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中国教会史(孙睿之)

第十五课

世界潮流与基督教

、20-21世纪初世界潮流与中国人的危机

1、20世纪,科学和民主成为世界巨大潮流,也影响中国人的思想。

2、1840年后,中国面对列强步步进逼。其后,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中国失去自信,也对儒学产生怀疑。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俄国,中国朝野为之震惊。

3、当时中国人想到的解决之道是“洋务”和“变法”。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全盘西化,科学救国。”在“变法”方面,也在制度上追求共和、宪政和民主的突破。

二、宗教大辩论

A新文化运动(1915-1919年)

这运动公开挑战传统的儒家思想,介绍西方思潮。蔡元培办《新青年》杂志,推动新文化运动。当时,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都以北京大学为基地,纷纷发表文章。

B少年中国学会

1919年在北京成立,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1920年,巴黎分会提议只准没任何宗教信仰者成为会员,提出问题:

“人是否宗教的动物?新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是否还有存在价值?新中国是否还要宗教?”当时法国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持否定的看法。

C少年中国学会系列讨论带出的影响

少年中国学会举办系列讲座,发表文章,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讨论宗教问题,分为反对宗教和赞成宗教的两大阵营,为之后的反宗教运动提供不容忽视的思想资源。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科学”和“理性”,西方科学精神大有可能取代传统儒家思想,占领思想权威高地。在不少知识界人士,尤其是青年人眼中,宗教不合科学,违反理性。当时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D反思——科学万能?

科学真是万能吗?科学与民主和信仰的关系及影响,到底在哪里?到底什么是最高的权威?

三、中国基督教在20世纪初发展的背景

A前所未有的机遇

进入20世纪,中国无疑跨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将或正在发生许多重大变化。中国人的危机感日深,国族意识日强,思想空前活跃。渴望融入世界潮流的热情,暂时化解了人们对西方的抵触。作为西方文化代表的基督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1900-1920年的20年中,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事业受到美国宣教运动极大的影响,有很迅速的发展,堪称“黄金时代”。

B新教振兴

新教占优势的国家获得工业化发展的绝大部份利益,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只是时间问题。秉承18、19世纪的宗教觉醒,新教教会在迈入20世纪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普世宣教。此时的新教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富有,更乐观,更有信心把信仰传到非基督教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成为最大的宣教工场,新一代的宣教士纷纷奔赴中国。美国宣教士的人数很快超过英国,其中不少人的世纪梦想,是盼望中国成为拥有自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基督信仰的国家。

C美国教会第二次大觉醒运动

1、东部——1802年,耶鲁大学出现属灵复兴。全校三分一学生信主,带动其他大学属灵大复兴。

2、西部——巡回布道员骑马到各地布道,展开露大聚会,有时可以延续4天4夜,上百人归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二次觉醒运动是平信徒所推动的,特别是那些受过教育的中产阶层的平信徒。他们不愿接受教会建制,包括教会组织、宗派礼仪、神学教义的约束,要求自由地实践信仰。他们成立超宗派、跨宗派或无宗派的福音机构,推展各样事工,把关注点锁定在布道、服务之上。这些工作都与神学讨论无关,不牵涉传统的教义和礼仪,更用不着受过训练的专职教牧人员负责。由机构推动各种社会改良与救济事业,例:禁酒运动、废奴运动、青少年事工与海外宣教。

D青年会与学生志愿海外宣教运动

原本信仰所强调人的堕落和不值得信任,此时显得陈旧,“是不能和正在上升的美国荣耀和工业革命带来的自我价值感相适应的”。他们认为美国是特殊的民族,是神拣选来改变整个世界的国家。1851年发起的美国青年会,带动了基督徒大学生的海外宣教运动。他们的口号:“在这一代把福音传遍全世界”。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