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不知之云
十四、今世不成全的谦逊,为成全的谦逊铺路
虽然我称它为“不成全的谦逊”,却并不意谓认识自己的真面目没有多大价值。相反的,即使天朝众天使和圣人,连同世上教会内不同圣德的全体修道人和在俗教友,都为我在谦逊上的进步而祈祷,也无法像一份自我认识那样帮我在修谦德上进步更多更快。实际上,要到达成全的谦逊,绝对少不了自我认识。
为此,切勿因谋求认识真我的辛劳麻烦而退缩:我确信一旦你认识了自己,经验上帝本身的美善与爱情也就快了。当然,那还不是完整的认识,这为人是不可能的,甚至也不像你将来在永恒的喜乐中认识的那么完整,但毕竟是人世中可能获致的那种完整的认识。
我之所以说明这两种谦逊的目的,并非要你在追求成全的谦逊时忽略那不成全的;绝不是如此,我也期望你永远不要如此。我的用意只是帮助你,在和其它因着恩宠所能做的事相比较中,认出圣爱静观的卓越地位而已。原来一颗纯洁的心,暗暗地向着上帝与你之间那朵晦暗的“不知之云”放射爱情之箭时,确实含有成全的谦逊,因你不借助任何个别或清楚意念的帮助(译注)。我也愿你珍视成全的谦逊,把它留在心头以激发爱情。这点对你对我都很重要。最后,我不厌其烦地说明这种种,因为我相信:只要你懂得成全的谦逊是什么,便足以使你成为更谦逊的人。我屡次感觉:因着对这两级谦逊的无知,引发了许多骄傲自大;很可能单因尝到一点我所说的“不成全的谦逊”,你便以为自己已有了成全的谦逊。假定是如此,你是大大地遭受愚弄了;或更糟的,真的陷入愚人自大的泥沼中。为此,要勤修谦逊直到成全。一旦有了成全谦逊的经验,人便不会犯罪,即使很久以后也不会犯罪。
译注:静观者因着体会上帝的美好,而发现自己的卑微。
十五、把意识人的可怜,认作使人谦逊的最佳动机,乃是一种错误
请相信我的话:世上有成全的谦逊,赖上帝的恩宠,谦德可以在你有生之年获致。我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有人以讹传讹地教导说:此生除了思念人的不幸遭遇和回忆自己犯的罪以外,便没有更大的谦逊了。
我乐意承认:这种讲法,对于习惯一再犯罪的人而言(我本人曾是如此),是很真实的。当死罪的污渍在告解圣事中擦去之前,没有一件事比提醒人思念所犯的罪,以及生活在罪恶处境中的可怜更有益处、更重要的了。但是,为那些从来没有明知故意地犯过重罪的人,这种态度并不真实。他们犹如无辜的儿童,只因软弱无知而失足。连这些无辜的心灵,尤其是那些开始迈上静观道路的人,也有他们谦逊的理由。对我们自身也是一样,当我们为了告解过的罪,做了补赎之后,仍受圣宠吸引去度静观生活时,一定还有理由谦逊的。保持我们谦逊的是一种远胜于不成全的动机,原来上帝的美好和圣爱的动机,远胜过认识自己的动机;正如童贞圣母的生活远胜过大多数悔改的罪人一样;或是基督的生活超越任何人一样;或一位不能经历人性弱点的天使,胜过人类中最弱者的生活一样。
假如除了人性穷困外没有其它谦逊的理由,那我就不懂为什么从未经历罪恶玷污的人应该要谦逊了。我主耶稣、圣母、天朝天使和圣人,一定永不再受罪恶及其后果的羁绊,我主耶稣在福音中却召唤我们凭圣宠的帮助修一切全德,像祂生来就有一样。谦德也不例外。
十六、真诚悔改的罪人,如蒙受静观的恩宠,很快就能到达静观的成全之境;静观是获得恩赦的最妥途径
不论人犯了什么重罪,都能悔改。如果他感觉上帝的恩宠吸引他去度静观生活(只要他信从神师及辅导的指引),没有人可指责那以谦逊的爱,在“不知之云”的黑暗中,伸手向主的人为妄想者:主耶稣不是曾向那蒙召度静观生活、悔改的罪人代表马利亚,说了这句话:“你的罪已蒙宽赦”。祂说这话难道只因马利亚对过去所犯的罪耿耿于怀?或是因为她看到过去的可怜状况而感到惭愧?或是因为看见她深深痛悔?都不是,是因“她爱得多”。
请你特别注意这点。因为这里你可看出静观的爱,对上帝有多大力量。我老实对你说,它比任何力量都大。没有错,马利亚也真心痛悔,痛哭所犯的罪,对过去的不堪深感惭愧。同样,我们一生习惯犯罪,真是同样可怜;应诚实地对过去痛悔,对不幸的回忆深表羞愧,心中默默地承担一个无形的包袱。
那么,怎样办呢?马利亚所做的,一定是最好的办法,真的,她终生不断为自己的罪感觉歉意;不过,圣经指证她最大的歉意倒不是她的恶劣行为,而是没有好好地爱。是的,为这缘故,她悲伤得几乎要死,渴望爱得更多,虽然她已爱得很多,在她自己看来,那爱仍小得可怜。请不必惊奇:越爱,越渴愿爱,这是任何相爱的人都有的同感。她心中明白自己是罪人中最不堪的一个,她理会她的恶劣行为曾使她离开可爱的上帝,为此她现今悲伤,为爱的失败而忧伤。她做什么呢?你想她必然会从渴慕的高岗上降到罪恶生活的深处,在泥沼污水坑里去查究她犯的罪,一一仔细去亮相,为能刻意激起痛悔的泪吗?并不如此。为什么不呢?上帝在她内心深处,用恩宠指示了她,使她明白这个办法不足采用;单凭眼泪去邀请宽赦,不久后她又会重新犯罪的。
为此,她贯注爱与渴望紧紧系于那“不知之云”,学着去爱那不能用理性之光清楚认识、或凭甘饴的热情所能感受的那一个上帝。她专心致志地这样爱着,以致她屡次忘了自己是罪人或是无辜者。真的,我认为马利亚如此热爱我主耶稣的神性,几乎不理会坐在她面前的耶稣的人性、以及祂所说的话了。从福音的记载来看,马利亚已全然忘掉物质与精神界的一切了。
十七:真静观者不参与积极工作,不关心周遭发生的事,甚至不挺身起来保护自己、反驳批评的人
在《路加福音》中我们读到:主耶稣来到马大家里,马大忙着炊事,她的妹妹马利亚什么都不做,只坐在耶稣跟前。她聚精会神地听耶稣,对马大所做的事不予注意。马大所做的琐碎事,的确是圣的、重要的(是初级的积极工作),但马利亚对这些工作不关切,也不注意耶稣人性的举止,譬如祂体格的潇洒,谈吐的温和,虽然关心这些已是比较圣善的工作了(这是第二级积极工作,也是初级静观生活)。马利亚把这一切忘的一干二净,全神贯注在人性掩盖下、晦暗的主的上智。
马利亚全心贯注地转向耶稣,她对看到、听到和在周遭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她安定地坐着,心中默默的,只管以一种欣悦之情冲向那朵隔在上帝与她之间的“不知之云”。原来,正如我前面说过,在此世要亲近上帝,没有一人(过去从未有过,将来也不会有如此纯洁、深沉于爱上帝的度静观生活的人),可以不透过这高深美妙的“不知之云”。
马利亚便是朝着这朵云忧心忡忡的渴慕者。为何如此呢?莫非这就是人所能做到的最美好、最圣善的一份静观生活,也是静观者不惜任何世上的代价,紧紧抓住而不肯放手的。甚至在马大向耶稣抱怨,责怪耶稣没有叫马利亚起来帮她工作时,马利亚还是安定不移地留在那里,对马大的责怪丝毫不表示愤慨。其实,这也不足惊奇,因为她全心贯注于马大所完全不知情的另一件工作之中,她也无暇去注意她姐姐,或替自己作辩护。
朋友,你是否看出,这件有关耶稣和这两姊妹间的插曲,是刻意给后世教会内,从事积极工作者和度静观生活者一个教训吗?马利亚代表着静观生活,一切度静观生活的人,应奉马利亚为模范。马大代表积极工作的生活,一切从事积极工作的人,可奉她为向导。
十八:宛如马大批评了马利亚,直到今日,从事积极工作的人,还由于无知,批评度静观生活者
正如马大抱怨了马利亚,任何时代也有从事积极生活的人抱怨度静观生活的人。静观的恩宠经常在各等各类的修道人与一般教友间唤醒某些人。他们在弄清楚自己良心的指示,听取了可靠的主意,决定全心从事静观之后,亲友们便像风暴一般向他们攻击,严酷地指责他们选了游手好闲的生活。搬出真真假假、各式各样的故事,述说哪些人先前走了静观的路,最终跌入邪道的事。的确,他们只说坏事、不说好事。
没错,有不少人看起来先舍弃俗世荣华,后来却顺从了邪路。这个危险是常有的。这些人理该在静观生活中事奉上帝,反成了邪魔的奴才和欣赏者;原因是:他们不肯听从有灵修经验的神师。他们变成了伪君子或异端者,陷于狂怒或别种使圣教会蒙辱的邪恶中。我对继续谈论这事感到踌躇,深怕误了主题。如果上帝愿意,如我看来有必要的话,稍后再跟你谈那些人失足的缘由和环境,现在姑且把这事搁置一边,继续谈我们的主题吧!
十九:静观者该原谅那些从事积极工作的人所作的抱怨
或许你认为我侮辱了耶稣的好朋友马大,因为我把她比作用世俗眼光来批评静观者的人了。说实话,我无意得罪这两等人,愿上帝不许我在这本书中说任何判断上帝之友的话——不管他们圣德高或低,只要是上帝之友就好。因为实际上,我认为如果我们认清这件事发生的时刻和情况,我们就不难原谅马大的怨言了。她当时并不了解马利亚所作的事。这也不足惊奇,因为我很怀疑她曾听过多少关于成全静观的话。再说,她的怨言只短短几句,而且说的也很礼貌,为此,我认为我们该完全谅解她。
同样的,我认为用俗世眼光来批判的人,以静观生活为偏差,也是由于他们的无知,也该受到谅解,虽然他们的批评有时显得粗陋了些。在马大向耶稣提出抗议时,她一定不知自己在说什么;同样的,那些对静观生活有批评的人,也泰半对静观只是一知半解,或竟一无所知。为此,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这些青年能抛下很有晋升机会的职务,真心实意的起步去做上帝特爱的朋友。我认为假如他们能了解静观的意义,他们一定不会如此批评的。为此,我认为应该原谅他们。他们只经验了他们所经验过的一种生活方式,却不能想象其它方式。此外,当我回忆我自己由于无知而犯了很多错误时,就觉得该更加和气地容忍别人,否则我就不是待别人犹如我愿意别人怎样待我一样
二十:全能上帝自有妙法保护那为爱祂、而不放下静观去自卫的人
我认为专务静观的人,不仅肯宽恕一切怨怪他们的人,他们忙着各自的工作,别人对他们的所说所为,他们连理会都不理会。马利亚就是如此,她是我们的模范。如果我们追随她的榜样,耶稣必会用对待她的方式对待我们。
耶稣做了什么呢?你记得:马大要耶稣责备马利亚,叫她起来帮她工作;可是洞察人心思念的我主耶稣,清楚晓得马利亚在深爱中静观着上帝,所以祂为她辩护。耶稣彬彬有礼地替她回答了,因为马利亚忙着爱耶稣,没时间去为自己辩护。耶稣说了什么?马大要耶稣做判官,祂却做了马利亚的辩护律师,因为马利亚很爱祂。祂说:“马大,马大”两次重复叫了她的名字,一定是要她听清楚,要她有时间去注意祂要说的话。“你为很多事忙碌,”这句话指出做积极工作的人常忙忙碌碌,算计着数不清的琐细事务;爱却要求他们首先要关心自身的事,其次关心教内弟兄的事。耶稣愿意马大晓得,她所做的事对于灵修的确有关,也有价值,但为了不让她因此说,这些工作是最高超的工作,所以祂附加了一句:“不过,只有一件事是必要的。”你道这唯一的事是什么呢?毫无疑问,祂是指说热爱与赞美上帝。没有一件事比这件事更大的。最后,祂愿马大明白:要同时完全献身于静观工作,又得做积极工作,那是不可能的。日常生活的焦虑和静观生活,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中联合在一起,却无法完全和谐。为把这事点明,祂附加了一句:“马利亚选了最好的一份,是不会从她手里夺去的。”这就是说:在今世已开端的成全的爱,和那在永生中的爱是同一的,两者只是一个爱。
二十一:福音文字:“马利亚选了最好的一份”的真意义
“马利亚选了最好的一份”(译注)这句话怎么懂法?“最好”一词,暗示有着“好”和“更好”,“最”是三级中的最高级。马利亚从几项中选了最好的呢?道路不是三条,因为圣教会只承认两条:就是积极生活与静观生活。我们现在讨论的路加福音的章节,它的精神意义是这样的:马大代表积极生活,马利亚代表静观生活;前者为得救是绝对必要的。如果只能从两者选一项的话,所选的便不能称为“最好的”。
积极生活和静观生活虽是教会中两种生活方式,但把这两种方式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可以看出三部分,三个阶次。这点已在上面论过了,我愿在此再概括地说一说。第一阶次是过一个正直的、好的基督徒生活,主要是积极地从事劳动肉身的慈善及爱德工作。到了第二阶次开始默想有关自己的罪过、基督的苦难和永恒的喜乐等道理。第一阶次是条好路子,第二阶次却是更好。在第二阶次里,积极生活与静观汇合起来,两者难分难离,像马大和马利亚两姊妹。这是说度积极生活的人,能靠着特殊恩宠,超乎寻常地和度静观生活的人同样迈步深入静观。一个度静观生活的人,也能回复到这中间阶次,去做些积极工作——但不该走的太远。除了鲜有及不得已的需要,否则不该如此做。
在第三阶次,人进入黑暗的“不知之云”,默默地孑然一身,专心爱上帝。第一阶次堪称为好,第二阶次是更好,第三阶次是最好。现在我们明白,耶稣为什么没有向马大说,“马利亚选了最好的生活”,因为生活方式只有两种,我也说过,在两者之间选的一种,不能称它为最好。耶稣说的是:“马利亚选了最好的一份,是不会从她手里夺去的。”
那第一和第二份是圣善的,但是将跟着消逝的生命一同停止。在永恒生命中,不会像现今一样需要慈善工作。人们不会再感受饥渴,或因寒冷而死亡;不会生病、不会无家可归、不会被俘虏。人们不会再死,所以也不需要基督徒的葬礼。在天上不再适宜为我们的罪或基督所受的苦难而哭泣了。那么,如果上帝恩召你选择这第三份,你就同马利亚一起选择它吧!或更正确地说:听凭自己被带往这条路上吧!只要上帝召唤你把握这第三份,便伸手把握住它,全心去做就是了。这份工作不会从你手里夺去的,因为它是无止境的工作。它虽在世上开始,却是永恒的。
要用耶稣的话,去答复怪怨我们的人。让耶稣替我们说话,一如祂替马利亚说话一样。祂说:“马大,马大,你们所有从事积极工作的人,请听我。你们要专心做第一及第二份工作,有时做这份,有时做那份;或兴之所至,勇敢地兼做两份,可是切勿干预那些从事静观的、我的好友,因为你们不知道什么事会折磨他们。让他们平安生活吧!不要因为他们的逍遥生活、第三份生活方式而嫉妒,这是马利亚的份儿。
译注:思索高圣经中译文为“更好的一份”(路十42),与其它译文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