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入世的清教徒
第2章:工作
“上帝把人造成了社会性生物。我们期望从人类社会中获益。因此人类社会也应该从我们获益,这才显得公平。”
——柯顿·马瑟
即使是几乎完全不了解清教徒的人都在堂而皇之地使用“清教徒工作伦理”这一短语。如果我们探究他们对这一短语的理解,就可以发现,今天多数人显然对这条短语的特定内涵所知甚少。对许多人而言,“清教徒伦理”只不过是他们用来表达对清教徒反感的万用标签。
即使当人们把这条短语仅用于工作话题时,由于人们对清教徒真实想法有众多误解,也使得这条短语的含义含浑不清。今天,人们把“清教徒工作伦理”这个标签贴在一大堆当代弊病上,如工作狂综合症、苦苦劳作、竞争、膜拜成功、拜物主义和对个人奋斗的膜拜。
清教徒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这已经成了老生常谈。但当我们了解到,我们心目中所谓“清教徒工作伦理”在许多方面实际上与十六、十七世纪清教徒关于工作的真实想法截然相反,就不禁感到震惊了。在过去三个世纪内,最初的清教徒工作伦理被世俗化地曲解误用,并把持了西方文明。因此,我从这一表面上为现代人所熟知、实际上被大为误解的话题开始,对清教徒在这一问题上的信仰进行讨论。
背景:圣俗分野
为了理解清教徒对工作的态度,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活动背景。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习惯地把工作类型区分为“神圣的”和“世俗的”两个种类。神圣的工作是由神职人员完成的工作。所有其他工作都被带有偏见地称为是世俗的。
对工作的圣俗分割可以一直上溯到犹太教的塔木德。其中一个祷告显然是文士的观点:
我感谢你,主啊,我的上帝,因你赐予我的份是和坐在学堂里的人在一起,而不是和那些坐在街角的人在一块儿;因为我早起工作,他们也早起工作;我早起在律法书上用功,他们早起则在一点也不重要的事物上用功。我自己很疲惫,他们也很疲惫;我很疲惫而因此受益,他们很疲惫却终无收益。我奔跑,他们也奔跑;我奔向来世生命,而他们奔向毁灭之坑。@1
将工作同样分为圣俗两大种类,成为中世纪罗马公教的一个首要特性。这一态度曾于四世纪被优西比乌(Eusebius)@2系统阐述过,他写道:
基督的律法赐予他的教会两种生活方式。一种超乎自然及普通人类生活之上—–它完全、永远地和人类日常习惯的生活区分开,将自己单单奉献于侍奉上帝—–这是基督徒生活的完美形式。另一种更卑微、更人性化,允许人—–把心思花费在宗教信仰上,也花费在农业、商务及其他更世俗的事务上—–分配给他们的是一种次等的虔诚。@3
@1Joachim Jeremias在Rediscovering the Parables中引用(New York:Scribner.1966).p.113.
@2优西比乌(约260或275—339),第一位教会历史学家,凯撒利亚的主教。——译者注
@3Demonstratio Evangelica[Forrester,p.42].佛雷斯特(Forrester)说道:“圣俗观点的差异不仅仅是程度上的,更是类别上的。在修道士或改教者当中,那些将灵魂无瑕无疵作为其“天召”的“敬虔者”,将其大部分精力(尽管不是所有精力)投入灵修默想,而与此同时,在家庭中、市场上、田间、海上这些外部环境中,其他人在维持着俗世当中工作之车轮的运转,而其代价却是令其灵魂受损,过次好的属灵生活(p.45)。正如佛雷斯特所指出的,一些神职人员(尤其是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Francis of Assisi])曾致力于使普通职业圣化,但这些努力从未在中世纪天主教中获得主导地位。
但是,清教徒拒绝用来作为其工作神学之起点的正是这种圣俗二分法。
所有正当类型的工作都是圣洁的
在摒弃圣俗分野(即那种认为教士、隐修士和修女的工作比家庭主妇、商店店主的工作更加神圣)的看法上,马丁·路德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要大。@1此后加尔文在这一论题上也很快发表了他的看法。@2清教徒毫无异议地追随路德和加尔文在这一问题上所指的方向。
像改教家们一样,清教徒们也反对圣俗二分法。威廉·丁道尔说,从外表来看,“洗碗碟和传讲上帝话语二者确有差别;但从讨上帝喜悦上来看,二者一点差别也没有”。@3威廉·珀金斯(William Perkins)有同感:“一位牧人的牧羊行动—–在上帝面前,与一位法官的宣判行动、一位行政官的管治行动或一位牧师的讲道行动,都是同样好的工作。”@4清教徒拒绝圣俗二分法,意义深远。
@1例如,路德指出,“当一位女仆做饭、打扫并做其他家务时,因为那是上帝的吩咐,所以即使这么一项微不足道的工作也应被看作是对上帝的服侍,从而受到称扬,它远胜过所有修士及修女的圣洁和苦修主义”(Works[Forrester,p.148])。其次,家务活儿“没有神圣的外表;但正是这些工作与整个家庭息息相关,比一切修士及修女的所有工作都更急需—–看似世俗的工作却正是对上帝的敬拜和蒙上帝喜悦的顺服行动”(Commentary on Gen.13:13)。更进一步说,“你的工作是一项极为神圣的事务。上帝喜悦它,并且想要通过它将他的赐福倾倒在你身上”(Ex—position of Ps.128:2[Plass.3:1493]).
@2加尔文这样写道:“那种认为逃离世俗事务、投身于沉思默想的人将要过天使般生活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晓得,人被造是为要忙于劳动,没有什么奉献比投身于自己的天召、为了公共利益而学习如何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更能讨上帝喜悦的了。”(Commentary on Luke10:38)
@3The Parable of the Wicked Mammon Louis B.Wright.Middle-Cluss Culture.p.171].托马斯·谢帕德(Thomas Shepard)写道:“认识到你在世俗行业中的工作是为了[基督],你就很容易明白—–比起将所有时间花在默想、祈祷或其他属灵事务上,从事卑微的世俗工作—–更能荣耀上帝。”(Works[Edmund Morgan.Puritan Family,pp.70-71])
@4Works[Davies,Worship and Theology—–1534-1603,p.66].珀金斯也写道:“据此,我们应摒弃修士和托钵僧的生活方式,他们远离社会居住,从事禁食和祈祷,从而鞭策自己要活在一种完美状态下:而事实恰恰相反,这种苦修的生活方式是可憎的;因为除了所有基督徒都应履行的普遍性的禁食和祈祷职责以外每个人还必有个人性的特殊天召他应当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良好的、有益的成员。”(A Treatise of the Vocations or Callings of Men[Edmund Mor-gan,Political Ideas,p.52])
首先,这给每种工作赋予了其固有的价值,并将每份职业和基督徒属灵生活整合在一起。它使每份工作都能成为荣耀上帝、顺服上帝、(通过服侍)表达自己对邻人之爱的场所,因而使每份工作都具有重要性。因此,休伊·拉蒂默(Hugh Latimer)从基督树立的榜样看见所有工作的真正尊贵价值:
“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救世主、万王之王,并不羞于劳动;是的,他从事了一份如此简单的职业,并藉此圣化了所有类型的职业。”@1
约翰·多德(John Dod)和罗伯特·克列佛(Robert Cleaver)写道:“伟大而尊荣的上帝从不厌弃诚信的行业—–无论它是多么卑贱,他都给它戴上祝福的冠冕。”@2
清教徒确信所有工作都是高尚的,这也对圣化平常事物有重大影响。关于基督教信仰对公共生活和工作的圣化能力,约翰·柯顿这样说:
“信心—–在一个人蒙召所从事的最平凡、最困难的事情中给予他鼓励。—–一颗体贴肉体的心不懂得如何委身于这种平凡的职位;但如今,信心既然已将我们置于一种天召,如果需要我们从事某种平凡的工作,它就在其中鼓励我们。—–信心让人准备好欣然接受他蒙召去从事的任何平凡侍奉,哪怕是一颗体贴肉体的心视为羞耻的事。”@3
威廉·珀金斯指出,人们可以“在任何类型的天召,包括打扫房屋或牧羊之类的天召”中侍奉上帝@4。
@1The Third Sermon Upon the Lord’s Prayer[Louis B.Wright,Middle-Class Culture.p.174].路德指出,如果我们把所有工作都视为侍奉上帝的一种形式,“整个世界将充满对上帝的侍奉,不仅是在教会中,而且是在家庭、厨房、酒窖、工场、城镇和农场中”(Sermon on Matt.6:24-34[Plass.2:560])。
@2A Godly Form of Household Government[Walzer,p.214].
@3Christian Calling[Miller/Johnson,1:322-23].“我们的救主基督曾是一位木匠”,拉提莫在布道中说,“因此,任何人都不要羞于—–在普通的天召和职业上—–跟随他”(SixthSer—mon Preached be fore King Edward VI[Green,p.70]).
@4Treatise of the Vocations—–[dmund Morgan.Political deas,p.51].珀金斯在别处说道:“上帝看的不是—–工作而是做工者的心”因此,一般性的工作“不管外表看来多么粗鄙,都是被圣化了的”(Works[George,pp.138,139])。
纳撒尼尔·马瑟(Nathaniel Mather)说,上帝的恩典能“使每个行动都具有属灵意义”;即使是最简单的行动,如“一个男子爱他的妻子或孩子”也能变成“充满恩惠的行动”;“他的吃饭喝水也可以是顺服上帝的行动,因而在上帝眼中很有价值”@1。
对清教徒而言,生命的一切都是上帝的。他们的目标是将每日工作和对上帝的敬虔奉献整合在一起。理查德·斯蒂尔(Richard Steele)声称,正是在商店里“你才能确定无疑地期待上帝的同在和赐福”@2。当清教徒提出,“工作中的每一步和每项措施都可以是圣洁的”,这对人们关于日常工作的态度有着革命性的影响@3。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在他著名的《论出版自由》(Areopagitica)中,挖苦那些把宗教信仰留在家里的商人,说他们“终日交易,却置宗教信仰于不顾”。托马斯·加泰科认为圣俗之间没有张力,他写道:
“当一个人—–蒙召成为基督徒时,不要想自己必须放弃所有世上的职位—–并完全把自己用于—–祷告和沉思默想。相反,他必须持守自己作基督徒的天召、同时保持他原有的天召,从事作基督徒的天召,并从事原有的天召。”@4
清教徒的目标是服侍上帝,但并不仅仅是单纯在世上的工作中侍奉上帝,而且要通过工作来侍奉上帝。约翰·柯顿暗示了这一点,他写道:
“一个真心信靠上帝的基督徒—–凭信心活在他的天召中。不仅我的属灵生活,而且我的尘世生活,乃至我活着的一切,都是藉着对上帝儿子的信心:生活中的所有部分都是信心的彰显。”@5
@1A Sermon—–[Elliott,p.179].
@2The Tradesman’s Calling[Tawney.p.245].加尔文曾说:“然而,我们的生活或行为没有哪个部分是无足轻重到与上帝的荣耀无关的”(Commentary on1Cor.10:31)。
@3Steele,The Tradesman’s Calling[Kitch,p.115].
@4Sermons[Kitch,p.155].
@5Christian Calling[Miller/Johnson.1:319].
柯顿·马瑟也说:
“基督徒不仅应该能够向上帝交代他的工作是什么,而且要交代他在工作中是什么样的人。基督徒有工作是不够的,他必须努力使他的工作符合基督教信仰。”@1
清教徒强调生活的一切都是上帝的,因此毫不奇怪,十七世纪末有一本名为《制造帐篷的圣保罗》(St.Paul the Tentmaker)的小册子中指出,新教徒运动促使人们“享受世俗的职位”@2。
清教徒的天召观念
除了指出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是圣洁的之外,清教徒的第二项坚定主张是,上帝呼召每个人履行天职。清教徒说,每个基督徒都有一个天召。听从天召就是顺服上帝。这一态度有一个重要影响:它使人们看到,工作乃是对上帝的回应。
首先,清教徒强调拣选和护佑等教义,因此,每个人理所当然都有一个从上帝而来的关于工作的天召。清教徒神学家理查德·斯蒂尔写道:
“上帝呼召每个男女—–以世上某种特有的方式侍奉他,是为了他们自己和公众的好处。—–上帝作为这个世界的伟大统领,将适当的职守和职权范围分配给每个人。”@3
@1A Christian at His Calling[McGiffert.p.124].
@2希尔在Society and Puritanism中引用,p.136。
@3The Tradesman’s Calling[Tawney,pp.240.320].
威廉·珀金斯在他的经典著作《论天职或人的天召》(Treatise of theVocations or Callings of Men)中写道:
“一份天职或天召是某种生活类型,由上帝授予或加给人,为了共同的利益—–每个类型、国家、性别和条件的人,毫无例外地一定有自己要投身的特定天召。”@1
天召的教义在美洲清教主义中更明显。柯顿·马瑟断言:“每个基督徒通常都有一个天召。也就是说,应该有某种特定的事务—–它通常是一个基督徒花最多数时间来从事的;他就可以在这一事务上荣耀上帝。”@2约翰·柯顿也说了类似的话:
“信心吸引一个基督徒的心活在一种正当的天召之中;每当一个人开始仰望上帝和他所赐的恩典时,他会努力找到一种正当的天召和职位,否则不会安歇。”@3
清教徒天召观的效应之一是使工人成为侍奉上帝的管家。从实质上看,是上帝将工作分配给了每个人。从这个观点来看,工作不再是冷漠的了。况且,工作的重要性不在于其本身;工作是一个人活出他和上帝个人关系的一种方法。一份清教徒资料指出:“无论我们的天召是什么,我们都要在职位上侍奉我主耶稣基督。”@4理查德·斯蒂尔视工作为管家的职位,他写道:
“把才能借给你的那位也曾向你说:‘使用这些才能,直到我来!’你怎么可以终日闲站着呢?—–你的行业就是你的职责范围。”@5
珀金斯写道:“上帝是统帅,他把特定的天召指派给每一个人—–上帝自己是天召的作者和开端。”@6
@1Edmund Morgan,Political Ideas,pp.36.51.
@2A Christian at His Calling[McGiffert.p.123].
@3Christian Calling[Miller/Johnson.1:319].
@4John Dod and Robert Cleaver.Ten Sermons—–[Davies.Worship and Theology.1534-1603,p.66].
@5The Tradesman’s Calling[Tawney,p.245].
@6Treatise of the Vocations—–[Edmond Morgan,Political Ideas,p.37].
既然上帝呼召人去从事各自的工作,那么这种工作就是侍奉上帝的一种形式。约翰·柯顿如此说:
“因此,一个在世上工作中服侍基督的人—–是在上帝的同在中忠实地工作,是一个手上有属天事务的人,因而晓得上帝赞同他的道路和工作,使他得安慰。”@1
根据清教徒的观点,在蒙召的职位上工作,是在上帝的看顾下工作。柯顿·马瑟指出:“哦,让每个基督徒在蒙召的职位上工作时与上帝同行,工作时仰望上帝,在上帝的看顾下行事。”@2
基督徒天召教义的另一个实际效应是使人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既然基督徒的天召来自上帝,那么接受他的工作任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柯顿·马瑟写道:
“一个基督徒应该在工作中满足。—–单单是上帝的恩惠使他能满足、满意地参加工作。—–你在工作中有困难和麻烦吗?在这种困难处境下仍然感到满足,是你对上帝不小的效忠,因为是他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3
@1Christian Calling[Miller/Johnson,1:322].
@2A Christian at His Calling[McGiffert,p.127].这令人想起路德有关马太福音第六章的讲道中所说的话:“要因这一事实而满足,即你们在天上的父看见了—–所有基督徒的生命只为上帝的眼目而准备—–我们的行为就是为了满足并荣耀看到它的那一位,这就足够了。”(Sermon on Matt.6:16-18[Plass.1:241])
@3A Christian at His Calling[McGiffert,p.127].路德和加尔文都将“在自己的呼召中知足”作为一个重要主题来讨论。路德写道:“没有什么比当下的情形更糟了—–然而只要我确知这是讨上帝喜悦的,它就会变得甜蜜,并且容易忍受。”(The Estate of Marriage[Luther,Works,45:49])加尔文称知足之心源自于对上帝呼召的认知:“人若知道上帝在万事上引领他,就会极大地减轻他一切的担忧、劳苦和其他的重担—–每一个人只要确信生活上一切的困苦、愁烦、疲劳和担心都是上帝亲自给他的重担,他就会忍耐到底。我们也能借此获得独特的安慰,只要我们在万事上顺服上帝的呼召,则一切看来似乎羞辱的职事,在上帝的眼目中则是光荣和极有价值的。”(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3.10.16)
由于天召而作上帝的管家、并感到满足,这二者和谐美好地体现在年轻的清教徒弥尔顿二十三岁生日时所写的一首诗里。在那首著名的第七首十四行诗里,弥尔顿以自责开篇,因诗人到那时为止还缺乏成就。但这首诗结尾的格言中所表达的安慰是典型清教徒式的:
“如果我受到恩惠如此使用,那么所有一切,
分派给我任务的伟大的主,他的眼目必会永远看顾。”
这两行诗最合理的解释是:“真正要紧的是,我得到恩惠来使用我的时间,就像我永远活在伟大主的同在中一样;是他把任务分派给了我。”弥尔顿显然认为自己要对上帝负责,且短语“分派给我任务的伟大的主”生动地表明,清教徒意识到是上帝呼召人去完成任务。
每个人都有天召,但怎能晓得蒙召去做什么呢?清教徒发展出一套方法来确定天召;他们没有使这一过程神秘化。实际上,理查德·斯蒂尔指出,“在末世”,上帝极少直接呼召人;无论谁声称拥有来自上帝的启示,“必须证明自己确有非凡的恩赐和能力,否则不过是狂妄和幻想”。@1
清教徒更愿意根据下列因素确定天召:一个人“内在的天资和意向”;“外在环境的引领,导致—–一种生活方式,而非另一种”;“父母、监护人和(某些情况下)地方官”的建议;以及“本性、教育或已获得的—–恩赐”@2。他们也相信,处在正确天召中的人,上帝会赋予他们完成工作的能力:“当上帝呼召我到一个地方时,他已经把适于那个地方的恩赐给我了。”@3
@1The Tradesman’s Calling[Kitch.p.158].
@2这些建议依次出自:William Ames.The Marrow of Theology,pp.322-23:Richard Steele.The Tradesman’s Calling[Kitch,p.58]:Thomas Dudley to John Woodbridge[Foster,p.100].
@3John Cotton,The Way of Life[Edmund Morgan,Puritan Family,p.72].塞缪尔·维拉德对他在旧南方教会(Old South Church)的会众说:“除非令一个人适合于他的呼召,否则上帝绝不呼召人,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原则来评判我们个人的呼召。”(Boston Sermons[EdmondMorgan.Puritan Family,p.72)
清教徒相信人应该忠于天召。人既不应轻易从事一份天职,也不应轻易放弃它。弥尔顿从小就有成为诗人的强烈天召。关于选择天职,他写道:“应该用心观察每个人的本性,不应将它扭向另一个方向,因为上帝没打算让所有人做同一件事,而是让每个人做他自己的工作。”@1理查德·斯蒂尔提醒说,选择“一个天召或生活状况,却没有进行适当的理性权衡”,是“荒谬的”@2。约翰·柯顿强调,在选择天职时必须考虑才能:
“另一件事,当上帝将恩赐赐予人来完成某种天召时,该天召就成为正当的了—–是上帝引导着他蒙召(参《哥林多前书》7章17节)—–
“当上帝呼召我到一个地方时,他已经把适于那个地方的恩赐给我了,尤其是如果那个地方适于我、让我感到很适应,并让我最好的恩赐得到发挥;因为上帝—–会把他赐下的最好礼物变成最有利的条件。”@3
清教徒的天召观同样也反对人随便轻率离职。清教徒并不认为,一般来说人无论如何也不应改变职业,同时他们也清楚地告诫,人在考虑改变职业时应该非常小心。威廉·珀金斯说,人有一个“良好的职责就应坚忍不拔”,并警告人要提防“野心、妒忌、性急”,并说,“看到其他人有更好的蒙召职位和条件—–就嫉妒—–这是一种常见的罪,是共和体中许多纷争不和的原因”。@4柯顿·马瑟同意这一观点:
“基督徒应该对他的工作感到满足。基督徒不应轻易退出天召—–许多人仅仅因为贪婪和不知足而丢弃了自己的职业。”@5
总之,清教徒的天召观涵盖了一组相关观念:上帝在安排任务中的护佑;工作是上帝的管家对上帝的回应;对自己的任务感到满足;尽忠职守。约翰·柯顿的劝勉绝妙地诠释了这些观点:“在蒙召职位上侍奉上帝,以愉悦、忠诚和属天的心思去做工。”@6
@1Commonplace Book[CPW.1:405].
@2The Tradesman’s Calling[Tawney,p.241].陶尼(Tawney)说道:“呼召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将一项艰辛的、需要付上极大代价的事业付诸施行,毫无疑问,它须在上帝的引领下进行,却又是个人在对其庄严的责任的深切认知下为自己做出的抉择。”(p.241)
@3Christian Calling[Miller/Johnson,1:320].
@4Works[George,p.135].加尔文写道:“每个人都应该为他的天召知足,持守它,而不是渴求改变之”,此外保罗在《哥林多前书》7章20节中说,“希望纠正某些人过于轻率的热心,这样的热心使得他们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改变其身份”,他还谴责了“那种阻碍个人在其身份中恒久知足的不安分的心态”(Commentary on1Cor.7:20)。路德也严厉谴责了那些“浮躁的、易变的灵魂”,他们“不能持守于个人的呼召”(Sermon on1Peter4:8-11[Plass,3:1497])。
@5A Christian at His Calling[McGiffert,p.127].
@6Christian Calling[Miller/Johnson.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