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基督教思想史

第六章艾雷尼厄斯

2世纪中,很多基督徒对于他们认为威胁他们信仰的各种神学进行了批判。像我们已经谈过的,查斯丁写了《反一切异端》(Against All Here-sies)与《反马吉安》(Against Marcion),安提阿的提阿非罗写了《反马吉安》(Against Marcion)与《反黑摩其尼》(Against Hermogenes),所有这些著作,以及史学家优西比乌所提到的其他著 作,都已丢失。因此,幸存的最早的反异端著作,其作者是里昂的艾雷尼厄斯。

关于艾雷尼厄斯的生平,知之甚少。大约公元135年,他生于小亚细亚——可能就是士每拿。在那里,他认识士每拿的波利卡普。不过, 这位老年主教波利卡普殉道时,他一定还是个年轻人。以后,公元170 年左右,他到了高卢,并定居里昂。这里有一个基督徒团体,其成员中也有一些是从小亚细亚迁居来的。公元177年,他已是这个团体的长老,受委托带了一封信去会见罗马教皇。当他完成任务回来时,得悉里昂主教波提诺(Pothinus)已经殉道,并且自己必将接任这个主教的职位。艾雷尼厄斯做了主教,领导此城的教会,向住在这一地区的凯尔特人传教,保护信徒不受异端的侵扰,并且努力保持教会的和平与团结。为了达到这后一个目的,即保持教会的和平与团结,他曾在罗马主教维克多(Victor)因举行复活节的日期不同,要与小亚细亚教会断绝关系的时候,就介入“逾越节的争论”(Paschal controversy)。然而,艾雷尼厄斯在基督教思想史方面的重要作用,还是在于他的反异端斗争和巩固基督教信仰的努力。为此他写了他那两篇保留下来的著作。关于他的 死,据说是为道殉难的,但详情不得知,可能死于公元202年,当时在里昂有大批基督徒被杀。

艾雷尼厄斯的两篇保留下来的作品是《痛斥与批驳所谓的神秘智 慧》(Denunciation and Refutation of the So-called Gnosis)和《使徒教训释义》(Demonstration of Apostolic Preaching),其他好几篇著作都已失落。

《痛斥与批驳所谓的神秘智慧》一般都叫做《辟异端书》(Adversus haereses),共有五卷,其希腊文版本已差不多完全丢失,但有一本完整的拉丁文译本,和最后两卷的亚美尼亚文译本。

《辟异端书》的第一卷,只是介绍诺斯底主义的学说,而“特别是多利买斯(Ptolemaeus)的门徒的学说”——多利买斯是瓦伦斯提诺(Valenti-nus)的学生。艾雷尼厄斯在这里的前提是,诺斯底主义是荒谬的,它的魅力是以这样一些虚构的奥秘为基础的,以至于只要把诺斯底主义的教训予以揭露,这本身就是对它的胜利。艾雷尼厄斯的这种揭露,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瓦伦斯提诺和他的门徒身上,对其他诺斯底主义倡导者则不多加注意。但他也罗列了诺斯底主义的主要学者,并想找出他们之间彼此的关系。他所以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瓦伦斯提诺的学说 上,那是因为他的一个朋友着了多利买斯的诺斯底主义的迷,这才使他开始感到必须提笔以伐之;不过,他总也认为,批判了一种诺斯底主义的学说,也就是批判了整个诺斯底主义,正如他说的,“为了知道海水是咸的,无需把海洋都喝下。”

艾雷尼厄斯在第二卷里是根据常识来驳斥诺斯底主义的。他以严格的逻辑来攻击“普罗路马和伊安说”(doctrine of Pleroma and aeons),但也并不想用一种理论体系来取代之,而且不无幽默感。也像第一卷那 样,大部分篇幅都用于批判瓦伦斯提诺,只是到了最后,他的批判才涉及到其他诺斯底主义的思想体系。

最后,末了的三卷是根据《圣经》来批判诺斯底主义的。最初艾雷尼厄斯想把这一段包括在第二卷里,但他接下来觉得有必要分作三段来讨论这个题目。总的说来,他在这三卷中对《旧约圣经》的应用,是沿用了查斯丁的“预言”(prophecies)和“预表”(types)说。艾雷尼厄斯所攻击的那些学说,不是否认《旧约圣经》,就是用比喻法歪曲了它。这些学说扬言救赎绝对不是创造的一个继续,因而《旧约圣经》中的上帝,和那位至高的上帝,肯定是对立相反的。艾雷尼厄斯反对这些主 张,力图证明《旧约圣经》的记载与《新约圣经》的记载之间的连续性——这样的努力就使他采用了近代学者们所说的预表解经法(typological exegesis)。

关于艾雷尼厄斯写《辟异端书》的原创性问题,曾有过争论。有人曾试图把艾雷尼厄斯可能援引过的资料分离出来,以便看到他自己的贡献。由于在艾雷尼厄斯自己的著作之外,几乎完全没有另外的参考资料,那种试图就不那么有说服力了。然而,无论如何,艾雷尼厄斯并不自命为有创造性的神学家,而只把自己看做一个教义的解说者,和反对异端的教义捍卫者。有某些实例,艾雷尼厄斯显然是引用了另外的文段作为他的论据。尽管如此,他仍然不失其神学的完整性,他并不是作为一个系统原理来引用这些文段,而只是在他的著作中一再提到某些观点和主题。

《使徒教训释义》一般简称《释义》(Epideixis),是一本问答式的著作,但有些护教的格调。其目的不在于训练学道友,而是为了加强已经相信的人的信心。因为它不突出反诺斯底主义的辩论,因此比《辟异端书》更为系统化。即便如此,它仍然不是一个大胆创新的神学。艾雷尼厄斯只是一个解释他得自教会的教义的解释家,并不指望人家认为他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或是理论性很强的神学家。

《释义》开始罗列了艾雷尼厄斯要加以阐述的信仰内容,先是系统地罗列(3~7章),然后是历史地罗列(8~42章a节),其他部分(42 章b节~97章)是根据《圣经》来证明前面所阐述的信仰,最后是结论(98~100章),重申著作的目的。艾雷尼厄斯希望这一目的也成为读者的目的,那就是躲避非信徒,反对异端,并保卫正确信仰,从而成全救恩。

当我们阐述艾雷尼厄斯神学的时候,不要忘记了,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一个系统的神学家,他不是从几条理论原则引出所有的结论的。因 此,我们不要去找出这一神学主导的原则,最好是依照他《释义》的次序来处理:即从造物主开始,然后就探讨救恩的历史,一直到救恩的最后完成。

艾雷尼厄斯所认为的上帝是太初就有的上帝,并且从无中创造了万物。艾雷尼厄斯对创造极感兴趣,因为它对世界和人类具有极密切的关系。瓦伦斯提诺的诺斯底主义,以及当时流行的其他一些学说,想替上帝开脱由于创造了一个物质的和不完美的世界所负的责任。为此,诺斯底就造出了伊安学说,扬言在至高的神与创造世界的恶者之间,有一系列的伊安。马吉安也就是为了这个原因把上帝、耶稣基督的父,与世界的创造之主区分开来。艾雷尼厄斯反对这种主张,断然论定,而且一再重申,赐给我们救恩的上帝,就是我们的造物主上帝。

万物都是上帝造的,任何东西如果违反上帝的旨意都不能存在。即使是魔鬼也是上帝造的,他现在的权力只不过是暂时的,有限的。就算是此时此地,仍然是上帝统管世界,而不是魔鬼统管世界。魔鬼能够背逆而且捣乱上帝创造的秩序,但仍然是上帝在统治着一切。

上帝用两只“手”创造和管理世界:即圣子和圣灵。艾雷尼厄斯关于三位一体的论述,非常简单,以致历史学家不能就此得出这一教义的论断。艾雷尼厄斯故意回避了三一论的那些细节,而只是肯定了他从教父们那里听来的,上帝即圣父、圣子、圣灵,并没有讨论三者之间的关 系。在这里他运用了“道”的学说,以及他自己的比喻上帝的两只手。然而,他用“上帝的道”来论述圣子,并不是像查斯丁那样把它用来说明上帝与世界之间的一个中介,而是强调上帝与他的道之间的统一。这也就是比喻为上帝的两只手的意义。诺斯底派和其他人想用道等中介把上帝和创造区分开来。艾雷尼厄斯却相反,他要强调上帝亲手从事创造的工作并引导历史。

这个三位一体的上帝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人。但是人本身并不是上帝的形象,这一形象是圣子,人是出于他而被他创造的。“他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了人;而这‘形象’是上帝之子,人是照着他的形象创造的。”因此,上帝的形象不是在我们身上可以找到的,而是我们成长的方向。上帝创造人像是用后来的道成肉身作楷模,我们要按照这个形象使我们的正义品质不断成长。就是为了能有这种成长,亚当和夏娃才被放在伊甸园。这个成长的观点,对于我们了解艾雷尼厄斯是很重要的。照他看来,亚当和夏娃被造之始,就上帝对他们的要求来说,他们还不是完人,只不过在被创造之后,才有可能发展和成长到具有圣子的上帝形象。艾雷尼厄斯一点也不认为亚当和夏娃在乐园时所具有的原始人状态,赋有远远高于我们的能力。他认为亚当和夏娃只是上帝造人目的之开端。亚当和夏娃“像儿童”,他们的目标就是向着与上帝关系更近的方向成长。再者,这种成长也不是靠亚当和夏娃自己的能力可以达到的, 而实际是上帝继续创造的一部分。

作为上帝的具有成长目标的被造物,亚当和夏娃是自由的。这种自由不能从空想的角度来理解,它只是实现上帝目的的可能性。亚当的自由与上帝的无所不能毫无矛盾,而实际上前者是后者的结果和体现。

然而,创造之后,撒旦和人就堕落了。天使和人一样也是上帝造 的,不过没有一个成长的目标,一下子就把他们造成了完全成熟的。这一点就惹来了撒旦的忌妒,从而对亚当和夏娃进行诱骗。这并不是要人去反对这个创造的目标,而是要人加速实现上帝安排他将来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就打乱了上帝决定的次序。撒旦对人说:“你们要与上帝一样。”这是他肯定了上帝造人所指定的目标。但是,亚当和夏娃一旦屈从了这个诱骗,他们就破坏了上帝的计划,结果就成了罪与死的奴隶。

关于上帝的大能与魔鬼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我们已经提到过,这个题目必须给以坚持,这对理解艾雷尼厄斯的神学具有重大意义。上帝与魔鬼之间的对立不是虚构的。魔鬼是实实在在地反对上帝的计划,甚至千方百计地去推翻这些计划。尤有甚者,他确实能够取得无庸讳言的胜利。尽管是有限的,暂时的。当然,上帝最后是要胜利的。即使是现在,尽管魔鬼不遗余力地阻挠上帝的计划,还是上帝在统治着世界。上帝在制止魔鬼的斗争中,主宰着魔鬼所能使用的一切手段。最后,上帝的计划完成时,万物都降服于上帝,魔鬼就被除灭。而当前斗争正在继续,上帝应许了将来的胜利并不减弱当前斗争的真实性。

论到人,由堕落结果成了魔鬼的奴仆。在上帝与撒旦对垒的情况 下,人必须投向一方,在乐园里亚当却倒向了撒旦。因此,人成了魔鬼的奴隶,这就是说,第一,他的成长中断了,第二,他被撒旦的罪与死这两个势力控制着。

这里应予指出,把堕落看成是人的成长中断,这样的见解,与后世西方神学公认的见解十分不同。艾雷尼厄斯认为,堕落主要不是指人丧失其原来所具有的某些完美,而主要是指人中断了应有的成长。

虽然罪与死是魔鬼用来使人屈服作他奴隶的两个手段,但是上帝能够利用这些极为罪恶的手段,来达到他自己的神圣目的。死起了限制人犯更大罪的作用,而罪奴的处境,又正好叫人得以认识上帝的良善,并因他的恩典赞美他。

尽管人堕落了,上帝并没有因此抛弃他,却继续爱他。上帝一如既往地贯彻他一开始所设想的神圣计划。这个计划或方案(οιχονομια)是一个整体,但它以互相连续的四个契约表现出 来,而这四个契约以基督为终结。这四个契约依年代次序一个接着一 个。第一个是亚当契约,直到洪水灭世;第二个是挪亚契约,直到出埃及;第三个是摩西契约,直到基督降生。第四个是基督契约,将持续到历史的告终。关于这四个契约,艾雷尼厄斯只阐述了他对后两个契约的主张,即关于律法和基督的学说。

律法是上帝作为他救赎计划的一部分而赐给人的,为的是约束人的罪恶。遵守律法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诚然,律法给人造成的被动为奴地位,与罪恶所造成的被动为奴地位不同且相反,但是,它较之人为了完成其被创造的目的所需要的自由,就差之千里了。因此,律法本身就预示着一个超过它自己的新约将要建立。律法不仅是一个法规,而且是个应许,因而它本身就意味着它的有效期是要终止的。然而,律法是上帝作为一个引人完成它旨意的手段而赐给人的,并且,他的旨意永不改变,所以律法是不能完全废除的。律法的核心——道德律,特别是“十诫”——我们仍应该遵守,但这样的遵守不同于律法当年有效时那样的遵守了。另一方面,那些古代的礼仪律的许多仪节,因基督的降生而已废除,因为这些节仪的目的就是为宣告救主而设立的。可见艾雷尼厄斯是强调《旧约》与《新约》之间的统一,认为《新约》是《旧约》的继续与实现,所以他反对那些主张《新约》与《旧约》完全对立的学说。

艾雷尼厄斯神学的中心是基督。从创造到救赎,其间的相继性是以基督为基础的——大多数异端都否认这种相继性。创造人的上帝,就是那位在基督里赐人救恩的上帝。在基督里,人被造所依照的形象,和期望达到的形象,已经来到人间。这就是艾雷尼厄斯称作“复归元首”(recapi-tulation)的基督之功。“复归元首”是艾雷尼厄斯的基本学说之一,为了认识艾雷尼厄斯的神学有必要认识它。“复归元首”这个词,对古代作家们来说,各有不同的含义,艾雷尼厄斯自己用这个词也不止一个意思。但是艾雷尼厄斯认为用这个词的主要和特殊意义是,它用以说明作为新人类之首的基督的工作,是最好的方法。照字面解释,“复归元首”的意思是处于新首脑之下。这正是基督所作的。他成为新人类的首脑,就像犯罪的亚当是旧人类的首脑一样。

虽然上帝救赎人类计划从一开始就已经执行,但是,这个计划的最大和最终的表现,在于基督的以道成肉身为开端的,对万事的复归元首。在这之前,虽然应该肯定圣子也是在上帝的行为中有份的,但严格说来,那还不是复归元首。复归元首是对过去所发生的事给以总结和造极,而只有联系以前发生的事才能理解它。

就某种意义来说,基督的复归元首是一个新的起点,但它与以前发生的事密切相关。虽然道成肉身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个新开端,但它与创造并不抵触,而实际是创造的继续和完成。基督是新亚当,而在他身上,重复了老亚当的历史,只不过其方向是相反的。在亚当里,人被造得像圣子,而在基督里,圣子是叫人类成了他自己。作为一个人,基督就是亚当如果没有因受试探而失去本来应该的那样。基督是一个新的起点,亚当所开始的那个起点已经把他自己葬送给了撒旦,而在基督这个新起点上,重新得以自由地向着圣子这个形象成长。根据这个理由,艾雷尼厄斯很强调亚当与基督之间的比照。亚当是从处女地创造出来的, 基督是从童贞女马利亚来到世界的,人由于一个不顺服的女人堕落了,而另一个女人的顺服成了人复原的根据;亚当在乐园里受试探,而耶稣在旷野里受试探;死是因为一棵树进入世界的,而十字架之树使我们得到生命。

基督的复归元首说的另一个基本方面是基督对撒旦的胜利。艾雷尼厄斯认为,整个救赎历史就是上帝与魔鬼之间的斗争,而以上帝的最后得胜告终。亚当代表了全人类使自己成为魔鬼的奴隶,因而基督的复归元首包括了对撒旦的降服,以及由此带给我们的解救。撒旦通过亚当使人类背离了上帝造他所根据的形象。而在耶稣身上,就是这个形象与人类结合了起来,因而撒旦的企图就此破灭。所以,基督的最初胜利不是他的复活而是道成肉身。上帝一旦与人结合,撒旦就遭到了第一次大 败,这就决定了他最后的毁灭。

艾雷尼厄斯并没有讨论神性和人性在基督身上的合一,好像两者是相反的性。相反,创造人类是为了人类享有神人合一,而这种合一就在基督身上达到了最高目标。再者,在基督里的神和人,不能理解为两个“实质”和“性”。实际是这样的,在基督里,神性与人性联合是因为他是上帝对人讲的“道”,并且也是人对于这“道”的响应。艾雷尼厄斯这样用动态概念而不用性质概念,也不把神性与人性相对立,是为了避免那种后来发生的激烈的基督论争论。

上帝的道成肉身于基督,只是他战胜罪恶的开始。基督的一生就是他的工作,即“复归元首”,从现在开始,一直继续到完成。上帝之子与人结合之后,就必须像人那样生活,像人那样死。他在旷野受试探,是他对撒旦另一个的决定性胜利,撒旦无法叫这个新亚当堕落。基督全部的生活与工作,度过了一个人的生命的整个历程。基督拯救了早先沦为撒旦权势之奴的那种人类生涯。他的死与复活,是利用了死这个最可怕的罪恶武器,来战胜撒旦的王国。我们所期待的最后成功——那时万物都将降服于基督——必然是他对魔鬼的最后胜利。然而,从复活到最后成全之间,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没有斗争的时期,千百年来一直在进行斗争,而实际上我们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基督不断取得胜利, 并领导我们迈向最后胜利的一天。

教会在这个“复归元首”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亚当是人类之首而使所有的人都犯了罪,整个教会因有基督为首而胜过了撒旦。虽然基督已经征服撒旦,以致恢复了人成长为圆满形象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只能在基督为首的身体里才能实现。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就是在教会里,基督借着洗礼和圣餐推进他的“复归元首”工作,而人通过洗礼和圣餐礼就与基督联合。

艾雷尼厄斯对于洗礼虽然没有像对圣餐礼那么重视,但他无疑是把洗礼看做是因圣父,圣子,圣灵的名而有基督徒生命的起点。洗礼就是“永生的印记”,并且也是“重生归于上帝,不再是可死之人的子孙,而是永生与万世之上帝的子孙”。凭借洗礼,人就成了作为基督身体的新人类的一分子,并且分享这个作为新人之首的主基督的复活。

由于艾雷尼厄斯并不把《辟异端书》视作一本系统阐明基督教教义的书,所以他对圣餐的讨论只是为了批判异端,尤其是反驳他们对肉体和物质的轻视。因而我们看到的不是他的详细而系统的圣餐论。不过,我们可以根据《辟异端书》中的文段,得出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些论断。照艾雷尼厄斯的看法,基督身体的各肢体借着圣餐就从他得到滋养,既已与他们的主联合,就能分享他的生命和血。信徒在喝酒,吃饼的时 候,就从基督的身体和血中得到滋养,这是如此真实,我们可以信靠他的最后复活,因为我们所领受的身体和血是永生不朽的。再者,基督还借着圣餐告诉我们,受造物是不应被轻视的,因为他自己拿了受造物饼与酒作为信徒的营养品。

另一方面,教会要真正成为基督的身体,它才能完成这个使人与基督联合的工作,因此,教会必须保持并传授正确教义,并且必须坚守这个身体的统一。所以艾雷尼厄斯愤怒地攻击他所认为的异端说,他们不仅威胁着被称作“教会”的这个组织,而且还威胁着基督工作的成果,因为他们传授谬误的教义,并分裂信徒的团结。因此,信徒应坚守他们已经领受的教义。根据这一点,艾雷尼厄斯提出了使徒统绪学说(doctrine of apos-tolic succession),这在基督教开始的几个世纪中,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而在后来就成了争论很多的一个题目。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标准是使徒所传授的教义。如果像诺斯底主义所说的,使徒们有一些神秘的知识,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只把他们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所创立的教会的领袖,即长老,却不传给别人。当初,使徒们按立这些长老是因为认为他们可靠。照样,这些长老又把纯真教义传授给那些继承他们的人。所以,诺斯底主义者说他们有一种从某个使徒得到的神秘知识,纯属谎言。

艾雷尼厄斯作为一个神学家,其重要性,远远大于上述简短论述所能显示的。艾雷尼厄斯的神学,是以《圣经》和教会的教义为基础,而不以他人的见解为基础的,所以他的神学一再成为神学更新的渊源。根据他的导源于上帝计划和基督复归元首工作学说,而有了广阔宇宙观点,所以说他是第一个探讨神学历史观的学者。因为他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在使徒们的直接继承人与3~4世纪教会之间,这就使他被置于基督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最重要的是他坚持主张基督教的独一性和普世性,这就使他成了不朽的伟大神学家之一。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