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点燃祷告之火

第三章、默

亲爱的主,

圣经是祢所默示的,为要供我们学习之用:

求祢赐下智慧,

让我们倾听、阅读、标记、学习,

并能消化吸收,

以致能靠着神圣话语所带来的忍耐和安慰,

将祢在救主耶稣基督里赐给我们的永生盼望,

牢牢地持守住。阿们。

圣公会公祷书

我何等爱慕祢的律法,

终日不住地思想。

——诗一一九97

———————————————————————

我(凯奈丝)成长于美国中西部的农村,至今仍记得养育小鸡的经验。母鸡孵蛋时,尽管牠所承担的任务十分艰难,却深具价值。牠会坐在蛋上连续好几天,甚至好几周,除了短暂地吃喝之外,其余时间就动也不动地坐着。若是你的手太靠近,牠会大力啄你。若是你尝试赶牠离窝,牠会搧翅扑向你,再赶紧坐回窝上。牠一动也不动地坐在窝上,彷彿任何事情都没发生。但是,到了适当的时候(受精后第二十一天),牠日以继夜保温的蛋开始抖动、蛋壳破裂;接着,满身湿润的雏鸡冒出来了;过不了多久,牠就会变成了一只毛茸茸的黄色小鸡。童年时期的我,最喜爱将牠们轻轻捧在手上。母鸡孵蛋时,看似只是在偷懒或打瞌睡,彷彿什麽事情都没有发生;然而,重要的事情正在牠底下酝酿。牠正在孕育、孵化出新的生命。

默想式的祷告和孵蛋有些类似。基督徒藉着沉思或所谓的默想,让已重生的心灵得以成熟、稳定和茁壮。在我们与神的相交之中,默想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动能的元素。那么,什么是默想呢?就本质而言,默想是指一种有方向性的思考,也是基督徒生活,尤其是祷告生活中最基本的操练。

我们常用沉思(brooding)来形容这项操练,因为它将这项行动的类型描绘出来:而默想(meditation)这个字词则是一个基督教的古典词汇,并非日常生活常见的用语。不过,默想如今大多是指东方世界和新世纪宗教中的一种操练,与本章所描述的属灵操练截然不同。另外,沉思是普罗大众较熟悉的词汇,意谓一个人尝试去解决内心的疑惑,发想策略,作出抉择及克服困难。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拨出时间来思索每日所遇见的问题。但是,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沉思这个词汇也会误导我们,因为我们平日的思考行为常是漫无目的、缺乏焦点的,想到最后还是一样困惑;而默想是将我们对神纷乱的思绪带到祂的面前,好让这些想法变得更清楚、有条理、生动和滋润心灵。再次强调,不受羁绊的思绪经常让我们落入一些无谓的情绪之中,如果我们想成为健康的基督徒,默想这种所谓的正向思考,除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操练,也是每位祷告的基督徒需要精通的一门艺术。

「但是,我不能控制我的思想。」有人如此反对道:「我的思绪非常杂乱。」关于这样的事,亲爱的朋友,你一点也不孤单!每当想祷告时,思绪就漫游四处、无法集中,这个问题让我们每个人都十分烦恼。但是,其实我们独处时,思想在往往也会如天马行空般任意游荡。为了达成某些目标,我们会采取联想的行为,而不会作逻辑式的思考:象是我们会作白日梦、痴心妄想,也会回顾一些喜乐或厌恶的经历,而情绪的冲击会将我们带回某些生命中的片段,只要我们再度体会到同样强烈的感受,便会沉浸其中。当我们回想起这些事件,就会不自觉地告诉自己,这是好的经验,那是坏的经验。我们想起喜乐与哀伤的时刻,也想起令自己焦虑的一些处境和窘况。如此一来,不论是人际关系的问题、生命的困境,还是某些我们牵涉其中,并感到怀疑和不确定的特定行为,只要想到这些,我们的思绪都会四处流窜。「我的思想一片混乱!」我们既苦恼,又心灰意冷。这类四处漫游的思想,其实对我们毫无益处。我(巴刻)最近读到一个侦探故事,其中有个短句(仅仅五个字)浮现在我面前。有位侦探正在沉思如何破案,但「他混沌一片」。我们都晓得脑中混沌一片是怎麽回事。心思意念往来穿梭、四处游走,却得不出一个结论。漫游的思绪剪不断、理还乱,最后带给我们至深的挫折感。既然这是人类经验的常态,无怪乎有人认为沉思根本没什麽效益可言。

但是,使徒保罗似乎认为,我们有办法控制漫无目的、模糊不清的思绪,他甚至还指教我们方法去行:「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眞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麽德行,若有什麽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四8)—这样思考的方式是有方向性的。保罗清楚地指出,藉着操练和神的帮助,我们可以学习将自己的精神集中起来,并聚焦在值得思考的事上。如前所言,这就是所谓的默想。默想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行动:几乎自基督教诞生以来,历世历代的信徒不仅一直在操练它,也为此写了大量的书籍。让我们再次强调先前所述:默想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一门艺术。

默想的意义

针对基督徒默想的本质,我们能否提出一个更精确的描述?我们之前说:默想是藉着神的恩典降服在祂的权柄下,在祂的同在中思想、在祂的面前思想、思想祂自己,并且在祂的世界中思想我们的生命。若以一个农庄的意象为例,默想好比牛吃草反刍的行动。基督徒在默想时,将这些事情带回心中反覆思想,就象是牛将胃里的食物又带回口中咀嚼。基督徒在神的同在中思想这些事,以致从中得着喂养、动力、告诫和智慧。当你参与在默想这种对话的过程中,你不会丧失理智,反而会增进身为基督徒的通达智慧。在神的同在中谨愼默想,会让你在祂面前的思绪变得有条有理;而且只要你努力去实践,就会日益进步。

在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福音派当中,最常对默想这个主题作思考和教导(当然,包括著作)的是清教徒。只要从这些精于此道的大师中得到一些吉光片羽,必定对我们大有帮助。首先,卓越的清教徒神学家欧文(John Owen)告诉我们:

@@@

要拥有属灵的心——-就必须认真操练以属天的事为乐——-尤其是要以在神右手边的基督为乐。1

透过默想,属灵的心得着培育、操练和坚固。

透过默想,我定意要思想一些属灵和属神的主题,好让思想得以修正、激励、整顿,以致内心和灵魂都大得影响——-默想主要的目的,是以爱、喜乐、谦卑来影响我们的心思意念。2

透过默想,我定意要思考神的话和我们内心之间的关系和适当性。为达此目标,必须使两者更加确实地贴近——-。由于一般人大都欠缺默想方面的操练——-我会——-概略地提供两、三条原则,希望藉此引导信徒正确地实践这项重要的本分:

与神一同默想祂自己:这是在说,我们默想神,思想祂的超越性、属性、荣耀、权能、爱和良善时,要怀着无比谦卑的心来向祂说话——-。

在神的话中默想祂的话:这是表示,当我们读神的话,要思想某段经文——-祈求神的帮助、引导和啓示,从中发掘祂的心意和计划,并且努力使我们的心受其影响。

而每当我们的思想不顺畅、不一致——-就要回转心思,重新聚焦在计划好要默想的主题上,好弥补错过的时光。3

@@@

巴斯德(Richard Baxter)是一位非常卓越的清教徒牧师。关于默想,他的看法除了与上述引言完全一致,还主张要将荣耀的盼望当作时常思想的主题。他认为默想是「一项庄严、条理分明的行动,促使灵魂将所有的力量专注于『安息』这个最完美的目标上。」4基督徒默想时,要「运用理解力去温暖情感,并且藉着头脑去点燃心灵。」5光会啓动热,这是必然的事实。「从头脑到心灵,优质基督徒都随时预备好了经文供他默想。」默想的过程包括思考(随性推论)和随之而来的独白(在神的同在中,向自己说话)。首先,我们要将所应许的关于属天安息的真理,尽可能清楚和完全地带进心中;之后,我们要以适当的回应来唤醒情感—爱、渴慕、盼望、勇气、喜乐,以致属天的盼望成为喜乐和渴望的目标。接着,我们要「叫自己的心灵陈明这件事——-独白是向自己传讲信息。」这样作是要感动我们实践基督徒的操练。以下是巴斯德的建议:

@@@

你藉着以上的动力来默想时——-要热切地向自己的心传讲,并以独白的方式劝诫和陈明,直到你感到火开始燃烧——-便要以你的良心提出论述——-当你与自己进行这番最热切的谈话,就会发展出一股驱动力,这份驱动力不仅超越了认知,还突破了言语的限制。请效法就你所知最有能力的讲员——-成为自己的优秀讲员,是基督徒必备的部分技巧和责任——-。一个礼拜听别人讲两、三次道,在比例上还过得去;但在一天之内,听你自己才讲两、三次道,就显得太不足够了。8

@@@

最后,我们要从「向自己说话」,转向直接在祷告中「与神说话」。,在人生跑道中,当我们以殷切的渴望和坚定的决心,恳求神赐下帮助、能力和专注的热情,常能获得祂的祝福。清教徒以他们的生命为此作了见证,而我们也能亲身经历。

另外,不是只有像清教徒一般的新教信徒,才会操练默想的艺术。宗教改革(Reformation)时,一种具有方向性、专注默想的优良传统开始发展出来,那就是一般所谓的静默式祷告(contemplation or contemplative prayer)。教宗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所签署的天主教教义问答(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1992年10月11日)告诉我们:

@@@

默想涉及思考、想象、情感、渴望。这样全方位的动员是必要的,能促进我们的信心、自我对话,以及跟随基督的心志——-静默式祷告也是祷告最热切的时刻。在当中,圣父藉圣灵使我们里面的人刚强起来,「使基督因(我们)的信,住在(我们)心里」,好叫我们的爱心「有根有基」——静默是信心的注视,定睛仰望耶稣。「我注视祂,祂注视我」——-静默式祷告是倾听神的话。这样的专注一点也不被动,反倒是出于信心的顺服,是像仆人般无条件地接受,像孩子般出自爱的委身。当圣子回答「是」而成为仆人,当神谦卑的使女回应「遵命」,就展现了这样的祷告。10

@@@

关于静默式祷告,天主教会拥有丰富的智慧可与新教徒分享。

如我们所见,思想神的同在是基督徒默想的基本理念,但我们要思想什麽呢?欧文强调耶稣基督的荣耀,巴斯德主张天堂的盼望,究竟谁才是对的?答案是,两者皆对,而且还有许多其他的主题可供默想。合宜的基督徒默想,是思想神及任何与祂有关的事:我们与祂的关系、祂的计划、祂的伟大、祂的成就、祂的祝福,也思想如何讨祂喜悦,以及如何充分回应祂。默想是在思想我们在神掌管之下的生活。如此的生活(如第二章内容)是以三一神为供应的源头,和祂踏上健行之旅,且以主耶稣为朋友—尽管当中常有高潮和低潮,立时及恒久的压力,都一直与主同行。我们作默想式祷告时,会从各种角度来思考上述的事情。虽然清教徒认为,默想是在我们向神说话之前,先向自己说话;不过,与神间谈所包含的思考过程,事实上正是默想的精华,而诗篇也记载了许多类似的例子。当我们看见神为我们解决问题,我们会学诗篇的作者说:「哈利路亚!」当问题尚未解决,我们探讨它的成因,也向诗篇作者学习何谓「求救」祷告的意义。如此一来,默想的内容便自然而然转为祷告:思想神的同在,成为直接向神说话的途径;而向神说话,又引导我们更进一步思想祂的同在,结果便形成一个自然的变向思想转换。

基督徒一切思想的生活必须浸透,或是说居住在祷告里面。当我们的心经历了重生的改变,思想生活就会充满感谢、喜乐和信靠神的意识。这种意识出自于一颗献给基督,并且被圣灵占据的心。因此,使徒保罗向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所吩咐的,要将「不住的祷告」(帖前五17)逐渐化为一种心灵的习惯。当我们里面的人惯于有意识地将思想转向神,内心就会时时被泉涌般的喜乐所充满,而且会为着神所展现的一切智慧、创造的万物、教导我们的一切事,以及所赐给我们的一切机会,深深向祂献上感恩。当我们为着神赐与能力、使我们运用头脑而献上感谢,也为着头脑和心之间的连结献上感谢,灵里的喜乐便如强风般,自然带领我们进入敬拜中。简单来说,当神住在我们的心思、意念、思维能力中,不论是思想、感觉,还是行动,整个的生活都会处在持续祷告的状态中。

神的声音

已故的史密德(Lewis Smedes)用幽默的笔触来撰写自传。"1其中一章名为:<神与我,差不多是朋友》。他这样写道:「(神)从来没有,好吧,几乎从来没有对我说话。我猜祂只向其他人说话。」另外,他还摘录一首拉脱维亚的诗歌:「我的神与我同行在原野。我们像好友一般边走边说。」同时,他似乎也引用了副歌:「主活,主活,基督耶稣今日活着!祂与我同行,与我谈话,人生窄路同过。」这类如「伟大对话」的祷告在基督教随处可见。12但是,接下来,史密德这位诚实的实证主义者说道:「我与神在一起时,多数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在说话。」当别人开心地告诉他「神与我谈话」时,他十分困惑,因为根据他自身的经验,这种双向式的谈话并不时常出现,而我们大多数人的情形也是如此。

我们相信神向某些基督徒说话的方式,确实会不同于祂向我们说话的方式;但据我们所知,亲耳听见神说话的例子似乎更加稀少。然而,神是沟通者,这个基本真理未曾改变。祂会以不同的方式,将心意告诉祂的儿女。那麽,祂会如何做呢?默想圣经的教导和故事,能帮助我们时常听见神的话。默想是一个谦卑的行动,让我们一再地发现神早已引导我们的思想,从而显明某些事情,并且「向我们说话」,将我们所需要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用心学习默想的人,都有这种共同的经历。藉着默想,神不仅让事情变得清楚、明朗,也厘清我们自己的想法。许多基督徒尚未养成默想的习惯,所以错失了这些好处。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发生在你我身上。

默想神的话

圣经给了我们许多关于默想式祷告的例子,尤其是默想神话语的操练。在此提出的第一个例子,是神亲自教导我们如何操练这类祷告。摩西去世后,领导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的重任落到了约书亚身上。正当约书亚这位新任领袖惶然不知所措时,神的话临到他:

@@@

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画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书—8~9)

@@@

神早已透过摩西说出类似的话,吩咐未来每一位以色列王都要「将——-这律法书,为自己抄录一本,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一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免得他——-离了这诫命」(申十七18~20)。领导者(我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在领导别人)必须遵行神的话,而将神的话吸收到心思意念中,是我们一生的目标。

圣经重复出现这样的事情:先知听到一些话语,而他们晓得这些信息是从神来的。但是,这种情形并不常见。常见的是,人默想所读的经文,并经过祷告后,会对事情有更深入的了解。显然,神希望约书亚,这位带领以色列百姓进攻迦南地的统帅,要操练这个方式:「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书一8)。对约书亚而言,律法书指的是摩西五经(不论以何种形式成书)。如今(过去一千七百年亦然),摩西五经与另外六十一卷被认可的书卷合在一起,便汇集成完整的圣经正典。这本圣经便是那本律法书,不可离开我们的口,总要书夜思想。几乎所有版本的小字英文圣经,总页数都超过一千页;即便穷尽一生,也没有人能完全测透其中的智慧。

在圣经中,诗人十分强调默想经文的重要性。从某些角度看来,诗篇第一篇可说是点出了整卷诗篇的基调,开宗明义道:

@@@

不从恶人的计谋,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

画夜思想,

这人便为有福!(诗一1~2)

@@@

这段经文除了呼应神对约书亚说的话,也为今日的基督徒树立一个属灵的榜样。如前所述,当我们因相信基督而重生得救,我们里面的人会经历许多方面的改变;其中包括心里的眼睛得着启示,能辨认出圣经自我验证的神圣来源,以及经文中关于基督的神性。针对这一点,加尔文(JohnCalvin)以视觉和味觉为例加以解释:「我们从何处学到分辨光和暗、黑与白,苦与甜呢?圣经确实清楚显明它是真理,就如同黑白之于颜色,甜苦之于味道一般。」13如同颜色和味觉不证自明,神所写下来的话也是如此。根据加尔文的说法,虽然圣经充分展现出人性的一面,但也令眞正相信它的人,立时领悟到它神圣的来源和性质。当一位信徒默想圣经,他会直觉地认同和承认,这些话不单是由人写成的,更是从神而来的。此外,加尔文又运用甜和酸影响味蕾的方式来提出解释。若是你口中含着柠檬汁,你立刻晓得这是酸。若是你嘴里含的是糖,你立刻晓得这是甜。同样地,神的话本身会证明它就是神的话,而饥渴的心灵再三回到祂的话当中,就彷彿罗盘上的磁针指回北极一般。

我(凯奈丝)想告诉你们一位非凡青年的故事。这位青年成长于一个表面上信奉伊斯兰教的家庭,他年仅二十岁时,已投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岁月在灵性的追寻上。首先,他探索许多东方的宗教和哲学,每样专心研究一段日子后,又继续追寻下去。最后,他在美国读大学时认识了一群基督徒,他们彼此相爱的方式,让他十分惊讶。虽然他对这些人用宗教角度来解释的耶稣无动于衷,却依旧十分欣赏这群年轻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后来,其中一位基督徒递给他一本圣经,告诉他说:「读完马太、马可、路加、约翰福音,你就能知道耶稣是谁。」这位青年花了一个周末照着做,一边读,一边默想四卷福音书所呈现的耶稣。读完之际,神的灵透过圣经动工。这位青年长久以来的灵性追寻,最终得到了结论;他成为了一个基督徒,他相信圣经,敬拜它所呈现的基督,开始了新的属灵旅程。自那时起,伊拉斯牧师(Reverend Mateen Elass)成为基督福音的使者,超过二十余年。14

我们的内心除了渴慕与圣父和圣子相交,也同样爱慕神所赐下的圣经。只要是重生的信徒,都会展现出这项基本特质。因此,昼夜思想神的话,也就是从清早起床直到夜晚安歇,内心都在思想圣经,绝非遥不可及的空谈(或说教之言!);用「书夜思想」来形容既非夸张,也非妄想,而是信徒天天自然体认到的经验。以信心来思想神和祂的话语,是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事。

但是,我们该如何起步呢?首先,你可以寻找一些对你有重大意义,并且每次思想都带给你喜乐的简短经文。

最近几年,我(凯奈丝)在每年年初会选出不同系列的经文,天天专注在这几节经文上面。当我这样做,就形塑出一种默想式祷告—以神的话作为开始。最近的经文出自于以赛亚书。周一:「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赛四十三1)、周二:「我一耶和华凭公义召你,必搀扶你的手,保守你」(赛四十二6)、周三:「当向耶和华唱新歌,从地极赞美祂」(赛四十二10)、周四:「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祂凭眞实将公理传开」(赛四十二3)、周五:「惟有我是耶和华;除我以外没有救主——-所以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也是神」(赛四十三11~12)。

圣经本身丰富的内涵就很适合默想祷告,而默想圣经也是一种爱的表现。诗人如此说道:「我何等爱慕祢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诗一一九97)爱慕神的话,事实上就是爱戴那位统管话语的神;两种爱是合一的,并且对我们及所有属灵前辈而言,要不就两者都爱,要不就两者都不爱。诗篇第一一九篇是所有诗篇当中最长的作品,除了一百七十八节以外,每一节经文都在颂赞神的话,将之视为专注、信靠、爱慕、深思、顺服、渴望、喜悦的对象。倘若有人将圣经当作研究的目标,不仅可能错失这方面的收获,还会忽略一项事实—圣经大部分的内容是以祷告所写成的,而这些以文字形式表达的祷词,除了提供我们祈求的榜样,也展现了默想的典范。只要我们浏览一次诗篇第一一九篇,便会发现它从头到尾发声的对象都是神—向祂祷告,也承认祂话语的价值。

但我不是那种有纪律的人,我也无法像这样祷告和默想,我们这群现代人或许如此窃窃私语。不过,请看诗篇一一九篇15~16节:

我要默想祢的训词,

看重祢的道路。

我要在祢的律例中自乐;

我不忘记祢的话。

这个天天持守的承诺,是出自于一份坚定的决心。难道你眞的无法拥有坚定的决心?当然不是。

但是,我们可能常会抱怨:「我的生活充满焦虑。当我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就很难静下心默想,甚至连默想圣经都做不到。」

然而,请看第23~24节:

@@@

虽有首领坐着妄论我,

祢仆人却思想祢的律例。

祢的法度是我所喜乐的,

是我的谋士。

@@@

现在就来尝试吧!这是你要行走的道路!让圣经与你谈谈你所忧虑的事情吧。

我们可能这样抗拒;「可是默想好难,我不喜欢安静又被动地坐着」。你不喜欢?那麽请看第47~48节:

@@@

我要在祢的命令中自乐;

这命令素来是我所爱的。

我又要遵行祢的命令,

(另译:我要向祢的命令举起双手)

这命令素来是我所爱的;

我也要思想祢的律例。

@@@

诗人认为自己默想祷告时所得的喜乐,就像突然看见许久未见的好友那样的惊喜。举起双手的行为,可说是表达满心喜乐的一种反射动作。难道你是以静不下来作为借口,逃避与神正式约会吗?

我们问道:「为什麽我需要努力默想呢?」第97~99节宣称:

@@@

我何等爱慕祢的律法,

终日不住地思想。

祢的命令常存在我心里,

使我比仇敌有智慧。

我比我的师傅更通达,

因我思想祢的法度。

@@@

对智慧的向往,岂不会驱使我们更下功夫去好好默想?可惜的是,许多懒散的基督徒跟懒散的电视迷一样,只看着别人在努力,自己却不肯下功夫,以致最后一无所获。然而,对神重生的儿女来说,积极默想神的话这项无比自然的行动,必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无比满足。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