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停止爱世界
第一章:论世界与我们对它的爱
“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东西。”
——约翰一书2:15
约翰作为基督所爱的门徒,将这封书信写给在基督里蒙爱的人。他写作的核心目的,正如约翰一书3章23节所言:”神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名,并且照他所吩咐的彼此相爱”,为要坚固他们的信心,促进他们在圣洁与爱中的成长。
在第二章1-2节,约翰为软弱的信徒提供了属灵的保障:我们若犯罪,在父那里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为防止有人滥用这恩典而放纵(既然有如此完备的救赎),他在3-6节立即强调遵守主命令的必要性。这形成完整的真理:人若真实得着基督的恩惠,就必爱基督;若真爱基督,就必遵守基督的命令,活出基督的样式。
7-11节进一步阐释爱的真谛,表明这既是新命令(就基督成全的新意而言),又是旧命令(就律法的本质而言)。接着他针对不同生命阶段的信徒特别劝勉:”小子们”(12节)、”少年人”(13节)、”父老”(14节)。经文的核心告诫是:不可爱世界和属世之物,因这会严重阻碍成圣之路与肢体相爱。
这段经文给我们两个重要亮光:
第一,圣徒天然倾向爱世界。若没有这种倾向,就不需要这样的禁令。信徒太容易迷恋世界,因为世俗的享乐、利益与尊荣,恰好迎合我们堕落本性中的私欲、情感与倾向。
第二,所有蒙恩之人——无论灵命程度如何——都当拒绝爱世界。”不要爱世界,也不要爱世界上的东西”。
首先,即便是圣徒也容易陷入对世界的爱恋。若我们本性中没有这种倾向,就不需要设立这样的禁令。事实上,基督徒往往过于轻易地爱慕世界和其中的事物。世界与我们堕落的本性之间存在着可悲的契合——世上的享乐、利益、尊荣等,恰好迎合了我们败坏的幻想、扭曲的情感、偏差的倾向和堕落的欲望。正因如此,使徒才郑重告诫:”不要爱世界。”
第二个重要看见是:凡在恩典中的人——无论是灵命幼小的”小子”、成长中的”少年人”,还是成熟的”父老”——都不应当爱世界。”不要爱世界,也不要爱世界上的东西。”
基于以上看见,本书将系统阐述以下重要议题:
•”世界”的真义及”爱世界”的本质(本章)
•不可爱世界的根本缘由(第二章)
•如何看待神的创造(第三章)
•这一教义的实际应用(第四章)
•拒绝爱世界的深层动机(第五章)
•心灵脱离世界的具体指引(第六章)
“世界”的三种含义
圣经中”世界”一词主要有三重内涵:
第一重含义:世界指神亲手所造的可见天地万物。创世记1章1节宣告:”起初神创造天地”,随后详细记载各类受造之物。新约进一步启示:”万物是藉着祂造的”(约1:3),”祂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祂造的”(约1:10)。这世界及其中的万有,都是藉着基督而造——父神差遣基督完成创造之工。因此,地上一切受造物都是神与基督的杰作,这就是”世界”最基本的定义。
第二重含义:世界指世俗的风气、习俗、崇拜模式和流行潮流。罗马书12章2节告诫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即不可随从世界的风俗习惯、崇拜方式和时尚潮流。歌罗西书2章20-22节同样质问:”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脱离了世上的小学,为什么仍像在世俗中生活,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呢?…这都是照人的吩咐和教导。”这里”世界”特指人为的规条、世俗的处世之道、人造的敬拜模式,以及人在敬拜神时掺杂的世俗手段。可见,”世界”在此特指:
世俗的价值观念(加4:9称其为”软弱无用的小学”)
人为的传统规范(西2:8指其为”人的传统”)
第三重含义:世界指撒但所操控的浮华体系——它滥用神创造的荣美、扭曲人卓越的恩赐、腐化世间的利益享乐,以此扩张黑暗国度,阻挠基督国度的拓展。正如保罗在加拉太书6章14节的宣告:”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这意味:
对世界的虚荣、荣耀与奢华,我已死(它们对我如同已死的尸体)
对世界而言,我也已死(不再参与其价值体系)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4章10节提到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为世上的享乐、利益、尊荣、舒适而离弃圣工,正是这种属世心态的典型例证。
因此,圣经郑重命令我们:”不要爱世界”——这包括:
——不可贪恋神所造的万物本身
——不可效法世界的风俗潮流
——不可追逐世俗的浮华荣耀与虚妄敬拜
这三种”世界”的维度,都在经文的禁令范围内。那么,
究竟什么是”爱世界”呢?
1、”爱世界”首先表现为将世界的事物看得过高、赋予过重的价值。
基督曾指出,人所看为尊贵的,往往是神所憎恶的(路16:15)。当我们高看世界和其中的事物时,就是在爱世界。
路加福音14章记载,那些被邀请赴宴的人,将田地、牛群、妻子等世俗事务看得比基督的邀请更重要,这就是爱世界的典型表现。当我们将这些事物置于过高地位时,就是在爱世界。
许多人以为,拥有世界就意味着成功。他们常说:”如果我能拥有那样的产业、地位和尊荣,我就会幸福。”但诗篇144篇12-15节提醒我们:
愿我们的儿子如同壮年的树木;
愿我们的女儿如同殿角的石柱,
为宫殿的样式所雕琢;
愿我们的仓廪满溢,
能供应各样的粮食;
愿我们的羊群孳生千万,
遍布我们的街市;
愿我们的牛群强壮有力;
愿无人入侵,也无人出走;
愿我们的街道没有哀声。
处在这种境况的百姓,真是有福了。
这段诗中,大卫道出了世俗之人的价值观——他们将物质丰足视为真正的幸福。但紧接着,诗人立即予以纠正:”以耶和华为神的百姓,真是有福了!”(诗144:15下)
约拿曾珍视那一夜枯死的蓖麻(拿4:6-10),犹太人曾过度倚重圣殿的荣耀(耶7:4),这些都是”爱世界”的典型表现。当我们对属世之物赋予过高的价值评估时,就是在爱世界。
2、”爱世界”其次表现为心思意念被世俗事物充满。
人所爱的,必常思念。大卫告白说:”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思想。”(诗119:97)我们最常默想的,就是我们最爱的事物。当我们的心思从早到晚被世界占据时,就是在爱世界和属世之物。
世人满脑子都是世俗的念头——享乐、尊荣、利益、满足和欢愉。雅各书4章13节描述这种人:”嗐!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去,在那里住一年,做买卖得利。'”他们的心思全在于买卖营利,这就显明了他们对世界的爱。诗篇49篇11节同样指出:”他们心里思想,他们的家室必永存,住宅必留到万代;他们以自己的名称自己的地。”这些人的全部心思都被世俗事物占据,充分证明他们爱世界。
腓立比书3章19节提到”专以地上的事为念的人”。当人的心思持续关注地上和世俗的事物时,他们就是在爱地和爱世界。这些人视自己为地上的居民,一心寻求属世的产业。因此,爱世界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心思被世界占据,终日思想世俗,心被世界牵引。
3、”爱世界”更表现为对世俗事物强烈的贪欲。
人所爱的,必会热切渴求。这种欲望如此强烈,以致人拼命追逐所爱之物。爱的本质就是渴望与所爱对象联合。正如十诫所告诫的:”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出20:17)当灵魂中充满贪婪的欲望时,就证明灵魂已爱上那事物。
看啊,世人对物质的渴求是何等狂热!他们对世界之物的迷恋,已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4、”爱世界”更深层的表现,是将心灵锚定在世俗事物上。
诗篇62篇10节发出警告:”你们发财的时候,不要将心思放在钱财上。”然而多少人却把心寄托在世间之物上!何西阿书4章17节揭示:”以法莲亲近偶像”——他的心已被偶像占据。人心所系的,就是它所爱的。
记得撒母耳曾告诫扫罗:”不要为那几匹驴挂心”(撒上9:20),但世人总将心系于:
——货物与牲畜
——谷物与酒油
——享乐与利益
歌罗西书3章2节给出截然不同的指引:”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但可悲的是,人们总将情感寄托于地上之物。马太福音24章38节描述洪水前的世代:”又吃又喝,又娶又嫁”——他们的情感完全被这些事物占据。人心一旦寄托于某物,便是爱上了它。
5、”爱世界”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将最好的精力都投注在世俗事务上。
人所倾注主要精力的,就是他真正所爱的。基督明确告诫:”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约6:27)当我们终日为会朽坏的物质奔波时,就是在爱这些东西。
灵魂的倾向显明其爱——有人起早贪黑,将全部时间投入世俗追求,这正显明他们的爱在哪里。罗马书13章14节提醒我们:”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当我们为满足肉体私欲而筹算——设法满足它、取悦它、填满它——这就是爱世界的明证。世人热切追逐世界,将光阴与气力尽都耗费其中。
6、”爱世界”更表现为处心积虑地谋求世俗利益:贱买贵卖,积攒房产地业。
基督指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路16:8)他们精于算计,为抬高自己而不择手段。阿摩司书8章4节则揭露:”你们这些吞吃穷乏人、使困苦人衰败的,当听我的话!”
这类人如同盘旋的鹰隼,伺机吞噬弱者;他们的心四处游荡,总想攫取更多世物。但主耶稣告诫我们:”你们不要求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挂心。”(路12:29)切莫像空中流星,看似耀眼,终必坠地。多少人正是如此——在世务上盘旋不定,最终坠入深渊。
有人辩解说:”等我获得足够的产业,就能高枕无忧了。”但箴言18章11节揭示这种虚妄:”富足人的财物是他的坚城,在他幻想中,犹如高墙。”富人总以为:
财富是”坚城”——可永享安逸
财富是”高墙”——能抵御一切祸患
这种指望财富得保障的心态,正是爱世界的明证。当我们处心积虑谋取利益,妄想借此获得安全感时,我们的心已被世界掳去。
7、”爱世界”最极端的表现,就是为世俗利益甘愿承受巨大苦难。
人为所爱之物,往往不惜一切代价——雅各为娶拉结,甘愿忍受寒暑煎熬(创29:20)。同样,当人们为获取世利而赴汤蹈火时,就证明他们爱世界。
诗篇107篇23-27节生动描绘这种疯狂:
“那些乘船下海、在大水中经商的,他们看见耶和华的作为和他在深水中的奇事。他一吩咐,狂风就起来,海中的波浪也扬起。他们上到天空,下到海底,他们的心因患难而消化…”
他们忍受着连灵魂都消融的苦难,”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他们的智慧无法可施”。人们甘愿在海上忍受一切,只为攫取世间财富——这充分显明他们对世界的爱。再大的风浪也无法浇灭这份痴迷;纵使遭遇狂风巨浪,他们对世界的爱依然炽热。只要能得到世界,他们永不厌倦。
但对比之下,人对属神之事——福音、安息日、灵魂的益处——的耐心何其短暂!阿摩司书8章4-5节揭露:
“你们这些吞吃穷乏人、使困苦人衰败的,当听!你们说:’月朔几时过去?我们要卖粮;安息日几时过去?我们要摆开麦子。'”
他们从不厌倦追逐世界,却对神的安息日和圣礼很快生厌。人为积攒产业能赴汤蹈火,为得天堂、恩典或在基督里的份,却连一丝困难都不愿承受。
8、”爱世界”最自然的流露,莫过于言谈中对世俗事物的推崇。
基督说:”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12:34)当世界占据了人心,人的言语自然流露这份爱。
主耶稣在约翰福音3章31节指出:”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属世之人谈论利益、享乐与尊荣时总是津津有味。约翰福音8章23节进一步强调:”你们是从下头来的,我是从上头来的;你们是属这世界的,我不是属这世界的。”
基督不断谈论天国与属灵之事——那些关乎人灵魂永恒福祉的真理;而文士和法利赛人却热衷讨论:
——茴香、芹菜、薄荷、十一奉献
这些细节本无可厚非,但他们却因此忽略了律法中更重要的公义、怜悯与信实(太23:23)。这正是爱世界之人的可悲光景——他们的心被琐碎事物占据,却丢失了信仰的精髓。
约翰一书4章5节揭示:”他们是属世界的,所以论世界的事,世人也听从他们。”属世之人自然爱听世俗话题,而对属天之事,他们却觉得索然无味。”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林前2:14)他们既不明白也不接受属神的事,因为这些属灵的事与他们格格不入。
罗马书8章5节精辟指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他们偏爱、热衷、沉醉其中;而”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以赛亚书58章13节更指明:
“你若在安息日掉转你的脚步,在我的圣日不以操作为喜乐,称安息日为可喜乐的,称耶和华的圣日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这日,不办自己的私事,不随自己的私意,不说自己的私话。”
神看这样的人为蒙恩、属天、良善:他们不仅守安息日,更转离私欲私话。所谓”私话”正是属世的言语、肉体的谈资。当一个人以神的事为甘饴,不仅不远离安息日,反而远离在圣日追求私欲时,就显明他不属这世界。反之,若我们的言谈总以世俗为乐,就证明我们已与世界胶漆相融,深陷其中。
9、人若为失去属世之物而过度哀恸,正显明他对世界的爱。
我们所爱的,失去时必会哀悼。
——为儿女哀伤:显明对儿女的爱(创37:35)
——为财产哀恸:显明对财富的眷恋(伯1:20-21)
——为名誉悲痛:显明对虚荣的执着(撒下18:33)
拉结为何痛哭不肯受安慰?因为她没有孩子(创30:1)。多少人因失去外在事物——信誉、利益、尊荣、享乐、产业、人际关系——而痛不欲生?他们垂头丧气,拒绝安慰,这正暴露了他们内心对世界的爱恋。
10、”爱世界”最赤裸的表现,莫过于立志发财、不择手段获取财富。
提摩太前书6章9节警告那些”想要发财的人”——他们铁了心要富足,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得到世界。这样的人,确确实实是爱世界之人。
至此,我们已清楚:
1、”世界”的真实含义
2、”爱世界”的十种具体表现
问题思考
- 定义辨析:圣经中“世界”的三重含义(受造物、世俗体系、撒但工具)如何影响“爱世界”的具体表现?
- 自我诊断:“心思被世俗占据”是爱世界的标志之一(参诗49:11),如何分辨“正当使用世界”与“心思被掳掠”的界限?
3.价值错位:为何人会高估属世之物的价值(如约拿的蓖麻)?这与“以神为满足”的信仰核心有何冲突?
1.爱世界”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将最好的精力都投注在世俗事务上。
爱世界”更表现为处心积虑地谋求世俗利益:贱买贵卖,积攒房产地业
爱世界,不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去追求心中所爱的世上之物
世上的东西神是知道的,我们需要的神是知道的,我们可以上进去争取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们应该把心灵回转向神。要知道一切的东西神都看顾,是为要我们得更丰富的生命
3.因为人以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而不是以基督的心为心
定义辨析:圣经中“世界”的三重含义(受造物、世俗体系、撒但工具)如何影响“爱世界”的具体表现?
受造物是指神所创造的事物,世俗体系是世人的风俗潮流,撒旦的工具是世界的功名。而爱世界的具体表现就是当这些事物与神本事冲突时人们去选择了这些而并非神。
自我诊断:“心思被世俗占据”是爱世界的标志之一(参诗49:11),如何分辨“正当使用世界”与“心思被掳掠”的界限?
正当使用世界是在世界上取得自己所必须的,从中享受神的恩典。而心思被掠夺是渴求更多更多,爱这些事物并非为了神。当我们遇到神与世界的冲突时,人的选择就能看出二者区别
3.价值错位:为何人会高估属世之物的价值(如约拿的蓖麻)?这与“以神为满足”的信仰核心有何冲突?
因为看重事物本事而不是起后面的神。因为以神为满足的重点在于神,而前者的重点在于满足,用世界的事满足
1.定义辨析:圣经中“世界”的三重含义(受造物、世俗体系、撒但工具)如何影响“爱世界”的具体表现?
答:真正属神的人,“不爱世界”不是出于对世界的恨恶,而是出于对神更深刻的爱。只有当我们的心被天上的事占据时,地上的事才不会奴役我们。保罗在提摩太后书4章10节提到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为世上的享乐、利益、尊荣、舒适而离弃圣工,正是这种属世心态的典型例证。
因此,圣经郑重命令我们:”不要爱世界”——这包括:
——不可贪恋神所造的万物本身
——不可效法世界的风俗潮流
——不可追逐世俗的浮华荣耀与虚妄敬拜
这三种”世界”的维度,都在经文的禁令范围内
2、自我诊断:“心思被世俗占据”是爱世界的标志之一(参诗49:11),如何分辨“正当使用世界”与“心思被掳掠”的界限?
真正属神的人,“不爱世界”不是出于对世界的恨恶,而是出于对神更深刻的爱。只有当我们的心被天上的事占据时,地上的事才不会奴役我们。
3、价值错位:为何人会高估属世之物的价值(如约拿的蓖麻)?这与“以神为满足”的信仰核心有何冲突?
神允许“蓖麻枯萎”是出于爱就像神使蓖麻枯萎,是为了让约拿看见自己“对属世之物大大欢喜”的荒谬;有时我们失去某些东西,是神在纠正我们对世界的爱,使我们再次回到“以祂为满足”的位置。世人爱世界,是因他们的心被暂时之物蒙蔽;真正敬虔的人,虽在世中,却不属世界,他们的满足不在蓖麻,不在金银,乃在永活的主身上。
1. 定义辨析:圣经中“世界”的三重含义(受造物、世俗体系、撒但工具)如何影响“爱世界”的具体表现?
这世界及其中的万有,都是藉着基督而造——父神差遣基督完成创造之工。因此,地上一切受造物都是神与基督的杰作,这就是”世界”最基本的定义。
不可随从世界的风俗习惯、崇拜方式和时尚潮流,”这里”世界”特指人为的规条、世俗的处世之道、人造的敬拜模式,以及人在敬拜神时掺杂的世俗手段。可见,”世界”在此特指:世俗的价值观念(加4:9称其为”软弱无用的小学”)人为的传统规范(西2:8指其为”人的传统”)
”不要爱世界”——这包括:——不可贪恋神所造的万物本身——不可效法世界的风俗潮流——不可追逐世俗的浮华荣耀与虚妄敬拜。这三种”世界”的维度,都在经文的禁令范围内。
2、 自我诊断:“心思被世俗占据”是爱世界的标志之一(参诗49:11),如何分辨“正当使用世界”与“心思被掳掠”的界限?
基督曾指出,人所看为尊贵的,往往是神所憎恶的(路16:15)。当我们高看世界和其中的事物时,就是在爱世界。我们不可爱世界和属世之物,世界万物都是神所造的,我们可以享受他所赐的,但不能将世界的事物看得过高、赋予过重的价值占到神的位置前面,那心思就被掠夺了。
2. 价值错位:为何人会高估属世之物的价值(如约拿的蓖麻)?这与“以神为满足”的信仰核心有何冲突?
因为人太容易迷恋世界,因为世俗的享乐、利益与尊荣,恰好迎合我们堕落本性中的私欲、情感与倾向。
将物质丰足视为真正的幸福,赋予过高的价值评估,就是爱世界,就不是以神为满足,是完全占据冲突的。
1.定义辨析:圣经中“世界”的三重含义(受造物、世俗体系、撒但工具)如何影响“爱世界”的具体表现?
答:万物本是藕由基督而造的。人类堕落之后,形成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没有以神为造物主来敬拜、服从。撒但利用神所造的事物来诱惑、满足人类堕落后扭曲的价值观和行为举止,成为撒但的工具,甚至抵挡上帝。
2.自我诊断:“心思被世俗占据”是爱世界的标志之一(参诗49:11),如何分辨“正当使用世界”与“心思被掳掠”的界限?
答:如果我们将世上的一切事物看得比属灵之事——那些关乎人灵魂永恒福祉的真理更重要的时候,就是心已经被世界所掳掠。
3.价值错位:为何人会高估属世之物的价值(如约拿的蓖麻)?这与“以神为满足”的信仰核心有何冲突?
答:因为没有永恒的眼光,没有在地是寄居者的心态,属世之物只会使灵魂越来越空虚,越来越不满足;属灵之人有体会,惟有神才是灵魂的锚和喜乐的源泉!
1.定义辨析:圣经中“世界”的三重含义(受造物、世俗体系、撒但工具)如何影响“爱世界”的具体表现?
答:这世界及其中的万有,都是藉着基督而造,但受世俗的风气、习俗、崇拜模式和流行潮流的影响,人们贪爱现今的世界,为世上的享乐、利益、尊荣、舒适而离弃圣工,成为撒旦的工具
2.自我诊断:“心思被世俗占据”是爱世界的标志之一(参诗49:11),如何分辨“正当使用世界”与“心思被掳掠”的界限?
答:如果将属世之物看得比属灵之事更为重要,那就是爱世界
3.价值错位:为何人会高估属世之物的价值(如约拿的蓖麻)?这与“以神为满足”的信仰核心有何冲突?
答:因为许多人以为拥有世界就意味着成功,人们认为只要物质丰足就能拥有真正的幸福,这与以神为满足的信仰核心是完全冲突的
1、定义辨析:圣经中“世界”的三重含义(受造物、世俗体系、撒但工具)如何影响“爱世界”的具体表现?
第一重:世界从受造物角度来看,首先世界上的事物不应该被赋予更多的价值,而是透过世界来到神这位创造者那边。而“爱世界”则相反,这种行为背后首先表现为将世界的事物看得过高、赋予过重的价值,使得我们贪恋神所造的万物本身,并以此取代造物主。
第二重:世界指的是世俗的价值观念和人为传统规范。通过效法世界的风俗潮流,寻找共鸣并得着自我满足。这与神国价值观不符。
第三重:世界指的是追逐世俗的浮华荣耀与虚妄敬拜。因为对世上的荣誉奢华有着过分的臆想。
2、自我诊断:“心思被世俗占据”是爱世界的标志之一(参诗49:11),如何分辨“正当使用世界”与“心思被掳掠”的界限?
正当使用世界代表着人有着正确的神国价值观,行事原则不是基于自我满足的动因。从实际出发:是否肯放下。
3.价值错位:为何人会高估属世之物的价值(如约拿的蓖麻)?这与“以神为满足”的信仰核心有何冲突?
因为堕落后,人性不寻求神,否定了神的充足性,于是人心中的空虚通过受造物来填补,同时这些属世之物是可以经由自己来掌控的。但是这种追求必然与信仰有冲突:因为人内心的虚空只有神可以填满,这代表着我们必须追求的是以神为我们的满足。
定义辨析:圣经中“世界”的三重含义(受造物、世俗体系、撒但工具)如何影响“爱世界”的具体表现?
答:受造物在物质层面 使人将神所造的万物放置于比神更高的地位之上,注视着受造物超过造物主,使人贪恋其中。世俗体系则是世界上的风俗潮流裹挟着不坚定的人心,使人们随波逐流,追求所谓的时尚潮流,忘记了自己属天的的高贵身份,跟随世俗的规条而行。撒旦工具则是魔鬼滥用神所造的万物,在其中赋予不属于神却对人大有吸引力的浮华荣耀,使人享受于不属神所带来的短暂的美好,使人处于抵挡、排斥神的状态之中。
自我诊断:“心思被世俗占据”是爱世界的标志之一(参诗49:11),如何分辨“正当使用世界”与“心思被掳掠”的界限?
答:当人不被世界的事物所掌控,而按照神的心意掌控神的造物,便处于正当使用世界的状态。当人被世俗占据,被世俗所控制,言行举止皆被世俗所缠绕,无法脱离甚至不愿脱离,则已然心思被掳掠。
价值错位:为何人会高估属世之物的价值(如约拿的蓖麻)?这与“以神为满足”的信仰核心有何冲突?
答:因为属世之物带来的是直观的物质的享受与短暂的美好,而以神为满足则带来的是不可见的灵性上的充盈和精神上的喜乐,以及为了长远的属天的美好做预备,这在世界之上是冲突的。一个是放飞人性,获得情欲上的快乐,以及个人强烈意志的体现,一个是为神谦卑,甘心担负十字架的重担,为神走天路,获取从神而来的满足。当人们注目于自身时,则会以自我为中心,去选择为自我带来美好快乐的世俗,当人们以神为中心时,则会放弃个人宴乐,做神所喜悦的事,以神之乐为乐。
1.定义辨析:圣经中“世界”的三重含义(受造物、世俗体系、撒但工具)如何影响“爱世界”的具体表现?
答:神创造了万物,地上一切受造物都是神与基督的杰作,但因着人的罪性,在世俗的风气、习俗、崇拜模式和流行潮流的影响,贪世界,为世上的享乐、利益、尊荣,而撒旦借着这些工具,使人的心被世界充满,远离那创造的神。
2.自我诊断:“心思被世俗占据”是爱世界的标志之一(参诗49:11),如何分辨“正当使用世界”与“心思被掳掠”的界限?
答:这个物质世界是神为人创造的,人是创造物的管理者和享用者,不能反倒成为物质的奴隶,心思意念整天被创造物所牵引。
3.价值错位:为何人会高估属世之物的价值(如约拿的蓖麻)?这与“以神为满足”的信仰核心有何冲突?
答:人堕落后,内心空虚,物质世界只能给人带来短暂的快乐,人内心的虚空只有神才能真正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