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回首百年殉道血

二、两位在直隶永清殉道的宣教士

义和团在山东省兴起后,最先受到影响的是直隶省(今之河北省)。因为山东省巡抚袁世凯,大力禁止义和团,因而大量拳民涌往直隶。当时直隶总督裕禄无法镇压,以致各地发生拳民杀害教徒之事。

首先,1900年5月12日,涞水县高洛村的天主教堂被焚,许多房舍被毁,数十教民被杀。裕禄派道员张莲芬、练军分统杨福同,带领兵队前往查办,拏获拳民20名。5月21日杨福同又去弹压,翌日再回去劝导时,数百拳民包围约70名官兵,刺死杨福同,成为最严重的一椿拳乱。约在5月18日固安县之公村教堂被焚,两传道人遇害。

在不断的变乱中,到了6月1日和2日,本文所述的孙、孟两位宣教士,在直隶顺天府永清县,在两日内先后遇害殉道。

(一)孟鹤龄牧师(Rev.Harry V.Norman)

背景

孟鹤龄牧师生于英国南部的波特兰(Portland),位于韦茅斯市*(Weymouth)附近之海边。其父为工人,故他自公立学校毕业后,便从师学木匠的手艺。想不到这门手艺,对他将来到达中国后,竟有可用之处。

进入宣教学院

艺成后,累积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成了多车士塔国立学校*(National school at Dorchester)的教师。因他天性活泼好动,公余常参加宣教事工。因而获得多加宣教士学员会*(Dorset Missionary Studentship Association)之资助,入读沃明斯坦*(Warminster)的圣伯尼菲学院*(St.Boniface College)。从1888年至1890年,专攻宣教学,预备作宣教士。

进修基本医疗工作

1890年,当他从学院毕业后,为增强宣教工作的效果,他再用6个月时间到沙利伯尼疗养院*(SalisburyInfirmary),学习各种基本医疗护理课程。

到中国宣教

接受了一切宣教士的训练后,孟牧师便加入圣公会。1891年秋,抵达中国的山东省烟台,接受基本语言训练。1892年4月,在北京被按立为会佐,留在北京工作了五年,负责一所男子学校的校务。

爱护男学童事件之一

有一回,孟牧师不在校内,一名顽皮的男孩子从一高墻跳下来,跌断了腿。于是立刻送到附近美国宣教士开设的医院,医生判断伤势,认为非常严重,非要立即施手术切除小腿不可。施手术后,男童流血过多,身体极其虚弱,病况垂危。其父从乡下来京,孟牧师陪伴着他,与孩子一起回乡。回京后,为了孩子的病况,他仍是郁郁不乐。同工见他情绪低落,对他健康有损,便劝他一起同赴烟台避暑休养。医生也催促他去,但他仍是迟疑不决。过了两、三天,他忽然答应了。但24小时后,当大家启程时,才发现他抱着那名断了一腿的男孩,一起坐火车、轮船,同到宣教士居所休养。他还为他特制拐杖,待他恢复健康后,长大成家,有一个美满家庭。

爱护男学童事件之二

另一回,一位年长的男学生应该快要毕业离校了。但他学习成绩平庸,无法成为大器,只是念了五、六年书,又不想回家务农过活。孟牧师看他手艺不错,可以训练成为木匠,裨能有一技之长谋生。但学校曾试办过工艺训练班失败,不敢再试了。可是孟牧师坚持用自己的钱,在北京找师父教他,他仍是无甚进步。于是孟牧师送他到烟台,跟一位著名的木匠童恒*(Tong Hing)学艺三年,终于艺成。孟牧师调往永清后,他还带着两名基督徒学徒,到那里建造宣教站的会堂及住宅。并且还到天津,做同样工作,这都是孟牧师苦心孤诣栽培的成果。

永清宣教站

永清位于北京之南约40英里,1880年的圣公会永清宣教站只有10位信徒。1897年,孟牧师从北京转到永清来,首先是行医治病,吸引许多病人,但因为仪器不足,药品缺乏,后改用北京同样方法办学,接触本地人传福音。秋季孙牧师到后,有了足够人手便立即开始。因为有五年办学经验,故十分成功,深受学生爱戴。他的格言是:「因为按圣经的教导:『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无论所做的成果如何,但深信不会徒然的。将来的中国教会必得益处。」

除了学生工作外,他继续牧养教会。1898年政治上的暗潮汹涌,影响到本地教会。他便更多与信徒来往,增加信徒守圣餐的机会。从1898年12月25日,至1899年1月6日,13日内走了380英里,过访130名信徒,分别举行了8次守圣餐礼。

1899年7月6日,他参加一座会堂的献堂礼,他无限感慨地说:

「虽然我们不能夸口地说,这是用本地信徒的钱建造的会堂。但老实说,我相信大部分信徒已尽所能,还有不少更有过之。因为他们不但奉献金钱,还借牲口帮忙搬运木材,甚至在农忙期间,利用短暂的空间时间,献出他们的劳力,协助建堂。」

(二)孙牧师(Rev.Charles Robinson)

出身

孙牧师来自英国中部列斯市附近的沃特利镇*(Wortley,near Leeds)。于1895年进入沃明斯坦*(Warminster)的圣伯尼菲学院*(St.Boniface College)深造,两年后毕业。随即加入圣公会,预备到中国宣教。

永清宣教站

1897年秋,孙牧师抵达永清,与孟牧师同工。他做事条理分明,故修读中文时,能把非常乏味的初级中文,运用特殊的方法来紧记。又因他早已订婚,未婚妻也正准备来华作宣教士,他还为未婚妻安排一套容易学好中文的方法。

当他稍能用中文沟通便加入宣教工作,协助孟牧师,两人合作无间,把永清的宣教站建立起来。两年多后,一个严重的打击却忽然落在他身上。

严重打击

1900年3月,他的未婚妻茹姑娘*(Miss Rule)从英国乘船来华,预备在山东省烟台登岸。孙牧师怀着兴奋心情前去接她。谁晓得当船泊岸,才晓得未婚妻途中病逝。当他不得不接受这无情的打击时,他更靠近主,说:「从好处看,还是保持现状较佳,永清若生变故我便不必为她挂心,可以自由应变了。」想不到两个月后,她便在天堂迎接他英里!

(三)山雨欲来风满楼

自涞水县拳民刺杀军官后,直隶省已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了。

5月25日,霸州之善来营村被焚,男女13名信徒遇害。接着不仅焚烧教堂,并且在26日拆毁一段卢保铁路,并拔去电杆。27日琉璃河、涿州一带铁路被拆毁,电杆亦被砍断。28日长辛店铁路及丰台铁路均被焚毁,高碑店迤北各桥梁、各车站车辆焚烧殆尽。29日各国公使会议,决召海军来北京。30日直隶提督聂士成率兵保护卢保、津卢两路电线铁路。拳民烧毁定兴车站,焚长辛店洋房。31日英美法俄日意水兵三百余人入北京使馆。

(四)殉道

当5月的混乱时期,孟牧师曾写信给主教,云及永清早已有义和团活动,令信徒惧怕,甚至放弃信仰,于是他向县官请求出面镇压,惩罚祸首,维持治安。并且也曾去信天津的英领事,请求协助。当时会众也劝他们早日逃往京都避难,但孟牧师不肯,而孙牧师也不想独自离开,免得孟牧师孤立无援。孟牧师以为当地民众对洋人仍存戒心,不敢伤害。同时,他还认为教会可以给一些信徒作避难所,并且相信官府会给予保护。但到了5月31日情势逆转,孟牧师立刻差人送信到北京,云及他们已身陷险境,生命已受威胁。

6月1日清晨,离永清县城北5英里外的大旺庄*(TaiWang Chuang),教堂被烧毁。另外在县外约半英里,及1英里半的两条村庄,村内信徒首先遭遇袭击。日出以后,拳民已来到宣教站。孟牧师先遣走两、三位在会堂之信徒,然后带着孙牧师,一起逃往县长衙门,要求保护。当义和团包围县府时,县长畏惧,不肯保护他们,把他们从县府后门赶出去。走到孔庙,就是曾答允予以保护他们的社团,但亦失信,不肯庇护。

他们见此,惟有自行向京都逃跑,当到达北城门时,孙牧师被拳民追上,当场被杀。孟牧师则逃出城外,被拳民擒获,囚禁在县北约有1英里多之村庄内。原来拳民中之一位领袖,名叫李振邦(Li Chen Pang),知道孟牧师是一位善良的人,行医济世,遂劝谕拳民,由他暂时押回家中看守。但夜间拳民大起争论,因另一位义和团首领,原是造砖商人,因建造会堂,在合约上曾与孟牧师发生争执,故他极力主张除掉洋人,众人附和,翌日孟牧师遂遇害。

殉道时,孟鹤龄牧师约未满40岁,孙牧师约未满30岁。

(五)英外交文件之记录之一

驻天津英领事贾礼士(Carles),在1900年5月2日致驻北京之英公使窦纳乐(C.MacDonald)之函件内载:

「值得向你报告的是,尽管侮辱外国人的揭帖依然在很大范围内传播,但天津附近中国当局采取镇压义和团活动的手段,已收到相当效果。—–在永清地方,攻击该地英国教会的张贴揭帖者,被迫向孟(Norman)牧师道歉,自此以后,该地人的仇外高潮才镇压下来。」

(六)英外交文件之记录之二

当时驻北京之英公使窦纳乐(C.MacDonald),在1900年6月10日,致英外交大臣萨侯爵(TheMarguess of Salisbury)之密件内载:

「星期天晚上(6月3日),从北京以南四十英里的永清城来的一个中国工人带来消息,说在6月1日清早,有一队义和团约百余人进入永清县城,袭击城中的英国教堂,杀死住在教堂内的两位传教士之一孙某(Robinson),俘走另一传教士孟某(Norman)。

我立派贾克凭(Cockburn)将此噩耗通知总理衙门,总理衙门竟否认有这类事件发生。我又打电报给天津英领事,命其面见直隶总督裕禄,立刻设法营救被俘的教士孟某。虽然我不相信清朝军队出面作有效的干涉,但我总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惯用的磋商和说服的软办法能够营救孟某,使他获释—–。

这时候,我从天津来的电报中获悉,天津总督裕禄通知英国驻天津领事,孟某在被俘的第二天(6月2日),便被义和团处死。一位由永清逃来的难民也说这消息是真实的,他更把当时义和团攻打永清,和在永清附近扰乱的义和团首领,及其大本营所在等详细情节告诉我们。」

(七)中国历史记载之一

据《义和团大辞典》中作者曹立前写之<永清教案》:

「1900年6月,直隶顺天府永清县义和团在首领李振邦的率领下进入县城,将英国安立甘会教堂内家具杂物用车拉走,并将该堂的两名英国教士孟努、孙宾饶押解到义和团活动的中心武家营处死。案件发生后,英国驻华公使致电清政府『迅速查办』,驻天津的英国领事也致函直隶裕禄,要求派兵保护英国传教士。

裕禄接函后,派镇台何乘敖带马队二哨前往永清查办,并悬赏银一万两捉拿义和团首领。同时,裕禄还致电顺天府尹何乃莹,以『事前既未能防范,事出即行离县,置要案于不顾』的罪名,将永清知县王锡麟『撤任、查办、留缉』。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英国圣公会主教鄂方智带领英军进入永清县,炮轰县城,屠杀中国军民200多人。新任永清知县高绍陈在鄂方智的威胁下,将武家营的义和团首领李振邦逮捕杀害,鄂方智还要求永清县赔款四万两,并赶走了武家营的全部村民,将他们的房屋和土地分给从各处招来的30多户教民,改武家营为新民庄,把武家营变成了一个纯基督徒的村庄。」

(八)中国历史记载之二

高绍陈撰之《永清庚辛记略》(注一):

「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五月十六日,(即1900年6月12日)余奉檄权永清县篆。适当焚毁教堂,孟孙二教士被戕之后—–

九月初五日(即1900年10月27日),英国为永清教会孟孙二教士,被拳首李振邦等所歼,驱大队万余人, 骤至南关扎住,四门悬砲,刻拟屠城。内外人民,莫不魂飞胆落。

(注一)该书出自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石印本,作者高绍陈于1900年6月至1901年4月,任永清县令。

此案余于接篆后,知该国不能无问罪之期。因亟设方拿获李振邦等枭其首,盐渍之以备将来。余果为此受兵,乃直造英营,见军主李提督。言曰:『贵国孟孙二教士,被拳匪戕害,在五月五日,(即1900年6月1日)是王前令任中事。因其疏失,已予撤参。我于五月十六日到任后,即将肇祸之拳首李振邦等正法,首级犹存。贵国兴仁义之师,众皆钦仰。现今拳匪非伏诛,即远颺,城内所存,皆是好人。提督忍妄加兵刃乎?』—–

既然英军将去,以砲车过河不便,嘱为之桥。余就各村派出千余人,稭料涌攒,其工立就。濒去,谢余曰:『我军律不严,骚扰地方者,已分别罚充苦力。君是好官,我见李中堂必力加保举。』异常欢喜,铙鼓而行—–」

(九)中国历史记载之三

据《近代中国史事日志》记载:

[1900年11月5日,联军派兵毁永清城门,(笔者按:请参阅第四章第一节保定府的城墻)罚款四万两。」

(十)中国历史记载之四

据《义和团史料》中之《庚子事迹记略》记载:

「光绪庚子五月五日(即1900年6月1日),拳民焚毁永清安立甘堂,伤及孙、孟两教师。—–九月九日(1900年10月31日)午后,英帅李率全队马、步万余人,由保定骤至邑属之南关镇。先派马队绕城梭巡,拟先屠城,次及各村,以泄教师被戕之恨。俄有数十骑入城将高大令俱去。石臣君(笔者按:石臣是该文作者任植之友朱石臣)闻之,不顾身家会同诸绅,急赴南关面英帅。英帅即责大令以纵容拳匪,焚烧教堂,害教师,不为保护之罪。石臣君力白其冤,云:『焚教堂,杀教师,乃前县王任内事。高县尊自接篆以来,即欲剿除该匪,奈兵力、财力两无足恃。至今日饷糈稍集,调陕军一营来永,每日四路分拿,获匪首数十名,现已正法矣。』英帅云:『吾之来此实为二教师被害事,必须赔命银四万两,次须屠毁城池,拿获匪首武大营某某。』石臣君曰:『某某业已明正典刑,首领即可呈验。且自彼辈肇祸之后,弩劣者就戮,桀骜者远扬。今已赔款,屠城竟令无辜者身受其累,仁人之师亦如是乎?』英帅云:『吾军奉命而来,此款断难从减。』—–次则炮毁设坛数处及北门城楼,始拔队行。」

资料来源:

(1)Forsyth,Robert Coventry.The China Martyrs of1900,New York:Fleming H.Revell Co.,1904.pp.13-18.

(2)Beals,Z.Charles.China and the Boxers,New York:M.E.Munson,Puablisher and Bookseller,1901.pp.38-39and pictures.

(3)Allen,Roland.The Siege of the Peking Legations,being the Diary of the Rev.Roland Allen,London:Smith,Elder and Co.,1901.pp.13.56-58,61,64.

(4)Ransome,Jessie.The Story of the Siege Hospital in Peking,and Diary of the Events from May to August,1900,London: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1902.pp.35-40.

(5)Brown,Frederick.China’s Dayspring after Thirty Years,London:Murry and Evenden,Ltd.,1913.

(6)MacGillivray,D..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1807-1907.Shanghai: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1907.pp.63-67.

(7)Bryson,Mrs.Mary I..Cross and Crown,Stories of the Chinese Martyrs《遇难录》,London: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1904.pp.19.25,49

(8)黄光域编。《近代中国专名翻译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第606,634页。

(9)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义和团档案史料》。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58年,全二册。第79—112,1066—1067页。

(10)四川大学图书馆编。《中国野史集成》。四川:巴蜀书社出版,1993年,第四十七册。《西行回銮始末记》,第621-624页。

(11)四川大学图书馆编。《中国野史集成》。四川:巴蜀书社出版,1993年,第四十八册。《庚子北京事变纪略》,鹿完天着,第457页。

(12)郭廷以编著。《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清季)》。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3,全二册。第1060页。(13)中国新史学研究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九种,《义和团》。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1951,全四册。《永清庚辛记略》,高绍陈撰。第417—439页。

(14)廖一中主编。《义和团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第113页。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义和团史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共二册。上册第406至411页之《庚子事迹记略》及下册第542至548页之《英国档案馆所藏有关义和团运动的资料》。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