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犹大福音与新约旁经
第六章:《犹大福音》是重大的考古发现?
有人认为《犹大福音》属考古大发现,国家地理学会的贾西亚向公众表示,“这份非圣经经文的古文戏剧性出土,是公认为过去六十年最重大的发现”。著作《失落之基督教》(LostChristianities)一书的尼尔文(Bart.D.Ehrman)认为“《犹大福音》是二十世纪其中一项最伟大的历史发现,可媲美死海古卷及纳哥哈玛地古稿集的发现”。
《犹大福音》真的是圣经考古学上的重要发现?
《犹大福音》无疑也有一定的考古及学术意义,因为学术界虽已熟识诺斯底主义的基本思想,但这种认识主要来自那些驳斥他们的书籍之间接转述,真正流传下来的诺斯底主义第一手作品并不算多。因此,《犹大福音》若能妥善保存、修复及翻译,就可以让我们多一卷原本之诺斯底主义作品可作直接研究,也许能够加深我们对此主义的理解。不过,很明显,这福音书绝不会改变我们对此主义的基本理解,此福音书观点跟我们原来认识的诺斯底思想全然一致。诺斯底主义,或《犹大福音》,都绝对是异端思想。
再者,《犹大福音》也不是今天才被人发现的大秘密,如本书第一章所言,早在第三世纪,法国里昂主教爱任纽已提过此书,指它仅是宣扬诺斯底异端的假福音书,绝不足信,并把它列为旁经。
圣殿的异象
《犹大福音》在书内第二场景中形容门徒们得着圣殿异象后就告诉耶稣。该异象形容圣殿已沦为满有罪恶、淫乱、同性恋猖獗的地方,人们甚至在其内杀亲儿为祭。他们听到有人在祭坛前呼唤耶稣名字,“—–那些人站在坛(前),召唤你(名字),他们纵有众多罪过亏欠,然而所献的祭也得以成全”,于是耶稣就为该异象作喻意解释,说门徒们就是那些站在坛前的人。此事当然虚构,不过却能反映诺斯派主义者一种特别观念,他们视耶稣之死亡为一种必须牺牲,藉此可把圣殿这个已腐化的犹太人殿堂及制度更新过来。
耶稣及门徒之间这段“关乎圣殿的讨论”可算非常特别,竟以圣殿及献祭更新的观点来理解耶稣的死亡,为我们对诺斯底主义带来一点点新资料,可惜人们却因各种浮夸失实报导而把焦点都放在门徒犹大是否叛徒抑或英雄之事上,忽略了其他较新的资料。
《犹大福音》令我们更认识早期基督教?
泰瑞贾西亚又向公众表示,“这份非圣经经文的古文戏剧性出土,是公认为过去六十年最重大的发现,促进我们对早期基督教时期历史与神学观点的了解”。不少学者都赞同此观点。普林斯顿大学宗教教授伊莲.伊格斯(ElainePagels)说,“《犹大福音》这项惊人的发现,这发现及其它如《多马福音》、《马利福音》等其他埋藏将近两千年的众多发现,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基督宗教的认知。这些发现推翻了单一宗教的神话,证明早期基督宗教活动如此多元化又令人着迷”。查普曼大学的梅尔说,“要发现先前不为人知,尤其是早期基督教曾提过的福音手稿,是极为罕见的事。《犹大福音》阐明正在发展的基督教精神特征,并且再度提醒我们早期教会的丰富多样化”。加拿大阿卡迪神学院的新约圣经教授克雷格.艾凡(CraigEvans)也认为,“《犹大福音》是重要的第二世纪文献,因为这份抄本见证了当时的基督徒对耶稣与门徒的关系有各种看法”。
这些学者都认为《犹大福音》可证明早期基督教会多元及复杂性,甚至证明各传统之间存在着各种竞争。
其实《犹大福音》手抄本内容毫无新鲜之处,并没有为世人带来历史上之耶稣和犹大的新知识,而其中的诺斯底主义思想又是学者从前已认识的,所以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例如新约学者大卫、汤臣(DavidThompson)认为此书除了为犹大的历史角色提供崭新(虽属虚构伪造)解释外,对当时被视为异端的诺斯底群体并无提供新的资料。
《犹大福音》仅是一种宣传工具
的确,《犹大福音》内的观点并不能代表当时代某些人的观点。
《犹大福音》记载的既不是历史真相,也不是诺斯底主义者整体上真正的想法。他们根本有很多对耶稣故事的诠释或篡改,有几十种内容不一致的“福音书”,《犹大福音》只是其中一种。这福音书仅是昔日某些诺斯底主义信徒宣扬其教义的一种工具,而此福音书选取的方法是把犹大写成英雄。当然,把犹大写为英雄,不是这福音书的真正目的,这福音书不是想为犹大平反什么。犹大是叛徒,是英雄,根本跟这教派无关。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要表达出诺斯底的重要信念:旧约的创世上帝不如新约的智慧上帝,而耶稣要藉钉十架来脱离身体,解放内里的灵或神性。
早期基督教并无出现多元信仰
初期教会确面对异端的困惑,所以须要建立圣经正典及使徒信经,以分辨真伪,但并无证据显示当时主流教会内有多元或复杂的信仰教义。早期的希罗哲学教派如伊壁鸠鲁派(Epicureanism)、斯多亚派(Stocism)或犬儒派(Cynicism)固然不能影响基督教(保罗在其书信中提到的异端或“世上小学”、“虚空言语”,可能是指这些教派),即使是较后兴起而影响教会最深远的诺斯底主义,也不能真正威胁教会的正统信仰。那位诺斯底派基督徒领袖马吉安后来也被教会除籍,以表示正邪不两立,正统与异端壁垒分明(由于马吉安主张之教义跟诺斯底主义有相同处但也有相异处,故此有人不视他为诺斯底主义者,而另称之为“马吉安主义”,是一种介乎正统信仰与诺斯底主义之间的信仰体系,此体系有强烈的反犹太人意识)。
至于其他异端,如有波斯祆教背景的摩尼教异端或在弗吕家兴起的异端孟他努主义(是一个过份强调圣灵恩赐的信仰体系、教义极偏激)、对教会就更不造成什么重大冲击了。因此,从《犹大福音》这旁经去推断初期教会有多元信仰,或“当时的基督徒对耶稣与门徒的关系有各种看法”,实属非常武断。
笔者认为,《犹大福音》或能促进我们对早期“基督教异端”的了解,却不能促进我们对早期基督教的了解。初期教会绝大部份时间都以正统新约书卷为依归(无论是正典被确立之前抑或之后),四卷有使徒见证及亲身经历的福音书从来都是教会的权威,不合乎这四福音书内容的其他福音书就少有能打入教会圈子,因此,根本没有出现过真正严重分歧。
如上文所述,大多数正典(包括四福音在内)之成立,只不过由教会所举行的一些会议来加以公认而已,不是经过那些会议才“选出”四福音来(当然,教会纵是全以四福音为依归,但一些神学上的意见分歧总是有的,所以出现有几次大公会议的争议)。爱任纽等教父判定《犹大福音》等书卷为异端,亦没有遇到什么非议。今日基督教一样有正统及极端、异端教会一样,但我们不能说今日基督教存有多元性、复杂性或竞争性。
早期基督教只有多元的护教学派
可以说,在开始多个世纪,教会都是维持着正统信仰的。当然,教会也一直对抗着各种异端的挑战,于是出现了如殉道者游斯丁,提阿非罗,亚历山太的革利免,俄利根,希坡律陀,特土良及爱任纽等多位著名的护教家,也有多种的护教作品,如爱任纽的《驳异端》,但教会本身却没有什么多元色彩或重大分歧。当然,为替基督教信仰抗辩,教内几种独特的思想学派逐渐形成,如亚历山太的俄利根及革利免爱使用强烈的哲学与灵意来捍卫信仰,小亚细亚的爱任纽就较强调文法及历史的向度,而迦太基的特土良就强调理性与权威。这其中确有“多元性”,亦曾出现有一些神学性的意见分歧(例如他们就基督救赎观及洗礼问题就曾有颇激烈争论),但都不是信仰核心教义本身出现争辩或分歧。他们全都属乎正统信仰。教会发展到了中世纪才出现有各种神学混乱与错误,最后导致马丁路德发起的改革更新运动,基督新教或改教宗(Protestants)由此而生。
简言之,《犹大福音》并不是诺斯底主义者的“主流”思想,而诺斯底主义本身也并未真正影响昔日的主流教会。既是这样,《犹大福音》就不能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基督宗教的认知,更不能有什么原来“早期基督宗教活动如此多元化又令人着迷”的情况。正如本书前文提过,《犹大福音》只是新约旁经其中一本,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它并不真是四福音之外的一卷什么“新福音书”。它唯一独特之处,大概只因它已佚失将近一千七百年,到现在才首次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已。
由于《犹大福音》并不新鲜,难怪昔日在埃及沙漠出土后一直不怎样被重视,经过古董商们几度易手,由埃及流入了欧洲,再到了美国,最后被闲置在纽约州长岛的银行保险箱中,一共放置了十六年,到了2000年才被古董收购商查克斯收购。她购后曾经试图把这古抄本出售,却找不到买家。此福音书能引起轩然大波,只不过是因为有国家地理学会这等有份量的机构垂青它,为它宣传而已(同时,如本书序言所说,这也跟丹布朗的“达文西密码”已制造了“质疑圣经权威”的不良风潮有关)。
《犹大福音》仅是二、三世纪诺斯底主义者冒犹大之名写的一本旁经,仅是当时存在的数十种旁经的其中一本而已。此“福音书”唯一的用途,大概只不过让我们多了少许关于一个当时被视为异端的教派思想之资料而已,或只不过证明了爱任纽在公元180年所曾强烈抨击的错谬福音书,的确存在。
《犹大福音》并不能指出早期教会的多元性。
《犹大福音》只是诺斯底主义教派的信徒用来宣扬其教义、抗衡正统教会及正典教义的工具,一个“喻意”故事,藉此来宣扬其某一教派那种以灵为美为善、以物质为丑为恶的“另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