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停止爱世界

第五章:进一步远离世界的动机

我劝你们,停止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停止爱世界的浮华与享乐——它的利益、偏爱和尊荣。以下是支持这一劝诫的几个理由或论据。

爱世界是罪

我们不应该爱世界,因为爱世界是一种罪。任何被禁止我们去做的事就是罪,难道你们愿意活在罪中吗?罪难道是小事吗?“罪就是违背律法”,你们会这样说。那么,这里就有一条律法:“不要爱世界”。如果你爱世界,你就违背了这条律法;因此,不要活在违背这条律法的状态中。活在罪中是一件恶事。以西结书18章4节警告我们:“犯罪的灵魂,它必要死。”无论他们的灵魂地位如何——无论是最高的还是最低的,有学问的还是无知的,富有的还是贫穷的——如果他们活在罪中,他们就必要死。活在罪中是危险的,无论这罪看起来多么令人愉悦、有利可图或尊贵荣耀。而如果你爱世界,你就活在罪中。我们应当“厌恶恶,持守善”(罗马书12:9)。最小的罪也是恶,即使它仅仅停留在罪恶的念头或私欲的阶段,没有进一步发展。如果连尚未付诸行动的罪都算是恶,那么当这罪被行出来、被持续活在当中、被付诸实践时,该是何等更大的恶呢?它将带来永恒的死亡,“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马书6:23)。

上帝命令禁止爱世界

我们不应该爱世界,因为这是伟大的上帝所发出的命令。那伟大、有福、荣耀的上帝命令我们不要爱世界。“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约翰一书2:15)。难道这位伟大上帝的命令还不能在我们心中产生效力吗?君王之言,令出如山。那么,这里就是那万王之王、天地之大神的命令:“不要爱世界。”彼得曾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路加福音5:5)。同样,我们也应当听从上帝的命令。主啊,依从你的话,我将不爱世界和它所提供的东西。

耶利米书35章5节记载了一些利甲族人,他们的祖先命令他们不可喝酒,不可栽种葡萄园,也不可盖房子。耶利米把酒摆在他们面前,说:“请喝酒。”他们在第6-7节说:“我们不喝酒;因为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曾吩咐我们说:‘你们与你们的子孙永不可喝酒,也不可盖房子、撒种、栽种葡萄园。’”现在请看耶和华在第14节所说的话:“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所吩咐他子孙不可喝酒的话,他们已经遵守了。”看哪,这些孝顺的儿子遵守了他们祖先的命令。他们“遵守了;直到今日他们也不喝酒,因为他们听从了祖先的吩咐。(耶和华接着说:)我从早起来警戒你们,你们却不听从我。”上帝在这里说:“这对我何等羞辱!一个人(约拿达)的命令尚且被遵守和遵从,而我——这位掌管你们生命的大神——的命令,却不被遵守,也不被理会?”

那么,这位伟大的上帝对我们说:“不要爱世界。”因此,让祂的命令对我们产生效力与权威,将我们的心从对世界的爱恋中挪开。

世界属于恶人

我们不应该爱世界,因为世界是恶人和不敬虔之人的份。诗篇17篇14节提到:“今世之子,他们得享世上的福分。”(或译:“属世界的人,他们在今生有他们的份。”)有些人以世俗的原则、情感、行为和生计为特征。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得到这个世界所能提供的东西,这就是他们所得的全部了。世界上的事物就是他们的份。难道你们也想在这里,在这些东西里,得到你们的报偿吗?这是一个可怜的份,一个终将毁灭的份,一个无法使人满足的份,是最差劲的份。

在约伯记21章7-13节中,约伯问道:“恶人为何存活,享大寿数,势力强盛呢?”恶人不配活在这世上,然而他们却活得长久,并且在势力、地位、尊荣和产业上强盛:

他们的子孙在他们眼前坚立,他们的后裔也在他们面前得以保全。

他们的家宅平安无惧;神的杖也不加在他们身上。

他们的公牛孳生而不断绝;母牛下犊而不掉胎。

他们打发小孩子出去,多如羊群;他们的儿女踊跃跳舞。

他们随着琴鼓歌唱,又因箫声欢喜。

他们度日诸事亨通,转眼下入阴间。

看哪,这些就是恶人;拥有世界,享受音乐与欢乐,并得到心中所渴望的一切,这就是他们的份。谁不想要这样一份呢?这正是耶利米书12章1节那个困扰人心的问题:“恶人的道路为何亨通呢?”为什么那些行事诡诈的人都如此快乐呢?恶人在这世上亨通。尽管他们行事诡诈,他们却仍然昌盛。耶利米接着说:“你栽培了他们,他们也扎了根,长大,而且结果。他们的口是与你相近,心却与你远离。”(耶利米书12:2,注:此处“心”原文reins指肾或内脏深处,喻指内在动机和情感)。

恶人在今世寻求他们的报偿;因此我们不应爱它。亚历山大大帝,一个异教徒,曾以全世界作为他的份。尤利乌斯·凯撒以罗马帝国作为他的份。亚哈随鲁王以一百二十七省作为他的份。世界是配给狗的份,并非儿女的粮食。因此我们不应爱世界,因为它是恶人的份。

世界只会令人失望

我们不应爱世界,因为它只会令我们失望。它带给我们许多烦恼,却甚少益处。我们被告知,在这世上我们将有大患难。“在世上你们有忧患。”(约翰福音16:33,注:和合本作“苦难”,此处按原文tribulation译为“忧患”更贴切)。世界充满了荆棘般的忧虑刺透人心的悲伤,你们每天都会遭遇它们。传道书1章14节说:“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世界能提供给任何人的最好境况也包含着大量的挫败感

请读传道书5章11–16节:“货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如果你拥有大量财富,就会有更多的嘴巴来消耗它。除了用眼睛看着它,对拥有者而言,这究竟有什么益处呢?你到底真正得到了什么好处?别人和你一样消耗这些货物,也和你一样看着它们。它们并不真正属于你;它们是世界的货物。你只是暂时使用它们罢了。“劳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一个辛苦劳作的穷人能享受他的安息,然而“富足的人,却不容他睡觉。”(指富足使人辗转难眠)。这难道不是一种祸患吗?再者,“我见日光之下,有一件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资财,反害了自己。”。他们积蓄财富,囤积起来,却自取其祸。你或许会问,这如何害了他们呢?唉,他们被随之而来的恐惧和忧虑所伤害。滥用财富显然损害了他们的灵魂。不仅如此,他们还因害怕失去财富而焦虑不安,因为有时火灾会烧毁,盗贼会偷走。世上的财物被囤积起来反而害了他们,而且人们埋伏着要抢夺它们(指财富本身吸引觊觎和麻烦)。接着他说:“那些财富因祸患丧失。”。人们犯下错误导致他们失去产业,有时仅仅因为一句不当的话或一个行为。“并且他生了儿子,儿子手里也一无所有。”他儿子手中一无所有,无法行善或改善留给他的东西(指财富无法真正保障后代福祉)。“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他带不走任何他辛苦得来的东西。“他来的情形怎样,他去的也必怎样。这也是一件大祸患。”。这是一件甚重的祸患,然而人们却日复一日地为自己增加这种祸患。人若爱世界上的东西,必定会遭遇失望、烦恼和挫败。因此,让我们避免爱世界吧。

爱世界具毁灭性

爱世界已经毁灭了千百万人。几乎没有任何人灭亡,其爱世界之罪是不该受责备的。腓立比书3章19节论到那些人:“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当人们专以地上的事为念,爱慕世界及其诱惑时,他们正走向灭亡。他们将自己的肚腹神化,总是贪求更多;他们必须满足自己的享乐,并且总需要别的东西。他们以自己的耻辱为荣耀,沉溺于醉酒、淫乱和欺压之中。尊荣、享乐、利益和权力毒害了人的灵魂。“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提摩太前书6:9)。不义之财使人溺毙在彻底的毁灭与沉沦中。主耶稣基督告诉我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马太福音19:24)。一个人要既富足又良善,拥有丰盛的世界财物同时又能得救,这是极其困难的。

曾有一人出海航行,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航程,在接近家乡时,发现船只漏水,即将沉没。于是,他把口袋塞满了他能抓到的最贵重的东西——银子、金子和珠宝。然后,当他离开大船,走向救生小船时,由于身上所负之物的重量,他失去了平衡。他坠入大海,再也看不见了。同样,许多人因着他们财富的沉重负荷错过了那艘本该载他们去天堂的船,沉没在苦难的汪洋大海之中。

我还读到过另一个人,他散尽了自己的家产,当被问及为何这样做时,他说:“为要更轻省地攀爬雅各的梯子(喻指通往天堂之路)。”爱世界毁灭了大多数男男女女。世界中的某些俗物攫住了他们的情感,他们痴迷于此,以至于灵魂遭受永恒的毁灭。因此,我们应当警惕那毁灭了如此多人的东西,不容我们的心奔向它。

爱世界带来苦果

如果我们爱世界,神总会以某种方式使世界对我们变得苦涩。在约拿书4章6–10节中,我们看到约拿如何爱他的蓖麻,并因它而大大欢喜。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在夜间咬断蓖麻的根,蓖麻就枯槁了。于是约拿因神夺走了他的蓖麻而困惑且向神发怒。同样,雅各爱拉结所生的儿子:约瑟和便雅悯。当他们(似乎)被夺走时,这位老人以为他要带着白发悲悲惨惨地下阴间去了(创世记42:38)。神使他所心系的事物变得苦涩

许多人爱慕享乐、名声和尊荣;迟早,因着对这些东西的爱,总会遭遇某种挫折。许多人爱他们的儿女,神却将他们带走。许多人爱惜自己的美貌,神却降下疾病或患难将其夺去。那些被父母当作偶像来宠爱的孩子,最终却证明是悖逆的。他们反而成了父母忧愁和羞耻的根源,增添了父母的恐惧、忧虑和眼泪。苦楚倍增,正是因为父母曾过分溺爱他们,对他们怀有不当的爱

所以,当我们爱慕世上之物时,事情往往如此;如果我们爱它们,神就会在其中挫败我们。享受任何恩惠(mercy)之道,在于只爱它一点点,或是为了讨神喜悦(please God)而去爱它。

其享乐转瞬即逝

我们不应爱世界,因为我们既不能长久拥有也无法长久享受它的享乐。或许是这些享乐会离我们而去,但即使不是这样,我们也必须离它们而去。我们对任何事物的情感越强烈,当我们离开它时,痛苦就越大。强烈的情感会给男男女女带来巨大的悲痛

在路加福音12章19–20节中,我们看到人的时日是何等短暂。那里有一个愚昧人积攒了巨大的产业:“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世上有许多这样的愚昧人,他们在此地大量积蓄,以为能活得长久,可以安逸度日。就像有些人过去常说的:“好吧,等我赚到这样一笔财富,我就放弃航海,过安逸的生活。”但还没等那一天到来,“无知的人哪,就在你追求的过程中,今夜你就要被从中带走了。”

因此,我们无法长久享受世界上的事物。所以,既然如使徒所说时日无多,就当使用世界,而不要滥用它。你可以使用世界,但不要爱它,因为那样你就是滥用它了。使用世界是为了满足你的必需,帮助你通往天国的旅程,推进你在神面前的责任(accounts before God,指敬虔生活和最终交账)。但不要滥用它,不要爱它。时日无多了

我们并非为此而被分别出来

我们不应爱世界,因为我们并非为此而被分别出来。请思想:真正敬虔的人是为神而活,不是为世界而活:“你们要知道,耶和华已经分别虔诚人归他自己。”(诗篇4:3)。神已将敬虔之人从世界中分别出来,并将他归于自己。既然你已被分别为圣归于神,难道还要把自己献给世界吗?当为那将你分别为圣归于祂的那位而活。当一个少女被亲友许配给某个男子,她就会为他而活,不为别人而活;同样,当神已将你从世界中分别出来,你的心就当为神而活,不为世界而活。

这(分别为圣)表明一个人是敬虔的。神将他们从世界中呼召出来,并拣选他们归于自己。祂要他们投身于祂的道路祂的事工中,而非为世界效力。一个敬虔之人超越世界,并且比世界更宝贵。那么,他岂能迷失在世界的泥沼中,被它的魅力所玷污呢?希伯来书11章38节描述敬虔之人是“世界配不上他们”。世界认为这些人不配活在其中(指世界逼迫他们),而世界本身也配不上他们。敬虔之人就是如此宝贵。灵魂本身已是宝贵之物,比整个世界更宝贵。但当灵魂中拥有宝贵的恩典时,其价值就远超世界;一千个世界也不及一个蒙恩的灵魂。因此,不要为世界而活,要为神而活,因为你们正是被祂分别为圣归于祂的。

爱世界窃取对基督的爱

我们不应爱世界,因为爱世界的人并不爱主耶稣基督。正如腓立比书3章18节提醒我们的:“因为有许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敌。我屡次告诉你们,现在又流泪地告诉你们。”请注意,他们既不是基督的朋友,也不是祂十字架的朋友。他们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敌。那么,这些仇敌是谁呢?他在第19节告诉你:“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专以地上的事为念、思念这世界之事的人,就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敌。

在雅各书4章4节中,使徒说:“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成为神的敌人和基督的敌人,是一件可悲的事。“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哥林多前书16:22,注:原文“Anathema Maranatha”包含咒诅和主再临之意)。意思是:“愿他受咒诅,直到主来(审判他)。”我们几乎能听见基督这样说:“我不久将再来,察看谁爱我,谁不爱我。现在,若有人不爱我,愿他受咒诅直到我来,那时我要把他送进地狱,让他在那里承受自己的份。”那么,这应当说服我们不要爱世界;因为如果我们爱世界,就不能爱基督。“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马太福音6:24)

世界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

我们不应爱世界,因为世界既不是我们被造的目的,也不是我们蒙救赎的目的;相反,爱世界违背了这两者的旨意

人被造是为了什么?人是为神而被造,是为了与神相交。人是按着神自己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好使他能成为(容我这样说)神可以与之交谈、建立亲密关系的合宜伴侣。那么,如果我们爱世界,我们哪能有与神的相交呢?我们如何能达成我们被造的目的呢?

在启示录14章3–4节中,聚集在羔羊宝座周围的人是“从地上买赎来的”、“从人间买来的”。

我们被造的目的是:与神相交,事奉神,与神同行。

我们蒙救赎的目的是:我们应当跟随羔羊,并在我们一生的年日里,在圣洁和公义中事奉祂。

如今,爱世界与创造和救赎的目的相悖。如果我们爱世界,我们就会跟随世界;如果我们爱基督,我们就会跟随基督。因此,如果你们不愿违抗自己受造的目的和蒙救赎的目的,就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

至此,我相信你们在理性判断上已被说服:你们不应爱世界。

问题思考

1.终极归属:“人非为世界被造/救赎”这一真理,如何颠覆“自我实现”的世俗人生目标?

2.悲剧后果:为何“爱世界带来苦果”(如神使所爱变苦涩)?这与“神的慈爱”属性是否矛盾?

3.爱的排他性:“爱世界即不爱基督”的立场(参太6:24),如何在情感层面挑战信徒?

您可能还喜欢...

7 条回复

  1. 蔡信心说道:

    1.我们不应爱世界,因为我们既不能长久拥有也无法长久享受它的享乐。或许是这些享乐会离我们而去,但即使不是这样,我们也必须离它们而去。我们对任何事物的情感越强烈,当我们离开它时,痛苦就越大。强烈的情感会给男男女女带来巨大的悲痛。

    2.我们爱世界,神就会从中挫败我们,我们始终得不到真正的平安与喜乐。这就是我们的苦果,我们应当以神为乐,用信心将自己完全的交给神

    3.如果我们爱世界,我们就会跟随世界;如果我们爱基督,我们就会跟随基督。因此,如果我们不愿违抗自己受造的目的和蒙救赎的目的,就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

  2. chenjing说道:

    1. 终极归属:“人非为世界被造/救赎”这一真理,如何颠覆“自我实现”的世俗人生目标?
    我们被造的目的是:与神相交,事奉神,与神同行。我们蒙救赎的目的是:我们应当跟随羔羊,并在我们一生的年日里,在圣洁和公义中事奉祂。
    而爱世界毁灭了大多数男男女女。世界中的某些俗物攫住了他们的情感,他们痴迷于此,以至于灵魂遭受永恒的毁灭。因此,我们应当警惕那毁灭了如此多人的东西,不容我们的心奔向它。

    2. 悲剧后果:为何“爱世界带来苦果”(如神使所爱变苦涩)?这与“神的慈爱”属性是否矛盾?
    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得到这个世界所能提供的东西,这就是他们所得的全部了。恶人在今世寻求他们的报偿;因此我们不应爱它。
    所以,当我们爱慕世上之物时,事情往往如此;如果我们爱它们,神就会在其中挫败我们。享受任何恩惠之道,在于只爱它一点点,或是为了讨神喜悦而去爱它。
    3.爱的排他性:“爱世界即不爱基督”的立场(参太6:24),如何在情感层面挑战信徒?

    我们不应爱世界,因为我们并非为此而被分别出来。神已将敬虔之人从世界中分别出来,并将他归于自己。当为那将你分别为圣归于祂的那位而活。
    如果我们爱世界,就不能爱基督。“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3. 杨克己说道:

    1.终极归属:“人非为世界被造/救赎”这一真理,如何颠覆“自我实现”的世俗人生目标?
    答:作为一名基督徒,自归信以来,就被神所赎买,已不属这世界,我们的自我实现的目标将不再是世俗的价值观,而是属天的价值观,我们被造,被救赎都是为了与神相交,事奉神,与神同行,我们应当跟随羔羊,并在我们一生的年日里,在圣洁和公义中事奉祂。因此我们要放下世俗的人生目标,不再执着于当下短暂且虚无的事物,将目光投向那将来的新天新地,为了蒙神喜悦而实现人生目标。

    2.悲剧后果:为何“爱世界带来苦果”(如神使所爱变苦涩)?这与“神的慈爱”属性是否矛盾?
    答:因为爱世界就是罪,就是违背神的命令,那么犯罪的自然就是要承担罪的苦果,承受惹恼神的代价。这并不与神的慈爱矛盾,因为本就是我们有错在先,神爱我们,却不会溺爱我们,犯罪的都将受到应有的代价。我们从这个世界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喜乐,唯有放下这个世界,定睛与神,在神的慈爱里面,享受美好的祝福。

    3.爱的排他性:“爱世界即不爱基督”的立场(参太6:24),如何在情感层面挑战信徒?
    答:在一个非黑即白的命题里面,就必然逼迫着信徒做出选择,生存在这个世界之中,必然会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在人的罪性的影响下,很容易就被这个世界所吸引,要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做出非黑即白的选择,就要求信徒对神有着坚定的选择和信心,依靠神得到能力去做出这个爱基督的立场选择。

  4. luyilin说道:

    1.终极归属:“人非为世界被造/救赎”这一真理,如何颠覆“自我实现”的世俗人生目标?
    答:我们被造的目的是与神相交,事奉神,与神同行。我们应当跟随羔羊,并在我们一生的年日里,在圣洁和公义中事奉祂。
    2.悲剧后果:为何“爱世界带来苦果”(如神使所爱变苦涩)?这与“神的慈爱”属性是否矛盾?
    答:因为爱世界是一种罪,违背了神的旨意。这并不与神的慈爱属性相矛盾,我们犯了罪就必须受到处罚。
    3.爱的排他性:“爱世界即不爱基督”的立场(参太6:24),如何在情感层面挑战信徒?
    答:在这个基督徒受到逼迫的时代,基督徒要面临许多的挑战,在种种诱惑的吸引下,基督徒很有可能会受不到诱惑而被弃神。基督徒要有坚定的信心,才能坚定爱基督的立场。

  5. xuanwenbi说道:

    1.终极归属:“人非为世界被造/救赎”这一真理,如何颠覆“自我实现”的世俗人生目标?
    答:神将基督徒从世界中分别出来归于自己,我们蒙救赎的目的是要投身于祂的道路和祂的事工中,而非为世界效力。这颠覆了人堕落之后为自己而活的世俗价值观。

    2.悲剧后果:为何“爱世界带来苦果”(如神使所爱变苦涩)?这与“神的慈爱”属性是否矛盾?
    答:世界堕落之后充满了荆棘般的忧虑和刺透人心的悲伤,每天都会遭遇它们。神为了避免我们太爱世界之物,有时会让我们失去这些会灭亡之物,因为这些对我们的灵魂并没有什么益处,死了也带不走。这正是神的慈爱,神要我们追求属天的有永恒价值的事物。

    3.爱的排他性:“爱世界即不爱基督”的立场(参太6:24),如何在情感层面挑战信徒?
    答:【太六24】「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财利的意思)。」贪爱地上的财物,就不能专一的爱主。会有张力,我们的本性是贪爱这个世界的,但是主十字架上的爱和救赎是我们要全然爱主的动力和信念。我们要依靠圣灵,心意更新,以主为至宝。

  6. 潘爱克说道:

    1.终极归属:“人非为世界被造/救赎”这一真理,如何颠覆“自我实现”的世俗人生目标?
    我们不是为了实现自我而活,我们是为了荣耀神而活;不是为了拥有世界而奋斗,而是为了进入天国而奔跑。
    这正是《停止爱世界》所要恢复的属灵远象——呼召基督徒从“为世界而活”中醒来,重新走回“为神而活”的道路。
    2.悲剧后果:为何“爱世界带来苦果”(如神使所爱变苦涩)?这与“神的慈爱”属性是否矛盾?
    答:祂要我们知道,我们不是为世界而造的,也不是为世界而得救的;祂的爱不是帮我们抓紧世界,而是帮助我们放手世界,抓紧祂自己。这正是清教徒对“慈爱”的深刻理解:不是让人舒服,而是使人圣洁;不是成全你属世梦想,而是引领你归向永恒之爱。
    3.爱的排他性:“爱世界即不爱基督”的立场(参太6:24),如何在情感层面挑战信徒?
    答:爱是专属的,不容分享。基督若不是“全部”,祂就不是“主”。作者格林希尔认为,“爱世界即不爱基督”不是一个理性判断,而是一个情感上的呼唤与背叛的警告,爱基督,不只是信一套教义,而是心中有热情、有忠贞、有舍己,爱世界,不只是追求享乐,而是**把心交给另一个主,远离基督的怀抱。

  7. jiangshan说道:

    1.终极归属:“人非为世界被造/救赎”这一真理,如何颠覆“自我实现”的世俗人生目标?
    答:贪爱世界只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因为人内心的空洞全世界也无法填满,我们被造的目的是与神相交,事奉神,与神同行。只有在神里面才能找回人生的目标。

    2.悲剧后果:为何“爱世界带来苦果”(如神使所爱变苦涩)?这与“神的慈爱”属性是否矛盾?
    答:因为我们既不能长久拥有也无法长久享受它,这些享乐都会离我们而去,或是我们也必须离它们而去。我们对任何事物的情感越强烈,当我们离开它时,痛苦就越大。“神的慈爱”是让我们享受那真正的平安喜乐,享受神的带领,得胜的喜乐。

    3.爱的排他性:“爱世界即不爱基督”的立场(参太6:24),如何在情感层面挑战信徒?
    答: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爱世界与创造和救赎的目的相悖。如果我们爱世界,我们就会跟随世界;如果我们爱基督,我们就会跟随基督。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