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认识苦难的奥秘

受压迫的穷人

在旧约圣经里,这一类的贫穷可能是被提到最多次的。这种贫穷根源于他人自私恶意的剥夺。「穷人耕种多得粮食,但因不义有消灭的。」(箴十三23)这让我们再度想起像乌利亚、拿伯这一类的人。先知痛责压榨小人物的贪婪恶霸:「祸哉,那些以房接房,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的,只顾自己独居境内。」(赛五8)

这类的贫穷尤其可能加深贫穷导致有损人性的严重后果。所有的恶事降临,多少都会使人产生愤世嫉俗的态度。说到这种态度,有谁还会比传道书作者借「日光之下」所见之事的观点,更有愤世嫉俗的嘲讽味道呢?「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周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你若在一省之中见穷人受欺压,并夺去公义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诧异。因有一位高过居高位的鉴察。有他们以上还有更高的。况且地的益处归众人,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应。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传四1-3,五8-10)

在这里,贫穷是罪恶的直接结果——别人所犯的罪恶。如同第一类的贫穷,这一类虽也涉及罪恶,但它的背景因素,并不是因为堕落世界应受审判,而是一种人为的立即式压迫。当然还是会有「神为什么允许如此的恶事?」之类的问题,但是不容怀疑的是,恶事本身是人类的杰作。如果我们作为人有负责任的精神一一最好先自我检视一番。

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对于受压迫者最能提供的是同情和救济。但是这些穷人真正需要的是公义;哪里有我们可以行公义的,我们就应该去做。「义人知道查明穷人的案,恶人没有聪明,就不得而知。」(箴二十九7)「你当开口按公义判断,为困苦和穷乏的辨屈。」(箴三十一9)我们应该少花时间从神义论上去辩论贫穷问题,而该多花时间牢牢记住我们必须向那位公义的神交帐:「贫穷人、强暴人、在世相遇,他们的眼目,都蒙耶和华光照。君王凭诚实判断穷人,他的国位,必永远坚立。」(箴二十九13—14)

懒惰的穷人

虽然箴言中几乎点尽了各种贫穷,但是这一类的贫穷尤其显著。「懒惰人羡慕,却无所得,殷勤人必得丰裕。…弃绝管教的,必致贫受辱,领受责备的,必得尊荣。」(箴十三4、18)「诸般勤劳,都有益处;嘴上多言,乃致穷乏。」(箴十四23)「懒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饥饿。」(箴十九15)有时候懒惰还会和其他恶习相结合:「好饮酒的,好吃肉的,不要与他们来往。因为好酒贪食的,必致贫穷;好睡觉的,必穿破烂衣服。」(箴二十三20-21)还有在浪子的比喻中,那个小儿子的贫穷,也是由于他自我沉溺怠惰的结果。

这一方面的贫穷,若是一概而论,非常不恰当,必须按个别案例来检讨。比如在经济大恐慌时期,找不到工作或被解雇的人可能感到挫折沮丧,因此趋向酗酒懒惰等等,然而他们并非一开始就这样。他们固然仍应为他们的态度负责,但是不容置疑的,丢掉差事大大挫败了他们的精神士气。同时有更多证据显示,即使出于深刻同情的动机,仅仅给予施舍并不是最需要的。这种慈善举动会养成依赖感,削弱人的生存力。在任何文化群中若有大批人经历这样的事,那么这个文化群便走向长期因体制而引起的贫困。

此外,一些难以辨识的懒惰形式会对一个国家造成惨重的损害。我们若要求工作尽量减少,工资都要愈多;若不为辛勤工作感到骄傲,也不为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正直感到欣慰;又不关心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所必须的高生产力等,就会出现消沉的工业、大量失业人口,及衰颓的文化等,这些懒惰的果实。

在此,罪恶也是个强烈的因素。在神面前,个人懒惰、缺乏纪律都会令祂不悦。因为失业引发的怠情,有可能涉及其他人的罪恶(第二种贫穷),甚至是因不幸的环境(第一种贫穷)——例如煤矿矿藏掘尽,许多矿工因而失业。然而,只要纯粹是因为个人怠情而造成的问题,圣经绝不鼓励我们坐下来伸指怨责神。圣经敦促我们要悔改、要勤劳:「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箴十4)

受惩罚牵连的穷人

扫罗王与约拿单的后代生活拮据,直到大卫王履行他对约拿单的誓言,找到米非波设,声言善待他,生活才有了改善。对这样的贫穷苦难,我们又当何论呢?如果有人因谋杀或叛国罪名被处死刑,他因自己的罪恶受刑,结果他的家人却很可能因而面对贫困,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苦难呢?

某部分来说,它属于第一种贫穷的特殊型态,也就是说该贫穷起因于不幸的灾难。但是这并非所谓自然灾害的不幸,而是由于别人的罪恶。但它又非受他人剥削压榨的罪恶而致贫穷,而是别人的罪所连带的惩罚而造成的一种改变,使被牵连者的环境沦为贫穷。

此一贫穷型态显示,即使有些人本身不是罪恶后果的接受目标,也可能受到潜伏性的影响。比如说,像谋杀、抢劫、强暴等罪恶,虽然受苦最深的是压迫者意图加害的受害人,然而在本类型态中受苦最深者,则可能是其个人对于相关罪恶根本无辜的人,当然他也不会是该罪恶的受害目标,虽是如此,却陷入罪恶影响的网罗中。

的确,如果我们把受苦的范围跨过贫穷,扩及到痛苦及不公等其他型态,那么这类别更是大幅扩张了。不管那些故意以杂交行为传染艾滋病给他人的罪恶有多重,总不能也因此责怪那些因必须输血而意外染疾的血友病患。别人的罪恶常常波及到无辜者的身上。不单罪恶本身是这样,连伴随罪恶而来的审判也可能有这种情形。以利亚受神谕,在他的那个年代,神将在以色列留下七千位不曾向巴力屈膝的人(王上十九18)。难道在为时三年的旱灾中,这七千人中没有一人陷入贫困吗?

不管我们是自己的经历,或看到别人如此的经历,我们对这种苦难的反应绝不会津津乐道。因为虽然这种苦难的确因人而起,但毕竟这比直接受压榨者迫害的情况令人更难接受。我们置身于堕落世界各种赤裸裸的蛮行中,固然令人痛苦,但是我们在接近罪恶时,更有一种难言的恐怖感,似乎稍一动作,就有不公平的效应扩散过来了。

然而这就是罪恶的本质;罪恶一向具有这样的特质。罪恶所具的影响力可以从犯罪者和直接受害者之处向外翻腾。一点面酸能使全团发起来(林前五6);一点罪恶也可以远超过原本的小范围,造成惨烈的后果。

我并非主张此一事实能大大安慰如此受苦的人,但是它应该可以帮助基督徒较懂得罪恶的本质,当见此类事情发生时,也就不用那么惊讶了。而我们还有特别要从事的工作:培养公义,以及协助那些被波及受害、被不公对待的人。但是我们必须更开阔地领悟,活在一个堕落的世界中有什么意义,当我们在面临这种事情发生时,不会因为有错误的期待而备受折磨。

圣经并没有告诉我们,活在这世界一切公平。罪与恶并非彬彬绅士,它们不玩公平的游戏。我们自己是此一罪恶世界中的一部分,只因我们主的慈悲怜悯,才不致被吞灭。

自愿性的穷人

我们除了注意到这类穷人的存在,也必须花一点时间讨论这一群人。由于他们是自己选择贫穷,因此这种贫穷不能被视为是一种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所谈的不仅是指慷慨大方这件事。所有的基督徒都被要求要乐善好施、宽宏大量。的确,许多时候,神公开地祝福这种行径:「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箴十一24)我所谈的是指一种自愿性的穷人,这些信徒选择变卖他们一切所有,把钱用在主的事工上,尽一切最大力量事奉主基督,不受世俗忧虑的干扰。许多初代信徒受圣灵的感动,都采取这种作法(徒二44—45)。

很清楚的,这些信徒贫穷并非罪恶所致,至少,不是这些信徒本身的罪过。他们的主也是自愿撇弃天上的荣耀而成为人的样式(约十七5;腓二6及下),因此他们和主一样,并不是由于个人犯罪的结果,而是出于一种自我牺牲。即便如此,在此两种状况中同样都是:若非为了别人的罪恶的缘故,也就不用踏上自愿的这一步了。

这种贫穷带有一些不易察觉的陷阱,一是引以为傲,一是沽名钓誉,非单纯地喜爱圣洁与无私。像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徒五)便显示出在这通往完美之路上,半路生出的恶行弊病。

人们对于这种选择自我刻苦的人,可能有多种反应,其中最不恰当的是同情可怜。如果他们是出于纯正的动机而选择此路,他们并不需要你的同情可怜,甚至会鄙视你的同情可怜;如果他们选择此路并非出于纯正的动机,你的同情可怜会带给他们危险的试探。

心灵贫穷的人

「虚心(英译「心灵贫穷」)的人有福了,」耶稣说,「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太五3—5)「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虚心原文作贫穷)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赛六十六2)。

如同上一种的自愿贫穷,这一类的贫穷人并不需要别人的同情或救助。但它很值得我们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贫穷可以在圣经里被用作那么强而有力的比喻。

在旧约里,有些希伯来文「贫穷」是指那些对神有信心,却在社会经济地位困顿的人(如:诗三十七14,四十17,六十九28-29、32-33;箴十六19,二十九23;赛六十一1)。「当一位王不断说自己『穷苦困乏』或类似词语时(比较诗四十17,六十九29,七十5,八十六1,一O九22),即使不说他莫名其妙,也要说有点不合道理,除非我们知道他所指的不是财物,而是指地位、名誉等,才能够明白。事实上,在诗篇中已指出,王的威胁是来自那些要他遭害、『寻索他命』的人,而王对他们的反应则是要他们『返后受辱』」(注2)。在这里王所害怕被剥夺的「财富」,主要不在物质财产,而是名誉、地位,甚至性命本身。

在两约之间的时代,许多有权势有财富的人也正是最腐败、最没有原则的人(当然那不是历史上惟一如此的时代),因此许多作者几乎都认为,「贫穷」等同于「公义」(注3)。这并非因为折磨人的贫穷,在本质上是好的,而是说,如果贫穷能帮助人来到神面前祈求怜悯,那么贫穷的痛苦可能会在神的照管下,转变成为恩典的途径。「心灵贫穷」在许多情形中,很可能一开始是贫穷,但是如果它能导致个人承认自己一无所有,谦卑祈求神的帮助,那便成为真正的大益处了。

旧约圣经作者很快地指出有比贫穷更糟的事,只是西方的物质主义不以为然。「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饼干,大家相安。」(箴十七1)深层的原因是:有钱有势的常自满自夸,从不觉得需要神的恩典,即使有此觉醒,却又太维护颜面,怯于承认。「贫穷人说哀求的话,富足人用威吓的话回答。」(箴十八23)贫穷人因而可以培养出富人所无法发展的洞见:「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但聪明的贫穷人,能将他查透。」(箴二十八11)难怪耶稣多次强调富人进天国的困难;难怪他在传道时,一拿起先知以赛亚书便翻开六十一章念出:「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路四18—19)那么,心灵贫穷的人,就像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路一46-55),在迫切的需要中寻求神,并发现神有如此丰盛的恩慈。

或许这给我们一个足以把握的重要观点。我们一直思考着如何看待我们自己或他人的贫穷。却不过看到一点点圣经极其强调的怜悯与公义,并再次看到在恶事与苦难问题的各层面背后,存在着神照管人的奥秘。但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沉思神的照管,及推想如何替神「脱罪」上,那么,我们便看不清楚更明显的事了。如果我们不再忧虑神这一次又该怎么为自己辩护,而是努力思索面对此一苦难事件,在圣经中的神带领下,我们该如何反应,那么,我们就可以早些学到,不是在苦毒中寻索什么自我辩解,而是在信心中寻求神的帮助。我们走到自己的尽头,要产生寻求神恩典的动机,而不是产生诅咒神和轻生的念头。

这样的省思并非想减轻任何人的痛苦和困惑,我们还是必须对照更多的圣经价值观及真理的背景,才能更显现其含义。

战争与自然灾害

几年前克莱基(Peter Craigie)曾写过一本很不错的小书《旧约圣经中的战争问题》(The Problem of War in the OldTestament)(注4)。但是我们必须问:「在旧约圣经中战争有问题吗?」。

当然,当以色列人输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战争有问题,还有哈巴谷及其他一些人看到穷凶恶极的大国征服小凶小恶的他国时,也对战争有很多问题。强国在征服他国之际,是该为其贪婪及野蛮负责。但是在旧约里,并没有对下列这个问题作理论性的反思,「为什么这是个有战争的世界?」人们只单纯假设战争会解决某些争端。神子民所组成的国家籍战争来保卫自己,也从中得见神展现大能的膀臂赢得胜利。这是我们的时代,才见到战争的「问题」。由于百年来人们相互间残忍的冲突,并发展出猛烈的高科技武器,因而杀害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军人生命,夷平了许多国家,如今更有毁灭地球的核武爆炸威胁。

在圣经里,从旧约到新约,从神的子民属于某一国到神的子民分布世界各国,只要呼求主名的男男女女都属神子民(林前一2),作为教会肢体的属神子民,不应该藉由诉诸武力方式来维护身为属神子民的利益。

即使如此,新约也和旧约差不多,对战争出现并不震惊。耶稣本人宣告在祂再来以前会战争不断:「你们也要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总不要惊慌。因为这些事是必须有的。只是末期还没有到。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太二十四6-7)同时也提到自然灾害:「多处必有饥荒、地震。」(太二十四7)我们都不必感到讶异:「这都是灾难(原文作生产之难)的起头。」(太二十四8)(注5)。

然而,这些并不表示我们要把任何战争都视为不可避免的,或是对于战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苦难感到安心。我们致力扮演缔结和平的角色,所以当然要采取许多负责任的步骤。前文的意思是指出,对于发生战争,神不会感到惊讶,人也不必感到惊讶。如果因为发生战争而使人们的信仰有幻灭之虞,那么事实就是,我们还不够深入了解圣经叙述的其中意义。无论旧约或新约都没有把战争当成一件好事,或是男子汉的运动(如同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所言)。而圣经中既不对战争表示意外,也没表示在耶稣再来前,战争会有消弭的可能。圣经上只是认为,这是个堕落的世界,因此可以预期这种恶事。

那么,我们基督徒应该如何训练我们的头脑来看待战争与灾难?路加福音十三章1-5节相当有帮助,值得详细摘录:「正当那时,有人将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搀杂在他们祭物中的事,告诉耶稣。耶稣说,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众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这害么?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从前西罗亚楼倒塌了,压死十八个人,你们以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么?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这真是精彩的一段话,其中带有几个重要的教导。

首先,耶稣并不认为那些在彼拉多手下受害,或那些被塌楼压死的人特别冤枉。事实上,从耶稣对众人说,除非他们悔改否则就都灭亡的这句话,由此显示耶稣认为所有的死亡都是直接或间接源于罪的结果,因此是应得的。

第二点,耶稣强调从死的方式并不能证明受某种苦的人比逃脱该受苦方式的人更坏。这似乎意味着所有人都该受死,有人死于暴政,有人死于悲惨的意外,说来也是各有其终,但这并不表示其他人就该少受些苦。其意义在于,惟有神的恩慈使人存活,绝非因为某些人本身具有什么高超的德行。

第三,耶稣并不把战争和自然灾害当作是讨论神奥秘作为的议题,而将之视为悔改的诱因。祂似乎是说,神使用灾难作为扩音器,要我们注意到自己的罪恶与命运,如果祂不见人悔改,就将有公义的审判。在阿摩司书第四章中相当详尽地铺叙这种论说。灾难是要呼召人悔改。耶稣还可以再加上说(在别处经文祂也曾如此表示),我们所不配得的和平与安宁,乃是显明让我们看到神的良善与宽容。

这里显出我们的迷失,将两者本末倒置,以为我们配得祝福和繁荣的日子,那些战争与灾难的日子不仅不公平,甚至危及我们质疑神的良善或能力——甚至怀疑祂的存在。而耶稣却不是如此看法。如果我们体贴耶稣的心意,我们在估量自己时,便该作些基本的调整工作。

不久前我听闻一位驻哥伦比亚麦德林市(Medellin)的宣教士,评估该城市危险不安的情形,令我很感动。那个城市以毒枭聚集而闻名全世界;贩毒头子挑政府,暴力充斥该城。

这位宣教士为这地作了一番冷静稳妥的情势分析,并加上个人心得。他说:「问题的根源在于贪婪,对金钱的贪婪,以及贪婪金钱所能买到的物质享受和权力。然而整件事的真实面乃是我们全部都和那罪恶脱不了关系。因此最重要的,我们要利用这种状况,在那些吸毒贩毒者面前认清我们自己的面貌,坦承自己的过犯,并呼召别人认罪悔改,这些罪在那些毒枭当中,只不过是不假掩饰罢了。」这位宣教士把主耶稣在路加福音十三章l—5节的教导,应用到他自己的实际情况中了。

问题讨论

1.在你国家里,执政组织在遏止恶事方面的努力如何?助长恶事的程度又如何?

2.基督徒可以不服从执政掌权者吗?有没有什么情况下,基督徒可以反抗执政组织?

3.本章在讨论了执政组织抑制恶事与助长苦难两方面后,得到哪四个结论?我们若遇到这种事,当如何反应?这些结论给予我们什么指引?

4.请为本章所列的各种贫穷举出当今的例子,我们对这些例子的反应如何?

5.从圣经观点来说,什么是富有的最大危机?贫穷会兼具什么潜在的好处(虽然极端贫穷本身是项大恶)?你的回答如何应用于你自己?

6.请用你自己的话概述耶稣在路加福音十三章中,有关压迫与自然灾害的话语。你对这些悲剧的反应,是否如同耶稣所说的那样?你如何把耶稣讲述的观点与价值观,延伸到你自己的生命中?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