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基督教史

第二部分正统、理性与敬虔

编年表

①☆表示人物去世的年份。

第十五章一个教条与怀疑的时代

我们最神圣的宗教是建立在信心之上,而不是理性之上;如果我们让基督教经受它所经受不起的检验,这足以暴露它的弱点。

——大卫·休谟

16世纪是基督教展现出巨大活力的一个时代,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神学家和统治者、权贵和平民都表现出极大的宗教热情。当时,宗教战争的双方都相信,他们是在为自己的信仰而战。天主教这边是查理五 世,新教这边是智者腓特烈,他们只知道自己心中上帝的真理高于一 切,他们的政治与个人抱负都没有上帝的事业重要。在多年的痛苦探索之后,路德和罗耀拉得出了令他们名声大噪的结论和观点。他们和下一代追随者的行为都受到他们那些深刻的宗教经验的影响。甚至是个人品德很少受人称赞的亨利八世似乎也相信,他在宗教事务上的所有举措, 都是出于他对上帝的真心服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某一宗派的基督徒攻击其他宗派基督徒的激烈言辞,甚至是他们所采用的暴力,都是缘于他们的坚定信仰和支撑他们宗派信仰的不可抗拒的宗教经验。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有前代人的热情——甚至通常不再有前代人的信仰。最终,甚至一些卷入宗教战争的人也表 明,政治与个人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法国的亨利四世,他为了保命或实现他的政治目标,多次改变自己的信仰。当他最终登上王位时,他有限的宗教宽容政策成为他缔造现代法国的基础之一。

在17和18世纪,有许多像亨利四世这样的人。我们将在下一章讲到三十年战争,它在德国造成的后果类似于以前的宗教战争在法国所造成的后果。越来越多的德国诸侯和他们的大臣利用宗教来推动自己的政治计划。这在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的德国阻碍了国家的政治统一,因此,许多德国人认为,不应当因教义分歧而发动战争,宗教宽容才是更明智的决策。

这一切连同科学新发现所造成的后果是,理性主义风靡欧洲。如果全人类都拥有的天赋自然理性能够解答关于上帝和人类本性的基本问题,为什么还要关注于只能导致争吵与偏见的基督教教义的细枝末节?抛开教义的枝节问题并以理性为基础构建一种“自然宗教”(natural religion),让那些轻信和盲信者去相信一切只能声称是启示权威的东西岂不是更好吗?因此,17和18世纪表现出怀疑新教和罗马天主教传统教理的特点。

另一方面,同路德、加尔文或罗耀拉相比,一些神学家对真教义的热情毫不逊色。但是,17和18世纪不再是一个充满伟大的神学发现的时代,不再是一个沿着未知之路前进的时代。17和18世纪的神学家热衷于为16世纪的神学伟人的教导辩护,但是,他们并没有前辈们那样的新颖的神学创见。他们的神学风格越来越死板,越来越缺乏热情,越来越学术化。他们的目标不再是纯粹地聆听上帝的道,而是维护与阐释前辈们的教导。信仰常常被教条所取代,正统教义往往取代了爱。改革宗是这样,路德宗是这样,天主教也是这样,它们都发展出信徒必须严格遵守的正统教义,否则,他们就不能被视为正统基督徒。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满足于这些正统教义。我们提到过理性主义者的选择。有些人的信仰在他们的祖国并不被认可,他们移居到其他国家。一些基督徒通过强调福音的属灵层面来寻找新方法,他们有时忽 略、甚至否定了福音与客观事实和政治现实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基督徒——英国的循道宗基督徒和欧洲大陆的敬虔派——组织了一群群信 徒,他们并没有断绝自己与建制教会的联系,而是试图培养出一种更强烈、更个人化的信仰和敬虔。

上述这些是我们叙述的这一部分的轮廓。我们先来讲述爆发在德国(第十六章)、法国(第十七章)和英格兰(第十八章)的一些大规模的宗教战争。随后,我们会讲到正统教义在罗马天主教(第十九章)、路德宗(第二十章)、改革宗或加尔文主义传统(第二十一章)中的形成。我们将在第二十二章中讲述理性主义。在第二十三章中讲到用属灵的方法解释福音以求栖身的基督徒。德国的敬虔主义和英格兰的循道宗将是第二十四章的主题。在第二部分的最后一章,即第二十五章,我们将讲述那些决定在大西洋彼岸的北美洲新殖民地寻找出路的基督徒。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