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人如何改变

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果实

那么,这棵从心中结出好果子的果树,长得是什么样子呢?当我们仔细看看这棵果树时(在我们生活中的改变),请记得我们并不是只列出身为信徒当做的事,我们还应当记得耶稣所赐的究竟是什么。他赐给我们新的生命、新的智慧、新的品格、新的盼望、新的力量、新的自由,以及新的渴望。圣经将这一切简单地归纳为—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工,赐给我们一颗崭新的心。借着圣灵,我们的心才进入一个新生命的境地。当我们的思想、欲望、言语、行为都走在一条正路上时,那不是我们应当拍拍自己的肩、肯定自己,或将待办事项的其中一项删去的时刻。每当我们做了正确的事,都是在经历基督所供应我们的恩典。在前面第十一章,我们约略提到在基督里的果实。下面我们来做更详细的探讨。

我个人要过一个正直、廉洁的生活。当神赐给我完全的赦免时,我再也不必害怕将神的话语当作一面镜子来省察自己。我不再需要替自己辩护,或给自己找借口。我也不再需要将我的罪合理化,或是玩弄推卸责任的把戏。我也不再需要否认或躲避我的罪。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改变呢?因为如果赦免、智慧以及大有能力的神真实地活在我的里面,为什么我需要惧怕去面对我的软弱、失败、不成熟或一切其他的罪呢?相反,我可以将自己委身于对自我的了解与认识上。我能因为有神的话语照亮我内心的镜子而感到欣慰。我可以为那些神放在我的生命里、帮助我更正确认识自己的人而高兴。面对可以看见自己的潜力并持续学习、成长与改变,心中着实欣喜万分。

同时,我也要寻求合乎神心意的帮助。再一次,神的恩典不仅将我从罪的辖制中释放出来,也向我开启了神恩典无穷尽的资源,而其中一项就是基督的身体。请以这样的角度来思考:如果我因为有最崇高的帮助者住在我的里面而备受激励,那么我要在基督的身体中,在他赐给我的所有资源里获得益处。因此,我不会选择过一个独立自主、自给自足的生活。在这个身体中,我将善用所有我能得到的圣经教导。此外,我会在小组或团契中彼此服事。我也会请求长老们作我的牧人,指导我属灵的方向。成熟的弟兄姐妹身上的智慧,也是我寻求的目标。亲密良朋所能提供给我的适时指点与提醒,我也要从中获得益处。最后,我要诚实面对我内心与行为的挣扎,以至于能够善用这些资源。

当我这样行时,我会表达出一种敬虔的情感。再也没有比髑髅山上更令人感动的场景了。当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而死时,他曾向父神呼求,所以,十字架的恩典也邀请你向天父呼求。基督向着对他保持沉默而让他死亡的父神呼求,为的是让你也能向这位天父呼求;这位天父会垂听你的呼求,赐予你活下去的一切所需。

当你越多认识神,认识他要将你塑造成的样式时,你就会明白,基督徒的生活并不是一种毫无情感、甚至禁欲主义般的存在。基督在地上时已表现出所有不同的情感;所以,当你在基督里成长茁壮时,你亦会如此。成熟,表示在正确时间、以正确方式,表达出正确情感。所以,身为一位基督徒,我们应当是地上最忧伤的人(因为我们明白罪的破坏力),也是最喜乐的人(因为我们经历了基督的恩典)。

哀伤有时、喜乐有时、愤怒有时、惧怕有时、忧伤有时、嫉妒有时、快乐有时、感恩有时、忧虑有时、期待有时、后悔有时、悲叹有时、兴奋有时,真实情感的表达,都有其适当时间。信心的生命就像彩绘玻璃窗户一般,镶满各样不同情感的颜色;而基督的光芒,正穿透这些彩绘玻璃,闪耀在世人面前,熠熠生辉。

我会让十字架来塑造我与人的关系。我们既是蒙了神的恩典,浇灌在我们生命中,唯有将这恩典与别人分享,才是合宜的。在《马太福音》十八章21至35节中,耶稣基督用了一个故事来阐释这原则。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

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众同伴看见他所做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因为在你身边的人(像你一样)仍然是罪人,所以他们会跌倒,会得罪你,会令你失望;那是个好机会,让你将从神那里领受的恩典在他们的生命中同样延续。我们的愤怒、急躁、不耐烦、谴责、苦毒及报复,永远不会在他们的生命中(或是我们的生命中)发挥美好的作用。但是,当我们愿意将他的恩典有形有体地活出来时,神就可以在他们的生命中,做出美好的事情来。当我们如此做时,我们成为神在他们生命中动工的一部分助力,反之则可能成为阻碍。那么,在实际生活中,“让恩典塑造你与人的关系”究竟代表什么呢?

这表示着:预备好、愿意和能够去饶恕冒犯我的人(参考《马可福音》十一章25节;《马太福音》六章12~15节)。首先,决定饶恕是你与神之间的内心交涉。就是你愿意放弃心中的一个欲望—将他对你的亏欠紧紧抓着不放(以某种方式去惩罚人)。取而代之的是你将这人和他冒犯你的事交托给神,相信神是公义与公正的一位。所以,你决定以恩典和饶恕来回应这个得罪你的人。当时机来临时,这个纵向的交通(介于你与神之间)就会让你预备好,去与冒犯你的人作一个横向的交通来彼此饶恕。

让我们面对这个事实:我们是罪人,并且住在世上其他的罪人中间;所以,没有一天我们不需要饶恕。拒绝原谅、脑海中一直重演别人的过错、想要惩罚与报复的念头,都会破坏神运用人际关系使我们更像他的善工。人际互动与其中的冲突原是神在我们生命中“恩典工作室”。在饶恕这个重要的领域中,有以下两个重点:

(1)神的恩典使我心被恩感,以至于盼望其他人也能认识基督买赎了我以及他的赦罪之恩。

(2)这个恩典能改变我,使我能真正去饶恕别人。

十字架让我能够谦卑地寻求饶恕。当我寻求饶恕时,我承认我要对我得罪你的事负起责任,不自我辩护、不找借口或责怪他人。这样的态度所表达的语句会像是:”对于(某某事情),我错了,请原谅我。我为对你所造成的痛苦,深感抱歉。”这三部分的请求,为寻求饶恕定出极佳的定义。首先,寻求饶恕表示以谦卑诚实的态度,来到被我冒犯的人面前(对于某某事情,我错了)。其次,寻求饶恕表示真心承认我得罪了对方;因此,我需要请求他成为饶恕过程的一部分(请原谅我)。所以,只说“我觉得很抱歉”是不够的;因为当我们只是如此说时,实际上剥夺了对方饶恕我们的祝福。最后,一个饶恕的请求,应该以真诚的同理心,承认因自己的过犯造成对方所经历的痛苦(对我所造成的痛苦,我深感抱歉)。

这个请求饶恕的过程,再一次使我经历神恩典的果效。他的恩典提醒我,我是一个罪人—如果我不是一个罪人,就不需要基督为我的罪受死了。然而,这恩典不但让我知罪,还能做更多的事:恩典改变了我的心,让我对自己过去看不见的罪敏感起来;不但看到自己的罪,而且在以往推卸责任的地方,现在却勇于承担过犯。

当十字架塑造我与人的关系时,我会以恩典来回应别人的罪与软弱之处。你是否对他人所设定的标准,比对自己所立定的标准还高呢?你是否容易忘记自己是个罪人,而总是记得别人是罪人呢?

你是否无法宽恕别人对你的小冒犯?你是否花较多时间去挑别人的错,眼中却看不到他们所做的正确的事情呢?你是否批评过于鼓励?人们觉得被你接纳与爱护,还是被你批评与论断?对于你身边周围人们的软弱、失败与过犯,你通常是如何回应的呢?

十字架能使我们以充满怜悯、温柔、坚忍、仁慈、忍耐与爱的心肠来服事他人。当我们与人的关系越接近时,就越需要以上的态度;因为,那正是我开始被他们的软弱与罪影响的时刻(我对他们的影响也是一)。当我们彼此越接近时,我们内心就越被显露出来。因此,我们都需要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态度,塑造了我最亲密的人际关系?”虽然我们都是罪人,基督住在我们的里面,为的是将我们从自我中被释放出来,让我们能以爱心和仁慈的态度彼此对待。每一次当我放下私欲去服事他人时,我正是将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的功效,在我的生命当中发挥出来。

在我的话语和行动中,十字架给我目标与方向。神呼召他的儿女,在行为上反映出我们在基督里所领受到的恩典。但问题是:“这个恩典,对于塑造我的人际关系能发挥多少作用?”让我们来看看,基督鼓励我们拥有的一些行为表现,这些行为建立在十字架的基础上,是我们信心所结出的一部分果实。

·十字架,使每一位属神的儿女能与人和睦(参考《雅各书》三章13~18节)。此时此刻,在哪些人际关系中,你需要致力于使人和睦?

·十字架,使每一位属神儿女说诚实话(参考《以弗所书》四章25节)。所以,此时此刻,在哪里借着你清楚明了的诚实话,问题能被解决、关系能被恢复、人们能因此蒙福?

·十字架,使每一位属神的儿女服事他人(参考《加拉太书》五章14~15节)。所以,此时此刻,在哪里,神正呼召你成为一位仆人,好服事他们?

·十字架,使每一位属神的儿女原谅这些寻求饶恕的人(参考《路加福音》十七章1~10节)。如果我已将他人的冒犯交给了神,而且拒绝报复他人;那么当得罪我的人寻求我的原谅时,我的心已经预备好去原谅他人了。

·十字架,使每一位属神的儿女学习如何说“不”。这样的反应,并不是由于我们无法爱人,而是基于我们爱他们与爱神的缘故,使我们委身去做对他们有益的事。在福音书当中,耶稣并没有做一切其他人希望他做的事情,他乃是被父神的旨意所策动(参考《约翰福音》二章3~4节,四章43~54节,六章15节、26~27节、30~40节,七章3~10节,八章48~59节,十章30~39节,十一章1~6节、21~27节,十三章8~10节,十八章19~24节、33~37节)。基督徒的爱并没有把我们变成他人意愿的奴隶;它要我们成为基督的奴仆,愿意去服事他人。所以会有一些时候,我对基督忠诚的表现,是表示在我向别人的请求说“不”时,乃是一种爱心与正确的表现。

·十字架,使每一位属神的儿女认识、操练与使用神所赐的恩赐来荣神益人(参看(罗马书)十二章1—8节)。什么是神赋予你的恩赐?在神给予你的岗位与角色上,你应该如何来使用它们。

作个总结吧!

贝蒂娜坐在我对面,虽然一脸疲惫,但并没有沮丧难堪的样子。过去六个月来,她眼睁睁看着自己舒适安逸的田园生活,成了碎片。她曾习以为常的乡间别墅,如今成为云雾一般的记忆。过去带给她欢笑的朋友,随着她婚姻的破碎,一个个消失无踪。她的丈夫不仅抛弃她,另结新欢,还尽其所能,使她任何保障都归于无有,只有贫困为伴。她过去曾有很好的银行账户与信用,而现在,就连基本的需用都不能满足。往昔她的乡村俱乐部生活,如今成为每天需工作十小时的卑微打拼。此外,她还不得不换一间教会!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当我坐在她对面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安详、毫无怨气的女人。我记得内心对自己说:“这是一幅经历神恩典、活生生的图画。”因为,她展现在我面前的品格,没有任何其他理由,可以给我满意的答案。神使用火一般的试炼,不仅将贝蒂娜内心深处最隐密的东西暴露出来,还将她的心炼净、改变。她曾经将安全感建立在富足和安逸的生活中;如今她真正懂得了,什么才是在主里得到平安。过去她有一点点的困难就抱怨不休;如今她活在勇气与坚忍中。过去她斤斤计较,喜欢花边新闻;如今她就是一幅活生生宽恕的图画。她曾经只为自己而活;而现在,她用喜乐的心去服事他人。

贝蒂娜用了这样的话做了一个总结:“我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再经历了,这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困难。有一段时间,我怀疑神究竟是否存在。我完全没有把握,自己能否坚持下去。有时候,要做神说是'对的'事情,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她停顿一下,有点犹豫,又继续说道:“但是,为了得到神在这段时间赏赐给我的,我还是愿意再走一遭。从这个经历中,神彻底改变我到了一个程度,我再回头看过去的贝蒂娜,就好像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贝蒂娜的经历,就像道成肉身那样鲜活。她告诉我们,神不只是将生命中的炎热冷却而已,他是将我们从里到外整个翻新。尽管婚姻的试炼所留下的伤疤(炎热)会一直伴随着她,直到见主面的那一天;然而,她并没有在愤恨、苦毒、疑惑和嫉妒中浪费生命。靠着神的恩典,她正处于个人更新变化的过程当中,并在她对生活的反应里产生了涟漪般的彻底改变。

贝蒂娜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我们同样要面对困难的试炼、祝福带来的诱惑、充满挣扎与冲突的人际关系。但是,神已经赐给你宝贵的礼物—救赎主基督。他此时此刻正在你心里动他的善工,改变你的心,使你用不同方式来回应生活。请记住以下这些事实:

1、因为基督已成就的工作,你就是那棵果树。你的生命中已经有了敬虔品格与力量的证据。借着信心,我们可以认出这些好果实的产生,是由于你对福音与圣灵在生命中动1的回应。

2、基督徒的生活,是一个在基督里凭着信心的生活,并带着他所赐的全新潜力、作神儿女的特权,以感恩之心过每一天。这不是以不情愿的态度来“墨守陈规”,或是以愤怒、苦毒的态度过着“逆来顺受”的生活型态。

3、因为基督已经将我改变,成为一个新造的人;所以,即使面对炎热的处境,美善的事仍旧可能发生。他在我心中所成就的工作,即使在不好的事情发生之时,仍然能用敬虔的态度来回应,从而产生美好的果实。

4、这些美善的事之所以有可能发生,是因为我已经与基督连合,并且圣灵已经内住在我的心里。试炼和试探无法抹杀盼望的真实性,它们只会为我们提供经历神大能的机会。

5、神呼召你在基督里有一个全新的身份(我是谁?),因此,我们能有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我可以成为什么?)。所有这一切,皆根植于基督在我的生命中,与我同在并积极作工。生命的改变与成长,不是基于一套知识体系,一套规则、期望,神学大纲与条例,或是行为上的技巧。长久又符合圣经教导的改变,是由于我们的心被复活的主耶稣的恩典转变的结果。只有当他的恩典掌管我们的心时,我们才有盼望持守他的诫命,遵循他话语的原则。

有了耶稣我们就有了最大盼望。下面这些话,描绘了我们在主里的生活:

每天早晨醒来,”盼望”即映入眼帘,

不是因为我有多么成功、完成了什么事或是我周围的人有多么感激我;

也不是因为我的生活有多么安逸,而是因为有一位神,他是我的天父。

假如每天早晨你醒来之后,看到的不是“盼望”,你所相信的就是一个谎言。

活在盼望中,就是活在真理中;活在真理中,就是为他带来荣耀;在我每天的生活中为神加增荣耀,就是敬拜的最高境界。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