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全面看圣洁

第4章  全面看圣洁

耶和华啊!你是我的业分,我曾说我要谨守你的话。

我曾一心向你乞恩,愿你照着你的应许恩待我。

我思想我所行的道路,就转回脚步归向你的法度。

我赶快谨守尔的命令,不敢耽延。诗一一九57—60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应当负我的轭,向我学习,你们就必得着心灵的安息;我的轭是容易负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太十一29—30

愿赐平安的上帝亲自使你们完全成圣,又愿你们整个人:灵、魂和身体都得蒙保守,在我们的主耶麻基督再釆的时候,无可指摘。那呼召你们的是信实的,他必成就这事。帖前五23-24

展现全景

攀上山口的顶端,是人生美妙绝伦的经历。你慢慢向上走时,会感到山坡包围着你,好像不准你通过。当你最后到了山顶,突然间(通常是觉得突然之间,仿佛你从山下只走了两三步上来),一片巨大新地貌呈现眼前。你停下来凝视,或许还会喘着气。你的心肯定会因眼前的景象激荡。

我想起北威尔斯两个地方,走上那里的山口,总叫我乐而忘返。由于世界各地都有山口,我猜大概每位读者都会有类似的喜悦经验。走了这么久,你仍在喘气,你站在那里,被景色迷住,骨碌碌转动眼睛环视每个地形,要确定你真的看到所有景观。看到这么壮丽的景象,叫你有气力继续走以下的路程。

跟我一起艰难走过前面三章的读者,我要说个好消息给你们听:我们已到了山口。圣洁的全景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相信,最少你已粗略地看过全景,我在本书余下篇章要做的,是聚焦在几块特别的景色上。诚然,有一些景色与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距离相当远——这是说,我们要用望远镜之类的东西观看。这个没问题。内人热爱观鸟,常用望远镜,使远处的雀鸟尽现眼前,她喜欢把望远镜递给我,叫我也可以观赏。我跟着谈到圣洁问题,会像内人那样,我邀请你用我的望远镜观看,可以说,我要把一些特别问题,放进你的心思意念。

基本真理  不过,如果我们先回望来到这个位置之前,至少以提示或标志形式出现过(大部分是清楚说明)的一些基本真理,就会更明白。

首先,我们已看过,上帝呼召每位基督徒要圣洁。这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项要求。上帝要儿女们活出祂的标准,在世人眼前荣耀祂,所以祂明明白白对我们所有人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一16)每位信徒都要追求圣洁,没有人例外。「我真的被寄予期望要酷似耶稣基督,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不会弄错,我是基督徒。」我们都应盼望与主耶稣一起上学,学习怎样实践圣洁。1

我们已看过,圣洁基本上是上帝施恩,使我们与祂建立关系。这关系在我们称义时建立(上帝一次地彻底赦免和接纳我们);祂透过主耶稣基督拯救、作中保,认领我们,其实是再次收纳我们为祂的儿女,使我们分别为圣归祂。这样来说,圣洁或成圣由始至终唯独是、完全是上帝白白赐予的礼物,是与基督联合,新生命产生出来的果效。

信徒相对于「去」这个字,在地位上是圣洁的(上帝把我们分别出来归祂自己)。根据这事实,他们每天要在道德和属灵上实践圣洁。我们既知道,上帝已付了赎价,认领了我们,我们就分别自己归上帝,定意与世界、肉体和魔鬼分别出来,这是我们恰当——唯一恰当的回应。祂赐圣灵给我们作凭据,叫我们先尝荣耀。「你们不知道你们的身体就是那位住在你们里面的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你们从上帝那里领受的。你们不是属于自己的,因为你们是用重价买来的。所以你们务要用自己的身体荣耀上帝。」(林前六l9—20)「不可让上帝的圣灵忧伤,因为你们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弗四30)

虽然我们也已看过,圣洁的生命要求人努力,但它并不是人的成就,而是圣灵推动和激励人努力,把我们自然的生命超自然化,成为在基督里新造的人,像现在的样子——在行为上活出上帝在我们里面改造的。我们没有使自己成圣。相反,圣洁生命的先决条件,是真心承认,离开了基督,我们什么都不能做(约十五5);是以祈祷的心倚靠祂,使我们做成每件知道应做的事。倚靠自己不是圣洁之道,而是否定圣洁。自信能面对试探和冲突的压力,跟着必在某种道德上失败。

总之,我们已看过,圣洁包含两个相关、但有区分的基督徒生活方式,今天称为灵性和伦理。

灵性包括实践每样增进与上帝关系的方法——默想;祈祷;敬拜;自律;运用恩典;运用信心、盼望和爱;保持纯洁、和睦与心里忍耐;在所有人际关系里寻求上帝、服事上帝;荣耀上帝、感谢上帝。伦理包括描述上帝的标准,坚持祂已显明的旨意,发展和展现在我们里面上帝形象的特质,因为我们受造拥有上帝的形象。

有灵性没有伦理,会腐蚀自己,逐渐变得对道德麻木、反律法,只想体察祂同在,而不是遵行祂的律法。有伦理没有灵性,会腐蚀自己,变得呆板、形式主义、骄傲、属肉体。它像法利赛人那样安于自义、装模作样,忘了圣洁要求我们有一颗谦卑的心。圣洁是一道拱门,以灵性和伦理为两边的支柱,只要任何一边的柱子破裂,整个拱门就会倒下。

况且,我们已看到圣洁是效法基督,效法祂爱上帝、爱人,信靠父上帝的良善,接受祂的旨意,顺服祂的带领,热心荣耀祂、尊崇祂。尼尔(Stephen Neill)说,「基本上」:

我们与耶稣面对同样的处境——受试探要选择容易而非难走的道路;面对非常物质化世界每天的要求;家庭的要求打扰人,有时它敌视上帝的要求;体会受误解和敌视的苦涩;尝受友谊和同伴的单纯喜乐。人可以在这些处境怎样做呢?没有一条通则放诸四海皆准。但有一个人曾经活过……基督徒圣洁的一个要素,是经常耐性默想耶稣,像祂在地上那样活出完全而简朴的生命。2

圣洁的部分意思是,在压力下以谨慎和祈祷的心灵,效法耶稣的态度和回应。一首著名的黑人灵歌说:「我要在心里像耶稣。」真圣洁总是希望那样。

整全的人  最后,我们已看过,圣洁的人是整全的人——当我们专心追求改变成耶稣的形象,就会不断重新结合我们分裂和纷乱的人格;当我们学习把生命还给上帝,并且为别人舍弃,就越来越能掌握自己的生命;甚至在最单调、最平凡的工作中,为上帝的荣耀和别人的好处而做,就会发现价值,因而内心深处有喜乐;失败本来叫人恼怒,但当我们发现能处理失败,心里就涌出平安——正如有人大胆说,我们经得起失败——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正是靠饶恕而活,上帝不要求我们在任何阶段用别的方式生活。

我们也得着盼望,因为知道现在和以后已命定会看到上帝在基督里更多的荣耀,比已看过的更多。这是信徒整全圣洁的一部分。斯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说,怀着盼望旅游,比到达目的地更好,因为目的地总是令人失望,似乎抵步是反高潮。但基督徒带着盼望前行,深信到达的地方在各方面都是至高境界,有不止息的奇妙,所以无论存着盼望而行有多好,到达目的地终归是更好的。当路途实在崎岖,珍惜这盼望,能使人整全、振奋人心,那完全是荣耀的(没有其他字更适合)。从这些情形来看,圣洁是人真正健康和完全的状况。

我早期写过另一本书,为圣洁定下七个原则:

1、圣洁的本质,是透过分别为圣而使生命改变。

2、圣洁的途径,是透过耶稣基督称义。

3、圣洁的根源,是与耶稣基督同钉死同复活。

4、圣洁的中介,是圣灵——圣洁是藉着圣灵而成。

5、圣洁的经验,是充满挣扎的。

6、圣洁的法则,是上帝启示的律法。

7、圣洁的核心,是爱的心灵。2

在前面的篇章,这些真理在我们的脑海活现着。我们以这基础前进。

活出圣洁的人生

当圣洁的全貌在我们面前展开,有个实际问题就更尖锐和迫切;接着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知道自己透过信靠基督称义,收纳为上帝王族家庭的一员,与基督联合,重生,受了印记,圣灵住在心内。我们知道上帝在我们里面工作,使我们成圣,改变我们成为基督的形象,大有荣光(上帝在我们里面显示祂自己),激励我们行出爱心和顺服。我们知道上帝呼召我们,叫我们配合祂在我们生命所作的工。一方面,我们是配合这过程;另一方在,我们的配合就是这过程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应怎样配合?我们要怎样恰当地「恐惧战兢」(是畏惧并敬畏上帝的同在,而不是心里恐慌和忧虑!),「作成」自己的救恩(表达、展示和促进救恩)。圣经说:「上帝为了成全自己的美意,就在你们里面动工,使你们可以立志和行事。」(腓二13)这与以上所说的有什么关系呢?上帝说:「你们要圣洁」,这句话正如我们已看过的,是呼召人顺服——分别为圣归给上帝、服事上帝,遵照祂的标准行事。但实际而言,这是什么意思?我们要做什么呢?

两个极端  圣经和经验都警告我们,我们要在两个极端的祸患中间推进。一端是假冒为善、墨守成规的法利赛主义(表面上事奉上帝,骨子里要谋私利),另一端是愚蠢至极的非律主义,喋喋不休讲爱与自由,忘了上帝所赐的律法仍是荣耀上帝的标准。法利赛主义和非律主义都使人败坏。圣经和经验都告诉我们,所有基督徒,在任何时候都比他们所知道的更加软弱、脆弱、愚蠢、不懂分辨,易受试探。我们没有人能逃过恶毒的强盗——撒但的眼目,他常利用世界和肉体引诱我们,想方设法击倒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样理解、形容和实践圣洁呢?我们领受了崇高、尊贵的呼召,要靠上帝的能力,为了上帝的荣耀,遵行上帝的旨意。但生命充满陷阱、圈套、歧路,我们怎能达到圣洁呢?

要掌握这问题,试想一想减肥餐单——这些现代知识所带来的吓人产品提供食品的以下成分和数据: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他命、卡路里、胆固醇、新陈代谢作用,诸如此类。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营养餐单实在很多,充斥西方世界,全都帮人调节营养的吸收,使身体产生出理想果效,比如减轻体重、增加体重或增加体力。有针对不同身体需要的营养餐单,也有为同一目标而设的不同营养餐单,正如去同一个目的地,会有不同路线一样。以减轻体重来说,就可以尝试不同的餐单,当然它们各有好处。但我更肯定,人性是这样的;每张营养餐单都有一群支持者,看它为减肥者的唯一金科玉律。他们认为自己的餐单适合每个人,别人的没有同样功效,所以,为宣传自己的餐单,就不假思索扬弃别人的餐单。

人出于本性喜欢排斥别人,不喜欢其他选择;对自己带来益处的事,就断言那才是绝对正确的,对其他带来同样效果的方法,抱不友善和怀疑的态度。我不要求你裁决这种心态是有德性还是恶毒;是有见地还是愚蠢(或者两者都有一点,但现在别管这个)。我只想你留意,这是个事实。不同的营养餐单各有拥护者,互相妒忌,可以证明这个事实。我们现在要留意的是,不同的人也拥护不同的圣洁路线。

两种旅程  

二千年来的大半时间,实践信仰的基督徒(总有一些人,有时是很多人)追求在三一救主上帝的能力里,为了荣耀上帝,活出圣洁的生活。他们看到,基督徒的生命是两种旅程,不是一种。他们了解到,除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外在旅程,即哲学家所称的外在世界,还有一条认识上帝和认识基督的内在旅程。他们认定第二种旅程是爱和尊崇、服事和喜乐的永恒生命的第一阶段。他们也理解到,外在生活——爱邻舍,与内在生活——爱上帝,是唇齿相依的,就是说,在一方面失败,就无可避免削弱另一方面。

多个世纪以来,这些重生的信徒(即使他们没有用那些字眼,即使他们信仰的枝节被损害,他们仍然是重生了)走了内在的旅程。虽然大家的旅程基础是相关的,但多少都有些不同。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两段婚姻相同,同样,没有两个人与上帝相交一模一样。从朋友、牧者和自十七世纪以来称为「属灵导师」(今天大多称为「灵友」)的帮助,每位基督徒最终要找出自己与上帝相交的方法。4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方法各自发展,后来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基督教与天主教、西方与东方、路德宗与加尔文宗、卫斯理宗与改革宗、重视神秘经验的与偏重伦理规范的、关心社会的和个人主义的、灵恩运动与主流教派等等。这解释了为何有好几个圣洁路线,互相补充、彼此充实(你若喜欢,可以称它们为属灵的饮食——运动表),但都宣称是完全和完备的,并附带一句暗示:除了讲者所宣扬的,其它处方都不是真正有效。结果,属灵导师往往只因为某些方法是在别人的传统里,就不讲这些有益于听众的事。这样做使满足的人狭窄,使不满足的人苦恼。这样的事令人遗憾。

为了避免以上的弊端,我要继续列出圣洁生活的六种不同焦点和特色——这个像基督形象、谦卑、爱、忍耐的生活,应该结合思想和渴望、心和手、动机和行动。它们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源头。常有人把它们看作是全备的。你可以从我的表达方式看到,我相信它们原是唇齿相依的,因为每个重点都是整体真理的一部分。读者可以自己判断。

圣洁是改变人的渴望

渴望是意识处于「我要」的状况。从这种教导路线来看(最少追溯到三世纪的俄利根[Origen],五世纪的奥古斯丁,六世纪的大贵格利[Gregory the Great]),圣洁首先是受造之物摆脱自己所渴望的,转而透过基督渴慕创造主,在以上帝为中心的祈祷里,并透过这样的祈祷,表达和满足这份渴慕。外在生活的公义、正直、爱邻舍是重要的,内心生活的真诚祈祷(肯定是理所当然的)更是重要的。上帝呼召儿女献上他们的心。人要认识祂、爱祂、享受祂。在这种关系中,人的生命此时此刻得以丰盛,这就是预尝天堂的福乐。因此,在圣洁的生命中,祈祷是至重要的。其实,当祈祷是内在生命的呼吸、心跳和能力来源,人才可以说活出圣洁的生活。

要做到以上帝为中心的祈祷,并且持之以恒,需要人的努力。基督徒常与撒但和他的大群喽罗抗争,上帝容许他们引诱我们犯罪,扰乱我们,叫我们难以顺服上帝,阻碍并破坏我们内在的圣洁生活。诚实的祈祷只来自诚实的心,诚实的心反对罪,并且常常反省,免得自欺。所以,撒但的策略是阻止我们在心里诚实(只要我们心灵在上帝面前不老实,他不介意我们在人眼前行为无可指责;为了达到他的果效,他只要我们骄傲、自我专注、在我们的幻想和动机方面自我放纵,就行了)。因此,上帝容许撒但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和攻击我们,好让我们靠着祂的力量还击,由此更坚强、更成熟,在祂里面扎根更深。这是属灵争战的真正意思(参弗六l0—20)。

渴慕上帝  

我们刚才看过的教训假设:在爱里与上帝相交,渴慕和默想我们的救主上帝,是生命最高贵的活动。这样的观点还有两点主张:首先,基督徒常因为疏忽、被其他事物占据了,不能享受这关系;其次,上帝有时赐予同在和爱的感觉,但有时收回,为教导我们忍耐和内心清洁,那是我们在平顺日子学不会的。人发展了很多种说法来解释这些道理,我们现在浏览几个。

人使自己疏远内心所想所求的,常形容为退到寂静的「沙漠」,净化欲望。西方也有同样的观点,教导基督徒去掉(弃绝、放弃)所有分散注意力、覆盖灵魂「尖端」的事物,而东方就要求人「冷漠」(不是内在无感情,而是自我克制,把热情投在追求上帝)。奥古斯丁、伯纳德(Bernard)、金碧士(Thomas a Kempis),罗马天主教的依纳爵、弗朗西斯(Francis de SaIes)、西比斯(Richard Sibbes),清教徒的巴克斯特、古德温(Thomas Goodwin)、欧文(John Owen),以及先后很多人都描绘这种思想和祈祷路线,讲到如何使自己的欲望脱离这世界的磁性吸力,在基督里更坚定地联系于上帝。

有些人教导「属灵婚姻」,探究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藉着圣经默想和祈求,另一方面是透过读经后的默观和不用经文的默观,献上自己给所认识、信靠、爱慕的主。这些属灵导师用类比,把两性之间爱——言语和爱——相交的关系,应用在人与上帝的关系上。同样,西笃会修士(Cistercians)、方济会修士(Franciscans)和其他修会强调默观、爱慕上帝与男女相爱行动的关联。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的《宗教情感论集》(Treatise on Religious Affections)设计了一些测验,要看出人在灵修时有强烈的吸引感觉,是否真的属灵(从心中圣灵的工作而来)。无论方法怎样,所有这些教导都指出途径如何享受上帝,那是生命最高的价值和荣耀。

未能满足的渴望  

其它经典作品也描述:上帝让人受磨练,使人枯干,对祂的渴望暂时无法满足,是要坚固祂仆人的内在生命。大德兰和十架约翰(John of the Cross)形容,祈祷的历程有不同的阶段或时期,包括在最终体会与上帝合一、得着喜乐之前,有「心灵的黑夜」。清教徒教导的「属灵放逐」,实质上与以上两位西班牙神秘主义者所说的一样。约翰卫斯理从两个层面阐明内在生命:透过寻找和力争,要得着悔改后上帝所赐的「完全的爱」,基督徒的心完全除掉罪,充满爱上帝爱人的强烈情感。

这「第二恩福」的主题有很多演变(完全成圣、清洁的心、灵洗、圣灵充满、消灭罪),广泛影响普及的基督教,以及近年全球的灵恩运动。我们不必完全赞同以上任何一条公式,5来确认这一再出现的模式:上帝带来枯干,使人心灵不安,为要诱发更深的谦卑,带着希望向祂开放,祂就再向人保证赐给他们活泼、生气勃勃的爱——远远超过人以前所感受到的。正如基督先在十字架上忍受羞辱和悲伤,最后得着喜乐、在宝座上被高举,信徒在心中一次又一次经验到无能为力和困扰,谦卑下来,跟着是内里更新,有胜利和荣耀的感觉。因此,天父鉴于每位基督徒不同的气质、处境和需要,用智慧带领和牵引儿女接近祂。试想想保罗和诗人就这主题所说的:

以前对我有益的,现在因着基督的缘故,我都当作是有损的……我也把万事当作是有损的,因为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为了他,我把万事都抛弃了,看作废物,为了要得着基督。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使我认识基督……  腓三7-10

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无所爱慕……上帝却永远是我心里的盘石,是我的业分。  诗七十三25-26

这都是形容真圣洁心灵的经典句子。圣洁的真正本质是改变渴望,专注与父上帝和圣子相交,并坚固这改变了的渴望。多个世纪以来,所有成熟的、教导基督徒圣洁的方式,都从这里开始。他们把这看为所有基督徒生活的真正根基,坚决认为唯有真正圣洁的人,才会热爱上帝。我们今天也要从这里开始。

圣洁是培养美德

圣洁不但是渴慕上帝,也是爱慕上帝和实践公义,经常运用良心分辨善恶,热心竭尽所能做讨上帝喜悦的事。有一派关于圣洁的教导(不常以那样的名字出现),特别是从中世纪经院学派和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圣公会而来,主要从道德方面看圣洁。焦点在操练令人赞赏、称为德行的行为模式,就是大家看为表现良好品格的好习惯。

亚奎那(Thomas Aquinas)描述,在由四种「首要」(cardinal,由拉丁文「枢纽」而来)德行组成的架构里,圣洁表现了三种「神学」德行(指唯独基督徒可领受,圣灵超自然赐予的德行)。这四种首要德行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不信的人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神学德行是信心、盼望、爱,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十三13)。首要德行是精明(智慧和常识)、节制(自我克制)、公义(公平、诚实、真实、可靠)、坚毅(勇气和韧力,如尊荣[John Wayne]的电影名字「真勇敢」[True Grit]:或如鲁益师称为「胆量」)。这四种首要德行解释圣洁的人在实践信心、盼望和爱时要有的态度和精神。如此说来,这系统假设人性和恩典互相配合,恩典补充人性,并使它完全。罪被视为一种力量的缺乏,而不是变坏的能力。在罪的教义上持更激烈观点的人,会觉得这一点必须修正。但不容置疑,没有以稳定的品格为基础、在道德上正直和凭良心行事,就没有圣洁。

伴随这观点而来,对健康的内在生命的看法,往往是更强调有条理地、稳定持续追求讨上帝喜悦,而不是单单经历与上帝相交和联合,或遭受撒但攻击时,与他争战。这个传统的教师通常着重:教导良心、使良心更敏锐分辨是非;引发实际的同情心,体察别人的需要,施以援手;压抑以情感的强烈程度来衡量圣洁的说法。

当人极端夸大或贬低感觉在圣洁中的地位,当人极端抬高或贬低某种基督徒经历,都容易产生张力。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是我们现在所关心的,怀着热爱基督的心渴慕上帝,怀着热爱公义的心行善,同样是圣洁生活的要素。

圣洁是听从圣灵的驱策

今天我们进到满是印象、冲动、内心压力和自我催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人不容易站稳脚步,做了很多可怕的错事。但这世界也有真理,是很重要的真理,那就是生命在动机的层面超自然化。

在宗教改革和以后的时期,人冷静、深入、持平地看待这真理,因为他们深深觉察到圣灵与道(圣经教导)的关系,这个关系正是改革宗神学的基础。人们完全理解,自以为听从圣灵的催促,却违背圣经的教导,是危险的。加尔文等人都强调,圣灵不可能在人的心中,反对祂自己在道中的教导。他下结论说,推动主流基督教以外某些热心的人和群体的力量,是从邪灵而来,不是从上帝的灵而来。6

但权威的改教家,甚至后一个世纪的清教徒都承认,当上帝透过圣灵呼召罪人,他们凭信进入基督里,心灵就改变了。从此以后,改变人心的圣灵内住在他们心里(在他们灵魂深处不断激励,赐力量,叫人祈祷,帮助他们维持与基督的关系)。圣灵的内住不但使基督真实地与他们同在,也使基督的心思和动机在他们心里成长。这是说,正如改教家和清教徒所看到的,唯有整个心灵回应圣经所启示的上帝救赎之爱和道德旨意,以感恩、敬畏、想像和创意回应上帝,才是恰当的。这样的回应目标明确,就是要在自己的人生处境里讨上帝喜悦,荣耀上帝,这是每个基督徒心底愿意的。圣灵激励人爱上帝,服事上帝,讨上帝喜悦,这是圣洁生活的一个真实层面。

路德的教导  

以上所强调的,首先在马丁路德的教导中出现。他成熟的思想从一个中心散发出来,像很多辐条从轮毂向外呈放射状一样。他通常指出这个中心是认识基督;或如他在某个时期说,这是十架神学。最少有一次,他称之为奇妙的交换。今天我们通常称之为因信称义的教导,但无论有何名称,都是同一件事。可以这样说:因着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代替我们背负罪担,并透过上帝所赐的信心,相信耶稣基督和祂所作成的,上帝现在进一步饶恕和接纳相信的罪人,使他们现在与圣洁的法官——上帝有正确的关系,即使他们实在每时每刻亏缺完全的公义。路德有一句名言,形容信徒的地位。他用种种方式重申这观念,一个著名的句子是simul justus et peccator(虽仍为罪人,但蒙上帝接纳,得称为义)。路德这教导合乎圣经,并且精彩绝伦。我已将这句话纳入本书前面的篇章。

在这个基础上,路德继续坚称,内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首先使我们产生信心(路德认为,当悔改的罪人确信如今透过基督的十字架已蒙上帝接纳,信心就具体成形),现在自然感动基督徒,使他们因感谢父上帝和圣子的爱,无私地服事上帝,服事人。路德认为,受感于福音而在家庭、教会和社会行善,是圣洁生命的本质。他断言,信心持续不断地这样运行。他以此说明,圣灵在基督徒心里见证他们藉着基督蒙恩得接纳,圣灵不断激励人为上帝的缘故爱其他人,藉此回应上帝的爱,在他(路德)看来是推动基督徒的动力。人不常领会路德多么强烈断言,圣灵在基督徒生命里感动人这样事奉,并且也实在感动人作其他的事奉。7

路德清楚知道,上帝的律法说出上帝的标准,不法的生活不能取悦祂,然而他急于避免律法主义,要陈述基督徒的动机是出于福音,所以相对地疏忽防卫这真理的两侧,容让人乘虚而入,说既有圣灵的提醒,就不必理会上帝的律法对我们有什么要求。然而,当人真的提到这问题,他立即反驳这样的观念。路德不是非律主义者,他总是坚持所理解的圣经道德标准。他与加尔文一样直截了当坚称,圣灵引发的动机——那是圣洁的基础——只会催使人按照道的吩咐而行。路德认为,自以为跟随圣灵的提醒,却与圣经的标准和要求无关,甚至公然违抗,就不是圣洁,而是邪恶,是魔鬼对上帝完美目标的歪曲和奚落。

我们耍弄清楚,路德强调支配圣洁的人的动力是感谢上帝拯救,他所说的极其重要。用后来人争论所用的话说,他是坚称,基督徒为生命所做的(进入天堂),取决于他们从生命所做的(感谢已得到的恩典)。圣洁的人行善,不是为赚取上帝现在或将来的恩惠,而是去得着基督希望他们得着的。自义的律法主义——错误解释「义」,曾经像野火蔓延,祸及宗教改革前多个世纪的普及的基督教,但现在已被摒弃,不再作为推动人的信条。

当鞭策人向前的动力是赚取,不是感谢,一切寻求圣洁的努力就会腐化透了。圣洁的真正根源,正如路德所看到的,总是人受着圣灵的催促,出于感恩,感谢上帝赐下耶稣基督,藉着做当做的事,表现出爱上帝、爱人。这是路德时代的真理,也是我们时代的真理。

圣洁是摆脱罪的拖累

这方面的真理,没有人比英国清教徒(当然,他们有些人在事奉期间移居了美国的新英格兰)探索得更彻底。清教徒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一派改革宗的思想,但以独特的关注(神学和牧养)、独特的风格(简朴和分析性)和独特的风味见称。8

与加尔文一样,他们分析上帝使罪人成圣的工作。罪在每样反叛和自我放纵的习惯上表现出来。因此,成圣在消极方面,是禁欲,逐渐杀死罪;加上积极一面——复元,在我们里面反复培植和增强所有合乎基督形象的习惯(「德行」),特别是九重面对生活压力的习惯性反应模式——仁爱、喜乐、平安、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保罗在加拉太书第五章二十二节所称的圣灵「果子」(参太十二33)。

与加尔文一样,清教徒强调上帝称人为义,为了使人成圣。基督徒在生活的每一方面——他与上帝、上帝的受造物的关系;他与所有人的关系,包括家人、教会和世人;他与自己的关系,包括全面自律、管理自己——都要「向主圣洁」。他们与加尔文一样,把所有自称为基督徒,但没有经历禁欲和复元这两方面改变的,都归类为假目为善的人。最后,他们与加尔文一样,坚决主张上帝透过摩西、先知、基督、新约书信订定的道德律例,是每个时代所有上帝儿女的家庭规章。然而,他们之间有些微分别。加尔文经常说基督徒的圣洁是在信心和坚忍方面进步,而清教徒特别把圣洁描绘为更多地脱离罪。

清教徒对罪的看法  

清教徒作为一个群体,敏锐醒觉圣洁、公义,恨恶罪恶,严厉对付罪,这都是圣经所描述伟大、恩慈、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上帝的特质。他们深深认识上帝是圣洁的,直接叫他们目光锐利地分辨到罪的普遍性、可憎和致命。他们极敏锐地觉察罪是一种内在力量,阴险狡猾,欺虐未信的人,折磨圣徒。他们在这方面的理解,仍是历代基督教的权威大师。他们把罪看为人心内的反常力量,奴役人,叫人公然违抗上帝、行满足自己的事,又藉着分散注意力、欺骗和直接反对,削弱和推翻他们行公义的目的。他们认为,罪在道德上等如披着羊皮的狼,一次又一次向我们表现为良善、使人喜爱、生活的必需,因此侵蚀我们的良知,叫我们失去罪咎感,珍惜它为朋友,多于看为敌人。

鲁益师在《梦幻巴士》(The Great Divorce;中译本:台湾,校园,1991)把不法的情欲描绘为蜥蜴,伏在一个人的肩头上。蜥蜴在他耳边低声说,继续享乐对他多么重要。当天使问:「我杀了它好吗?」这个人第一句就答:「不!」(人会想到奥古斯丁的祈祷:「赐我贞洁,但且慢!」)

清教徒一定会赞赏鲁益师把罪描绘为蜥蜴,完全刻画出罪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以不同形式巩固自己的地位。清教徒神学断言,在基督徒心里罪已被罢免,但仍未被毁灭。罪像过去那样,现在又在活动,要收复失地。它的能力显现在根深蒂固、与气质弱点有关的坏习惯上,也在人受到突袭和正面攻击,感到脆弱时显出来。罪本身从未失去力量。最常出现的情况是,当人年纪越来越大,身体时好时坏,际遇境况变迁,住在人内心的罪,总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无论罪在哪里出现,用什么形式出现,上帝都吩咐基督徒,不但要抗挡它,也要攻击它,把它致诸死地——用圣经的话说,是治死它(参罗八13;西三5)。

清教徒认真、彻底地教导,我们要治死引诱我们的情欲。那包括经常操练谦卑自己、省察自己:预备与任何一样罪较量前,在灵性上敌视所有罪;要避免进到使罪猖獗的处境;在你晓得罪临近、你会成为受害人之前警醒,向主耶稣基督祈祷,特别是用祂的十字架反击罪,杀死堕落的欲念。最伟大的清教徒教师欧文说:「运用基督所赐的信心,杀死你的罪。上帝用祂的血医治因罪生病的灵魂。靠此而活,你能杀死一个征服者;对,透过上帝的美善旨意,你会看到自己的情欲死在脚前。」9

清教徒常受到苛评。他们强调每位基督徒一生都与「缠绕不休」(习惯性)的恶习争战到死,这观点有时不被接受,被看作是摩尼教式(否定受造人类的良善)、病态(否定出于自然的喜乐)、道德上不实在(不理其它事物,苦苦自责)。事实上,所有这些批评都不对,认为清教徒只想到对付罪,是大错特错。清教徒教导圣洁,也大大发展很多主题,例如爱上帝、喜乐的确据、属灵的心思意念、诚实和公益精神、平静接受上帝的旨意、不断祈祷的路线、因盼望荣耀而有能力等。不是单单对罪唠唠叨叨。不过,我们真的在任何地方,都看到他们大肆主张要觉察、对抗并克服罪的拖累。这个重点十分显眼,以致过去很多人看不到清教徒所说的圣洁,基本上是平安、喜乐、敬拜、相交、成长等令人快乐的事。人与罪挣扎搏斗,内在外在自省和受苦,是严肃的事,但只是事实的一面。然而毫无疑问,当今天基督徒普遍故意疏忽、抱着世俗心态、降低道德标准、彻头彻尾犯罪,这样的时代最需要学习清教徒严厉的一面——迫使我们面对自己的罪性和我们所犯的罪。

圣洁是运用信心祈求「第二恩福」

圣洁总是包括运用信心祈求特别的福祉。广义来说,除了伯拉纠主义者(PeIagian,将圣洁贬为不求于人的自律,那是异端,我们在这里不会细看),所有人讲到基督徒的圣洁,都提到运用信心。他们都把成圣看作是上帝的工作。他们都主张圣洁生活唯有透过圣灵,因上帝的恩典、能力和帮助而成。他们都同意只有祈求的信徒,才可得到这帮助。然而,将信心实践于行动的观念往往有各种形式的不足之处:从不明智的天主教形式主义「绝对信任教会」,到不明智的基督教主观主义「无惧面对将来」都是。当永活的基督和圣经的真理成为信仰、信靠和倚赖的核心,那才是基督教的信仰。几乎超过五百年的改革宗神学见证,当人的信心明确地信靠上帝的应许,那才是正确的信心。

正如圣经所描绘的,盼望和信靠上帝成就「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彼后一4),是信心的基本功课(参圣经如何描述信心的典范亚伯拉罕:罗四18—21;加三6—9,16—18,比较22、29节;来六13—15,十一1、11、13、17—19,比较33节)。当人的信心聚焦在上帝的应许,就尊崇上帝的信实,同时使心灵朝向上帝,晓得要倚靠上帝,热切期待祂,就荣耀上帝。这是我们在很多诗篇中看到的,这样的信心本身是圣洁的一个层面,信靠和盼望的对象只是上帝。其实,没有这样经常用心尽力以上帝为中心,充满信心地祈祷,就没有真圣洁。

第二恩福  

所有主流福音派基督教,都指出信心与应许的相互关系。但卫斯理派历史著名的「圣经的圣洁」,以及后来的很多演变,都是特别重要的发展。这思想流派的独特论点说,人透过第一次「经验」——即新生,成为基督徒后,可以透过第二次「经验」(由上帝发动的经验性事件),进入一个更高素质的基督徒生命。透过这第二次经验,人会更活泼感受到上帝的爱,更强烈感受到自己对上帝的爱,更强烈感受到人性;因着圣灵的能力,常可克服试探、失望、冷淡、忧郁,罪就无法控制人的任何一样行为。人经历了第二恩福,才可实现完全和真正的圣洁(他们所声称的)。

这样的教导最先由卫斯理提出,就是完全成圣(「基督徒的完全」或「完全的爱」)的教义,本章初段已提过。根据这教义所言,第二次经验从重生的人心里拔出罪,使任性的欲望和复杂的动机消失。从今以后,除了爱,再没有情欲、计谋或势力在人的生命里运作。卫斯理说,这是属天祝福的一部分,那些寻求的人现在会在地上得到这些祝福。在十九世纪中至二十世纪中所谓圣洁复兴运动,「凯锡克运动」(Keswick)和「高等生命」(higherIife)的教师修改卫斯理的观念,由铲除罪变为只是对抗罪,由此将第二恩福(他们通常称为「圣灵充满」)重新定义为:人设法达到上帝赐能力、使人行为完全的地步,虽然人会继续有不完美的动机。

以上两种对这两阶段基督徒生活的看法都坚决主张,要进入并保持成圣的状况,是要在祈祷里以专注、期待、纠缠不休、恳求应许的心操练信心;在这信心中,人期待上帝执行祂在圣经保证会做的。所要求的行动是藉着「相信那祝福」而荣耀上帝,在祈求里靠赖祂,直到祂应允,而不是因为不信祂愿照着应许行事,停止祷告。主张这两种观念的人认为,上帝激励我们开始这样祈祷,祂或许因为憎恶我们的不洁而叫我们等候;但他们坚认,若是没有这样的祈祷,没有人能进入真圣洁的第二阶段。他们说,只有寻求的人才会找到。

以上两类人看「合乎圣经的圣洁」的两个阶段,似乎都有错误。首先,圣经从来没有说过,人人都需要有「第二恩福」,或暗示没有第二恩福就没有真圣洁。而在铲除罪方面归功上帝太多(心灵没有继续腐化),在对抗罪方面又归功于祂太少(心灵没有减少腐化)。圣经的教导是说,基督徒整个人是透过成圣的过程,逐渐更新和复元——重新聚焦于上帝,在心灵深处重新与上帝结合,重建性格、习惯和反应模式,敏感于上帝的价值,改变路线,回到荣耀上帝的目的上,更敏锐觉察到别人的需要和痛苦。这过程不会在任何一个基督徒身上完成,而是在每个基督徒身上开始和进行(参林后三18)。

毫无疑问,因着上帝的怜悯,有些基督徒信主后有重要的经历,带给他们确据、心灵自由,新的属灵喜乐和力量,有新的力量生活和作见证。然而,这看来是一位施恩的天父,自行决定特别恩待一些儿女。上帝没有要求每个基督徒都如是,不是指定人人都要有这样的经历,不是每位基督徒都要经受这样的磨练。没有「第二恩福」的人,不必看自己比那些有经验的人为低。历史证实,上帝有些最好的仆人因这样的经历强化了,而另一些同样有好品格的却没有。

卫斯理派和凯锡克的发言人,把圣洁定义为第二恩福,或是在第二恩福之后才有的生命素质;五旬节灵恩运动界的人说,没有悔改后的灵洗,就没有圣洁的生命(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说,但有些人这样说)。我不同意。10然而,这些人主张,正如进入圣洁的生命是藉着具体、焦点明确、持续、有理、按照应许的祈祷,在圣洁的生活里,每个所需的福祉和能力也应按如此方式寻求,我同意。其实贯穿全本圣经,这样的祈祷都被描绘或展示为圣洁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我认为他们对圣洁的观点不准确,但我完全同意他们很多人对祈祷的看法。我相信,心里没有恒常、焦点明确的祈祷,没有运用信心求上帝赐下特别的福祉和满足特别的需要,就没有真圣洁。

圣洁是属灵操练

虽然这一点已在基督教最早时期说了,但当本书谈到这里,它就变成非常切合当代的角度。我们现在极需要重提这个历史著名的强调重点。二十世纪后期西方,教会内外都受享乐主义浪潮侵袭,人任意生活在困境里。圣经常警告我们,富裕的坏影响是令人在私生活的各方面轻率放纵,这个坏影响随处可见。轻率是我们社会的标志,基督徒年轻的一代,从文化上来说,除了富裕之外什么都不知道,他们一次又一次显明被世界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带大,也受遗害,成了道德上有缺憾的人。

所以,难怪傅士德(Richard Foster)在《属灵操练礼赞》(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1978;中译本:香港,学生福音团契,1982)首先直接向现代人这心态挑战,击中那么多人的要害。他的基本要点是:基督徒要决意和经常学习增进属灵的健康(正如上一代所说的,运用蒙恩之道,并且学习克制自己)。这不是一个新理论,但它合时地击中要害。很多人由那时开始探讨这题目。

我们要看不同的倡导者如何处理这主题。傅士德探究十二个操练原则,分为三大部分——内在的操练:默想、祷告、禁食、研究;外表的操练;简朴、独处、顺服、服事;团体的操练:认罪(意思指互相守望)、敬拜、引导、庆祝。其后他写了《基督徒看金钱、性与权力》(Money,Sex and Power,1985;中译本:香港,基道,2000),为三个令人头痛的领域拟定操练方式。

近期的倡导者写到操练这主题,似乎都站在傅士德的肩头上。惠特尼(Donald Whitney)写了《基督徒的属灵操练》(Spiritual Disciplines for the Christian Life,1991),彻底研究傅士德所提出的大部分题目,并加上作管家和写日记这两项。休斯(R.Kent Hughes)曾经是傅士德的同事,写了《属灵人的操练》(Disciplines of a Godly Man,1991;人是指男人!),探讨男人的十六种操练:纯洁、婚姻、作父亲、友谊、心思、敬虔、祈祷、敬拜、正直、言语、工作、教会、领导、施予、见证、事奉。艾略特(Elisabeth Elliot)的《操练——甘心降服》(Discipline:The Glad Surrender,1982),谈到身体、思想、地位、时间、财产、工作和感觉的操练。威拉德(Dallas Willard)《操练的心灵》(The Spirit of the Disciplines)探讨,如果我们像主那样,保持一种独处和安静、祈祷、简朴和牺牲的生活韵律,默想圣经和服事人,我们就会像基督的模样。

休斯发现,男人良心的操练,有「超过一百件应做的事」。他明智地说到,这样探讨基督徒所领受的呼召,应有什么影响:

我们要怎样回应呢?当然下是被动地「不做任何事」,这已越益成为美国男人的特点……

另一方面,一个同样致命的回应,是过于自信的律法主义。无可否认,在统计数字上,它不及被动危险……[休斯博士,你说得对!]律法主义将灵性缩小为一系列死板的律法,然后说:「你若能做到这六样、十六样或六十六样事,你就是虔诚人。」上帝把我们从律法主义的简化论拯救出来,基督教、敬虔不仅是一份完整的清单。「在基督里」是一种关系,像所有关系那样,它要用操练维持,但决不能简化为律法主义。

上帝又把我们从自义的论断主义拯救出来……律法主义和敬虔操练背后的动机有明显分别。律法主义说:「我做这件事赚取上帝的功德」,而敬虔操练说:「因为我爱上帝,想讨祂喜悦,所以我做这件事。」律法主义是以人为中心,属灵操练是以上帝为中心。

真正、敬虔的操练  

当讨论这些操练时,我们要面对一个真理:上帝呼召我们与祂发展相交的关系,当面对我们的状况、我们的同伴、我们的处境所带给我们的压力和限制,面对我们的软弱、盲点和撒但布下的很多陷阱,我们要有计划、有系统、有思想地处理每天的生活。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我们在生活里有空间做应做的事。唯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预先计划,在事情临到之前预备自己,在上帝面前想应如何回应各样事情。

懂得这样预先设想,是有像基督那样的智慧;知道这一点的基督徒如凤毛麟角,但确是如此。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已调整心态知道麻烦会来的人,当麻烦真的来到,就能站稳脚,更好处理自己的情绪。世界之子受野心煽动,定下事业的目标,努力要达到理想;上帝的儿女也蒙上帝伟大的爱激励,应在心中定下每天操练的目标,同样努力、计划、祈祷,尽力使事情变成现实。与此相反,人若是选择活着像盲目飞行的飞机师,总是会受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打击,措手不及,经验到生命是一连串无法应付的紧急情况。

轻率、没有纪律的生活,可能成为两类:不是紧张纷乱,就是听天由命,视乎人是否被涌现的事件吓坏。但那都不合乎基督的形象,不能使自己得福,也不能荣耀上帝。心思洁净、慎思明辨,是圣洁生活的要素,因为真正的操练由此开始。

结束全面出研究

我们从山口上观看全景,到此结束。我们没有看到每一件事情,但已看到主要的。我们已训练用属灵的望远镜看圣洁的主要特色。因此,我们开始从整个庞大的全景,集中在某些焦点上,好让我们更清晰见到要看的事物。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人的容貌拼图画像;

.总是爱上帝不够;

. 不停尊崇祂;

. 总是追求为上帝活得高贵、可爱和尊贵;

.敬畏住在心里的圣灵;

.常与住在心里的罪恶争战;

.祈求上帝的应许,期待有一天会实现;

.成熟和缜密周到地操练自制。

热情和怜悯、祈祷和精明、温柔和慷慨,都在这画像里。耶稣基督、使徒保罗、诗篇中的大卫和同伴(不必多说别的)等人的映像清楚可见,不会看不到。这些是在基督学校学的圣洁大纲。

让我们再用人的样貌说明。历史上的清教徒最关心的,是他们所说的普遍性圣洁。三个半世纪以前,在纸上作人物素描深受欣赏,视为文学艺术,有人把「成熟的英国清教徒的品格」描绘如下:

成熟的英国清教徒尊崇上帝为至高,在上帝之下公道对待每个人。他第一样关心的是服事上帝,在这一点上,他不是做自己眼中看为好的事,而是做上帝眼中看为好的事,以上帝的话为他敬拜的法则……他凭良心遵守上帝的所有律例……他常常祈祷,在每天开始和结束都祈祷……他在密室、在家人面前、在公众集会都祈祷……他在私下、在众人面前都重视读上帝的律例……

他守主日,视为上帝的律例,在当中安息,要引发他进入圣洁。正如心灵的墟期「在这一天要得到随后一个星期的供应」那样,他非常认真守那一天……他把主餐看为灵魂食粮的一部分:他努力使自己常有胃口。他看重最密切地与基督相交,视为既定惯例,所以作最充足的准备……   

他把宗教看为对责任的承诺,最好的基督徒应是最佳丈夫、最佳妻子、最佳父母、最佳儿女、最佳主人、最佳仆人、最佳官员、最佳公民,尊重上帝的教义,而不是亵渎。他努力使家庭成为教会……除了敬畏上帝的人以外,不让其他人[比如仆人或房客]进入;并努力使在里面出生的人都重生,归向上帝……他有一颗善感的心,不但敏锐觉察自己的罪,也敏锐觉察别人的痛苦,他怜悯人不是随意的,而是视为必然的责任;他祷告求智慧,要得引导,所以就坚定、乐意、慷慨地行事……

在衣着方面,他避免无谓花费和虚荣……渴望在一切事上都能表现庄重[对生活认真,与不负责任的轻浮相反]。他把整个生命视为争战,基督是他的首领、他的武器、祈祷和眼泪。十字架是他的旗帜,他的[座右铭]是「受苦的必得胜」[Vincit qui patatur]。

在清教徒时代,英国最坚强的基督徒这样看圣洁。非常明显,只需少许调整,就可将这模式带到今天使用。

现在我们离开有利位置,好让我们更加靠近从远处看到的一些实况。这是下一章要讨论的。

附注:

1、Stephen Neill,Christian Holiness(London:Lutterworth Press.1960),114.

2、Neill.Christian Holiness.118.

3、Keep in Step with the Spirit.93-115.

4、参Kenneth Leech,Soul Friend:The Practice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London:    Sheldon Press.1977;San Francisco;Harper&Row.1980);Tilden H.Edwards.Spiritual Friends:Reclaiming the Gift of Spiritual Direction(New York:Paulist Press,1980).

5、我个人对这些公式的批评,散见于Keep in Step with the Spirit,尤其132—45,202—28。

6、John Calvin.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I.xi.

7、参Regin Prenter,Spiritus Creator(Philadelphia:Muhlenberg Press,1953):Paul Althaus,The Theology of Martin Luther(Philade phia:Fortress Press.1966).Index.s.v.God the Holy Spirit.

8、参J.1.Packer,A Quest for Godliness(Wheaton:Crossway Books.1990);Among God’s Giants(Eastbourne:Kingsway,1991);Leland Ryken,Worldly Saints (Grand Rapids:Zondervan.1986).

9、John Owen,Of the Mortification of Sin in Believers:Works.ed.William H.Gould(London:Banner of Truth Trust.1966).VI.79.

10、Keep in Step with the Spirit,passim.

11、R.Kent Hughes,Disciplines of a Godly Man(Wheaton:Crossway Books,1991),206.

12、John Geree,The Character of an Old English Puritane or Nonconformist(1646);引自Gordon Wakefield,Puritan Devotion(London:Epworth Press.1957).x.

目的:

重温关于“圣洁”的一些基本真理,并且检视六个不同但互可参详的传统,看它们如何教导圣洁。

重温与反省:

1、在84至88页,巴刻综合了前几章提过的,关于圣洁的一些「基本真理」,作为本书余下篇章的参考指引。你是否熟识这些真理?是否清楚?如果不是,重温第一至三章的相关段落。

2、当我们要实际回应上帝的呼召,追求圣洁,有哪两种极端要避免?

3、基督徒生命有哪两种旅程?

4、追求圣洁的传统进路要求重整人的欲望。用你自己的话讲述这个传统进路的主要元素。这个进路有什么强项?

5、你如何向人解释以下词汇?——寂静的沙漠,「冷漠」,属灵婚姻,心灵黑夜或灵性的荒芜,完全的爱,第二恩福。

6、改教后的圣公宗和中世纪经院学者如亚奎那,发展出什么路线的圣洁教导?其焦点何在?为什么?

7、圣洁曾被看作是注意内住在人里面的圣灵,和顺从祂的感动而行。要使这条追求圣洁的进路富有成效,须紧记什么真理?对于有些人可能滥用了这条进路,路德的教导如何提供矫正的方法?

8、清教徒如何看罪?为什么巴刻认为本世纪的基督徒要从清教徒身上多多学习?

9、一位讲员主张,没有经过悔改归正后的灵洗,就不可能有圣洁的生命。这个观点使你的一位基督徒朋友感到困扰。巴刻在本章评析透过「第二恩福」追求圣洁的进路。以巴刻的见解为基础,你会怎样纾解你朋友的不安?这个进路正确地解释了基督徒生命的哪些重要元素?

10、「上帝的儿女……应在心中定下每天操练的目标,同样努力、计划、祈祷,尽力使事情变成现实。」(109页)为什么一个有计划、有条理、经缜密思考的追求圣洁的进路,在我们的时   代这么重要?你可以从哪里找到当代对这历史性观点的重述?

回应:

.「从朋友、牧者和……『属灵导师』[即『灵友』]的帮助,每位基督徒最终要找出自己与上帝相交的方法。」(91页)我和上帝的关系怎样?我找到自己的方法吗?本章内容是否提出了可行之道,或可供研读的材料,或要培养的习惯?

.你对11O至112页所描绘「成熟的英国清教徒的品格」,有何 意见?巴刻说这个圣洁的模范只需稍作修改,就能成为今天的模范。你同意吗?这个模范应作出什么修改,使之对你有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