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停止爱世界
第四章:该教义的应用
我现在要谈谈一个要点的实际应用:那些处于恩典状态中的人——无论是小孩子、青年人还是老年人(注:原文用“小孩子”、“青年人”、“父老”指代属灵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不应当爱世界或世界上的东西。我还将提供一些指导,帮助我们省察自己内心是否存在对世界的爱。
其应用价值(该教义的用处)
应用一:
这揭示了我们本性的败坏,它极其倾向于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因此,上帝下达了一条绝对的禁令:“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约翰一书2:15)。这条禁令暗示,自从人类堕落之后,男人和女人就非常倾向于爱受造之物,因为在堕落中,他们离弃了造物主,奔向了受造之物。我们如此转向这些事物,以至于将它们偶像化,痴迷于它们,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它们身上,却忘记了上帝和上帝的事物。水流向低处,火苗向上窜,我们的心追逐属世之物,其倾向性比这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所有人的通病,是普遍存在的痼疾。我们的内心和本性极其败坏,天生就倾向于那些被禁止的事物。我们如此败坏,走在错误的道路上;我们关注那些可怜、终将灭亡、虚空的事物,却忽视了上帝本身——唯有祂能说:“我就是我(自有永有者)。我是实体(存在)。我是卓越。我值得被爱,然而却不被爱。”——想到这些,我们应当谦卑下来。
应用二:
如果那些处于恩典状态中的人不应该爱世界,那么真正处于恩典状态中的人数似乎就非常、非常稀少了;因为不爱世界的人实在太少了。爱世界是如此普遍的现象,它向世人宣告:“他们没有恩典,或只有表面的恩典;没有得救的恩典。”保罗曾说:“众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腓立比书2:21)。在使徒的时代就是如此;人们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爱世界的尊荣、世人的偏爱、权位、财富、享乐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这些迎合肉体(罪性)和旧我(老亚当本性)的东西。他们爱这些东西,基督却被忽视了。正如我们在启示录13章3节看到的,“全地的人都希奇跟从那兽”。很难找到一个与世界疏离、超脱世俗生活的人。保罗说:“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腓立比书3:20,原文直译“我们的公民权/citizenship在天上”或“我们的生活重心/conversation在天上”)。那些生活重心在天上的人在哪里?那些能说“我们的国籍在天上,我们是天上的国民,我们的情感寄托在天上,我们的事业(或:交易往来)在天上”的人在哪里?像这样的人是非常、非常罕见的。
应用三:
如果这样的人(处于恩典状态者)不应该爱世界,那么,那些真正有恩典、敬虔的人就应当满足于拥有少许的世俗之物。一点点世俗的东西就足以很好地供应他们;一点点就能支撑我们走到旅程的终点。当我们有旅程要行,有赛程要跑时,给自己背负上沉重的泥土(指物质财富的重担)是不明智的。使徒在希伯来书13章5节中说:“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你们这些基督徒啊,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不要贪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摩太前书6:7-8)。一个有恩典的心应当这样推理:“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约伯记1:21)。我既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所以,如果我在世上有吃有穿,也有我所需的便利之物,我何必再为一些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劳碌奔波、徒增烦恼呢?”人们不去思考这个确定无疑的事实——他们带不走任何东西离开这个世界,但这是确定无疑的。这个根基如此稳固,你可以在其上建造:当你死时,你什么也带不走。既然如此,那么让我们满足于拥有少许的世俗之物吧。
应用四:
这一点可以用来责备绝大多数自称为基督徒的男男女女,那些被人们看作是敬虔、处于恩典状态中的人。这对他们是一种责备,因为在教会中,有太多人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单就这一点而言,我就可以痛切地、尖锐地责备那些自称的基督徒(揭露他们的假冒为善)。
省察内心
但我知道马上会有人这样说:“我们并不爱世界,我们只是在使用世界!”如果事实果真如此,我会很高兴。所以,让我们来检验一下,我们到底爱不爱世界。我会向你们的心提出一些问题,请你们公正地对待它们。因为你们看到了经上所说的:“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约翰一书2:15)。问问你们自己这些问题:
我是否更关心世界上的事物,而不是天国和属灵的事?
男男女女们为了购物和买到便宜货是多么小心谨慎啊!为了房子和土地,他们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啊!人们在这些事情上花费了多少心血!如果一块土地或一栋房子的产权有不确定之处,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去澄清事实,确保万无一失。如果海上风暴使船只陷入危险,他们会怎么做保险呢?人们会不辞辛劳,不惜任何代价去为他们的货物投保,然而对于他们灵魂永恒的状况,他们却不愿花费丝毫力气,连最小的代价也要逃避。然而圣经在腓立比书2章12节中说:“就当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
你们身处风暴之中,你们的救恩正面临危险。你们可能会失去灵魂,所以要“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要把这救恩从黑暗中挣扎出来(或:做出来)。要把这救恩从疑虑、恐惧和一切争辩中挣扎出来。要克服一切反对意见做成这工夫,把事情澄清清楚。“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一项难以完成的工作,必须为之付出巨大的心血。“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彼得后书1:10)。必须殷勤,因为这并非易事。仅仅念一句“主啊,怜悯我吧”并不能拯救一个人,也不能给他带来确据。不,必须有祷告、挣扎、呼求、与上帝角力。一个人必须查考圣经,并将其真理应用到自己心里。所以彼得后书1章5节说到“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等等。男男女女们都应当殷勤,非常殷勤,并且他们一切的殷勤都应当是为了得着恩典,并使自己蒙召和被选的地位坚定不移。我们在其他事情上都付出百般的殷勤,然而在关乎灵魂的事上却很少花力气。这种错位的关心说明了什么?岂非证明你们爱世界吗?
世界上的事物是否排挤、挤占了属于上帝的事物?世俗的事务是否挤撞、推搡了属灵事务的围墙?
在路加福音14章18-20节,当客人被邀请参加大筵席时,他们都找借口推辞。他们说:“我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他们不能来听基督讲道,也不能分享基督在福音中向他们提供的大好福分。同样,世界上的事物也挤撞着我们的祷告、读经、在默想中教导家人以及省察我们内心的时间。即使世俗事务没有完全把属灵事务彻底挤掉,它们也在压缩和削减属灵事务的空间。
我们必须严肃地质问自己的心:我们是否在寻求神的国和祂的义?世界上的事物挤占了天国的事物、神的事物以及关乎灵魂的重要事务。当我们为了相比之下微不足道的事物,而搁置那些更重要、更需关注的事时,这就证明我们爱世界。一些琐碎的事务就会让一个人忽视圣洁的职责,或者只是形式化地履行它们。然而大卫——他是蒙神喜悦、有恩典的人——却说:“我思想我所行的道,就转步归向你的法度。”(诗篇119:59)意思是:“我反思了我的道路;世界正把我引向另一条路,但我反思了我的道路,就把我的脚步转向了你的法度。我急忙遵守你的命令,并不迟延。”几节经文之后他又说:“我因你公义的典章,半夜必起来称谢你。”(诗篇119:62)意思是:“我将在半夜起来。我要打断我的睡眠。我要在暗中、当无人看见、唯有神知晓时来做这事。”我们却几乎不愿为神宝贵的恩惠而醒过来感谢祂,更不用说为祂公义的审判了。允许属灵的事务和职责因为世俗事务而被推到一边,这表明我们太爱世界了。
在关乎灵魂的事上,我是否满足于一点点?
你是否满足于一点点恩典,满足于对神一点点认识,满足于与神一点点相交,满足于一点点属天的心志?但对于世界上的事物,难道你不是贪得无厌,对自己所拥有的永不满足、永不知足吗?难道你不是想要世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永无止境吗——这周要更多,明年还要更多,日复一日地贪恋更多的世俗之物?你的灵魂是否像箴言30章15节里的马蝗的女儿那样喊着“给呀,给呀!”?灵魂啊,如果真是这样,你就是爱世界了。
男男女女们常常欺骗自己,明明贪婪地渴求世界上的东西,却认为自己并不爱世界。这反映在阿摩司书8章5节中:“你们说:月朔几时过去,我们好卖粮?安息日几时过去,我们好摆开麦子?”意思是:“这些属灵的责任(指守月朔和安息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好让我们可以去关注世界、追逐世界、获取世界?”正如箴言1章19节所说:“凡贪恋财利的,所行之路都是如此。”人们贪得无厌,眼望富人,努力想变得和他们一样。我们渴望像他们那样伟大、显赫、尊贵,进行像他们那样的大宗买卖,拥有像他们那样丰厚的收入和财富。但我们却不倾向于去关注那些在恩典上富足的人,那些非常属灵、属天、敬虔、与神亲密同行的人,并说:“我希望能像他们一样”,从而努力追求更多的恩典,像以诺那样与神同行三百年。既然如此,这就表明我们爱世界。因此,问问你自己的心,你是否也是如此。你是否渴望得到越来越多的世界之物,却不渴望得到越来越多的天国和神?
那么,我在哪里感受到最大的甜蜜和满足?
你的满足感是在世界和它所提供的东西里吗?这些东西对我们的本性来说,当然是甜蜜和令人愉悦的。但天国的事物又如何呢?它们是否像蛋清(蛋白)一样淡而无味,尝起来几乎没有乐趣?有许多人说:“谁指示我们什么好处?谁指示我们一桩好买卖?”但大卫却说:“耶和华啊,求你仰起脸来,光照我们。”(诗篇4:6)。大卫在其中发现了美善;神脸上的光对他来说就是甘甜的。他能欢呼说:“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诗篇34:8)。意思是:“主是美善的,对我的灵魂来说极其甘甜。”他渴望别人也能尝尝主是何等的美善。他希望他们能得着神的恩惠、与神相交、与神和好、在圣灵里的喜乐。哦,这些东西有着甘甜的味道…
另一些人则说:“谁指示我们什么好处(谷物、酒、油、享乐、利润等等)?”这些东西令他们愉悦,而属灵和属天的事物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些概念和影子,他们对此评价甚低。但一个有恩典的灵魂却发现:“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诗篇19:8)。大卫的王冠和王国给他心中带来的喜乐,都不如神的律法带来的多。正如他所说:“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诗篇19:10)。有些人喊着:“给我金子,金子,金子!”但大卫要我们说:“神的律法比精金(最上等的金子)更值得渴慕;它们比蜂蜜和蜂房滴下的蜜更甘甜。”蜂蜜是甜的,但蜂房滴下的蜜更甜。那么,你的灵魂在这些(属灵)事物中感受到怎样的甘甜呢?一个爱世界的心会说:“我们遵守了他的吩咐,在万军之耶和华面前苦苦斋戒,这有什么益处呢?”(玛拉基书3:14)。意思是:“我们在事奉神、多多祷告、读经、默想、与其他信徒进行圣洁交通中,找不到什么益处。我们在听道和敬拜神中找不到什么益处。这有什么好处呢?”对这样的人来说,属地的利益就是敬虔;但对一个有恩典的心来说,任何关乎神的事物都是甘甜的,都是极大的收益。
我是否使用存疑或非法的手段来获取世界之物?我是否忽略了那些能使我获得天国和属灵事物的、合法且无可置疑的方法?
许多人为了获取世界之物,会使用存疑的手段,甚至非法的手段。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6节写道:“不要一个人在这事上越分,欺负他的弟兄;因为这一类的事,主必报应。”难道人们不是常常利用他人、欺骗他人来获取世界吗?世俗之人会欺压毫无戒心的人,榨取、搜刮他们,以增加自己的财产。阿摩司书8章5节提到人们“用诡诈的天平欺哄人”。当人们使用假秤、诡诈的手段、虚假的幌子时,这就表明他们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为了得到世界,他们不惜拿自己的灵魂冒险,违背自己的良心。一旦他们的良心被唤醒,良心就会发声、控告、并定他们的罪,因为他们行了这样的事。如果我们能使用存疑和非法的手段(去追求世界),却忽略那些无可置疑且完全合法的手段(去追求属灵事物),那么我们肯定是爱世界的。神已经指定了获得恩典的途径:祷告、默想、听道、查考圣经。这些是无可置疑的途径,必会带来(属灵的)收益;而其他的(世俗)手段则是存疑和非法的。
我是否爱慕学问、知识、言语的智慧、才干、恩赐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
所有这些东西都属于世界。哦,它们是多么能撩拨人的幻想啊!有些人满足于属人的学问,这表明他们不过是属肉体的、属血气的、属世的。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2章4-5节所说:“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可悲的是,有些人的信心建立在人的智慧之上,他们说:“他口才真好;他是个有学问的人;他有独到的见解和表达。”这些东西让他们高兴,然而他们却几乎不欢迎福音的单纯和朴实有益的真理。而属于神的(事物)是朴实且属灵的,任何真理越是属灵,就越受到有恩典之心的欢迎——
当失去外在的、属世的事物时,我是否比失去属灵事物时更感悲伤?
许多人为失去的丈夫、妻子、儿女或家园而哀恸欲绝。他们常常哭泣、垂头丧气、茶饭不思、卧床不起,且无法得到安慰。但是,如果一位敬虔的牧师被夺去了,如果圣礼(指讲道、圣餐等)被剥夺了,如果安息日被取消了,如果宗教聚会(团契)被禁止了,谁会为这些事感到困扰呢?当我们为失去那些明知终须舍弃之物(指世俗事物)而悲伤的程度,超过为失去关乎我们灵魂的事物(指属灵事物)而悲伤时,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爱世界。
诚实地回答以上这诸多问题,应能帮助你明白自己是否爱世界。而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心系恋于这个世界,那么你当受重责。
问题思考
1.群体反思:为何“真正不爱世界的人非常稀少”?这一判断对教会群体属灵光景有何警示?
2.简朴生活:“满足于少许世俗之物”是否等于否定勤奋工作?如何实践“知足”与“管家责任”的平衡?
3.省察工具:书中10个自我检视问题(如“属灵事务被世俗挤压”),哪一个最能揭露当代信徒的普遍软弱?
1.群体反思:为何“真正不爱世界的人非常稀少”?这一判断对教会群体属灵光景有何警示?
答:因为人性充斥着罪性,享乐在乎世界,而不是上帝。每个人或多或少在这个世界上都有所追求的或缺乏的,财富权势这种全世界都在追逐的事物,又有多少人能够在拥有时甘心乐意的放弃,又有多少人甘心乐意于缺乏,很少很少。所以每一个人都应当警醒,仔细审视自己,不能够被”一点点“而失掉了警惕,不能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不爱世界,这是一个巨大的漩涡在缠绕着每一个人,若不时刻警醒逆水行舟,最终只能陷入无底的深渊。
2.简朴生活:“满足于少许世俗之物”是否等于否定勤奋工作?如何实践“知足”与“管家责任”的平衡?
答:并不是,过去的清教徒也不乏大有资财,却仍旧过着清贫的生活,省吃俭用,而且还是要为了工作费心费力。勤奋工作是一个基督徒在地上的本分,但勤奋工作所带来财富却不是基督徒的追求。作为神的管家,我们要勤奋工作,但我们也要明白神所赐的资财,并不是任由我们挥霍,而要尽心竭力地管理,并尽力将多余的给予更多人,将神所赐的财富用于神伟大的福音之中,将辛勤工作带来的财富用于帮助他人,自身则要知足于日常所需,将”施比受更为有福“贯彻心底。
3.省察工具:书中10个自我检视问题(如“属灵事务被世俗挤压”),哪一个最能揭露当代信徒的普遍软弱?
答:我认为是否满足于一点点以及属灵时间被世俗事务挤压更能够揭露当前信徒的软弱,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水涨船高,基督徒们好像也被时代所裹挟着,被迫的不住增加世俗事务的时间,好像有一点点时间,有一点点知识,有一点点信心在这个信仰之中就足够了。人们的压力变成了吃什么,喝什么,孩子,住所乃至于面子、享受、权势,而不再是是否能够得着生命,是否能够更加亲近神,是否能够更加了解神,主次在一点点的模糊,信仰也在一点点的压缩。这也提醒我,不可以满足于当前,不可以被世界所辖制,且要逆水行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要什么,哪怕世界上有莫大的阻力,也要按照神的心意,按照神的呼召,突破世界上的辖制。
1.因为众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人们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爱世界的尊荣、世人的偏爱、权位、财富、享乐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这些迎合肉体(罪性)和旧我(老亚当本性)的东西。而不去追求生命的成长。魔鬼也总是借着世界的物质来引诱世人。
2.不是的,我们应当勤奋工作,这是神给我们的诫命,没有什么是不劳而获的,我们活在世上的物质神会供应,但也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去获得,而不是神白白的给我们。我们有衣有食就当知足,因为这些都是带不走的,我们在世上神给我们物质加以管理,为要得着属天的财富。
3.这周要更多,明年还要更多,日复一日地贪恋更多的世俗之物?你的灵魂是否像箴言30章15节里的马蝗的女儿那样喊着“给呀,给呀!”?灵魂啊,如果真是这样,你就是爱世界了。我们总是想要更多,有了好的就想要更好的,我们总幻想那个更好的使用起来是一种什么感受。
1. 群体反思:为何“真正不爱世界的人非常稀少”?这一判断对教会群体属灵光景有何警示?
自从人类堕落之后,男人和女人就非常倾向于爱受造之物,因为在堕落中,他们离弃了造物主,奔向了受造之物。这是所有人的通病,是普遍存在的痼疾。我们的内心和本性极其败坏,天生就倾向于那些被禁止的事物。
在属灵光景中,更倾向于去关注那些在恩典上富足的人,那些非常属灵、属天、敬虔、与神亲密同行的人,从而努力追求更多的恩典,而不是受造之物。
2. 简朴生活:“满足于少许世俗之物”是否等于否定勤奋工作?如何实践“知足”与“管家责任”的平衡?
不是否定勤奋工作,而是真正有恩典、敬虔的人就应当满足于拥有少许的世俗之物。一点点世俗的东西就足以很好地供应他们;一点点就能支撑我们走到旅程的终点。
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不要贪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我只是管理这世俗之物。
3. 省察工具:书中10个自我检视问题(如“属灵事务被世俗挤压”),哪一个最能揭露当代信徒的普遍软弱?
满足于一点点恩典,满足于对神一点点认识,满足于与神一点点相交,满足于一点点属天的心志。但对于世界上的事物,是贪得无厌,对自己所拥有的永不满足、永不知足,想要世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永无止境——这周要更多,明年还要更多,日复一日地贪恋更多的世俗之物。灵魂像箴言30章15节里的马蝗的女儿那样喊着“给呀,给呀!”?这就是爱世界。
1.群体反思:为何“真正不爱世界的人非常稀少”?这一判断对教会群体属灵光景有何警示?
因为人的本性是罪恶的,爱世界就是人的本。而且神经质人们爱世界,但人们就是喜欢做被禁止的事。所以我们应当听从神的话语,而不是看身边人的行为。是同学的话不要去爱世。
2.简朴生活:“满足于少许世俗之物”是否等于否定勤奋工作?如何实践“知足”与“管家责任”
不是。勤奋劳作是我们的职责,目的是宣扬神的荣耀,完成神的任务。满足于少量世俗植物对我们的要求是不要把心偏于世俗。我们应该要对世俗的事物知足。对做管家事务的根本目的是宣扬神的名。
3.省察工具:书中10个自我检视问题(如“属灵事务被世俗挤压”),哪一个最能揭露当代信徒的普遍软弱?
当失去外在的、属世的事物时,我是否比失去属灵事物时更感悲伤?
1.群体反思:为何“真正不爱世界的人非常稀少”?这一判断对教会群体属灵光景有何警示?
答:因为人的本性是罪恶的,人们贪图世界的美好,而不愿与神亲近。所以我们应警醒,应顺服神听从神的话语。
2.简朴生活:“满足于少许世俗之物”是否等于否定勤奋工作?如何实践“知足”与“管家责任”的平衡?
答:并不是。勤奋工作是我们的职责,是为了荣耀神。作为神的管家,我们应尽到管理的责任,“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我只是管理这世俗之物。
3.省察工具:书中10个自我检视问题(如“属灵事务被世俗挤压”),哪一个最能揭露当代信徒的普遍软弱?
答:我认为是否满足于一点点最能揭露当代信徒的普遍软弱。人们对于财富权力的渴望不会减少,人们不会只满足于一点点,而是会一点点增加
1.群体反思:为何“真正不爱世界的人非常稀少”?这一判断对教会群体属灵光景有何警示?
答:人的罪性使我们的内心和本性极其败坏,天生就倾向于那些被禁止的事物。爱世界的尊荣、世人的偏爱、权位、财富、享乐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
我们必须时刻警醒,避免将它们偶像化,痴迷于它们,要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上帝和上帝的事物。
2.简朴生活:“满足于少许世俗之物”是否等于否定勤奋工作?如何实践“知足”与“管家责任”的平衡?
答:不是的,勤奋工作获取世上所需是必须的,但是为了贪欲去不断的耗费精力和时间就错了,要学会知足,让自己的心有所属,分清主次。
3.省察工具:书中10个自我检视问题(如“属灵事务被世俗挤压”),哪一个最能揭露当代信徒的普遍软弱?
答:我们欺骗自己,明明贪婪地渴求世界上的东西,却认为自己并不爱世界。就像在阿摩司书8章5节中:“你们说:月朔几时过去,我们好卖粮?安息日几时过去,我们好摆开麦子?”意思是:“这些属灵的责任(指守月朔和安息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好让我们可以去关注世界、追逐世界、获取世界?”我们贪得无厌,眼望富人,努力想变得和他们一样。我们渴望像他们那样伟大、显赫、尊贵,进行像他们那样的大宗买卖,拥有像他们那样丰厚的收入和财富。
1.群体反思:为何“真正不爱世界的人非常稀少”?这一判断对教会群体属灵光景有何警示?
答:自从人类堕落之后,男人和女人就非常倾向于爱受造之物,因为在堕落中,他们离弃了造物主,奔向了受造之物。
教会原是分别为圣归给上帝的。誓示教会群体不要世俗化,不要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因为世上之物终将灭亡。
2.简朴生活:“满足于少许世俗之物”是否等于否定勤奋工作?如何实践“知足”与“管家责任”的平衡?
答:不是的。我们要勤奋工作,但是要有一个有衣有食就知足的心态。钱财都是属于神的,我们要谨慎使用这些财物。
3.省察工具:书中10个自我检视问题(如“属灵事务被世俗挤压”),哪一个最能揭露当代信徒的普遍软弱?
答:男男女女们常常欺骗自己,明明贪婪地渴求世界上的东西,却以为自己很敬虔。满足于一点点恩典,满足于对神一点点认识,满足于与神一点点相交,满足于一点点属天的心志。对属灵的事无知。
1.群体反思:为何“真正不爱世界的人非常稀少”?这一判断对教会群体属灵光景有何警示?
答:1. **世界的吸引力极强**
格林希尔指出,“世界以各种面貌迷惑人心”,包括金钱、荣誉、享乐、权力、安逸。这些并非本身邪恶,而是因为人心堕落,把这些**当作终极目标**,就陷入了“爱世界”的罪。
2. **人的本性倾向属世**
他强调堕落后的人性天然趋向于“爱自己、爱舒适、爱荣耀”,因此“爱世界”是堕落本性的一部分。即使信主之后,肉体仍旧残存旧性,属灵争战使人时常偏向世界。
3. **宗教伪装掩盖爱世界的实质**
许多人外在有敬虔的样子,内心却被世界抓住。他指出:“一个人可以在教会中最活跃,却在心中仍以世界为神。”这就是**属灵伪装**的危险。
4. **对永恒缺乏真实信心**
“因为看不见天上的国度,所以人心更容易抓紧眼前的世界。”若没有真正的属灵眼光和信心,就无法胜过世界的吸引。
5. 警惕属灵麻木与形式主义
若教会成员普遍在外表上“敬虔”,但生活中心仍以世界为重,那教会就陷入了形式主义。这种属灵状态极其危险,因为它掩盖了真实属灵病态。
真正不爱世界的人非常稀少”,这句话像一把属灵的手术刀,揭示了教会中普遍存在的属世倾向。对今日教会而言,这是一个**属灵体检**的呼声,呼召信徒从心开始,查验自己的爱在哪里——是在基督,还是在世界。愿我们用格林希尔的提醒,对照约翰一书2章15节:“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重新定位我们的信仰生活与教会使命。
2.简朴生活:“满足于少许世俗之物”是否等于否定勤奋工作?如何实践“知足”与“管家责任”的平衡?
.知足是对所得的态度,不是对工作的态度,格林希尔教导属神之人对世界之物当知足,但对属灵成长永不满足。
这意味着,简朴生活的重点在于内心的自由——即使拥有较少,也不焦虑、不攀比、不贪婪。但这不代表信徒可以放弃努力工作,或故意怠慢家庭和社会责任。
管家责任要求我们管理好神所赐的资源包括:
* 时间:是否懒惰?
* 金钱:是否挥霍?
* 才干:是否埋没?
* 家庭与社会职责:是否尽责?格林希尔指出:“神不责备你富足,而责备你忘记祂;祂不反对你努力工作,而反对你为世界劳碌却冷落灵魂。”
这提醒我们,勤奋是对神的忠心,而知足是对神的信靠。
3.省察工具:书中10个自我检视问题(如“属灵事务被世俗挤压”),哪一个最能揭露当代信徒的普遍软弱?
答:满足于一点点恩典,满足于对神一点点认识,满足于与神一点点相交,满足于一点点属天的心志?但对于世界上的事物,难道你不是贪得无厌,对自己所拥有的永不满足、永不知足吗?难道你不是想要世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永无止境——这周要更多,明年还要更多,日复一日地贪恋更多的世俗之物?永远的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