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犹大福音与新约旁经
第十五章:何谓新约旁经?
《犹大福音》是早在初期教会时期已被定异端的新约旁经,而本书在第五章、第六章及第八章都提到了新约旁经。本章会对新约旁经作一概略介绍,新约旁经数目很多,内容复杂而奇怪,当然无法作详论。
新约旁经指公元二至五世纪(有人则推后至九世纪)之间,来自一些不知名作者手笔的著作。如上文所述,部份旧约旁经被初期教会重视,因为他们虽没有属神启示的权威,却是神圣历史的延续,作者都是有诚意的人,亦以诚实方式达到某些写作目的。但新约旁经则不同,它们数量甚多,目的在补充或修正新约各书卷,甚至是想取而代之。这些书卷不单没有神启示的权威性,而且目的往往在以假乱真,又常宣扬异端思想(特别是诺斯底主义),所以一般不被教会重视,且大多被列视为异端邪说。在开始之时,异端旁经与正典之间的分界并不清晰,直等到大公教会那些反诺斯底主义的教父们出现,两者才开始有清楚分别,很多旁经书卷亦因而被正式撇弃,没有保存下来。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及考证,归入新约旁经的数目亦不断增加。例如《犹大福音》就有可能会在不久将来被列在新约旁经之列。当然,也有部份书卷因内容较正统而一度被某些教会接纳和采用,例如《彼得启示录》(ApocalypseofPeter)、黑马牧人书(ShepherdofHermas)、十二使徒智训(Didache)、保罗行传(ActsofPaul)及巴拿巴书信等等(参本书附注二),但不久即被撇弃成为旁经一部份。
迄今收录的新约旁经约接近二百种,这些旁经都以新约正典书卷为基础,再加以诠释或增删(当然这些都全是出自人意而非神启示),因此很多旁经都沿用(或应说是摹仿)新约正典体裁和笔调,即分为福音书(其中的《雅各原始福音》及《阿拉伯文的耶稣婴童福音》就非常刻意模仿四福音书写作风格)、行传,书信以至像启示录般的天启文学体裁。这些作品大多写得粗鄙庸俗,内容又充满种种怪异奇闻,令人难以忍受,可供参考的地方不多。
即使要写旁经的概略,也不容易,因为有些旁经甚至有很多不同版本、这些版本可以各有不同故事;少数旁经则是史家没有原稿的,或原稿不全,要由另外一些历史著述(例如早期教父对这些旁经之批判)去得知其名字及大概内容。但为简单起见,以下所论全当作是它们本身所载内容。
新约旁经的福音书
包括有:(1)雅各福音(2)假伪的马太福音(3)马利亚福音(4)彼得福音(5)多马福音(6)腓利福音(7)尼哥底母福音(8)彼拉多上书该撒提比留(9)彼拉多致该撒书信(10)巴拿巴福音(11)埃及人福音(12)亚利马太约瑟传(13)巴多罗买福音(14)木匠约瑟之历史(15)亚拉伯童时福音(16)亚美尼亚圣婴福音等等。
旁经以其中的福音书出现最早,多是扩充正典四福音所欠详尽之部份的资料,例如四福音少记载耶稣婴孩、童年或少年时代,于是这些福音书作者就无聊地在“没有正典资料作比较”情况下大肆发挥,去满足他们本身文学创作意欲。例如《雅各福音》(又称《雅各原始福音》或《雅各传道录》ProtevangeliumofJames)记载了马利亚的出生、许配给约瑟(一个有儿女的老人)、及耶稣诞生的神迹(一名接生妇见证马利亚分娩时的童贞情况)。本书明显支持马利亚终身童贞的理论。这书亦明显受诺斯底主义影响,由于这主义强调物质为恶,所以部份成员也视性欲为邪恶的,所以“守童贞”也成为人得知识与天上奥秘的一种关键所在。
影响所及,不少旁经都涉及童贞及守独身的观念、或甚至有直接批判性爱的描述(例如著名的《埃及人福音》就提到耶稣对性爱的反对,而《腓利福音》亦对性作全然的否定)。天主教“圣母终身童贞”或“神父修女守独身”以至“禁欲苦修”等传统,也可能跟这些观念有关。当然,这观点绝对有违圣经视婚姻与性爱为神圣之教导,不过诺斯底主义的作者却会把握每个机会借用福音书或使徒行传故事来宣扬他们的教义。
正典没有提到耶稣从死亡至复活的三天内事情,于是一些福音书(如《尼哥底母福音》GospelofNicodemus、和《巴多罗买福音》GospelofBartholomen就尝试对耶稣死后三天内的经历作出很多古怪的臆测,包括巡游地狱等)。《彼得福音》(GospelofPeter)记载守坟耶稣的士兵看见有三个人从坟墓中出来,其中两人的头上达云霄,另一个更超乎其上,有一个十字架跟随着他们。天上有声音说,“你有没有向睡了的人传道?”十字架就回答说,“有”。这段经文当然是受了彼得前书三章十九节“他(基督)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之影响而有的。
当然,这些旁经福音书作者很多也仅是想借“新编造”的耶稣故事来宣扬他们自己的理念(当然,很多都是如诺斯底主义或孟他奴主义Montanism等离经背道的异端理念),例如《埃及人福音》(Egyptians)就刻意贬低耶稣的人性,宣扬一种神秘的幻影学说,认为耶稣所具的常人形象只是一种幻影,并非实体。另外,《彼得福音》亦竟想为巡抚彼拉多的罪行极力开脱。
这些福音书多沿用四福音体裁,但也有例外,如《多马福音》(GospelofThomas)就使用耶稣语录形式,共收录了114句独立的耶稣训言,其中全无叙事体裁或故事内容可言(《犹大福音》亦使用类似形式)。这书被称为《第五卷福音书》,不少学者相信其中一些语句确出自耶稣之口,因为四福音书明显未有记载耶稣的全部言行,如使徒行传所提耶稣的名句“施比受更为有福”(徒二十35)就不见于四福音中。有学者甚至认为它是马太及路加福音最早的口述资料来源之一,不过这点明显缺乏理据。
一般估计,初期教会都有大约五十本福音书,而今日仍有资料留存的只有其中二十卷,包括正典的四福音书在内。《犹大福音》是其余那十六卷的其中一卷,这卷书虽直到近年才被发现,但早期教会著作中却有关乎此书的一些资料。而在该二十卷书中,只有四福音书被早期教会接纳为正典著作,属乎神的启示。
其实历史中仍不断有人写福音书,如巴拿巴福音,是在十四世纪才出现的“福音书”,这书把圣经四福音综合来重写,而又作出若干合乎伊斯兰教义的加添增修。因此,巴拿巴福音成为唯一被回教世界接纳的福音书。书中竟宣称犹大在客西马尼园被改变成耶稣的面貌,以致人们把犹大当作耶稣捉拿了,甚至被钉上十字架,而真正的耶稣就安然无恙。由于这种变化太奇妙,所以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真相。
新约旁经中的福音书是新约旁经中最有参考价值的了,亦不能否认其中可能确记有耶稣的不少真实言行,不过仍然不算很有参考价值,至于其他如行传、书信等旁经体裁,写作年期跟四福音相距已极远,且夹有更多异端思想,只能帮助我们对昔日异端有多些理解,却对新约正典研究已更没有什么裨益了。初期教会后来经过二个世纪时间,逐渐统一正典内容,并为维持基督教信仰的纯正,而把非正统的学说排斥。结果这些非主流很多都已遗失,尤其是诺斯底作品。
新约旁经的行传
也有人认为路加医生所著之使徒行传的记载不够详尽,于是提笔作补充。这类作品有:(1)、彼得与保罗行传(2)、保罗与特格拉行传(ActsofPaulandThecla)(3)、巴拿巴行传(4)、腓利行传(5)、安德烈行传(6)、马太行传及殉道(7)、多马行传(8)、多马的结局(9)、巴多罗马殉道(10)、约翰行传等等。其中多有补充使徒往外传道的经历及果效,亦加插很多道德教训,目的是想深化读者的信仰根基。
然而有些作品很怪诞,例如《安德烈行传》(ActsofAndrews)记述安德烈在可怕至极的食人部落中传道且行神迹,最后在希腊殉道。
《约翰福音》述及约翰在小亚细亚行神迹的经过,并他的一些明显带有诺斯底思想的讲章。这福音书最偏离正统的地方,包括提到了禁欲苦修的理想(这理想当然是诺斯底思想),甚至有为死人举行圣餐的奇怪描写。
《彼拉多行传》(ActsofPilate)跟《彼得福音》一样,想为巡抚彼拉多的罪行极力开脱。此行传属于《尼哥底母福音》(GospelofNicodemus的主要部份,涉及当时耶稣被审及被钉、埋葬的官方记录,甚至有公会在耶稣钉十架后的一些辩论,并一份极为渲染的“下到阴间”记载。其中最令人侧目的,是其中含有一些为彼拉多辩护甚至是翻案的资料,一些版本说彼拉多曾写信给罗马皇帝提供有利耶稣的资料,这些资料大概跟当时作者身处的时局需要有关(要讨好罗马人,于是就把昔日耶稣被钉十架之罪行全然归到犹太人身上)。这些资料后来被拜占庭(Byzantine)教会吸纳为其传统之一,于是彼拉多由一位间接杀害耶稣的人变成一个圣者,甚至今日埃及的科普特教会(Copticchurch)仍有为记念彼拉多的殉道而有的宗教仪式,实在不可思议,亦与《犹大福音》要为叛徒犹大平反之事很有相似之处。
有些旁经行传则较写实,例如多马行传(ActsofThomas)记述使徒们在往外宣教前如何用抽签方式把世界划分,结果孪生子犹大和多马被派往印度,他以奴隶身份前赴该遥远国度,却成功引领了当地国王及一些有名望者归信耶稣。他一方面传道叫人悔改归主,另一方面亦力劝人守童贞(如上文所述,这种诺斯底派式教导明显偏离了正统,不合乎圣经教导),最后殉道而死。但另一方面,此行传也包涵著名的《灵魂之歌》(HymnoftheSoul),述及人灵魂被救赎离开物质的种种败坏,这是典型诺斯底派思想。
—些作品则写实与怪诞兼备,例如《保罗与特格拉行传》(ActsofPaulandThecla,简称《保罗行传ActsofPaul》)内容描述以哥念少女特格拉在听了保罗讲道后向未婚夫解除婚约(没有婚约,就没有婚姻或性爱),因而险遭杀害,但神迹地脱险并跟随保罗去宣教,成为他的好助手。有学者认为其中有可信成份。但此书却有一段关于保罗在以弗所大竞技场上要面对狮子的吞食,然而该头已“基督教化”的狮子竟开口对他说话,向他示以友善。
新约旁经的书信
旁经中亦有些是摹拟使徒之书信笔调的,例如:
(1)、亚比加致耶稣信(2)、耶稣致亚比加信(3)、冷土拉书信(4)、马利亚致伊各那修书信(5)、保罗致老底嘉人书(6)、保罗致哥林多人参书(7)、保罗与森尼加信函(8)、彼得致雅各书(9)、约翰致水肿病患者书信(10)、使徒书信等等。其中多有天马行空式的作品,例如《耶稣致亚比加信》(CorrespondenceofChristandAbgar)竟记述伊得撒王邀请耶稣到访他的国家。《保罗致森尼加信函》也有记述保罗跟一些尊贵人士交往的经过。此二书很可能是一些基督徒为吸引社会上流人士认识福音而写的。《冷土拉书信》(LetterofLentulus)记述耶稣写给罗马元老院的书信。
也有较写实的,如《使徒书信》(EpistleoftheApostles)以众使徒名义用演讲形式写下一些启示异象,借以传达基督复活后给门徒的训示。《老底嘉书信》(EpistlestotheLaodiceans),则是由歌罗西书四章十六节所引发的一些保罗言论语录。
新约旁经中的启示书及其他书卷
也有旁经是刻意摹仿但以理书及启示录之启示文学笔调去预言未来事件的。启示书旁经有:(1)、摩西启示书(2)、爱斯德拉斯启示书(3)、保罗启示书(4)、约翰启示书(5)、马利亚升天记(6)、彼得启示录等等。这些作品很多都有描述圣徒将来享有美好福乐,而不归信主者则受到极可怕刑罚。其中的《彼得启示录》描写彼得看到基督变像的一些异象,以及看到那些被判永刑者在阴间的可怕异象。此书卷虽属旁经,却曾一度被很多教会公开诵读,在一众旁经中有较高地位。
另外,也有其他体裁的旁经,如黑马牧人书(ShepherdofHermas)、训言(Didache,又称“十二使徒智训”)、彼得宣讲集(PreachingofPeter,讲述罗马的革利色Clement跟彼得的一段交往,并耶稣跟彼得的一段对话)、雅各旁经书(ApocryphonofJames,讲述复活后的耶稣跟彼得及雅各二人谈话,后来他们二人跟主一齐升天,但二人却不能登上第三重天去)、《约翰旁经书》(ApocryphonofJohn,宣称此作品记录了绝无仅有的秘密教义,又讲述耶稣在橄榄山向约翰显现,并吩咐他写下秘密的教义,并要好好保存之,只能传授给那些有特别有智慧及义行的)等等。
近代的考古发现
十九世纪时,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份称为Berolinensis的古抄本,虽然于十九世纪时就已获得,但却于1955年时才出版。其中包括《马利亚福音》(即《抹大拉马利亚福音》)、《耶稣的智慧》、《彼得行传》与《约翰旁经书》(爱任纽曾提过这本书),都属于诺斯底教派的著作。
《抹大拉马利亚福音》提到彼得因不满耶稣只向马利亚作一些启示,而对马利亚表示不满情绪。《达文西密码》即以这点来作无穷扩张,说耶稣是想抹大拉马利亚作教会领袖的,这当然跟史实不符。
说到新约旁经,当然不能不提纳哥哈玛古抄本。1945年左右,在上埃及靠近纳哥哈玛地(NagHammadi)发现了十三份用古埃及科普特语写成的古抄本,这些抄本都是译自希腊原文的译本,大概是早期一些基督教派系的藏书,其中包括了诺斯底派基督徒和非诺斯底派基督徒的抄本和其他抄本(关乎诺斯底主义,另参本书第九章)。
史家花了很长时间把这些古抄本整理、修复及翻译过来,直到1978年把全部抄本翻译完成(大部份由詹士.罗宾森JamesRobinson完成,不过他却没有参与是次《犹大福音》的英译工作)。这是学者们首次得到如此重要之诺斯底派原始文献的抄本,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些充满异端思想的旁经次典当然都不属神的启示,对正统信仰已被建立多时的今日教会有造成什么冲击(它们在昔日早期教会无疑带来更大的衡击),但它们却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早期教会不少第一手资料,让我们较明白当时一些非正统传统的思想,对于学者研究诺斯底主义,也有很大的考古参考意义。
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多马福音》(GospelofThomas),属诺斯底基督徒作品,大概成书于主后140年左右。这是耶稣的话录,其中一部份且近似新约福音书的记载,但另外一部份则甚为不同。虽然这些不同之处可能有些确是耶稣的说话,但整体而言却明显有着跟圣经迥异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很多都偏向诺斯底思想,除了包含其教训外,还刻意贬低旧约,并强调人必须禁绝性别的感觉(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禁欲)。因此,此福音书不能跟四福音相提并论,是假福音书,纵使有学者仍称之为“第五本福音书”(TheFifthGospel)。此福音书把多马形容为最了解耶稣的人。留意上文提到《约翰旁经书》耶稣在橄榄山只向约翰显现,并向他显示奥秘,而《犹大福音》则形容犹大最了解耶稣,旁经在这方面明显没有“统一教义”,一切都因应内容需要而定。
其他更少参考意义、内容更怪诞的包括有《腓利福音》(GospelofPhilip,此箴言集亦有浓厚诺斯底思想,对性爱作全然的否定,而且内容也涉及极其复杂的诺斯底式圣礼,又提及“新房”的奥秘,总之是很怪诞莫名之作品)。因此,本书第九章提过,《达文西密码》作者丹布朗以《腓利福音》提到耶稣跟抹大拉马利亚曾“吻”过而断定二人有非常亲密关系,是非常武断、非常断章取义的。从《腓利福音》本身对性爱之全然否定而言,很难令人置信该旁经会涉及耶稣跟任何女性有性爱关系。本书跟《抹大拉马利亚福音》一样,说马利亚因得耶稣重视而遭其他门徒排斥,但我们也不能接受丹布朗的推断,说耶稣有立马利亚作教会领袖的想法(或甚至曾娶马利亚为妻)。一方面二书都成书于晚期,另方面亦跟四福音记载有迥异,三方面二书其实都充满诺斯底异端思想,并不足信。
《真理福音》(GospelofTruth,此书是诺斯底派的默想集,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书出自著名诺斯底派领袖瓦伦提努Valentinus手笔)。
《埃及人福音》(GospelofEgyptians,此书其中一段记载耶稣跟撒罗米一段反对男女性关系的对话,这种贬低性欲地位的记载,在旁经中多有出现)。
这些新约福音书跟圣经四福音较少共通点,而其中却有鲜明的诺斯底主义思想。这些都属乎异端邪说,是基督教与诺斯底主义思想(如本书上文所言,诺斯底主义本身是外来哲理,而不是基督教一种异端)的一种混合体。
纳哥哈玛地的古稿还包括几本祷文集;两本以《旁经书》(Apocryphon,即隐秘之书)为名的《雅各旁经书》及《约翰旁经书》(此书有关乎诺斯底主义者重构创世记伊甸园的记载);数本以《启示录》(Apocalypse)为名的作品,包括《保罗启示录》、《雅各启示录》、《亚当启示录》及《彼得启示录》,并其他几种不同类型的诺斯底主义作品,如《斗士多马书》、《麦基洗得传》、《彼得致腓力书信》。其中很多似乎出自诺斯底教派中的华伦提努(Valentinus)派系。
纳哥哈玛地的古稿也有不属诺斯底主义的作品,例如有部份柏拉图(Plato)的非宗教作品《共和国》(Republic),亦有属于早期基督教文学的《西拉的教训》(TeachingsofSilvanus)及《沙斯特土格言》(SentencesofSextus)。是次出土之《查克斯古抄本》除了《犹大福音》外,还有标题为《雅各》的文稿(又名《雅各启示录》)、《彼得致腓力书信,这两份抄本都在纳哥哈玛古抄本中可以找到。并另一段文字,学者暂称之为《阿罗基耐书》。这些都属于新约旁经。
新约旁经的价值
当然,新约旁经虽不是神的启示,其中又多有异端思想,不过也不能因此抹杀它们的意义。撇开部份书卷可能含有少许耶稣或初期教会真实史料的因素不谈,旁经书卷亦可以为史家提供一些历史资料。我们可以藉着它们而对耶稣时代及初期教会时代的社会、民生、政治及宗教环境有更多的认识。
随着《达文西密码》及《犹大福音》的引人注目及争论,而二者又都跟新约旁经有紧密关系(新约旁经《腓利福音》是《达文西密码》论点的一大“理据”所在,虽然其实也不算是什么有根有据的理据),大概会在有更多人对此类新约正典以外的文献更有兴趣,你若是信徒,对这类文献又有多少认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