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犹大福音与新约旁经

第一部份关于犹大福音

第一章《犹大福音》是什么?

《犹大福音》(TheGospelofJudas)是一份用古埃及科普特语(Coptic)写成的古代芦苇纸手稿集的其一部份,这手稿集共有六十三页,已湮没将近一千七百年,源自主后三或四世纪(220-340年间)。这手稿译自希腊文原稿,该原稿约是主后150年作品,当然该原稿已佚失。

《犹大福音》出现的经过

这份以兽皮装订的芦苇纸古抄本(PapyrusManuscript),在1950至60年代在埃及明亚省(ElMinya)附近沙漠某洞穴中被一位埃及人发现,他很快就转手卖给一个开罗古董商。经过古董商们几度易手,由埃及流入了欧洲,最后到了美国。然而,这古抄本并不受人重视,被闲置在纽约州长岛的银行保险箱中,一共放置了十六年,到了2000年才被瑞士苏黎世(Zurich)古董收购商莉达.纽斯柏.查克斯(FriedaNussberger-Tchacos)收购。

查克斯不知道这埃及古籍有多大考古价值,曾经试图把这古抄本出售,但找不到买家,而出土后的古抄本又有迅速腐蚀瓦解情况,她就在2001年二月把这古抄本送往瑞士巴塞尔(Basel)的梅塞纳斯古代艺术基金会(MaecenasFoundationsforAncientArt,以下简称“瑞士基金会”)进行保存与翻译,这瑞士基金会的成立宗旨是去保护那些在贫穷国家发掘出来的考古遗迹。这基金会邀请了国家地理学会去协助他们。

国家地理学会随后就跟世界各地学术单位作跨国合作,经过一段时间鉴定、保存并翻译,鉴定结果显示古抄本是主后300年左右的手抄译本,译自原始的希腊文版古本。合作单位包括该瑞士基金会及韦特史料研究所。韦特史料研究所附属的韦特历史研究基金会(WaittFoundationforHistoricalStudies)亦为是次研究提供大量财政支持。由于古抄本集由查克斯提供,因此也称为《查克斯古抄本集》(TheTchacosCodex)。

至于保存及翻译程序,他们邀请瑞士学者鲁道夫.凯瑟前来协助恢复原稿,并抄写及翻译抄本内文。按凯瑟表示,古抄本状况很差劲,很多页数不见了,有些则被重新编排过,上半部编有页码的部份也十分破碎,还有近一千片的碎件难以拼凑。他说,“整份古抄本非常脆弱,只要轻轻一碰就碎了”。协助凯瑟去拼凑这些复杂拼图的,还有瑞士的芦苇纸保存专家罗伦斯.达尔布雷(FlorenceDarbre)与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的科普特语专家瑞果.沃斯特(GregorWurst)。据说,他们对古抄本的拼凑过程共花了五年多时间。

六十三页多的《查克斯古抄本》中,《犹大福音》占二十六页,写在十三张芦苇纸正反两面。这种正反两面写法令拼凑功夫更为困难,因为如果有碎片在这页看来通顺的话,它的背面内容也一定要同样通顺。当然,除两面内容都要通顺之外,其中的芦苇纸纤维也一样要纹理连贯,才可肯定拼凑正确无误。拼凑后的抄本主要由凯瑟作翻译,亦有芝加哥大学的埃及古物学家并科普特语学家冯斯华.高达前来协助翻译。

顺带一提,古埃及科普特语(Coptic)是昔日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一带的通用语言,亦是当时居住该地区之基督徒使用的语言。今日该些地区虽仍使用科普特语,而那些使用科普特语或有浓厚科普特文化气息的教会就称为科普特教会(CopticChurch),但时移世易,言语变化已很大,所以今日只有极少数语言专家可以把古埃及科普特语翻译成英文。

这古抄本共包括四种不同文件:页1-9,是《彼得致腓力书信》(EpistletoPhilipthatisascribedtoPeter);页10-32,是标题为《雅各》的文稿(又名《雅各启示录》TheRevelationofJacob),两份抄本都在纳哥哈玛地NagHammadi古抄本中可以找到(参本书第十五章)。页33-58是《犹大福音》;页59-66是另一段文字,学者暂称之为《阿罗基耐书》(TheBookofAllogenes)。这些都属于新约旁经。

《犹大福音》写作动机

《犹大福音》原文为希腊文,作者不详。没有任何证明是出自门徒犹大之手,这书写成时,犹大已死了超过一百多年。后来,它被译成古埃及科普特语,毫无疑问,这次发现之古抄本是硕果仅存的文献了。《犹大福音》最特别之处是对于耶稣与门徒加略人犹大之间关系提出不同观点。新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及《约翰福音》都叙述犹大是出卖耶稣的门徒,一位叛徒,但《犹大福音》却把犹大叙述为一个因着耶稣之要求,而不得不把耶稣交给当权者处置的人。

按《犹大福音》记载,耶稣告诉犹大,“—–你将凌驾所有人,因你将牺牲那遮蔽我的肉身”,下一句亦可意译为“因为你将为我脱去包着我灵魂的外壳,就是我的身体”。也就是说,犹大要协助耶稣作出十架牺牲,这样耶稣的灵魂才可以脱离肉体,得着释放自由。这种记载跟圣经四福音记载有很多出入,并不足信。这种“脱去身体”描述,完全是初世纪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思想,把肉体视为束缚人灵性的躯壳或监狱。

《犹大福音》有浓厚诺斯底主义思想,因此一般相信原版的希腊文福音书是介乎正统的圣经四福音书与主后180年之间的早期诺斯底派基督徒写成的,属于当时为数不少之新约旁经(不被接纳为新约正典的经书)的一种。诺斯底教派强调“知识”或“智慧”,相信灵智上帝是一种智慧,或说,一种赋有能量的智慧,而人惟有透过得着上帝所赐与的智慧力量,才可得蒙救赎。他们认为旧约那创造物质世界的上帝是邪恶的,只有另一位跟这物质世界全然无关的灵智上帝才是至高无上的神。

受诺斯底派主义影响的基督徒把这教义套在耶稣身上,认为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间,主要不是要透过十架宝血救赎来拯救世人,而是要把奥秘知识与智慧传授给较具慧根的一群人,从而教导他们如何摆脱肉身羁绊,回到人类起源的精神领域。他们也相信,真正的灵智上帝,即耶稣的上帝,比旧约中那位创造宇宙的上帝更崇高。关于这昔日的诺斯底主义,本书会在第八章作简述。《犹大福音》就是诺斯底派基督徒宣扬耶稣这种“救恩”的作品,作者相信耶稣门徒中只有犹大有慧根能明白耶稣教诲的真正意义。犹大最后为了实现耶稣旨意,就把耶稣交在当权者手中。

《犹大福音》虽仅是初世纪诺斯底教信徒的作品,内容并不足信,但却被国家地理学会视为惊世大发现,可以还“二千年来被蒙冤为叛徒”的犹大一个清白。他们认为这书卷可能可以指出犹大不仅不是背弃耶稣的门徒,且是成全耶稣救赎的英雄。国家地理学会项目节目执行副总裁泰瑞贾西亚(TerryGarcia)向公众表示说,“这份非圣经经文的古文戏剧性出土,是公认为过去六十年最重大的发现,促进我们对早期基督教时期历史与神学观点的了解,十分值得历史学家、学者与神学家继续研究。研究过程必定耗时多年,也会有许多意见交流,如今只是刚开始罢了”。

至于韦特史料研究所的创办人泰德.韦特(TedWaitt)亦表示,“我们所赞助的研究与探索,是能增进了解世界文化和历史的宝贵新知,这便是组织的宗旨”。

“可以帮助这份史料真相大白,我们感到十分光荣”。

国家地理学会又在他们于美国华盛顿的总部向世人展示该份《犹大福音》手稿。事实上,早在国家地理学会高调介绍《犹大福音》之前,已有不少学者围绕着它展开辩论。究竟这古抄本有真确性是否就代表其内容可信?基督教又需否修订对叛徒犹大的传统看法?关乎这些问题,本书稍后再作讨论。

中西方基督教人士虽有热切讨论,也有少数基督教学者认为有需要重新评估门徒犹大,他可能的确只是按照耶稣吩咐行事。例如拿大阿卡迪神学院的新约圣经教授克雷格.艾凡(CraigEvans)就非常赞赏《犹大福音》的发现与出版,“《犹大福音》或许能帮助我们更了解新约福音暗指的事物”。不过,整体而言,基督教并不认同此福音书记载,天主教方面也没有太大反应,当美国芝加哥天主教神学院院长西尼尔神父(他是梵蒂冈圣经研究委员会的委员)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也认为教廷不会视《犹大福音》为威胁,而只会重申新约圣经的正典地位,他说“若突然有成千上万的基督徒承认《犹大福音》,教廷可能才会发表声明。但我想教廷根本不会关心此事”。

据称,这份《查克斯古抄本》日后将会交给埃及,亦即它出土的地方,成为开罗科普特博物馆(EgyptísCopticMuseum)的珍藏。瑞士基金会的董事长马利欧.罗博(MarioRoberty)宣称,“我们很高兴团队齐心协力复原这份文件,往后的学者与大众可以世代对其进行研究,这份古物也将再次回到出土的埃及。我们正与埃及当局密切合作,期待古抄本再『回家』的日子到来”。古抄本主要译者凯瑟说,古抄本的修复及翻译工作会一直进行着,他希望后代学者可以努力拼出更整全面貌,找到更多遗失的段落。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