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停止爱世界
第二章:为何不可爱世界的理由
我们为何不该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物?有许多充分的理由值得我们深思。
更高的呼召
凡在恩典中的人——无论是灵命幼小的、成长的,还是成熟的——都不该爱世界,因为他们已从世界中被召出来,命定要归向另一个国度。他们蒙召进入恩典的境地,他们的爱应当流向恩典,以及那个他们被召进入的属天世界。
神呼召他们:
——与基督同作后嗣(罗8:17)
——承受天国(太25:34)
——得享荣耀与福乐(彼前1:4)
既然如此,他们岂能再爱这世界?
不智之举
我们不该爱世界,因为它会引导我们追求不合理的事物,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追求或然之事,舍弃确凿之福
爱世界使人追逐可能落空的事物,却放弃神所赐的确据。舍弃确定之事去追求或然之物,实为不智。人在世上获取财富本就不确定,却仍拼命追逐,这毫无理性。
哈该书1章6-9节揭示:
“你们撒的种多,收的却少;你们吃,却不得饱;喝,却不得足;穿衣服,却不得暖;得工钱的,将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你们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你们收到家中,我就吹去。”
追求属世之物如同冒险——人可能倾尽心血追逐,最终却一无所获。多数人怀着未竟的期望离世,他们渴望得到,却始终未能拥有。事实上,最劳碌的人往往所得最少。传道书9章11节道出这悖论:
“我又转念: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
世界的承诺和魔鬼的谎言鲜少兑现。但神的应许却永远可靠——祂绝不会让寻求真智慧和悟性的人失望。”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7:7)当追求这些确凿的福分,因它们永不落空。
2、即便我们费尽心力获得了世界,也无法确保能永远保有。
箴言23章5节警告:
“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
箴言27章1节同样提醒:
“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你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
明日或许一场风暴就会摧毁房屋,或许一场飓浪就能掀翻商船,或许一场大火将吞噬家产——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将目光投向这些转瞬即逝的事物?
但属灵的福分却永不失落:
所得的恩典——必长久伴随
所获的平安喜乐——无人能夺
在基督里的份——谁也不能从祂手中把我们夺去(约10:28)
3、即便我们获得了世间万物并能保有它们,这些也永远无法满足灵魂的渴求。
因此,舍弃那真正能使人满足的,反倒追求终将令人失望的事物,实在是愚不可及。传道书5章10节的警告历久弥新:
“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
我们若爱世界的尊荣、享乐或任何事物,都永难满足,因为:
受造物皆有裂痕——本质残缺不全
伴随咒诅——如弥迦书6章14-15节所言:
“你们要吃,却吃不饱…耕种不得收获…榨油却不得抹身…酿酒却不得饮酒”
哈曼虽享尽尊荣(斯5:9-14),却因末底改不跪拜而觉万事苦涩。所罗门为万物题写注脚:”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1:2,14)由此可见,爱世界只会引导人追求虚妄;而属神的事物,远胜世间一切。
4、世界的一切终将朽坏,唯独属神的事物永远长存。
世上的荣华不过如”狗食”般低贱(腓3:2),而属神的国度与天上的福分才是至宝:
恩典中的荣美——远胜世俗浮华
认识基督的价值——超越万有(腓3:8)
舍弃这上好的福分去追逐劣等之物,实为愚昧至极。
爱世界是可耻的(是种丑闻)
我们不应该爱世界,因为这会让神的方式和事物蒙羞(是可耻的)。当自称基督徒的人像世人一样时,他们对世界和世上事物的爱,使得他们看起来只有宗教的外表,别无其他。这确实是一种丑闻(耻辱)。在《提摩太后书》3章5节中,我们读到有些人“有敬虔的形式,却背弃了敬虔的能力”(原文直译:否认了敬虔的能力)。那些有敬虔形式却否认其能力的人是谁呢?他们是“贪爱钱财”(原文直译:贪财)的人和“爱宴乐、不爱神”的人(《提摩太后书》3:2,4)。这给神的方式带来了极大的丑闻(耻辱),以至于世人会说:“这些自称基督徒的人和其他任何人一样贪婪;他们和其他任何人一样爱世界;他们和其他任何人一样贪恋世上的东西——他们的宗教里到底有什么呢?”这种虚伪使宗教蒙受损失。就像那些从流奶与蜜的迦南地带来恶报的探子一样,这些仅仅是挂名的信徒也给神和祂的规条带来了恶名。世人随时会说:“某某人做了很大的宣告,在世上大张旗鼓,但从他们那里要银子,就像从身体里取关节,从血管里取血一样困难。他们如此吝啬,从他们那里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我们在《马太福音》18章7节读到:“世界有祸了,因为有使人跌倒的事!”而其中一个重大的绊脚石就来自自称基督徒的人,因为他们如此爱世界。
爱世界是拜偶像的行为
正如爱世界是可耻的(是种丑闻),它也是拜偶像的行为。当人们爱世界时,他们就把世界当作偶像。世界占据了他们的心;他们的心粘附其上。《以弗所书》5章5节指出,“贪心的人……就是拜偶像的人”(原文直译:贪婪的人……是拜偶像的人)。在《歌罗西书》3章5节中,保罗告诉我们,“贪婪……就是拜偶像”(原文直译:贪婪……就是拜偶像)。我们抨击罗马天主教徒设立雕像并向它们跪拜;然而,如果我们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物,我们自己就是更大的拜偶像者。我们在心中设立了偶像和图像;拜偶像无疑是一种大罪,拜偶像者是一个可憎的罪人。我们不愿被冠以拜偶像者的名号。然而,如果我们爱世界,我们就是拜偶像者,并且活在拜偶像之中。
爱世界是危险的
爱世界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一个爱世界、其倾向在于此的人,会面临以下这些危险:
1.一个爱世界的人会逐渐成为神和基督的陌生人。我们不能同时定睛于天上和地上。假设我们处在两个人或两座山之间;我们越靠近其中一个,就离另一个越远。同样,我们离神越远,我们就越爱世界。当人们爱上蓄水池时,他们就离开了泉源。所有受造物都不过是蓄水池,当我们的心奔向这些时,我们就离开了神——那真正的泉源。
2.另一个恶果是,我们会逐渐熟悉世界的方式和属世之人的道路。我们会逐渐熟悉他们的诡计和阴谋,很多时候也会熟悉他们的起誓和邪恶行为。这种过度的熟悉会玷污我们,并使我们对于神的事物变得刚硬麻木。
3.我们将自己暴露于各种有害的试探和网罗之中。那些渴望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参提摩太前书6:9)。我们因爱世界而失去一颗无亏良心的概率是千分之一(意指极有可能)。不仅如此,我们更有因此丧失自己灵魂的危险。正如我们在《马太福音》19章23节看到的:“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一个爱世界和世上事物的人处在怎样的危险中呢?他处在失去天国的危险中。“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马太福音》16:26)。爱世界的人竭力要得着世界,要在世上显为大,因此他就拿自己的灵魂冒险。爱世界是危险的。
爱世界导致不可能性
我们不应该爱世界,因为这会使我们陷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中。正如我们在《马太福音》6章24节所读到的:“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主耶稣基督告诉你,同时事奉神和财富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说:“我会事奉神并爱祂。否则我就不配活着。”但如果我们爱世界,我们就没有事奉神,也没有爱神。我们不能同时事奉世上的财富和主神;这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主基督在《马太福音》4章10节受到魔鬼试探时说:“撒但,退去吧!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意思是:“撒但,我不能听从你诱惑我去拥抱世界。不,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将单单事奉神。”人应当单单事奉神,我们不能事奉两个主。人若爱世界,就有两个主要事奉,即神和世界,而同时事奉二者是不可能的。
爱世界使神成为我们的敌人
我们不应该爱世界,因为这会使神成为我们的敌人。当神对耶路撒冷说:“看哪,我与你为敌”(《耶利米书》21:13)时,这是一件可悲的事。也就是说,“我是你的敌人。”让伟大的神——万军之耶和华、安息日的主、天地的主——成为我们的敌人,这是何等可怕的事!凡爱世界的,就是神的仇敌。《雅各书》4章4节说:“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原文直译:淫妇和奸夫)啊,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你想成为神的敌人吗?那就爱世界吧。如果你不想成为神的仇敌,就不要爱世界。让全世界与我们为敌,也比让神与我们为敌要好。在《诗篇》10篇3节中提到“那贪婪的人,神憎恶这样的人。”一个心存贪婪、渴慕世界的人,神憎恶他。与神为敌是可悲的。一个被神视为敌人的男人或女人,会有什么下场呢?对世界的爱使神成为我们的敌人。
爱世界是浪费时间
我们不应该爱世界,因为这会使我们浪费我们的时间,而时间比世界更宝贵。会有人用金银去换取稻草、碎屑、木片、蝴蝶之类的东西吗?那些爱世界的人,其价值远超过世界,但他们却用比世界更宝贵的东西去换取世界。世界最好的东西是它的财富、学问和才能。但我们的灵魂比所有这些都宝贵,比整个世界都宝贵。“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16:26)。整个世界抵不上一个灵魂;一个灵魂抵得上百万个世界。那么,当我们把我们的时间、精力、才智和灵魂都花在追求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物时,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我们为世界付出得太多了。世界配不上我们的情感、才智、精力和心灵。因此,请看先知在《以赛亚书》55章2节是怎么说的。他在那里发出痛心疾首的质问:“你们为何花钱(原文直译:称银子)买那不足为食物的?”你们得到它时,它并不是食物(指不能真正满足)。它不是什么能使人满足或在任何方面对你们的灵魂有益的东西。你们“劳碌得来的却不能满足”。所以,当我们爱世界时,我们付出的成本太高,代价太大了。我们劳碌去获取世界,却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价。
爱世界贬低理解力
我们不应该爱世界,因为它会贬低理解力——灵魂最高贵的能力。世界贬低了我们的心智,而这是为了什么呢?世界不过是一个肮脏的东西。《罗马书》8章20-21节表明,世界“服在虚空之下”,受制于“败坏的辖制”(原文直译:服在朽坏的奴役下)。同样,《约翰一书》5章19节说:“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它就像沟渠里一块腐烂的尸体一样卧在那里;它卧在那恶者(魔鬼)手下。世界能为你的理解力提供什么有益的东西吗?不,它贬低心智,使灵魂变得属地、如渣滓般低贱、如淤泥般污秽、如泥沼般肮脏。那么,你愿意为了一个肮脏的世界而贬低高贵的灵魂吗?在《但以理书》第2章,提到一个巨大的像。那像最好的部分是什么?脚是泥的,腿是铁的,腰是铜的,腹是银的,头是金的。最好的部分也不过是金银,而这些都是会生锈、会朽坏的东西;让一个高贵、英雄般的灵魂向这些东西俯首屈膝,这是贬低。灵魂会变成它所爱之物的样子。如果它爱土地,它就是一个属地的灵魂。
爱世界具有彻底的毁灭性
世界具有招致灭亡的本质,因此我们不应该爱它。世界不仅使我们陷入危险,它更将灵魂淹没在沉沦(灭亡)之中。《提摩太前书》6章9节说:“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灵魂被淹没在彻底的毁灭之中。凡爱世界的,就是属世界的人,因此也是灭亡之子(沉沦之子)。论到那“不法的人”,说他是“沉沦之子”(灭亡之子)(《帖撒罗尼迦后书》2:3)。世界使人离开基督。在《马太福音》19章16-22节中,有一个青年人来见基督,问:“良善的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基督说:“遵守诫命。”青年人对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等等。青年人回答他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耶稣对他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但他却离开了基督。经文说:“那少年人忧忧愁愁地走了。”为什么?“因为他产业很多。”文士和法利赛人为了他们在人间的声誉而离开了基督(《约翰福音》12:42-43)。同样,在《马太福音》8章34节,加大拉人(或作格拉森人,KJV)要求基督离开他们的地方;他们不想要祂。他们爱那些淹死在海里的猪,而世界则将他们淹没在沉沦(灭亡)之中。
爱世界与敬虔为敌
世界是恩典长进和与神交通(相交)的大敌,因为世界上的事物会转移人心,使之偏离属灵的事。马大被许多事缠扰,就偏离了基督和听祂讲道(参路加福音10:40-42)。同样,《马太福音》13章22节说:“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所以,对世界和世上事物的爱是敬虔的大敌。它使人离弃最好的事、最卓越的事,甚至离弃恩典本身、神自己以及与神的交通。一个属世的心与神少有或根本没有交通(相交)。如果一个妻子爱上了别人,并与不是她丈夫的人犯愚昧(行淫),她的丈夫就不会再愿意与她交通(相交)。《雅各书》4章4节也是如此说的:“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原文直译:淫妇和奸夫)啊,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诗篇》73篇27节说到那些“行邪淫、离开你(神)的”。当人们爱世界并迷恋其中的事物时,他们就行邪淫离开了神。看哪,世界对恩典长进和与神的交通是何等大的敌人!
爱世界是魔鬼的陷阱
世界是魔鬼的工具,借此它(魔鬼)设下圈套俘获男男女女,并随意奴役他们(直译:按他的意思带领他们作俘虏)。在《哥林多后书》4章4节中,撒但被称为“这世界的神”,而世界就是它掳掠男女的大工具。在《马太福音》4章8-9节中,魔鬼试图用世界的荣华来抓住基督:“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这就是它最后的诱饵,它以为凭此能抓住基督。“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它试图用这个来抓住基督,但主基督对它来说太强大了(直译:太难对付了)。然而,这(世界)却是它用来掳掠普通男女的工具。它就是这样用园中的果子抓住了夏娃。它就是这样用拔示巴抓住了大卫。它就是这样用一块金子和一件衣服抓住了亚干(参约书亚记7章)。它今天也是这样抓住男男女女——有些人被酒抓住,有些人被女人抓住,有些人被王国(权位)抓住。当魔鬼用某个世俗的诱饵抓住他们时,它就奴役他们(直译:带领他们作俘虏)。它会呈现出这样或那样迎合人眼目、口味、喜好或观念的东西。它呈现出某种合宜的东西,借此按它的意思奴役他们(直译:带领他们作俘虏)。
爱世界导致背道
我们不应该爱世界,因为它会使人犯错,偏离神的道路,最终导致他们背道(叛教)。《提摩太前书》6章10节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原文直译:……这贪恋之心使人被诱惑离了真道,陷入许多痛苦之中。)请注意:他们在信仰上偏离了(原文直译:离了真道)。如果我们爱世界,我们就会放弃信仰,放弃真理,放弃神的道路——这样我们就为背道(叛教)铺平了道路。对世界的爱、在世人中受尊重的渴望,以及与世界事物的外在纠葛,都会导致人背弃信仰(原文直译:使人背弃信仰)。《提摩太后书》4章10节中的底马就是这样:“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保罗)去了。”什么?为了现今的世界而离弃伟大的使徒保罗?然而底马确实这样做了。对世界的爱将他从保罗、保罗的教导和保罗的道路中拉走了。所以,你们明白为什么我们不应该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物了。
问题思考
1.本质冲突:“爱世界就是与神为敌”(雅4:4)这一严厉宣告,如何挑战“信仰与世俗生活可兼容”的流行观念?
2.永恒视角:“世界终将朽坏,属神之事永存”这一理由、参考传道书1章14节;约翰福音6章27节,如何重塑我们对财富、地位的追求?
3.危险盲点:为何“爱世界是拜偶像”?这与天主教“跪拜雕像”的偶像崇拜有何本质关联?
1.如果我们爱世界,我们就没有事奉神,也没有爱神。我们不能同时事奉世上的财富和主神;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不可能兼容
2、 虚空的虚空,世上任何的财物,地位,都会随着时间和生命逝去,我们应当将我们需用的交托给我们的神。
3. 因为世界是魔鬼的工具,我们爱世界就是向魔鬼下拜,也是拜偶像。
1.本质冲突:“爱世界就是与神为敌”(雅4:4)这一严厉宣告,如何挑战“信仰与世俗生活可兼容”的流行观念?
后者是人们为了爱世界为自己所给出的心理安慰,而前者则明确指出来爱世界行为的错误。后者混淆了用世界享受神的爱与爱世界的区别,所以前者的宣告才可以一针见血指出起的错误
2.永恒视角:“世界终将朽坏,属神之事永存”这一理由、参考传道书1章14节;约翰福音6章27节,如何重塑我们对财富、地位的追求?
财富与地位本身并无不好,不好的是人的心。我们应该把他们当成附加品,而不是追求之物。因他们本质是虚幻的,唯有神的爱是真实的
3.危险盲点:为何“爱世界是拜偶像”?这与天主教“跪拜雕像”的偶像崇拜有何本质关联?
其的本质关联都是本心的改变,爱世界是用世界享受神的爱到追求世界的错误变化。而拜雕像是从敬拜赞美主到只看形式,追求利益的错误变化。其都偏离了爱神的本心
1.本质冲突:“爱世界就是与神为敌”(雅4:4)这一严厉宣告,如何挑战“信仰与世俗生活可兼容”的流行观念?
答:我们不能同时定睛于天上和地上,爱世界会让我们离神越来越远,无心爱神
2.永恒视角:“世界终将朽坏,属神之事永存”这一理由、参考传道书1章14节;约翰福音6章27节,如何重塑我们对财富、地位的追求?
答:任何的财富、地位都是神赐给我们的,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我们应爱神,将一切托付给神
3.危险盲点:为何“爱世界是拜偶像”?这与天主教“跪拜雕像”的偶像崇拜有何本质关联?
答:当人们爱世界时他们就把世界当作偶像。我们在心中设立偶像和图像,就像天主教跪拜雕像一样,他们将雕像当时偶像,二者都是在拜偶像
1.本质冲突:“爱世界就是与神为敌”(雅4:4)这一严厉宣告,如何挑战“信仰与世俗生活可兼容”的流行观念?
答:世俗生活本不是错的,却是在人性里面,在罪恶之中不住地被腐化侵蚀,带来了信仰莫大的阻力。当面对世俗生活时,是瞩目于神的伟大创造,产生感恩与敬畏,自然是好的,但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完全瞩目于事物本身而忘记了神的存在,那就成了舍本逐末。二者若是成为对立,爱了世界,爱神的心便会不由自主的减少,若是爱神,那么便不会爱世界,世俗生活是带来更好的爱神环境,而非个人享受。
2.永恒视角:“世界终将朽坏,属神之事永存”这一理由、参考传道书1章14节;约翰福音6章27节,如何重塑我们对财富、地位的追求?
答:财富,地位是必坏的东西,也是日光之下的捕风,虚空。当我们落入追求物质的网罗之中时,我们要清楚最终的结果不过是虚无,内心不会有永远的满足,只会落入无尽的不甘,不满与追逐。要清楚唯有属神之事才是永远坚立的,或许在生活中我们仍然要为财富而努力,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努力追求神国与真理,随之而来的或许就是我们曾经渴求不得的财富。不要在乎财富地位的多少高低,有则安然处之,没有也要喜乐欢喜,但要为神之事殚精竭虑,不住追求。
3.危险盲点:为何“爱世界是拜偶像”?这与天主教“跪拜雕像”的偶像崇拜有何本质关联?
爱世界与跪拜雕像一致,都是将情感与希望寄托于人所造或人所重待的东西之上,逐步将目光从神那里偏移,转而寄托于东西上。当人的心不以神为中心时,便成为了偶像崇拜,他的心里就有了第二位神。
1.本质冲突:“爱世界就是与神为敌”(雅4:4)这一严厉宣告,如何挑战“信仰与世俗生活可兼容”的流行观念?
答:我们是被召进入神的国度,从这个堕落的世界中分别岀来的一群人;神救赎我们又重生我们,预备我们进入这个世界活出天国子民的样式,像光照耀地上的人,使世人认识神的荣耀和恩典。如果我们不愿从世界的价值观和属世的惑然之物中岀来,生活方式仍与世人一样,就是与神为敌,因为爱属世之物胜过爱造我们又救我们的主。
2.永恒视角:“世界终将朽坏,属神之事永存”这一理由、参考传道书1章14节;约翰福音6章27节,如何重塑我们对财富、地位的追求?
答:这两节经文提醒我们,世上的财富、地位终将转瞬而逝,没有永恒的价值,我们应该将眼光从属地的事物转向追求属天有永恒价值的事物。
3.危险盲点:为何“爱世界是拜偶像”?这与天主教“跪拜雕像”的偶像崇拜有何本质关联?
答:本质上都是我们的心将属世之物取代了神的位置。
1. 本质冲突:“爱世界就是与神为敌”(雅4:4)这一严厉宣告,如何挑战“信仰与世俗生活可兼容”的流行观念?
凡在恩典中的人——无论是灵命幼小的、成长的,还是成熟的——都不该爱世界,因为他们已从世界中被召出来,命定要归向另一个国度。他们蒙召进入恩典的境地,他们的爱应当流向恩典,以及那个他们被召进入的属天世界。人若爱世界,就有两个主要事奉,即神和世界,而同时事奉二者是不可能的。
2. 永恒视角:“世界终将朽坏,属神之事永存”这一理由、参考传道书1章14节;约翰福音6章27节,如何重塑我们对财富、地位的追求?
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 ,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
世上的荣华不过如”狗食”般低贱(腓3:2),而属神的国度与天上的福分才是至宝,爱世界只会引导人追求虚妄;而属神的事物,远胜世间一切。
3.危险盲点:为何“爱世界是拜偶像”?这与天主教“跪拜雕像”的偶像崇拜有何本质关联?
当人们爱世界时,他们就把世界当作偶像。世界占据了他们的心;他们的心粘附其上。《以弗所书》5章5节指出,“贪心的人……就是拜偶像的人”。
我们抨击罗马天主教徒设立雕像并向它们跪拜;然而,如果我们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物,我们自己就是更大的拜偶像者。我们在心中设立了偶像和图像;如果我们爱世界,我们就是拜偶像者,并且活在拜偶像之中。
1.本质冲突:“爱世界就是与神为敌”(雅4:4)这一严厉宣告,如何挑战“信仰与世俗生活可兼容”的流行观念?
答: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主耶稣基督告诉我们,同时事奉神和财富是不可能的。
2.永恒视角:“世界终将朽坏,属神之事永存”这一理由、参考传道书1章14节;约翰福音6章27节,如何重塑我们对财富、地位的追求?
答:世界的尊荣、享乐或任何事物,都永难满足,因为:受造物皆有裂痕——本质残缺不全。爱世界只会引导人追求虚妄;而属神的事物,远胜世间一切。
3.危险盲点:为何“爱世界是拜偶像”?这与天主教“跪拜雕像”的偶像崇拜有何本质关联:
答:爱世界就是专注于世界的欲望,神的位置被取代。天主教的“跪拜雕像”是拜实体,爱世界是内心的偶像,本质上都是取代神的位置。
1.本质冲突:“爱世界就是与神为敌”(雅4:4)这一严厉宣告,如何挑战“信仰与世俗生活可兼容”的流行观念?
答:这并不是说基督徒不能生活在世界里,而是说:不能心属世界、又嘴说属神。这与当代“信仰-世俗兼容论”构成尖锐对立。
现代人普遍认为:我既可以追求事业成功、财富、享乐,也可以周日去教会,心里信神
这种“二元兼容”的信仰模式,在清教徒看来,是一种自欺——因为它:淡化了神对人心的全权主宰;把属灵生活降格为“周边兴趣”;忽略了“十字架的道路”与“自我否定”的信仰核心。格林希尔警告:“**世俗的友谊是一种属灵通奸。**”
2.永恒视角:“世界终将朽坏,属神之事永存”这一理由、参考传道书1章14节;约翰福音6章27节,如何重塑我们对财富、地位的追求?
重新定义成功:不再是收入、地位、话语权,而是“我是否更像基督?”衡量每日选择:这个决定是否有助于灵魂得益处?是否显出神的荣耀?简化生活目标:舍弃“必须拥有一切”的文化焦虑,专注于神交托之工。从永恒视角看,财富与地位不过是“过客的行囊”,而不是终点的奖赏。清教徒提醒我们:唯有属神之事将随你进入永恒,那才值得你全心追求。
3、危险盲点:为何“爱世界是拜偶像”?这与天主教“跪拜雕像”的偶像崇拜有何本质关联:
因为:两者都将荣耀、敬拜、信靠,从造物主转移到受造物身上。清教徒的控诉特别针对的是内心的偶像,即使人外表敬虔、口称信主,若心中渴慕世界、倚靠世界、喜悦世界的认同,这在神眼中仍是拜偶像。
1.本质冲突:“爱世界就是与神为敌”(雅4:4)这一严厉宣告,如何挑战“信仰与世俗生活可兼容”的流行观念?
“爱世界就是与神为敌”这个真理,代表着我们不能有二心;
世俗生活是中性的,我们也生活在世俗,但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神,而非世俗中的扭曲观念;
而这个流行观念把既要又要的价值观体现出来,所透露的隐藏信息是信仰不会影响我们的世俗生活与以往观念,然而这个是不对的,因为基督徒本身是从世俗脱离而出的,我们接受了永恒的信息,我们务必在世俗生活中活出爱神的特质,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2.永恒视角:“世界终将朽坏,属神之事永存”这一理由、参考传道书1章14节;约翰福音6章27节,如何重塑我们对财富、地位的追求?
应当从永恒的角度思考我们真正追求的事物,世上的财富地位到最后都是虚空,生前也捏不牢,死后也见不着,人心也无法靠着这些得着满足。
所以我们应当听从、学习神话语,以神为乐,学习保罗以怎样的心态处贫穷或富足。
3.危险盲点:为何“爱世界是拜偶像”?这与天主教“跪拜雕像”的偶像崇拜有何本质关联?
圣经中说到:贪婪就是拜偶像,爱世界代表着我们贪婪于世界给到我们的及时反馈。
如果我们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物,我们自己就是更大的拜偶像者。我们在心中设立了偶像和图像;
罗马天主教徒设立雕像并向它们跪拜是偶像崇拜的行为,然而,如果我们爱世界,我们就是拜偶像者,并且活在拜偶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