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认识苦难的奥秘

十字架既毁去又建立神的可信度

今天,教堂要挂起十字架装饰,主教要举起十字架祝祷,我们也常把十字架夹在衣领上,或缀在项链上。

然而在第一世纪时,全然不是这样。十字架是粗鄙猥琐之物。如果把宝石镶成十字架形状会十分怪异,带点令人嫌恶的恐怖幽默。它比起把宝石镶成原子弹爆炸的辇状云,更让人震惊。

我们已经提过,若没有罗马皇帝的许可,没有一个罗马公民可以受十字架的刑罚。这种刑罚是专门留给社会中的渣滓,比如奴隶、叛国者、化外人等。这种死法除了在公众场所执行的恐怖外,还有令大众憎恶之感,因为每当提及被钉十字架这一话题,就会引起令人不寒而栗的愤嫌之感。

难怪保罗在当时会写:「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林前一18)特别是保罗时代的犹太人都倾向于认为神会以大有能力的神迹介入历史,使祂的宣告更具权柄,并重建以色列国的世界声誉。保罗写道:「犹太人是要神迹,」(林前一22)外邦人(保罗用语是希利尼人)则是「求智慧」——各立门户的哲学派别,各有其宗师,自称有一全盘理论能整合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而保罗问,我们能提供什么呢?我们传扬弥赛亚被钉十字架: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极大的矛盾。对犹太人来说,这是障碍:弥赛亚救世主当然是得胜的,而不是被钉死的不名誉罪犯。对异教人士来说,这是很愚拙荒谬的:一个粗鄙的犹太人,犯了叛国罪,以最耻辱的刑罚公开受处决;怎么能藉祂建立起高尚的哲学流派呢?但是对我们基督徒来说,十字架的道理「在我们得救的人」(林前一18),正是神的能力与神的智慧。犹太人看为软弱之处却是刚强,异教人士看为愚拙的却是大智慧。

因此在那些不奉圣经里的神为神的人,十字架摧毁了神的可信度。在我们这些得救的人,十字架却建立起神的可信度。

在这里我们必须小心,有些现代作者藉着基督在十架的受难而推断出一项假设,认为基督实际上是亲自分担着全世界的苦难,因此十字架成为神的无所不在,分担全人类苦难的一种指涉。但是新约中并不是这样说,在许多方面它都是独一无二的:基督一次的献祭(受难),成了永远的赎罪祭,使神的子民与神和好。这独一无二、救赎性的苦难,如果没有信心配合,所有神怜悯的描述都会沦为无谓的滥情。许多人宁取一位多愁善感的神,较容易受人摆布。但是就我们所见,十字架并不是展示神软弱无力的情绪,乃是建立起神的公义与慈爱。

在新约中,确实有耶稣不断分担着教会苦难的描述。当保罗在逼迫教会时,复活主用这样的问题质问他:「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徒九4)但是很典型地,它不仅是指耶稣体恤怜悯教会而不认同世界,乃是更精确地指出耶稣体恤怜悯教会中受苦的人,也就是在外邦世界走天路的人。但是不经斟酌而将这种认同延伸至所有的苦难,根本不去用心研究圣经上其他有关苦难的经文,那么便流于简化,扭曲了神的形像。

基督徒在十字架上看到神最崇高的公义与慈爱的表现,令他们非常得激励。那是一次献上、一次完成的牺牲(来十12);基督一次受死,就不再死,在此意义下,也就不再参与十字架上的苦难。但是这并不否定祂了解苦难的事实。「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来四15)尤其重要的是,耶稣不再受被钉十架的苦难,此一事实毫不遮掩祂为我们上十架的大慈爱。

这样就够了。多少人归向基督,正因为靠着神的恩典,得以见到耶稣为他们死在十字架上?多少难以数计的人第一次真正领略到神的爱的意义,正因为他们看到了十字架的真义?「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壹四10)我们的诗歌也常常一再指出这一点,比如华滋(Isaac Watts,1674—1748)所作知名的诗歌:

痛哉!我主身流宝血,

为何忍受死亡?

为何甘为卑微的我,

遍历痛苦忧伤?

救主忍痛十架之上,

果真为我罪愆?

大哉慈悲!奇哉怜悯!

广哉主爱无边!

当主基督,造物之主,

为众罪人受难,

红日自当掩蔽光辉,

黑暗包围圣范。

救主十架显现我前,

叫我羞惭掩面,

我心熔化热烈感谢,

悲伤涕泪流涟。

纵使流泪,痛伤心怀,难偿爱心之债!

我惟向主奉献身心稍报深恩为快。(颂主新歌255首)

常常在我们心碎绝望之际,十字架对我们说出最有力量的话语。基督的伤痕成了基督救赎的凭据。世界讪笑我们,但是我们凭基督的伤痕而确信神的爱。史立多(Edward Shillito)很了解这一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当代年轻人在漫长的战事中,一批一批被枪炮击倒之际,他写下「伤痕的耶稣」(Jesus of the Scars)这首诗:

过去我们不曾寻求,如今寻求你,

你眼眸彻夜燃亮,是我们惟有的星辰;

我们见到你眉宇前的荆棘;

我们必须有你,喔,伤痕的耶稣。

天堂使我们敬畏,那样地过度平静;

在全宇宙中我们无处安身。

我们的伤口发疼;何处有膏油?

主耶稣,因你伤痕,我们得恩典。

当所有的门都关闭,你却靠近,

展开你的手,显示你手、你肋旁;

我们今日方知伤痕,方无所惧,

让我们见你伤痕,我们知此信号。

别神或曾强壮你曾弱;

他们兴起,你却蹒跚走向荆冠;

但是对我们的伤口,惟神伤痕说话,

无一神有伤痕,惟有你独带伤痕。(注4)

在灵魂最黝黑的夜里,基督徒有个可倚靠的东西是约伯从来不知道的——我们知道基督被钉十字架。基督徒知道,当似乎找不到神的爱的证明时,他们一定不会错过十字架。「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罗八32)

十字架以耶稣为典范

在第五章,我曾写基督徒为基督缘故受苦是什么意思。每一个基督徒都必须「背起十字架」跟随耶稣。现在我要思考一项事实,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模范就是耶稣祂自己,特别是祂在十架上的受死。

有的人从十字架只看到牺牲的爱,却没有看到救赎、胜过黑暗势力、神的公义得满足、去除了人的罪等。他们只看到一种牺牲自我的爱的例子,一种值得效法的模范。

大约在一世纪以前,丹尼(James Denney)对于此点提出过最锐利的回应。他问,如果有人以全速一路跑向码头,大声宣称他爱世界,然后跑到尽头跳水而死,我们会觉得怎么样?当然我们不会称赞他的爱;我们会可怜他的愚蠢痴呆。因为除非他的自我牺牲有目的,否则没有人会认为他的自我牺牲有什么意义。这可怜人的「自我牺牲」,不过是一种可悲的浪费罢了,绝不是值得效法的高贵模范。

相同的,除非我们看到其中的目的,否则就算把耶稣的爱讲得多么富丽堂皇,甚至讲到祂如何认同分担着人类的苦难,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千万不可忘记,耶稣的目的是为使我们得拯救——蒙赦免、与神和好、恢复与神及其他人的和谐关系,还有当耶稣再来时我们终将全然改变,这些就是耶稣自我牺牲的意义。耶稣的死绝非出于精神错乱、幻觉,或是希望破灭;祂的死乃是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45),是受天父之命而愿意作的牺牲(约十18),好让我们得赦免。

但是虽然点出这些重点,我们当中有些人还是很不必要地,怯于表达耶稣受死于十架的模范是值得效法的。最应该大声宣告耶稣受死意义的,就是我们,因为我们坚信这是最有意义、最有目的的牺牲。

这正是新约中经常重复的重点。比如在约翰福音十二章23节,当耶稣回答那些想见祂的希利尼人时,显然他们触动了耶稣看出祂死亡、埋葬、复活与升天的时刻即将来到,因为祂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知道耶稣迫在眼前的死亡,下一节读来便极自然:「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24节)由此类比耶稣的死,道理自明,且相当感人。但是耶稣立刻又接着说:[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25—26节)因此,如果种子死了而结出许多子粒的意象,主要适用于耶稣基督的死,那么以不同的方式,也很适用于耶稣的跟随者。由耶稣独特而结果丰盛的死亡(种子虽死而结出多粒),思路可以很快想到要求于跟随者的死;这是信徒生命的必要条件。

只此一路,别无他途。爱自己的生命,以绝对意义来说,便是否定神至高无上的权利,就是胆大妄为地将自己升到偶像的层次。以这种方式爱自己生命的人将失去生命,也就是自取灭亡。凡恨恶自己生命的(这种爱恨对比是希伯来谚语用法,清楚表明基本喜好;它并非倡议绝对的自我恨恶)「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比较可八35,本节也接着一节受难的预言)。

或许没有比彼得前书二章20一24节,能更清楚表明,耶稣之死的特色与模范性质两者间的衔接关系了。彼得一直告诉读者,如果他们因做错事而受苦,一点可夸之处都没有。

「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祂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赛五十三9)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祂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

在这里,对于耶稣受死的救赎特色,没有任何减缩: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即使如此,祂还留下榜样,让我们能跟随祂的脚踪行。

在新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平行结构。我们重复地被告知,基督先受难,然后进入祂的荣耀(路二十四26;彼前一11)。这个次序完成了我们的救赎,也为我们建立起一个模式(罗六2一7;彼前二24)。

而如果耶稣上十架是榜样的话,就不可避免有此结论:我们同样也要以我们较微小的方式,预期如耶稣一样不公平地受苦。彼得强调这种不公平的苦难,是我们基督徒被召的事工。

此一应用难以数计。比如,耶稣不公平的受苦包括被祂最亲信的门徒之一出卖,并被其他门徒所背弃。相类似地,从保罗书信中我们也看到,保罗在哥林多教会自己所带领归主信徒手中所受的苦,比起他在外邦人手中所忍受的鞭打和各种剥夺,更令他痛心疾首。因此,牧师和教会领袖不必惊讶,他们会受到来自于一些轻率不加深思的会友,或甚至脱离教会的会友,所施加的极大情绪压力。这些很少是公平的,而且会打击我们的心灵深处。但是从圣经的观点,这些并不足为奇。预期它们发生,便能削弱它们的杀伤力;以感恩和坚忍的心忍受,这就是追随耶稣的榜样了。

焦点放在基督的十字架,不仅使我们将信心立基于慈爱信实的神,也给我们设立一个无法超越的榜样——祂牺牲与救赎的大爱。

当我们受苦时,时有难解的奥秘,但是你会有信心吗?是的,会有的。如果我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苦难本身,而是多放在十字架,以及十字架的神身上,那就一定会有的。

问题讨论

1.列出一些基督徒认为神值得信赖的原因。十字架在此扮演怎样的角色?

2.由十字架如何建立起神的公义?

3.十字架如何显明我们所信仰的神?

4.在本章所提的挽回救赎论与神的不动情论,圣经中有此教导吗?请提出你的证据。

5.十字架如何支持神的可信度?在你的归主一事中,它扮演什么角色?你认为在你经历苦难时,它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6.在你生命中,耶稣受难的榜样占有怎样的分量?它应该占有什么分量?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