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默念基督的一生

基督认识他自己的人

九月十一日

“我认识我的羊。”约10:14

东方牧人有某种记号,藉着这些记号他认识自己的羊。用他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或是一个“耳印”,或是一个特别的记号,藉着这些,在任何地方他都认识他的羊。基督认识他的子民也是藉着某种特殊的记号。

从他们的脸上可以认出他们。在每一个真正神的孩子身上都有特征,就是这些特征说明他是属于那家的——家人的相似,显出神形像的某种特点。浪子在很远的地方就被父亲认出是他的儿子。他穿着褴褛的衣服,一个乞丐的形状,在放荡不羁生活的足迹中,他父亲那双慈爱的眼睛马上认出是他的孩子。基督认识他自己的人,他们的脸无论怎样模糊不清,基督都能认出他们来。人们会遇见他们却不认识是天上的王子在谦卑的基督徒里面,但每一个人天使都认识他们。不光是基督从他们的脸上认识他自己的人,藉着他们的声音基督也认识他们。母亲在任何地方都认出她孩子的声音,在黑暗中,在千万人的闹声中,她都能区别出来。基督认识属他之人的声音,无论在什么地方,他听见他们的讲话,听见他们的呼求。

他也藉着他们的品性认识他们。纵然外貌粗野,毫无娴雅,但这不能掩盖他的眼睛不见他们那内在的生命、灵性和品性。在那粗野的西门被带来归主时,耶稣就看出彼得将来那些高尚的品性了。他藉着他们的顺服认识他的朋友们。他认识他所救赎的人所穿的白色义袍。他认识他的门徒也在他们顺服跟随他的领导上。他认识那痛悔之人的心所发出的香气。这就是一座香坛,就是那个被打破的盛香膏的玉瓶,正如我们藉着花的香气找到隐藏的花一样。照样,神藉着悔改之人心中所发出的香气,认识悔改之人的家。他认识他自己的人。

一个理想的家

九月十二日

“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约11:1

伯大尼这个家是非常受人爱戴的。这个家庭看来是温馨又可爱的,三个成员团结得很亲密。耶稣为自己找到这样一个住所——他当然不愿找一个好争吵的家作为他栖身之所。

我们知道这个家庭是一个彼此相爱的家庭。当她们的弟弟死了之后,从她俩姊妹的悲痛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我们读到这一个无可比拟的故事时,我们就可以确实的知道他们中间的一种团结是不同平常的。在许多家庭中兄弟姊妹之间的相处,没有达到他们应当达到的地步。每每至少是在缺乏爱心上表现出来。兄弟姊妹之间不单单是要彼此相爱,而且在他们之间彼此的交接上,也是要亲切的,体贴的。

这个家成为一个被人爱戴的家,也是因耶稣为他自己选择了一个安息之所。在他和敌人在圣殿里激烈的斗争之后,在那静悄悄的夜晚,他的心可以在这里得到安息。就是因为耶稣爱这个家中的成员,给他们的家带来很大的荣誉——使这小小的伯大尼成为一个万古留芳的村子。

这个家在这几方面大大地被人爱戴,可是疾病仍侵袭了这个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几点教训。没有什么家能将疾病关在室外。财富不能把疾病驱走,爱心也不能。我们也知道疾病进入我们的家并不证明基督不爱我们。相反,基督最爱这个家。悲痛伤感进入了这个家来,但是我们看其结果,从这次试炼中,福气更多地临到这个家,神也得了荣耀。当疾病进入我们家中时,这些教训要给我们不少的安慰。

爱心的请求

九月十三日

“她姊妹两个就打发人去见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约11:3

在她们的困难中,姊妹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耶稣,并且即刻打发人去见他。这一课我们不要忽视。毫无疑问,他们去请医生,但是他们也请耶稣。在我们家里出了什么事去告诉基督,从不会失望。当我们所爱的人受苦时,我们总希望耶稣在我们的病房里。

我们也要注意两姊妹告诉基督时的信息,这信息既短又简。她们没有请求他,也没有要求他来。确实,她们什么要求也没有,她们只是告诉耶稣你的朋友病了。她们让他自己定规要做什么。她们知道,从他自己那迫切的心情,他要做他认为正确的事。另外也要注意一下,她们是怎么说的。她们没说“那个爱你的人病了,”而是说“你所爱的人病了。”这也是我们对基督最好的请求,——基于他对我们的爱而不是我们对他的爱。

在这一信息中也看出一件事,就是说出她们在危险中那种深沉平安的感觉。许多人在这种经历中失去了他们的勇气,往往也失去了他们的信心。但这两姊妹在这深重的痛苦中仍保持她们的镇静。她们以前已经学会了在平静的日子里从基督得平安的功课;在困难来到时,已经有了准备,并不因此而烦恼不安。我们在苦难的日子里,得到基督的安慰,就当在喜乐的日子里欢迎基督。如果这伯大尼的家庭在他们身体健康和快乐时把基督关在门外,当他们在沉重的苦难中时就得不到他的安慰。如果我们想要黑暗日子里有基督和我们同在,我们就应当在光明日子之时就接待他。

受欢迎的客人

九月十四日

“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出去迎接他。”约11:20

耶稣来到伯大尼的这个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欢迎,虽然还是同样的一个家,而且也都是他所最爱的人。当我们没有困难时,基督显得不是那么宝贵、可爱。人的需要显示出他的宝贵来。许多人在他们的日子过得兴旺、愉快时,不希望见到牧师的面。可是当忧伤的事来临时,就很快打发人去请他。这不是马大的方式,在她没有忧伤,日子过得愉快时,她欢迎基督到她的家来,以致这次到她的家给她带来这么大的祝福。

我们得到这样的教训——对试炼的真正准备,就是个人和基督做朋友。一个人从不到圣经中去找安慰,直到大难临头时,那么圣经也不会给他多少亮光。如果我们在光明的日子就读圣经,圣经上的话就像明灯悬挂在我们心的密室中,当天色逐渐暗下来时,它的光线就照射出来,黑夜就变成了白昼。

当游客来到曼玛洞(Mammoth Cave)准备进入这个奇异的洞内时,向导就给每一个游客手中一盏点着的灯。正是大白天,在下到野草如茵的河岸时,手里要拿着一盏小灯,看来有些愚蠢。当人们进入洞口,走了一小段路时,人们就懂得灯的用处了。在黑暗中若没有灯光就会有危险,但因为有了暗淡的灯光就可以帮助他们免除危险。有些人在快乐欢娱的日子里,他们从未想过会需要基督;但是黑暗慢慢地来了,他们行在忧伤的途径中,那时他们才知道早有基督的好处。如果他们有基督在他们心里,他们就发现他们是在光明之中,黑暗对他们是毫无影响的。

不信的“若”字

九月十五日

“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11:21

如果耶稣在那里,拉撒路就不死吗?我们读到耶稣在送信的人到了两天之后又住了两天。他还说过“拉撒路死了,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

至少有一件事我们知道,拉撒路确实没有得到医治,他确实死了,然后基督的权能才在他的复活上彰显出来。因此这个不信的“若”字从马大的嘴发出来是没有理由的。但是当困难一临到我们时,这同样的“若”字就从我们嘴里脱口而出。若是我们去找另一位医生,或是我们早一些做点什么,我们的朋友就不至于死了。有时我们感觉到悲伤,显然是神不听我们的祷告。如果他听我们呼求的话,试炼就避免了。但是当我们把这个故事读到底时,我们就看出基督的道路是更好的,而且总是最好的。

我们悲哀地注视着万物的结局,

生命摆动在一息之间;

我们看着他的音容消失,

死亡可怕的阴影来临,

我们处在黑暗孤寂之中,

怨言自然地发生,

哦!主啊,真的你早在这里,

我们的兄弟,必不至死!

当送葬者的眼睛一瞥,

看看恩典所成就的一切;

想想一生的战争已过,

永久的胜利在握,

信心战胜,眼泪擦干,

昂首向天呼喊,

我们的兄弟他没有死。

哦,主啊,真的你在这里,

永远不死

九月十六日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11:25,26

马大相信在末日有复活,但是似乎太远。她心里所求的是目前的安慰。这样的感觉在马大以外的那些送葬者都经历过,都感觉我们主所讲的话是奇妙的。他的回答说明他自己是生命之桥,这桥连接着永世和今生,填满了那黑暗的深渊,将复活和永生与地上的死连接起来。

复活不是太远,一切都在基督的手里,相信他的人死了,只是在他里面睡了。他们不是真的死亡,确实那些相信他的人永不见死。我们所说的死,只是经过一道大门,一直到基督面前。基督已将死亡废去。死亡对他是真的,也是可怕的,就是因为死亡对他那样真实,对他的子民只是进入荣耀所经之门。在基督经过死荫的幽谷时,用自己的灵魂吸尽了黑暗和忧郁。为着那些跟随他的人,只留下了一条光明的山谷。

如果,我们把福音书中的生命不朽的真理,统统记在我们心里的话,就要把我们对坟墓中的死人的忧伤完全驱除了。那些现在在基督里活着的人和那些离世与基督同在的人,在基督里仍然是联合的。在基督里仍是一个家——一部分已经过到那边去了,一部分正在向那边过渡着,不久全部都要聚集在一起。

这种生命无穷的真理是一种惊人的能力,我们掌握了它即便是掌握得很少,明白得很少,也是一种惊人的能力。死亡不是任何事的结局,但它是必死的人、不完全和罪恶的结局。跨过一偶然事件,就是我们所说的死了之后,生命就更圆满、更丰富、更高尚,有更大的容量。我们是永远不死的。

寻找失丧的

九月十七日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去找那失去的羊?”路15:4

当牧人的一只羊离开羊圈时,他不挂心吗?他有一百只羊,他会挂心失去的那只羊吗?他会想念许多羊中的那一只吗?基督周围有千千万万圣洁的活物——天使和被救赎的圣徒——他们从未远离过正路。他会挂心在地上某大城市中或某个农村小镇中那个流浪到远处、进入黑暗中去的灵魂吗?

一百只羊有九十九,在主栏中安眠;

但有一只远离金门,迷路群山之间;

远在荒山空谷徘徊,远离良牧照顾慈怀。

此间主有九十九只,难道还嫌不够;

良牧回答“那只迷羊,本来是我所有;

路径虽然高低不平,旷野虽远我必去寻。

即便是一个失迷了路的,无论是谁,基督都关心。一个作母亲的,虽有许多孩子,其中一个远离家庭,流浪在外,母亲能不关心吗?我们有些奇怪的想法,以为基督爱我们是爱我们一个民族而不是爱我们单个人。一个被偷去了孩子的父亲说,“不论时间多久,只要我还活着,我要继续走遍全国,看看每一个孩子的脸。我要试着去找那个失去的孩子。”想想这个疲倦伤心的父亲,从这城到那城,放下一切的事,就是悲悲惨惨地去找那个失去的孩子。那么,想想基督寻找那个失丧的灵魂,流浪在外,远离他那温暖的家。看他那疲倦的样子,两脚流血,向前走着,去寻找那个失丧的灵魂,直至找着了!

失丧的找着了

九月十八日

“找着了,就欢欢喜喜扛—–在肩上。”路15:5

他不是把那只可怜疲倦的羊赶回家去——这不是东方善良的牧人所作的。他蹲下去,把它举起来,扛在自己的肩上,带回家去。在这幅图画里,这轻轻的一举之中有一个奇妙的启示。让我们领会这里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当基督走上十字架时,是担当了我们的罪。我们也知道我们可以把我们的重担交给他。但在这里我们知道,基督担当的不止是我们的罪,也不止是我们的重担,乃是我们自己。牧人把羊举起来,把它放在自己的肩上。

我是背负重担的人,

从不越过那些负担过重者。

双脚走遍高山之巅,

盘旋幽谷深涧之中,

足迹踏遍平原沙漠,

走过海洋波涛之上,

无论何处有担可背,

我肩仍在等候。

他是“欢欢喜喜地”扛着那只找到的羊,这是真的吗?基督真是对地上的任何人都那样关心吗?一个流浪者使他悲伤,一个回转者使他欢喜吗?这种想法使我迷惑不解,但我们知道当一个牧人扛着失丧的羊回到家时,他是欢欢喜喜的。我们也懂得当一个母亲带着她曾经失去的孩子回到家门时的那种喜乐。当耶稣找到我们把我们带回天家时,耶稣心中充满了喜乐,而我们却认为太不可信了。请听西番雅的话说:“耶和华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间必因你欢欣,喜乐,默然爱你,且因你喜乐而欢呼。”我们在基督眼中是何等的宝贵。

放荡不羁的生涯

九月十九日

“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路15:13

一个人在他开始远离神之前,他先要摆脱掉神的管辖。首先他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去走那条对他又直又没有限制的老路。于是他就把所有的“财产”收拾起来——掌握起自己的权力、才干、能力,往远方去,按自己的方式——任意放荡——来过他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曾远离了神,到远方去,不住在神的家里,不像住在父亲家中的孩子。

“远方”是一个生活奢侈的地方,浪子到那里不久,他的财产就开始消耗。不多久因他的任意放荡,财产很快浪费完了。这个故事按字面讲,确实有很多青年是这样生活的。有千千万万的人,每天过着奢侈的生活——花天酒地——浪费掉大量的财富。

在属灵的应用上我们应当怎样解释它呢?罪人的“资财”包括他的恩赐、才干、权力、机会等等。他“浪费资财”就是没有把这些为神所用,没有为着世人的好处来用,没有把这些用在应用的用途上。他浪费“资财”就是把这些浪费在罪恶之中。就是这样一幅图画:一个人有权力,可以使他成为高尚有用的人,可是他竟用他的权力干起罪恶的勾当,把能力消耗在罪恶之中。在狂饮滥醉的生活中,毁坏了他的身、心、灵。那领一千两银子的仆人,他只把银子埋藏起来没有用,到末了主人来的时候,仍是那原银子,他就被定罪,被扔到外面黑暗里去。那些在罪恶之中浪费掉他的才能,用他的才能危害世人,使人的灵魂堕落的人,他将受到何等严重的惩罚呢!

欢迎浪子

九月二十日

“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路15:20

这个青年在远方,想象着他的老家。他坐在那里想到自己的耻辱、败坏,以致使他想起家来。回想起他老家的美好和福气,家里多么富有。曾经享福受宠的娇儿,今天在这里竟饿得要死。

对浪子来说,这是他幸福的时刻,是神给他的信息,让他回家去。一个被偷去的孩子远离了自己温暖可爱的家庭,可能一直在流浪,甚至流浪到老年。但他的心灵里总有些甜蜜记忆的片断,好像天空飘荡的浮云。记起孩提时躺在母亲两臂之间,被美物和慈爱围绕着;在暗淡、阴影的记忆中,记得一些很可爱、很纯洁、久已失去甚至遗忘的事物,又回到脑海中来了。因此,在每一个流浪在外远离神之人的心中,也浮现出一个美好的飘渺的影像,甚至在罪恶的娱乐中也是如此。这种影像虽然是暗淡的,而且是远不可及的,却是灿烂辉煌,犹如万道霞光的夕阳一样。这是那个失丧的孩子的记忆,是对天父爱心的记忆。这对天堂美丽的幻想,就是最坏的人也有可能得以恢复的幻想。

当浪子回到家时,他发现他的梦想得到实现了。他的父亲在期待着他——已经期待他很久了。这就是天父爱心的一幅图画,欢迎每一个失丧的孩子回到家来。他就是这样接待那最坏的人,只要他有悔罪的心。我们对神的爱的片断记忆,距实际情况还离得远呢!相离还远,神已经看见那回头的浪子,他就跑去迎接他。不论我们飘流在外多远,他总在家等候着准备欢迎我们。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