书8:31)。你认为基甸进行那番彻底查问(《士师记》6:13-18)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疑问,他求一个兆头,之后又求另一个兆头。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确定主与他同在,好让他能在军旗上写下这句格言:“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士师记7:18)吗?所以,如果你能确信主与祂的百姓同在,你就能借此超越所有的沮丧:而祂确实同在,你无需向天求兆头;看哪,你眼前就有一个兆头,就是他们在所有仇敌中奇妙的被保守(参《但以理书》3:16-18,6:16-22)。如果神不与祂的百姓同在,他们怎么没被迅速吞灭呢?是他们的敌人缺乏恶意、能力,还是机会吗?不是——而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保护他们!因此,让祂的同在使我们得安息;纵然大山被投进大海,纵然天地混杂在一起——也不要惧怕——神在锡安(教会)当中,她必不动摇!(参《诗篇》46:1-7)

3.思考在患难境况中神的子民所拥有的巨大优势。如果世上一个卑微、受苦的状态对教会(指信徒群体)确实是最好的,那么你的沮丧就不仅不合理——而且是忘恩负义。确实,如果你根据教会在世上的安逸、辉煌和繁荣来评估它的幸福——那么这样的患难时期看起来是不利的。但如果你认为它的荣耀在于其谦卑、信心和属天的心志,那么就没有哪种境况能像患难境况这样为这些品质提供如此丰富的优势。毒害教会的,不是逼迫和监禁——而是属世和繁荣!教会的种子,也不是其信徒的属地荣耀——而是其殉道者的鲜血。敬虔的力量从未像在患难中那样茁壮成长,也从未像在最繁荣的时期那样萎靡不振!当我们“被撇下,成为贫穷困苦的民,那时我们便学习倚靠耶和华的名。”(参《西番雅书》3:12)。

使圣徒脱离对诱人属世虚空的贪爱和迷恋,催促他们更快地奔向天堂;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教导他们更热切、更频繁、更属灵地祷告;使他们更热切地盼望和渴慕属天的安息——这些确实对他们有益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这些是对他们有益的,那么通常没有任何境况能像患难境况这样,蒙福结出如此多的这些果子。

那么,因为你的父考虑的是你灵魂的益处,而非满足你肉体的欲望,你就该抱怨和消沉吗?因为他要带你走一条比你愿意走的更近的路通往天堂,你就该抱怨和消沉吗?对于如此关心你福祉、为你所做的远超过祂为世上千万人所做(祂不会为了他们的好处而责打他们或降下患难)的那位神,这样的回报配得上祂的爱吗?但唉!我们凭感觉判断,根据我们当下的口味来断定事物好坏!

4.当心,不要忽视神的子民在一切患难中所享受的许多宝贵怜悯。遗憾的是,我们为患难所流的眼泪,竟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使我们看不见自己所蒙的怜悯!你现在享受的许多外在安慰——远超过基督和祂宝贵的仆人所享受的(这世界不配得他们)。想想罪得赦免;在基督里有得救的份;应许之约;以及在这短暂的受苦日子过后,在神面前永恒的福乐——这些如何呢?哦,一个拥有如此怜悯权利的子民,竟会因任何暂时的苦难而消沉,或如此在意人的冷眼和琐碎之物的损失!你或许没有大人物的笑脸——但你拥有伟大神的恩宠;你在属世的恩惠上或许减少了——但你因此在属灵和永恒的恩惠上增加了。你或许不能像以前那样富足地生活;但你仍能像以往那样属天地生活。你会为这些外在环境如此忧伤,以致忘记了你实质的永恒怜悯吗?轻微的忧患能让你忘记重大的怜悯吗?记住,教会真正的财富是放在所有仇敌都触及不到的地方。即便神在祂外在的安排中并未区分祂自己的子民和他人,又如何?是的,即便祂的审判专门针对最好的人,却放过最坏的人,又如何?即便一个亚伯被杀,一个该隐却存活,又如何?即便一个血腥的丢尼修(Dionysius)在床上安然离世,而一个善良的约西亚战死沙场,又如何?即便恶人的肚腹塞满了世上的珍馐,而圣徒的牙齿塞满了沙石(参《耶利米哀歌》3:16),又如何?仍然有太多值得赞美的事;因为拣选之爱已经作了区分,尽管普通的护理没有!当繁荣和免于惩罚在毁灭恶人时,即使是杀戮和患难,也将使义人得益并得救。

5.要相信,无论教会在逆境的波涛中被淹没得多么深——她必将再次兴起!不要惧怕;因为正如基督第三天必定复活(尽管有封条和守卫看守祂),锡安(教会)也必从她一切患难中兴起,在一切仇敌之上昂起她得胜的头颅。没有理由担心一个因损失而兴旺、因减少而增多的民族的毁灭。在教会还未死之前,不要太急于埋葬她;在你断定她已失落之前,请等到基督施展祂的智慧。荆棘或许在火焰中燃烧——却永远不会烧毁(参《出埃及记》3:2);这全因那位住在其中的主的美意。

6.记住神在过去的困境中对祂子民的看顾和温柔。一千八百多年来,基督教会一直在患难中,却未被吞灭。许多迫害的浪潮席卷过它——它却未被淹没。许多计谋曾策划对付它,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哈曼和亚希多弗图谋毁灭它,希律伸手苦害它——这都不是第一次了;它始终被保守脱离患难,在患难中被扶持,或从患难中被救拔出来。难道它对神不如以往宝贵了吗?难道祂现在拯救它的能力不如从前了吗?虽然我们不知道救恩将从何而来,“但主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脱离试探。”(彼得后书2:9)。

7.如果你从以上任何思考中都得不到安慰,那就试着从你当下的患难本身汲取一些安慰。你这患难无疑是你正直的美好证据。如果你在那艘船上没有珍贵的财宝,当它遇险时,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颤抖。此外,这种心灵状态可以给你这样的安慰:既然你对锡安(教会)的患难如此敏感,那么耶稣基督对此的感知和关切必定远超过你——祂必以恩惠的眼目垂顾那些为此哀恸的人。

问题思考

1. 主权信靠  

如何从“神许可患难”与“神仍在锡安”的双重真理中得安慰?  

2. 患难价值  

作者提出“卑微受苦是教会最佳状态”,这与世俗成功学有何根本冲突?  

3. 焦点转移  

为何在教会患难中需专注“看不见的永恒怜悯”而非“暂时的损失”?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