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入世的清教徒

保持敬拜的灵活清新

对于敬拜,清教徒最担忧的事之一是让它变成了一种程序,因僵化重复而失去了力量。这就是清教徒对圣公会《公祷书》抱有敌意的核心原因。

在每周主日敬拜中,清教徒传道人不是重复同样的话,而是用自己的话祷告,并每周讲一篇新讲章。清教徒的最大对手理查德·胡克为这种每周重复同样话的敬拜形式提供了最佳的控诉状。胡克对清教徒讲道很受人们欢迎的原因进行了推测,他承认,当时在国教会里“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因为人们听到的东西常常是以前早已听过的,而且他们晓得只要喜欢,以后还可以再次听到,于是人们就只能把听到的东西当成耳旁风。”相反,清教徒的讲道有一种自然能力“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讲章总是新的”。@1即使是清教徒自己,也不一定能把这一问题讲述得比这个更好。

清教徒敌视敬拜中的懒惰和伪善。心不在焉地“走过场”对他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理查德·巴克斯特指出,在敬拜中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他写道:

“假如只是活动身体、动动嘴唇、弯弯膝盖,那么真的很容易—–;是的,倘若只是将一天的时间大多花费在数着念珠喃喃祈祷、重复固定的话语和固定的祷告上—–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敬拜比上面所有这些都困难。”@2

清教徒也希望在敬拜中保持一种自发性的成分。他们保护传道人根据地方聚会需要、被圣灵感动而选择讲章主题的权利和义务,而不鼓励他们使用礼仪手册里印好的讲道词。他们不喜欢从祷告书中诵读“规定好”的祷告文(虽然他们并不反对人们写下自己的祷告词来公开使用)。一位与清教徒同时代的人说:清教徒“最推崇靠着上帝的恩赐、随着当时的需要与场合不同而变化的祷告;但他们—–并不认为固定形式的祷告是非法的。”@3

对清教徒而言,照祷告书祷告无异于在早餐桌旁从一本书里诵读祝辞来向家人问安。霍顿·戴维斯评论说:“他们学会了在基督的爱里,像对父亲一样和上帝说话。”@4清教徒渴望自由,不愿受限制。弥尔顿写道:“无论是我们的祷告还是感动我们祷告的圣灵,都是最不可能被禁锢的,将二者强行封闭限制在固定用语的藩篱中,这是暴政。”@5

@1The Laus of Ecclesiastical Polity[Davies.Worship of the English Puritans,p.186].

@2The Saints’Everlasting Rest,p.128.

@3John Geree,The Character of an Old English Puritan[Collinson,p.361].

@4Worship and Theology—–1603-1690.p.191.

@5Eikonoklastes[CPW.3:505].威廉·辛克(William Hinde)写道:“如果有谁依赖于书面祷词,而从不努力地发自内心向上帝说话,那么我看这种人远远没有经历到真祷告的力量、实行、安慰和效果。”(Life of John Bruen[R.C.Richardson,p.47])

最能体现清教徒敬拜之创造性的也许是他们在教堂建筑之外的敬拜活动。这种敬拜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私下里的每日敬拜,它几乎是清教主义的同义词。由于清教徒强调私下里的敬拜,他们创立了一种帮助默想的文体,其中最著名的是巴克斯特的《圣徒永恒的安息》(Saints’Everlasting Rest),直到如今它仍是经典。@1

除了鼓励私下敬拜之外,清教徒还致力于培养家庭敬拜的创造性。这类敬拜有些是一家人的敬拜,有些包括邻居和朋友。清教徒家庭安排自己的感恩日和禁食日。@2一本日记里有如下这样的记录,它描绘了这种家庭聚会的风味:

“由于我妻子和儿子的康复,我们在家里举行了一次感恩的严肃日;感恩分享由我儿子以利亚撒开始,然后是道森先生和约翰,最后我以证道和祷告作结束;我们招待了五十多人;赞美上帝。”@3

兰开夏(Lancashire)郡的牧师托马斯·帕吉特(Thomas Paget)鼓励将家庭敬拜扩展为家庭聚会:

“在某些不寻常情形下,一个家庭的家长渴求敬虔的弟兄和基督徒邻人陪伴、帮助他们,一起更严肃地履行敬虔责任—–这不仅是合法、合理的,也是有用和必要的。”@4

视家庭敬拜为清教主义的标志,已成了学术界的老生常谈。克里斯托弗·希尔曾写过有关清教徒“家庭属灵化”的文章@5。劳伦斯·斯通在著述中也提到一种“用家庭来替代教会的普遍倾向”,并下结论说:“清教主义的实质是家庭教会”。@6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威廉·珀金斯曾经谈及,家庭是“小型教会”@7。

@1有关清教徒的默想,可参阅U.Milo Kaufmann,The Pilgrim’s Progress and Tradi-tions in Puritan Meditation.以及Charles E.Hambrick-Stowe,The Practice of Piety:Puritan Devotional Disciplines in Seventeenth-Century New England.

@2一位牧师的日记记录了四年当中这类家庭敬拜的次数,每年的次数分别是57、48、64和47(Davies,Worship of the English Puritans.p.283).

@3Oliver Heywood,Diary[Davies,Worship of the English Puritans,p.282].

@4Demonstration of Family Duties[R.C.Richardson,p.90].

@5Society and Puritanism,pp.443-81.

@6Family,p.141.

@7Works[Wakefield.p.55].

清教徒的安息日

守礼拜日是一个巨大的话题,此处我们必须简略涉及,是因为它和清教徒敬拜相关。这里我仅简述清教徒安息日教义的要点,如需了解更详细、丰富的记载可参见几份出色的研究文献@1。

@1关于清教徒安息日的重要研究包括:W.B.Whitaker,Sunday in Tudor and Stuart Times(London:Houghton,1933);James T.Dennison,The Market Day of the Soul;Winton U.Solberg,Redeem the Time:The Puritan Sabbath in Early America;Christopher 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ch.5;R.J.Bauckham,”Sabbath and Sunday in the Protestant Tradi-tion”,见D.A.Carson编著的From Sabbath to Lord’s Day:A Biblical,Historical,and Theo-logical Investigation,pp.311-44(Grand Rapids:Zondervan,1982)。

虽然严守安息日是清教主义的明显记号,但守礼拜日这一问题远远涉及到清教徒以外的社会中。它不只是教会事务,也是社会政治事务。十六世纪某些圣公会会员和清教徒一样关心确立安息日政策。对这一主题的历史进行研究揭示出,要求保持礼拜天为工休日,既是一种教会行动,也是一种社会行动。清教徒为守礼拜日提供了神学根基。因此,虽然所有的清教徒都严守安息日,但并非所有严守安息日的人都是清教徒。

清教徒明确表达了守安息日的多处圣经依据。每个礼拜休息一天是为了纪念上帝创世,这也是上帝(据圣经《创世记》2章1~3节)对被造物的谕令。十诫的第四条诫命使得将七日中的一日分别为圣成了道德命令。新约圣经中的主日使得礼拜日成为基督复活的纪念日,这也是将安息日从一个礼拜的第七日(犹太教安息日)移至第一日的原因。因为礼拜日是停止世上劳动、敬拜上帝的一天,所以守礼拜日也预表了信徒在天堂里的永福。

清教徒将守礼拜日的理论部分建基于第四诫命,这就接受了旧约中的安息日和新约中的主日之间的连续性。然而,这种做法同时又将旧约中作为礼仪律法的安息日和新约中作为道德律法的安息日区分开来。旧约中对第七日所作的各种规定,及严格禁止工作和活动,这些是礼仪律法,基督来临后已废除了。但七日中的一日应该用来休息和敬拜,这一道德原则是“自然的、道德的和永久的”原则@1。一位清教徒理论家判定,守安息日中的永久性道德成分是“在七日中分出一日常规性地侍奉主”,而其中被基督废除的礼仪部分是“严格规定这一日是礼拜六、严格歇工,正如犹太人所做那样”。@2

根据第四条诫命的原则,守礼拜日的部分含义是休息,不做日常工作。守安息日是对抗世俗风气的解药。阿瑟·希尔德山姆(Arthur Hildersham)指出,那些工作狂、心灵濒临“败坏、与世界粘连在一起”的人,尤其必须守安息日@3。尼古拉斯·鲍恩德(Nicholas Bownde)有类似说法:“如果我们被世俗事务所缠绕,就无法从事上帝的事务。”@4在威廉·埃姆斯看来,礼拜天不适于从事的活动是“那些和我们的财富和收益有关的事务”@5。

无论动机如何,严守安息日歇工,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社会行动形式。全国政府和地方政府热心通过并推行安息日法律的一个原因是,若没有这部法律,有些雇主会迫使工人每周工作七天。用巴克斯特的话来说,严守安息日能保护雇员,他们“无助地被主人掌控,这些主人强迫他们劳动,同时也限制他们,不让他们侍奉上帝”。@6理查德·白菲尔德(RichardByfield)曾保护佣人拒绝在礼拜天工作的权利。@7

@1Nicholas Bownde.The Doctrine of the Subluth Bauckham.”Sabbath and Sunday.”p.324].

@2Gervase Babington.A Very Fruit ful Erposition of the Commandments[Dennison.p.36].

@3CLII Lectures Upon Psalm LI[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75].

@4The Puritan Doctrine of the Sabbuth[Dennison,p.48].鲍恩德(Bownde)批评某些人“认为参加公共礼拜仪式就是守安息日的全部,所以他们一走出教堂大门,就开始谈论所有世俗的事物”。

@5The Marrou of Theology.p.299.

@6The Catechizing of Families[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66].希尔引用了一些迫使雇员每周工作七天的制造商和实业家的例子(p.152)。

@7The Doctrine of the Sabbath Vindicated[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77].威廉·高治每个周六晚上不吃晚餐,好让他的仆人不用太晚睡觉,主日也不让仆人留下来做饭(Hill,p.181).

克里斯托弗·希尔进一步建议,不仅雇员需要这类保护,雇主也需要:“在十七世纪,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保护那些工作狂们免于自我伤害:完全禁止人们在礼拜天工作及来往于市场。”@1

在十八世纪,约瑟夫·阿迪逊(Joseph Addison)曾回顾清教徒给英格兰带来的守礼拜日这一遗产,得出结论说:

“如果保持第七日为圣日只是一种人类制度,那么这简直是人能想得出来的、能使人类优雅文明的最佳方法了:—–在一个指定时间,全村在一起聚会,带着最优雅的面容,穿着最整洁的服装,就一些日常的话题互相交谈,听人把他们的责任向他们解释,聚集在一起敬奉至高者。”@2

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丝对守安息日的世俗态度,但它提醒我们,守安息日有其社会向度。

在道德层面上,守礼拜日部分是强调为有需要的人施行怜悯。弥尔顿主张用这一天“来促进对慈善的研究和实践”,乔治·维瑟(GeorgeWither)主张用这一天来偿还“亏欠邻人的善行”。@3

前面我提及了对守礼拜日的实用主义辩护。与此相比,清教徒走得更远。他们对严守安息日的独特贡献是坚持礼拜日的主要目的是宗教敬拜。尼古拉斯·鲍恩德写道:“休息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全身心—–参与对上帝的敬拜。”@4彼得·贝利(Peter Bayley)劝诫说:

“人们不要以为主日只需要单单休息而不劳作;在主日他要停下他的工作,而花时间完成属灵的责任。”@5

@1Society and Puritanism,p.152.

@2The Spectator,No.112[Hill.Society and Puritunism,p.217].

@3出自弥尔顿(Milton),希尔在Society and Puritanism中引用,p.199;Wither,Hymns and Songs of the Church[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212].

@4The Doctrine of the Sabbath[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71].

@5The Practice of Piety[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82]. 

约翰·菲尔德的礼拜天责任手册是一个典型例证:上帝的子民应该花时间“听他的道,致力于祷告,接受圣礼,默想他的奇妙大工,并将神圣职责付诸实践”。@1

清教徒的安息日不仅要求歇工,同时也反对将礼拜天作为闲散的一天。清教徒的礼拜天并非无所作为的一天。一位清教徒写道:

“如果守安息日仅仅是休息、不做日常工作,那就像动物一样守安息日;如果这种休息阻碍了人们在外在和内在上对全能上帝的敬拜,那就应该禁止这种休息。”@2

除非我们理解与守礼拜日相关的敬虔原则,否则可能会误认为清教徒的某些禁忌很滑稽。守安息日的核心是将此日分别为圣归于上帝。任何事情若妨碍了分别为圣就要除掉,无论是工作还是不工作,例如体育或闲散。威廉·埃姆斯把握到了此事的核心,他写道:

“正确地守安息日包括两方面:休息以及将此休息分别为圣。—–让休息分别为圣,此日本身也分别为圣,是我们特殊的奉献,用于敬拜上帝。

—–若忙于各种事务、贸易、宴会、体育及其他勾引人心思的活动,使人离开操练敬虔,这就没有守安息日。”@3

理查德·格里纳姆指出:当人们在礼拜天工作时,很简单,这表明“他们还未学习将此日分别为圣”。@4

@1A Godly Erhortation—–[Knappen.Tudor Puritanism.p.448].

@2A.B.,The Sabbuth Truly Sancti fied[Dennison.p.133].

@3The Marrow of Theology,pp.298-300.阿美斯将这一教义分成“休息”和“将此休息分别为圣”两部分,在清教徒作者中这也是标准的做法。

@4Works[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51]. 

因为清教徒安息日最根本的核心是将此日分别为圣来敬拜上帝并服侍他人,所以清教徒严厉拒绝将休闲作为礼拜天的追求。威廉·珀金斯写道:

“许多人将主日作为体育和消遣的固定日期,这是一种明显的滥用,这一天本应分别出来敬拜上帝、并增进宗教的责任。”@1

理查德·巴克斯特就此推测:周间生理过劳的人不是心理疲乏,而是身体疲倦,“因此最好的休闲就是身体放松、并让心灵在造物主和救赎主里、在他们永恒的安息里得到圣洁而喜乐的操练”。@2有些人宣称工作者唯有在礼拜天才能够玩耍,对此巴克斯特、多德和克列佛等清教徒做出了非常人性化的回答:雇主应该允许劳动者在周间休闲。@3

今天这个不敬虔的时代将上述守礼拜日的做法丑化为沉闷无趣的经历。而遵守礼拜日的清教徒们在上帝和同胞面前持守清洁的良心,他们喜欢那么做。约翰·普雷斯顿称自己“在欢乐中守”那日。@4乔治·维瑟说,“圣化的欢乐”和“矫正的良心”是守安息日得到的奖赏。@5托马斯·富勒用以下语言来描绘人们对守安息日的喜爱:

“人们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地喜欢遵守这一教义。究其原因,部分是因为守主日本身的纯洁性,部分是由于持守者非常敬虔;所以人们开始严格持守—–主日。”@6

托马斯·胡克所提的一个精辟问题是对这一话题的总结:“将安息日分别为圣,难道不比亵渎此日更好吗?”@7

@1Works[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74].

@2The Divine Appointment of the Lord’s Day[Dennison.p.176].

@3Dennison,p.176: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97.

@4The Saint’s Qualification[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76.

@5Hymns and Songs of the Church[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212].

@6The Church History of Britain[Dennison,p.43].

@7The Christian’s Two Chief Lessons[McGee,p.247]. 

教会是团契

前述清教徒教会观的几乎每件事都触及了团契的概念。清教徒削弱了体制性教会的教阶等级制度和固定庆典礼仪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的教会,在这样的教会里,圣徒在对上帝的敬拜中所形成的团契成为教会生活的核心。

重视团契可以从清教徒对教会的定义中看出来。例如,威廉·埃姆斯将教会定义为“信徒们因特殊的凝聚力聚集在一起的社团,以操练圣徒间不停歇的沟通”@1。另一位新英格兰清教徒将教会定义为“一个借着与上帝和彼此之间的圣约结合在一起的团队”@2。

在国立教会系统中,地方教区机械性地决定教会组织,清教徒用另一种理念逐渐取代了这一系统,即教会由会员自愿选择而从社区里“聚集”而成。这种自由精神贯穿在威廉·布拉福德总督对普利茅斯教会的描述之中:“主的自由子民在福音的团契里,自己(凭着主的约)组成了一个教会的实体。”@3

清教徒会众非常强调民主精神而不崇尚教会秩序的等级制度,这使得强调教会生活的团契特性变得很容易。几年前我访问约翰·班扬年轻时所在的教会,导游指出,这所原来的天主教教堂前部有一个侧门,专为教士所用,以尽量避免和平信徒接触。与此成鲜明对比,理查德·席布斯将教会描绘为一所医院:

“基督的教会是一家公共医院,其中所有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属灵疾病;为此,我们彼此之间都应该操练智慧和温柔谦卑的精神。”@4

前面我提到清教徒强调教会的属灵特质。它所引出的一个结果是,属灵的亲密情谊,而非体制性的会员身份成为信徒之间真正的纽带。基督徒的属灵交通是清教徒所倡导的伟大主题之一。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同族人威廉·胡克说:“同一条恩典爱索将天下所有敬虔者的心连接在一起。”@5

@1The Marrow of Theology[Emerson,Puritanism in America.p.26].

@2米勒在Seventeenth Century中引用.p.435。

@3History of the Plymouth Plantation[Schneider.p.22].

@4The Bruised Reed[George,p.414].

@5New England’s Tears—–[McGee.p.155]. 

托马斯·瓦特逊用同样的比喻说:“上帝的孩子们通过爱的纽带结合在一起,就像身上的所有肢体通过神经和韧带结合在一起那样。”@1难怪理查德·席布斯将退出基督徒团契视为“极大的恶行”@2。

毫无疑问,这种对团契的重视是由清教徒生活的文化环境所导致的,当时,清教徒是常遭迫害的少数派(或者说,在新英格兰他们是旷野边缘的人)。他们几乎是被迫去追求一种教会内的教会生活。就像其他少数派那样,他们因效忠于一个共同理想而结成紧密关系。托马斯·凯斯(Thomas Case)在监狱中写道:“哦,当我们被剥夺了参加圣徒聚会和安息日礼拜的权利时,我们是多么渴想这些聚会敬拜啊。”@3托马斯·杜利特尔(Thomas Doolittle)说道:“基督的群羊是喜欢群居的”,他们“喜爱和羊在一起,不喜欢和狼在一块儿”。@4

清教徒团契观的一部分是相信基督徒可以彼此施以有益影响。在属灵上相互扶持成为清教徒的主要理念之一。席布斯赞赏“圣徒们的甜蜜交通—–在圣洁之路上彼此坚固、互相勉励”,他还说,基督徒能“吸引、促使其他人去爱—–最佳美之事”。@5托马斯·瓦特逊建议,应“常与已被称义的人在一起,借着他们的安慰、祷告和圣洁的榜样,他们可以帮助你成圣。信经里所说的圣徒相通,应该体现在我们团契里”。@6

@1The Beatitudes,p.231.属灵团契的理念引发出一些清教徒最美的语言。罗伯特·寇奇曼(Robert Coachman)称之为“最令人欢乐的露珠和最甜蜜的香膏,一个令人眼目陶醉,另一个使人嗅觉愉悦”(The Cry of aStone[McGee.p.206])。罗伯特·博尔顿(Robert Bolton)写道:“弟兄相爱的神圣火花一旦由圣灵在真诚的基督徒心中点燃—–那么它就永不熄灭—–而是在他们胸中持续燃烧—–带来地上彼此间最亲爱最甜蜜的温暖。”(Instructions for aRight Comforting Afflicted Consciences[McGee,pp.205-6])

@2A Consolatory Letter to an Afflicted Conscience[McGee.p.205.

@3Correction,Instruction:or,a Treatise of Afflictions[McGee,p.205].

@4Rebukes for Sin by God’s Burning Anger[McGee,p.186].

@5The Saints’Cordials[McGee,p.195].席布斯在其他地方写道:忽视“他们的圣洁聚会、敬虔教导、神圣安慰、弟兄劝勉和仁慈责备所带来之益处”,是很危险的(AConsolatory Let—ter—–[McGee,p.195])。

@6A Body of Divinity[McGee,p.202].瓦特逊在他关于“八福”的书中写道:“如果你们想要清心,那么就与清心的人同行。—–彼此相交是会产生同化作用的。”(p.195)

清教徒希望其他信徒活出最好的属灵生命,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理解清教徒团契中的劝勉和纪律。塞缪尔·瓦德在日记中写道:

“当你看到那些可怜的人全力以赴奔向罪孽时,为他们哀哭吧,但不要侮辱他们。用尽可能温柔的方法来挽回他们,不要使用粗暴的言词来激怒任何人。”@1

罗伯特·寇奇曼(Robert Coachman)指出:

“活在这样一个团契内,在弟兄们如此关爱的目光注视下,于是就不愿再继续犯罪而使大家感到痛苦—–这实在是莫大的荣幸。”@2

清教徒视教会为那些委身于基督并相互委身之人的团契,这一教会观唤醒了清教徒某些最深邃的情感。理查德·马瑟将教会描绘为:

“基督徒的团体,因上帝大能和怜悯的呼召来与基督团契,靠着他的护佑一起生活,靠着他的恩典而共同持守信仰合一、弟兄之爱,并且—–使自己与基督联合,也彼此相连,靠着圣灵的恩助,一起圣洁地敬拜上帝、彼此造就。”@3

@1Knappen,Two Elizabethan Puritan Diaries,p.120.

@2The Cry of aStone[McGee.p.198].

@3米勒在Seventeenth Century中引用,p.435。 

小结

清教徒从未组成一个单独的宗派。他们在教会体制方面所留下的唯一遗产是,通过使教会越来越独立于国立教会,奠定了宗派多元化的基础。

但清教徒所坚持的原则,比他们在教会体制方面所留下的遗产更为重要。清教徒将教会体制建基于圣经权威之上。他们视教会为属灵实体,扩展了平信徒的作用。他们简化了敬拜,鼓励会众参与,尊重上帝之道的能力,并在敬拜中培养创造性。他们将礼拜天分别为圣用于敬拜,并以教会中的团契生活为乐。

延伸阅读

Percy A.Scholes,The Puritans and Music in England and New Eng-land(1934).

Nathaniel Micklem,ed.,Christian Worship:Studies in Its History and Meaning(1936).

Horton Davies,The Worship of the English Puritans(1948).Patrick Collinson,The Elizabethan Puritan Movement(1967).

James H.Nichols,Corporate Worship in the Reformed Tradition(1968).

Horton Davies,Worship and Theology in England:From Cranmer to Hooker,1534-1603(1970).

E.Brooks Holifield,The Covenant Sealed:The Development of Puri-tan Sacramental Theology in Old and New England,1570-1720(1974).

Horton Davies,Worship and Theology in England:From Andrewes to Baxter and Fox,1603-1690(1975).

Winton U.Solberg,Redeem the Time:The Puritan Sabbath in Early America(1977).

Paul D.L.Avis,The Church in the Theology of the Reformers(1981).

Charles E.Hambrick-Stowe,The Practice of Piety:Puritan Devotion-al Disciplines in Seventeenth-Century New England(1982). 

***************************************

“礼仪越多,真理越少。”——理查德·格里纳姆

“将安息日分别为圣,难道不比亵渎此日更好吗?”——托马斯·胡克

“基督的教会是一家公共医院,其中所有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属灵疾病;为此,我们彼此之间都应该操练智慧和温柔谦卑的精神。”——理查德·席布斯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