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点燃祷告之火

祷告时常犯的错误

登山有件事令人十分满足,那就是在登上最高峰时,回头观望之前走过的路程!让我们在继续走以前,先作一点回顾吧。本章目前所涵盖的范围,以及我们所讨论过的每项观点,可以总结如下:真正的基督徒祷告,是出自于一个真实的基督徒生活。而真实的基督徒生活,是与三位一体的神一同踏上这趟健行的旅程,并且展现出一颗回转和重生的心。基督徒重生的心,是以主耶稣基督为信心的根基,相信祂为了我们的罪钉在十字架上,并且从死里复活;重生的心是一颗悔改的心,实实在在地从罪和自我中心转向顺服、公义和以神为中心:重生的心除了拥有一份强烈的渴望,要讨神的喜悦和荣耀祂,也怀抱着像孩子般信靠的谦卑态度,尊崇神为爱我们的天父,相信祂必应允我们一切的呼求和需要,尽管祂有时并非按照我们原先的祈求来给予回应。本书探究任何事情的依据,都是照着对眞正基督徒内心本质的认识。倘若读者认为,效法活出这样的生命眞是一件难事,这种想法并不令人讶异,因为登山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然我们得到了上述的认知,现在就能检视一下何谓祷告时常犯的错误。不少惑人耳目的旁门左道,最终只会带我们走进死巷。它们不仅没有根据现有信息去行动,也忽略了攸关神与人的真理,以致我们无法将祷告化为生活的型态。

此刻,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堕落的人类有个惯性,那就是我们很常思绪凌乱、心里胡思乱想,并藉此拿自己眞正相信的事来开玩笑。对于无从怀疑的事,我们不愿相信,反而相信那些我们并不能眞正肯定的事。凡说自己是无神论者的人,都属于前者(年轻时的鲁益师就是一例),他们一方面认为某些人所信的神其实不存在,一方面又忽略神在人内心所显明的暗示,根本就无可推诿。另外,凡是承认有那麽一位信实、回应祷告的神(如前面几页所言)的人,则属于后者。然而,每当情势紧急,我们急切渴望神给予帮助而开始祷告,却发现心里对祷告是否有用这回事,充满了各种疑惑和不信,甚至以前早已抛在脑后的种种疑虑,都一一浮现。撒但会确保这些疑虑重回我们心头,引出我们即将提及的第一条错误路线,那就是当我们向神祈求,内心却不敢确实相信祂值得信赖,并且愿意回应我们个人认真提出的特殊需要。许多持此心态祷告的人,祷告之后抱怨连连说:「喔,是啊,我祷告过了,但是没有任何帮助。事情并没有改变什麽。」也许他们还会加上一句:「我不再相信祷告这回事,所以这些日子我不再祷告。」这是尚未认清就屈服于试探?抑或是撒但的攻击?两者都是,不过这麽说并无法帮助任何人离开错误的路线。混乱的思绪需要得到矫正,而我们接下来就要尝试这麽作。

我们要极力强调:神一切的应许,包括那些与祷告相关的应许,都是可信赖的。当我们祷告,却又同时对神是否向我们持守祂的应许产生怀疑,这种疑惑就算不能让我们停止祷告,至少也常使我们的祷告心不在焉。此外,这些疑惑都是出于不信,而不信就是罪。我们在此所谈的,并非大家想到的尊敬和谦卑的态度,而是雅各论及「求智慧的祷告」时所指出的错误态度—心怀二意。这种心态冒犯了上帝,以致祷告不能得着任何果效。「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麽。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雅一6~8,另参四8)就态度而论,暗自怀疑祷告没有帮助,与呼求说:「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可九24)其实有天壤之别。虽然后者担忧自己不够坚定和专一,实质上却怀抱着坚强的信心。当人怀疑神终究不会顾念我,这番心态终将成为自我应验的预言;因为人向神祷告,必须站在全然相信祂的爱和应许的基础上。

至高的神乐意倾听和回应基督徒的祷告,在此依次列出关于这项事实的说明,必然对我们有所助益。神是有位格的、三位一体的、有计划的和完美的。祂呼召我们成为圣洁、敬拜和顺服祂,相信祂、爱祂,并且爱人和善待人。这是眞正以神为中心、荣耀祂的生活方式。回应这个呼召的信徒,可能与约翰说同样的话:「我们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麽,祂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祂所求坦然无惧的心。既然知道祂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祂的,无不得着。」(约壹五14~15,另参耶稣所说的话:约十五7、16,十六23~24)但是,当基督徒在道德和灵性上偏离正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六十六18)「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四3)祷告的人若不过敬虔的生活,只管向神要礼物,却不为祂而活,便是偏行己路。

这样的情况也能描述所有相信神、却不是基督徒的人所作的祷告。尽管他们不像基督的门徒那样祷告,但也是在祈求某位「在上者」解救他们的困苦,而因着神的怜悯,祂有时会答应他们的祷告。然而,那些过着双重生活,向神祷告又偏行已路的人,如同心怀二意的基督徒,没有让神得着荣耀。因此,无一人能如此断定—由于某人为某件事所作的祷告全都蒙应允,所以上帝必定十分喜悦他。惟一不变的事实是,只有透过全心相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才能眞正与神和好。

神如此应许:毕生寻求祂旨意的信徒有祷告蒙应允的盼望。但是,这也滋生了不少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能力去追踪神对我们祷告作的每个回应,而且这些回应并不总是与我们原初的祈求相符。之前会引用的散文诗(第69~70页)提到了这一点。针对某项特殊需要,神保留权利去回答我们应该作的祷告,而非我们曾经作过的祷告。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许多祷告已蒙应允,因为若是基督徒不祷告的话,有许多事根本不会发生,尽管我们甚至认不出这些事已经祷告的回应。我们周遭所发生的事件中,都含有部分的奥祕—的确是奥祕。我们与背叛的天使势力、撒但的队伍打仗时,神便照祂的计划行事;而当我们如伟大的威尔斯诗歌所唱「从天上的耶路撒冷城」回顾过去,就会发现神藉着争战本身,在堕落的世界中彰显良善。这个想法尽管令人讶异,却描绘出一个肯定的事实。在这场争战中,神百姓所作的祷告,意义无可限量—「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有人说,祷告所成就的事远超过世人的想象,这话真是再眞实也不过。由于神使用长期的时间来彰显祂的良善,祂酝酿环境、形成意外经验的方式非我们所能预期;那麽,在忠心基督徒的祈求和真正发生的事件之间,必定存在着某些关联。顺带一提:忠心的基督徒祈求时,绝不会为神赐下祝福的方式设定限制。

我(巴刻)十一岁生日时,希望(而且透露给父母)得到一辆正常尺寸的脚踏车作为礼物,却得到一台打字机。我一开始很失望,但是,不出我父母所料,这台打字机很快就被视为一份极佳的礼物。等到十三岁生日那一天,我终于得到一辆脚踏车,当我开始体会父母为何不早些送我脚踏车,才发现他们的教养方式实在是一流的,尽管我起初并不如此认为。七岁那年,我的头部受过伤,这导致我在骑脚踏车时,会比一般人容易受伤(当时尚未发明防撞安全帽);所以,除非必要,我的父母不会让我骑脚踏车。而且,正如他们所料,每周六下午在书桌上打字(用四只手指自学),成了我非常喜欢的嗜好。这样看来,打字机实在是一份上好的礼物。这个收礼物的经验,稍微让我看见神如何回应我们的祷告。我发现,神要我们在世界上扮演彰显良善的角色,祂也怀抱着全然的智慧,来回应我们现在与未来的状况和需要(关于神为祂的百姓计划角色这一点,我一直记得,头伤竟在十一年后带出了神奇妙的旨意:由于免于被征召入伍,我十八岁时就进入大学读书,并且成为了一位基督徒。而就我所知,要在军队里成为基督徒,并不是那麽容易)。倘若有人断言,除非神依照我们原先的祷告予以回应,否则就没有应允我们的祷告,这样的说法出自另一种错误的祷告态度,而走上这条歧路,对我们一点都没有益处。

另一条错误的祷告路线,是对祷告本身的看法过于狭隘。这类错误的形式不只一种。有些人认为祷告时不适宜加上祈求,表面上看来,他们这麽作是因为尊崇神。为何不向神祈求呢?他们回答道:「因为神老早就知道我们的需要。」没错,祂确实如此。因此,著名的哲学家康德(ImmanuelKant)形容基督徒的祈求是「充满迷信的幻想,因为这就像一个人将愿望明确地带到在上者的面前,而聆听这些信息对祂来说反倒多此一举,因为祂对这位许愿者的内在思维了如指掌。所以,祈祷不仅无法做成什麽事,也无法让我们履行任何神所交代的命令;故此,我们不能藉祷告来服事神。」16康德是十八世纪理性运动,即启蒙运动的创始者之一。啓蒙运动为科学、哲学、逻辑、音乐、艺术、医学带来重大的进步。然而,尽管名为啓蒙,它却也带给世界许多灵性上的黑暗,康德所言便是一例。

孩子在提出要求以前,父母常常已经知道他们的需要;但是,为了建立亲子关系,他们还是希望孩子来找他们说出自己的需要。接着,他们会采取一些行动来直接回应孩子的请求,如此便能达成两件事:一方面,孩子真正的需要得着满足;另一方面,孩子心中也更加肯定自己是蒙父母所爱的。我们与神的关系也是如此。神在回应(祂所邀请的)祈求时,会将一开始就知道孩子所需的礼物赐给他们。当神的儿女带着期待向祂说出自己的需要,就是在向祂表达爱和信靠。而神将藉回应来满足所爱孩子的渴望—或是赐下另一样东西,倘若祂按着父亲的智慧,觉得那样东西更加适合。这就好比一般的家长不会把发光、尖锐的用品(剪刀或小刀)给两岁小孩当玩具,而会给他更好的,也就是更安全的玩具。如果我们断定神所抱持的认知,是让祈求的祷告徒劳无功的原因,我们不仅扭曲了祷告的本质,也偏离了正确的祷告路线。

另一个窄化祷告本质的方式是限制祷告的范围。有些人似乎认为,祷告只要包含祈求和代祷就够了,他们从没想过在祷告中赞美、感谢和颂扬上帝。但是,我们观察圣经中多数祷告的实例,就会发现这些人错失了许多在祷告中与神相交的丰富。本书将对这项需要提出建议,所以在此先不赘述。希望读者单单注意到,祷告若只说出要求(「购物清单式」的祷告),便是忽略了圣经中各式各样的祷告形式,而这种错误的方式,也会让祷告陷入瓶颈。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的祷告方式在今日大行其道。这种方式主张:最高层次的祷告是无声(wordless)的祷告。此一概念的来源之一,是对热恋中情侣的观察:两人不时在静默中微笑以对,无声胜有声,单单享受彼此的亲密关系。另外,这个概念也出自于一种十分奇特的信念:人将神理解和思想成一位非位格的存在,而不是一位有位格的朋友。这个信念可追溯至亚洲的宗教和强调诺斯底主义(gnostic)和新柏拉图(Neo-Platonic)思想的基督教极端。下列几项说法都是绝对正确的:祷告始于言语,却不止于言语;思想和言语往往有其侷限,而圣灵「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八26);我们向神说话以后,要在祂面前静默、聆听和等候,让祂的爱渗入灵魂,降下无比的喜乐。但是,倘若我们不藉着耶稣基督和圣经与神相交,却涉入一种「由单独直接进入单独」(the alone to the alone)、毫无认知经验的「亲密」状态中,心灵倒空了一切对神的想法和其他的思绪,这样的关系是非常有问题的。这类所谓新世纪(New Age)的冥想(你很难称之为祷告)所遵循的模式,在今日大行其道。新世纪宗教虽然穿着西方的外衣,本质上却是印度的神秘主义(Hindu mysticism),而非基督教。对基督徒而言,无声的祈祷只是在开口祷告时间歇的休止符罢了,并不是祷告的巓峰境界。若是我们赋予它任何特别的意义,就会犯下错误了。

最后一个祷告时常犯的错误,是将焦点放在祷告的果效上。有些人认为祷告是在扭转神的膀臂,好似我们用某种方法坐上了宇宙的宝座,以致能向神说:「愿我的旨意成就。」他们觉得只要迫切地祷告,任何所求之事都可以实现;而事情无法未能实现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祷告得不够迫切。然而,这个概念不仅充满了迷信和错误,也曲解了马太福音七章7~11节、约翰福音十五章7节和其余相关的经文。当耶稣告诉门徒:「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约十五7),祂为这项邀请加上了条件—他们必须常在祂里面,而祂的话也常在他们里面;而他们祈求时,必须「奉祂的名求」,也就是得到祂的认可;除此之外,他们也要「照着祂的旨意求」,也就是所求的要符合神为祂百姓及他人谋益处的宇宙计划,正如我们先前所提及的(约十四13,十五16;约壹五14)。我们祷告时,不应该假设自己在扭转神的膀臂,或以任何方式在掌管整个形势。我们并不能这样做。我们必须学习:祷告并不是神满足我们需要的一种方法,而是神将祂计划给予的好东西赐给我们的途径,尽管我们无法经常处在合适的状态去承接。神一直定意要赐下这些好东西,但祂等待我们开口祈求,以致我们收到这些礼物时会懂得珍惜、内心充满感激,对这位赐予者的信任感也焕然一新。如果我们以为言词可以推动神去做事,否则祂就漠不关心,或毫无计划去做,便是误解了神邀请我们祷告的目的。历世以来,屈膝祷告是典型基督徒的特色,这绝非偶然。藉由屈膝的姿势,身体得以提醒心灵,是神(而非祷告的人)在掌权。若不以这个态度来祷告,便会犯下错误。哈特(Joseph Hart)明白这项真理,并以一首诗歌作为表达:

@@@

祷告的目的是要传达

神所设计要赐下的祝福。

基督徒终生都需祈祷,

因为惟藉祈祷得着生命。

或遇病痛折磨、冤屈逼迫、

乏人关怀、恐惧瀰漫、

抱憾内疚、犯罪自责,

处方就在眼前,祷告!

倚靠基督,祂从不失信。

向祂陈明你一切需要和愿望。

不要害怕,因祂恩典够用。

祈求你心中所愿,祂必成全。

@@@

祷告就像基督徒生活的其他层面,必须不将焦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是放在神令人惊异的美善上。纽顿(JohnNewton)的文字将这一点描述得十分好,尽管这首诗歌不像<奇异恩典>那样有名,却依然宝贵,因为它提醒我们去体认神的爱。因此,这首诗歌仍值得我们传唱。

@@@

看那恩典的宝座

应许呼唤我靠近

主耶稣显出微笑

要回应每个祈祷

我灵,将你心愿表明

你永不会太过冒昧

祂既已为你流出宝血

还有什麽保留不给?

祂的爱与权能倾注

超乎你最深需要

面对祷告之人

祂所赐的

超乎他们所求所想

让我凭信而活

意志降服于祢

在死亡中得胜

在荣耀中发光

@@@

思想问题——————————

*当你思想祷告这个主题,请回想你曾用过哪些促进祷告的正确方法,可以推荐给其他天路客?

*你曾经在祷告上犯了哪些错误,如今渴望不再重蹈覆辙?*请仔细阅读本仁《天路历程》中所节录的七个场景(第37~53页)。选择一首与你个人经验相近的诗,并思考为何这首诗对你格外具有意义。

*本仁说基督徒的生命象是在健行(或奔走天路)一般。如果你认同这番看法,请思想:这个比喻对基督徒生命的成长提出了什麽看法?

*「求助这个词是形成祷告的最佳成分」(第61页)。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你从中看见了哪些限制?

*请研读马太福音七章7~11节,观察耶稣对于向神祷告的教导(第64页)。同时,请重读第69页的诗。你如何让自己的祷告兼顾到这两方面的教导?

*请浏览第64~70页「未蒙应允的祷告」,再研读哥林多后书十二章7~10节,保罗对身上的刺所作的祈求,以及路加福音二十二章42节,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的祷告。这些圣经中的祷告典范,如何帮助你面对祷告时发生的问题:为何出于信心的祈祷,神却似乎置之不理?

*错误的祷告方式(引领我们步入沼泽、悬崖和死路)有几种类型。其中之一是无法承认神会在堕落世界中彰显良善(第74页)。接受这个眞理对你祷告的方式有何影响?你祷告的对象是谁?你想求什么?若是祷告似乎未蒙应允,你会有什么反应?

*第76页谈到,另一个偏离正确祷告的错误方式,是建基在神的全知上(拥有一切知识)。换句话说,假如神本身没有需要,而祂又早已知道我们的需要,那我们为何还要祷告呢?你如何回应这个论点?

*根据你自身的景况,你目前在祷告上遭遇到哪些挑战?你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加以改进?

与神对话——————

*「耶和华啊,求祢将祢的道指教我,因我仇敌的缘故引导我走平坦的路。」(诗二十七11)请花时间思想这节经文(每一次集中在一两个词汇上):这节经文所呈现的神,以及你与祂的关系。默想一段时间之后,请开始祷告,坦诚与神交谈。祂是你的朋友,一路伴你同行。

*请慢慢阅读约翰福音十五章12~17节,留意这段经文如何啓示你与耶稣的关系,最后向这位以此方式向你显现的神祷告。

书写生命——————————

*我(巴刻)认为,《天路历程》描述了一段「从最初的灵性觉醒,直到进入荣耀的生命旅程」(第46页)。请用你的生命故事创作出一幅图画,来述说基督徒的「天路历程进行式」(pilgrim in progress)。将你走过的正途、歧径、同伴、引诱者、争战、得胜及最终目标都注记出来。请指出你开始这段旅程的起点,以及目前所处的位置。另外请用象征图案、词汇和简短的祷告来描绘你的旅程。最后将整幅图画交在神手中,为祂的同在献上感谢。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