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论保守内心
什么是保守内心?
要保守内心,必然预设了先前重生的工作,这工作通过赋予心灵新的属灵倾向而使其归正。因为只要心灵尚未在习惯性的定向上被恩典归正,任何方法都无法使其与神保持正确的关系。自我是未重生之心的驱动力,它在所有的计划和行动中左右并驱动着它;只要情况如此,任何外在的方法都不可能使它与神保持一致。
人起初拥有一种恒定、一致的灵性状态,并持守一条笔直平坦的道路。没有任何一个思想或官能是混乱的:他的心智完全知晓神的要求,他的意志完全顺服这些要求;他所有的欲望和能力都处于最顺服的从属地位。
人因堕落(背道)而变成了一个极其混乱、悖逆的受造物,他以多种方式反对他的创造主:
作为第一因(First Cause)——他反对神,表现为依靠自我;
作为至高的善(Chief Good)——他反对神,表现为爱自我;
作为最高的主宰(Highest Lord)——他反对神,表现为自我意志;
作为终极目的(Last End)——他反对神,表现为谋求自我。
因此,他完全混乱了,他所有的行动都偏离了正轨。
然而,通过重生,混乱的灵魂被归正了。这个巨大的改变,正如圣经所表达的,是灵魂按着神的形象被更新——在其中:
自我依靠(self-dependence)被信心所取代;
自我中心的爱(self-love)被对神的爱所取代;
自我意志(self-will)被降服和顺服神的旨意所取代;
谋求自我(self-seeking)被舍己(self-denial)所取代。
昏暗的理解力被光照,顽梗的意志被温柔地降服,悖逆的欲望被逐渐征服。这样,被罪恶全然败坏了的灵魂,就被恩典恢复了。
这个前提(重生)被预设之后,理解什么是保守内心就不难了。这无非就是一个如此被更新的人,为了将他的灵魂维持在恩典所提升到的那个圣洁状态中,而付出的恒常关怀和勤勉。因为虽然恩典在极大程度上纠正了灵魂,赋予了它一种习惯性的属天性情;但罪仍然常常实际地再次搅乱它;以至于即使一个蒙恩的心也像一件乐器,虽然被精确地调准了音,一点小事就能使它再次走调。是的,只要稍微搁置一会儿——在弹奏下一首曲子之前,它就又需要重新调音了。如果一个蒙恩的心在一个责任(如祷告)中处于合宜的状态,那么当它来到另一个责任(如听道)时,它又是多么迟钝、死寂和混乱啊!因此,每一项责任都需要对心进行特别的预备。“你若预备你的心,向主举手祷告…”(伯11:13意译)。所以,保守内心,就是谨慎地保护它远离那些搅乱它的罪,并维持那种使之适合与神相交的生命状态的属灵框架。这包含六个具体方面:
1.常常省察内心的状态。属肉体、形式化的人不注意这点;他们不能与自己内心交谈:有些人在世上活了四、五十年,却几乎没有与自己内心交谈过一个小时。让一个人与自己进行这样的对话是件难事;但圣徒们知道这种独白(自省)非常有益。外邦人尚且能说:“灵魂在安静独坐中变得有智慧。”虽然破产者不愿查看自己的账目,但正直的心却想知道自己是退步还是进步。大卫说:“我心中沉思”(诗77:6)。心永远不会被保守好——除非它的状况被检视和理解。
2.为内心的罪恶和混乱深深痛悔。因此,希西家为自己心中的骄傲而自卑(代下32:26)。因此,百姓被吩咐在祷告中向神张开双手,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罪(王上8:38)。正因为如此,许多正直的心在神面前降卑——“哦,我是怎样的一个心啊!”圣徒们在认罪时总是针对内心——那个痛苦之处,“主啊,伤口在这里!”一个保守良好的心,就像眼睛一样;如果一点灰尘进入眼睛,它会不停地眨动、流泪,直到把灰尘冲洗出来。同样,正直的心也无法安宁,直到它在主面前流泪倾诉烦恼,倾吐哀告。
3.当罪玷污、搅乱内心时,热切祈求并立刻祷告,求赐下洁净和归正的恩典。“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诗19:13)。“求你使我专心敬畏你的名”(诗86:11)。圣徒们在神施恩宝座前总有这样多的祈求;这是他们最常向神恳求的事。当他们为外在的怜悯祈求时,他们的灵或许会比较松懈;但一旦涉及到内心的状况,他们就会竭尽全力,满口陈明理由,流泪恳求:‘哦,求赐我一颗更好的心!哦,求赐我一颗更爱神的心;更恨恶罪的心;与神同行更平稳的心。主啊!不要拒绝给我这样的心;无论你拒绝给我什么!求你赐我一颗敬畏你、爱你并以你为乐的心!’据观察,一位杰出的圣徒在认罪时,除非为那罪感到某种心灵的破碎,否则他决不停止认罪;在为任何属灵的恩惠祷告时,除非他尝到那恩惠的滋味,否则他决不停止祈求。
4.立定约束,使自己更谨慎地与神同行,并避开那些可能引诱内心犯罪的机会。深思熟虑、郑重立下的誓约,在某些情况下,对于守护内心抵挡某些特定的罪是非常有用的。约伯说:“我与眼睛立约”(伯31:1)。通过这种方法,圣洁的人震慑了自己的灵魂,保护自己免受玷污。
5.对自己内心保持恒常、圣洁的警觉。敏锐的自省警觉是极好的防罪屏障。要保守自己心的人,必须让灵魂的眼睛警醒睁开,注视着自己情感中所有混乱、骚动的起伏。如果情感失控,情绪激动,灵魂必须察觉,并在它们达到高峰之前加以抑制。‘哦,我的灵魂啊,你这样做对吗?我这些骚动的思想和情绪,你们的凭据在哪里?’常常这样敬畏的人有福了。正是因着这种对主的敬畏,人们才会远离邪恶,摆脱懒惰,保守自己远离不义。要保守自己心的人,必须带着敬畏吃喝,带着敬畏喜乐,并在圣洁的敬畏中度尽他在世寄居的全部光阴。所有这一切,对于保守内心远离罪来说,都还是不够的。
6.意识到神与我们同在,并时常将主摆在自己面前。人们发现这是保守内心正直、震慑他们远离罪恶的有力途径。当我们信心的眼目定睛在神那全知的眼目上时,我们就不敢让思想和情感放纵于虚空。圣洁的约伯不敢让自己的心屈服于一个不洁、虚妄的念头,是什么促使他如此谨慎呢?他告诉我们:“祂岂不看我的道路,数点我的脚步呢?”(伯31:4)
在这些具体的方面,蒙恩的灵魂显明他们对内心的关怀。他们谨慎地在试探时刻防止败坏的本性失控;谨慎地保守他们在任何责任(属灵操练)中从神那里得来的甘甜和安慰。这就是保守内心的工作,并且在所有宗教工作中,它是最困难、最恒常、也最重要的工作。
1.这是最困难的工作。关乎内心的工作确实是艰难的工作。以松懈、漫不经心的态度敷衍了事地履行宗教义务——不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但要使自己站在主面前,将你松散虚妄的思想约束起来,持续认真地亲近祂——这需要你付出代价。要在祷告中获得流畅、熟练的语言,把你的意思用恰当得体的词语表达出来,是容易的;但要让你在认罪时心为罪破碎;在称颂神时因白白的恩典而融化;因认识到神无限的圣洁而真正羞愧自卑,并且不仅在责任履行中,而且在履行之后,都保持内心在这种状态——这肯定需要你付出灵魂的呻吟与痛楚。抑制外在的罪行,以值得称赞的方式规范你外在的生活——这并非难事;即使是属肉体的人,凭着普遍原则的力量也能做到。但要杀死里面败坏的根源,在你的思想中建立并维持一个圣洁的治理,使万事在内心都井然有序——这实属不易。
2.这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保守内心是一项直到生命结束才算完成的工作。在基督徒的一生中,没有任何时间或境况允许这项工作中断。保守我们内心的警醒,就像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争战时,需要一直托住摩西的手一样。摩西的手一旦发沉下垂,亚玛力人就得胜(出17:8-13)。大卫和彼得仅仅暂停看守自己的内心几分钟,就付出了许多悲伤昼夜的代价(指大卫犯罪后和彼得三次否认主后的痛苦经历)。
3.这是基督徒一生中最重要的本分。不保守内心,我们在信仰上就只是形式主义者:我们所有的宣告、恩赐和本分都毫无意义。神的请求是:“我儿,要将你的心归我!”(箴23:26)。神喜欢把这实际上是欠他债的称作献礼,从人身上得到人心作为献上之物,以此尊荣被造的人;但如果人不把这交给他,你向祂献别的什么,祂都不会喜悦。我们为神所做之事有多少价值——完全取决于其中有多少真心。关于心,神似乎像约瑟提到便雅悯时那样说:“你们若不把便雅悯带来,你们就不得见我的面”(创43:3-5)。在外邦人中,当牲畜被宰杀献祭时,祭司首先查验的就是心脏;如果心脏不健康、无价值,祭物就被拒绝。神也拒绝所有献给祂却没有真心(无论在其他方面多么光彩)的本分。没有真心履行本分的人,即漫不经心的人——在神眼中不被接纳,就如同心怀二意(即虚伪)履行本分的人一样。
至此,我已简要探讨了保守内心所预设和包含的意义。接下来,
其次,列举一些理由,说明为何基督徒必须将此作为他们一生中的重大要务。
问题思考
1. 前提条件
为何“重生”是保守内心的必要前提?未重生的心与重生后的心本质区别何在?
2. 具体行动
保守内心的六项具体操练(如省察、痛悔、祷告、约束等)如何协同作用?
3. 核心困难
为何保守内心是“最困难、最持续、最重要”的属灵工作?其难点体现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