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圣经神学与解经讲道(完)

18传讲圣经神学

PreachingBiblicalTheology

专题讲道与系列讲道在讲道计划中的地位

在尽力确定圣经神学在传讲任何讲章的地位之后,笔者现在要转而考虑专为教导圣经神学之讲道与系列讲道的地位。这些大多是一些专题的讲道,依循某个重要的专题贯穿圣经启示的架构。这一进路说明一个原则,希望这原则贯穿我们所有的讲道。笔者在第十一章提出一个例证,是关于民数记十章1〜10节之吹号的礼仪规定的。当笔者传讲这段经文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有一个吹号的圣经神学?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然后就阐释这段经文。这可能并不符合某些人对解经讲道的定义,但在笔者看来它是符合的。目的是弄清楚号角的意义及用途。然而,正如旧约圣经任何其他的礼仪规条一样,问题是:它对我们今天有何意义?在这里的工作原则是:任何经文、事件、或人物都是整体的一部份,这个整体就是见证基督。

通往圣经神学的专题进路

新约圣经中某个观念或主题影响了我们基督徒的经历,圣经神学非常有助于我们了解它真正的文脉、基础与组织。另外,我们可能碰到旧约圣经某个显著的论题或主题,我们想要追究,看它如何为基督作见证,也因而使我们得造就。笔者想总结一下影响我们理解圣经中关键人物与主题的启示架构,以此来结束在讲道中应用圣经神学的这一研讨。在创造与新造这两个端点之间,我们惊奇地看到神巧妙设计的一个救恩架构或计划,这个计划是以拿撒勒人耶稣的位格与工作为中心的。救恩历史的焦点是神的子民以及神如何带领他们归向自己。正如我们所见到的,神计划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是:亚伯拉罕、大卫(与所罗门),及耶稣基督。我们也看到,神拯救工作的启示及祂国度的来临,如何主要地发生在圣经启示的这三个时代或区块中。我曾在各示意图中把它们分别标为A、B及C。它们分别指在以色列历史中启示的国度、在先知性末世论中启示的国度,以及在基督里启示与应验的国度。

因此,在A(在以色列历史中启示的国度)中,我们包括从伊甸园外开始,一直到大卫与所罗门统治的前半部份。关键人物是亚伯拉罕与大卫,前者是神诸应许的承受者,后者是这些应许在某种程度上的应验者。这个时代成为研究圣经神学的第一个根据。第二个时代B,涉及以色列历史的衰落,包括被掳与之后的时期,但启示中的主要动力是先知对未来完全拯救的应许。第三个时代C,神给亚伯拉罕及他后裔的历史性应许、以及先知的盼望在耶稣基督里得到应验。

这样,这三个时代成为我们的圣经神学的三个主要的根摅。我们得以追寻在这些时代中的人物与事件的神学意义,并且先把它们与在基督里的应验连起来,再连到我们自己身上。

下面是关于这个过程的一些建议:

1.如果从新约圣经的专题开始,寻找它与福音的中心事实的关系。起点也许是主耶稣或使徒们在新约圣经与旧约圣经之间建立的关联。如果从旧约圣经的专题或经文开始,看看新约圣经是否借着引文或引喻建立直接的关联。

2. 进行一些创新的思考,找出表达所查考之问题的可能字词与主题,把它们全部写下。你如果使用经文汇编,可能会发现相关的字词或观念是值得追究的。但不要离题太远,不然就回不到原题了。

3. 你已经在具体圣经神学脉络中看过这些经文了,现在来处理它们。在这三个时代的基本架构中,有更多区分的余地。你要寻找的是,所査考的这些观念在各时代的背景中神学运作的方式。问问自己,一个观念如何有助于那一个时代救恩启示与神国的大画面。这样,你可借着辨识专_在整个规划或架构中的地位,来在任何相关经文中跟进它。这架构如下所示:

A. 

历史时代

创造

族长前时期

族长时期

出埃及与旷野

王权初建

以色列持续之信(智慧、诗篇)

衰落与败亡

被掳与归回

B. 

预言的末世论

被掳前的先知

被掳时期的先知

被掳后的先知

C. 

新约圣经的应验

应验在基督里

应验在神的子民身上

应验的完满实现

警戒:不要把某个字与一个概念或主题混淆。圣经神学的研究,远远不止在计算机的经文汇编中输入一个特定的字词。一方面,一个字可用来表示一些大不相同的概念。另一方面,一个概念或主题可用许多不同的字来表示。这当然不是说字不重要。事实上,圣经神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是:新约圣经使用术语和词组的方式,似乎对这些词在旧约圣经中的历史作了某种假设。正是新约圣经的这个前设——它的信息出于旧约圣经——赋予圣经神学活力。

关于圣经神学的一次性讲道

本书主要的重点一直是:处理所选的任何经文,都需要放在其圣经神学的脉络中。我们这样作,是因为一个重要的理由:经文是整体的一部份,而且它的意义取自圣经整体合一的信息。这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也不是许多选项中的一项。任何一段经文一旦离开了圣经所启示的整体信息的脉络,就无法产生真正的意义。每一篇讲章都该基于这一思想来准备。笔者想不到任何对这原则存在例外的理由。圣经就是圣经,如果我们要成为圣经信息忠心的传扬者,我们必须让圣经的整体性来决定我们教导与传扬的方式。

然而,认识到圣经神学在准备讲章过程中的地位,以致我们解释及应用一段经文的方式,取决于这经文契合圣经启示之大画面的方式,这是一回事。而实际传讲一篇道,以这种方式表明处理圣经的方法与结果,又是另一回事。这实际上是一个强调的问题,而不是将两条进路完全分开。每次讲道应该都毫无例外地包含圣经神学研究的结果。有时,我们或许要说明作这事的方法。换言之,讲道能教人知道如何阅读和明白圣经。每篇讲道都应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这个效果,但有时我们应该使它成为主要的论题。

1.救恩历史与弥赛亚

一次讲道能用至少两种方法来教授圣经神学的原则。一种是使用一段事实上含有某种表达圣经神学的经文。根据马太福音一章讲道,就是其中一例,它还有另一优点,就是:至少在开始十分钟,你会使会众在座位上引颈期待你将怎样处理这么一个乏味的老家谱,、!以下是这一讲道可能有的架构的一个例子。

讲章一:救恩历史与弥赛亚

经文:马太福音一章

a. 亚伯拉罕,弥赛亚之父

b. 大卫,弥赛亚的先行者

c. 被掳与对弥赛亚的需要

d. 弥赛亚耶稣

在这里当然有足够的数据用于三到四篇一系列的讲道,但圣经神学的好处之一是,你可以有足够的灵活性来根据需要扩展或缩减。笔者曾在一小时内教完圣经神学的全部大纲,也曾用五十小时来教这一门课。在带领会众进入以圣经神学理解圣经的进路时,要有耐心,但也要坚定不移地这么做。

2.在整本圣经中的耶稣

另一篇关于圣经神学的讲道,可以依照路加福音二十四章耶稣复活后的谈论。焦点则是27节与44节,这解释的成果在45节。

讲章二:在整本圣经中的耶稣

经文:路加福音二十四章

a. 摩西记述耶稣1

b. 众先知记述耶稣2

c. 诗篇是关乎耶稣的3

d. 耶稣是明白圣经的关键

1摩西意指整个摩西五经。

2先知包括前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和列王纪)和后先知书(写作先知)。

3这里的诗篇几乎肯定是包括希伯来正典的第三部份,就是圣卷,即:诗篇、智能书、以及没有列入摩西五经和先知书的其他作品。

另一段包含圣经神学大纲的经文是,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徒二22〜36)。这可以包括彼得使用并解释约珥书二章作为他讲道前言的这部份内容,但这部份内容可能应该在另一个时间处理。保罗在使徒行传十三章的讲道、及司提反在使徒行传七章的辩护词,也都按照圣经神学的架构。

使用圣经神学中的主题

关于一次性传讲圣经神学的第二个进路,是聚焦于一个显著的神学主题,它可以是一个概念或在救赎历史中的重要人物。而且这主题或人物可以与另一主题或人物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延续性。要紧的是神学观念,而不是这观念的具体表现,后者是常常经历修正的。顺便一提,这是拘泥于字面解释的古板做法行不通的地方。简单地说,拘泥于字句的解释,不能应付圣经外在形式的改变而同时保持神学意义不变。此外,我们所见到关乎合一性与差异性的地方,也适用于一件事能代表另外一件事,一个人能代表整个国家上。

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可说明这些修正。人类因犯罪,而不再拥有伊甸园,取而代之的是流奶与蜜的应许地。在旧约圣经中,应许之地的主题是突出的,但当我们来到新约圣经时,却较难发现这一主题。当我们看到某些制度开始代表应许之地的实际——神与祂子民;同住相交的所在——应许之地不复出现的难题就得以解决。因此,伊甸—应许之地—钖安—圣殿4新殿(在众先知书中)—基督这新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移至新伊甸园或新天新地。关于地与回到伊甸的应许,被纳入圣殿神学中,圣殿是神与祂子民同住之处。地的物质性质在新造的观点中重现,它与一些流行的敬虔形式不同,并不是一个非物质、完全属灵的概念。整个受造之世界将被重造。它必不同于这个世界,但有某种延续性。圣殿的意象与伊甸的意象结合,出现在以西结书四十七章的末世论中,再次出现在启示录二十一章22节〜二十二章5节。

关于圣经神学的系列讲道

要通过一系列讲道来描述圣经神学的某个主题,就更具挑战性。这挑战并不在于主题的选定,因圣经有用不完的主题,而是在于讲道系列的设计,传道人既要每次都传讲一篇完整的基督徒讲章,又要朝向整个系列的高潮移动。我们似乎必须牺牲这系列中出其不意的成分,才能把系列中的每一次单独的讲道都带出在基督里得到满意的解答。这是传道人可以发挥创意之处,但不是虚构的意思,而是对这一系列进行编排,好使主题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它们在福音的不同层面得到应验。下面是从比较明显且富有效果的主题挑出的一些提议。处理那些位于救恩历史故事和福音最核心的主题,而不是贸贸然寻找难懂的主题,是明智之举。你会注意到,在下面的系列中,圣经神学的基本架构是从福音开始,回溯到历史时代,然后是预言的末世论,最后再回到在基督里的应验。这架构可随意变动、扩充,只要显出基本的关系来。

1.宣教的圣经神学

讲章一:宣教意指神国已随耶稣来到

经文:使徒行传一章1〜11节

a. 复活与国度(1〜3节)

b. 圣灵与国度(4〜6节)

c. 国度与宣教(7〜8节)

d. 宣教与基督再来(9〜11节)

讲章二:宣教意指耶稣已获权柄统管万有

经文: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6〜20节

a. 耶稣是得胜的人子(16〜18节)

b. 耶稣治理万国(19节)

c. 耶稣是传福音者(20节)

讲章三:神对万国的应许

经文:创世记十二章1〜3节

a. 亚伯拉罕是从万民中蒙召的(1节)

b. 亚伯拉罕是神赐福的对象(2节)

c. 亚伯拉罕的后裔是世界蒙福之源(3节)

d. 亚伯拉罕的后裔是基督(加三6〜9)

讲章四:万国的集合

经文:以赛亚书二章1〜4节

a. 衰败的王国(赛一章)

b. 复兴锡安的应许(1〜2节)

c. 万国的应许(2d〜3节)

d. 万国蒙医治(4、节)

e. 羔羊与新殿(启二十一 22〜二十二2)

讲章五:以色列拓展至万国

经文:使徒行传十三章44〜52节

a. 非人手所造的新殿(约二 19〜22;徒七章)

b. 以色列的背道(44〜45节,参:赛一章)

c. 外邦人的光(46〜47节,参:赛二 1〜4)

d. 外邦人来到新殿(48〜49节)

2.复活的圣经神学

有一个能加强我们的圣经神学技巧的中心主题是复活。在旧约圣经中,我们看不到很多提及类似身体复活的经文,无法以之为新约圣经教义的先例。我们只是在看一个关乎死后生命这个概念的发展,还是这教义被提出的方式具有某种重要的意义?不容争辩地,主耶稣的复活是使徒们与新约圣经作者们所传扬的福音的中心。虽然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3〜4节能把福音总结为基督「照圣经所说」死了,又复活了,但旧约圣经经文很少明显提及复活。4最清楚提及之处是:以赛亚书二十六章19节,五十二章13节;但以理书十二章2节;可能还有约伯记十九章26节(许多学者基于文本的理由认为后者有争议)。

在旧约圣经中,死后的生命是一个很朦胧、未界定的实际,结合了「睡」与「坑」这些不明确的概念,以及被称为「阴间」的模棱两可的实际。复活似乎是几乎完全在两约期间才在犹太人中发展的观念,这样,我们当如何得出复活的圣经神学呢?答案是,我们要让新约圣经对福音的解释来引导我们。当我们检视新约圣经提及复活的经文时,就得到一些与复活意义相关的观念与主题,我们可以在救赎历史的启示中追溯它们。例如:

1. 死后的生命(太二十二 23〜33;路十四14;林前十五章)

2. 大卫之约(徒二 30〜31)

3.神对以色列之应许的应验(徒十三30〜33)

4. 神的儿子(罗一 4)

5. 神子民的称义(罗四24〜25)

6. 审判(约五29 ;徒十七29〜34)

7. 重生(彼前一 3〜5)

8. 人子(太十七9)

9. 新殿(约二 19〜22)

所有这些主题都可追溯到旧约圣经中。它们每一个都对耶稣复活的意义做出贡献。它们每一个都能发展为一篇讲道,让该主题经过三个时代,而通向福音的某个方面。复活是如此重要,以致我们可以合理地把保罗的意思理解为:神的所有应许都在复活中应验了(徒十三32〜33)。

讲章一:复活显示耶稣是主

经文:使徒行传二章22〜26节

a. 神计划中的耶稣之死(22〜23节)

b. 复活显示祂是神的圣者(24〜28节)

c. 复活显示祂是大卫的儿子(29〜35节)

d. 复活显示祂是主与基督(36节)

讲章二:复活显示耶稣是真人

经文:罗马书一章1〜4节

a. 福音是神解决问题的办法(1节)

b. 福音是旧约圣经的信息(2节)

c. 耶稣是大卫的后裔,弥赛亚(3节)

d. 耶稣是神的儿子,真以色列(4节)

e. 复活是叫耶稣和所有在祂里面的人称义(罗四24〜25)

讲章三:复活应验所有的预言

经文:使徒行传十三章16〜39节

a. 从亚伯拉罕到大卫的圣经神学(16〜22节)

b. 从大卫、经众先知,到基督(23〜29节)

c. 复活使预言得着应验(30〜37节)

d. 复活与罪得赦免(38〜39节)

主要人物与主题的基准点

1.圣经神学的人物研究

2.圣经神学的主题研究

圣经神学概念举例

1、神的国

这是新约圣经的一个短语,虽然这个名字实际上没有出现在旧约圣经,它的概念却遍布圣经各处。因此,我们必须找到这词背后的神学实际。有时需要一点创新或横向思考,以及一些试验,也会遭遇失败。我们发现:新约圣经在使用这短语时,是在讲一个重要的现实,即:神在时间与空间中治理祂的子民。因此,我们能把它当作圣经神学中统一的中心主题关注到底。

2、重生

这是我们想要联结于大画面的另一个主题。如果神的国把我们带到创造中,则创造将我们指向新造。这就为思考这主题的具体方面提供一个合宜的脉络:例如,对一个基督徒来说,重生、成为在基督里的新造,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圣经神学观把个人的重生恰当地放在基督的框架中,祂代表新人、及国度完满实现时更新的天地。

3、圣约

圣约是以神对祂所造之物——尤其是祂的子民——做出承诺的方式出现。它也起源于创造及神永恒的旨意。圣经神学所关心的是:找出圣约的各种观念,检视它们背后的多样性与合一性。多样性体现了渐进启示的功能(与挪亚、亚伯拉罕、摩西与大卫所立之约,耶利米的新约,在基督里的新约)。合一性则在于一个事实:我们看到一位神的一个工作,走向一个圆满的结局。应用预表论

现在可以总结一下对第八章所阐述之原则的实际应用。影响我们辨识圣经中预表论结构的主要前设是:

a、圣经是神的话语,是神所默示的,具有权威

b、圣经信息的合一性与多样性

c、圣经的「大画面」架构涉及神国启示的三个主要时代

d、耶稣基督的位格与工作的中心性,那是整本圣经所见证的

预表论基于一个认知:启示的三个主要时代,与神藉其拯救行动把罪人带进祂国度的方式,具有相同的基本架构。预表论认识到:在神的救恩安排中,祂先藉影儿或预表,后在具体的实际或对范中,启示这些基本真理。

1.明确的预表

明确的预表存在于新约圣经特意提起之历史时代中的一件事情或人物,作为理解新约圣经信息的一个方法。两者的关系可以是相似的,或相反的,或二者兼具。也就是说,新约圣经中的对范,可在旧约圣经中以其预表做正面表述,或以提供预表中所缺少的来回应它。例如,从正面的角度来看,耶稣作为新人类的元首,是末后的亚当。相反的,耶稣提供亚当未能提供的: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在基督里,众人都要复活。在明确的预表中,历史事件也可能以证实预表性质的方式出现在预言的末世论中。但即使它不在预言的末世论中,也会在新约圣经中被提到。 

2.含蓄的预表

当旧约圣经历史或预言中的一个人或一件事没有在新约圣经明确提及时,这个预表就是含蓄的。我们当如何解释一个含蓄之预表的意义,并把它应用在我们自己身上呢?要回答这问题,我们必须领会这事件在它本身时代中的神学意义。如果一个人或一件事对于主要的叙事部份而言是附带的,以致难以研究,则可能获益不多。但是,我们务必不要掉入一个陷阱,认为某件事毫无意义。在我们能说它的意义是什么之前,需要把它看作大画面的一部份。

含蓄的预表论乃是认识到:整个旧约圣经都是为基督作见证。虽然有的经文对主要的信息可能比较次要,但没有经文是完全不相干的。因此,在旧约圣经历史叙事中的一件事或一个人物,可能不再被明显地提及。但它在本身的时代中具有神学的作用,即使它在神计划的展开中只是不突出的事件或人物。它永远只有作为全局中的一部份时,其神学意义才能被决定。预表论只是表示:这事或这人是大画面的一部份,预示之后在基督里实现全部意义的神学功用。

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路二十四45)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