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入世的清教徒
工作的动机和报偿
我们需要将清教徒对工作动机和目标的信念与三个世纪以来流传的所谓“清教徒工作伦理”仔细区分开来。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出“财富是工作的目标”那句属世智慧箴言,到二十世纪工业巨人宣称他们的成功证明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我们的文化视获得财富和产业为工作的主要目的。这种世俗化的伦理观被归咎于清教徒及其先驱加尔文;现今人们甚至已天经地义地接受一个观念:清教徒伦理的基础是,财富是工作的最高报偿,富裕是敬虔的记号。
但这真是清教徒所信奉的吗?根据清教徒的理论,工作的报偿是属灵上、道德上的,也就是说,工作荣耀上帝,并使社会受益。清教徒视工作为上帝管家的份内事,这就为工作报偿的观念开启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正如理查德·斯蒂尔所说的:“你们为上帝工作,他肯定将报偿你们,直至你们心灵满足。”@1报偿基本上是属灵上、道德上的,这在清教徒的评论里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威廉·珀金斯断言:
“我们生命的主要目标—–是在蒙召的工作上服侍人,从而侍奉上帝—–有人可能会说:什么?难道我们不应在蒙召职位上劳动以养家吗?我的回答是:这是必须做的;但这不是我们生活的范畴和目的。我们生活的真正目标是在服侍人中侍奉上帝。”@2
约翰·珀金斯说,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好处,而是为了他人的好处”而劳动。@3
理查德·巴克斯特赞同上述关于工作的属灵目标和道德目标的观点。他说,工作的目的是“顺服上帝,造福他人”;他还说,“我们应该将公益,即多人的好处,置于我们自己的益处之上。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尽力为他人做好事,尤其是为教会和共和体”。至于工作中可能获得的财富,它“使我们可以救济贫穷的弟兄们,促使人们为教会和国家做善事”。@4
美洲清教徒信奉同一观点。柯顿·马瑟认为,一个人从事天召的理由是“通过为他人做好事并使自己受益,可以荣耀上帝”@5。还有,
@1The Tradesman’s Calling[Kitch.p.115],路德做过类似的阐述:“工作应当—–用来侍奉上帝,避免闲散,遵行他的诫命。”(Sermon on the Fourth Petition of the Lord’s Prayer[Plass,3:1494])加尔文说:“我们晓得,人被造是为要忙于劳动—–为了公共利益。”(Commen-tary on Luke10:38)
@2Treatise on the Vocations—–[Edmund Morgan.Political Ideas,pp.56-57].威廉.丁道尔说,一个人应当“将他的才能和职业归入公共财富,像侍奉基督那样服侍他的弟兄”(TheParable of the Wicked Mammon[Louis B.Wright.Middle-Class Culture.p.172]).d
@3The New Covenant[George.p.137].
@4A Christian Directory[Perry,pp.307,315].理查德·斯蒂尔断言,人被赋予天召,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好处,同时也是为了公共利益”(The Tradesman’s Calling[Tawney,p.240]).
@5Two Brief Discourses[Perry,p.312].
“上帝把人造成了社会性生物。我们期待从人类社会中获益。因此人类社会也应该从我们获益,这才显得公平。根据上帝的命令,我们在特定职位上工作,使人类社会得到益处。”@1
约翰·柯顿指出,在我们的天召中,“我们不要仅仅追求自己的好处,而且也要追求公益—–因此,除非我们不仅供应自己的需求,也供应别人的需求,否则我们的信心不会安舒地认为自己有了天召”@2。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声明综合考虑了上帝、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并整全地应用在天召的实践中。个人利益并未完全被否定,但它仅占工作报偿的极小一部分。
清教徒强调工作的属灵和道德目的,因而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即选择天职也应该以这些为目标。理查德·巴克斯特极力敦促人们:
“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侍奉上帝的职业或天召。不要选择最能致富或最能获得世上荣誉的职业;但要选择那些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好事、并能尽量远离罪孽的职业。”@3
巴克斯特在另一处写道:选择一份行业或天召时,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侍奉上帝和公益,因此,应该首先选择那些有利于公益事业的天召”。并说,“如果有两份同样有益于公益事业的天召,一份可以增加财富,另一份有益于你的灵魂,应该选择后者”。@4
@1A Christian at His Calling[McGiffert.p.122].
@2Christian Calling[Miller/Johnson,1:320].一批牧师于1699年在波士顿开会,认同-项工作“若非有益于人类社会,就不具备合法性”(Cotton Mather,Magnalia Christi America-[Edmund Morgan,Puritan Family,p.71]).
@3A Christian Directory[Green.p.72].
@4Ibid.,p.60.
清教徒一方面强调工作的属灵报偿和道德报偿,另一方面对那些利用工作以满足自私野心的人则常常予以谴责。与多数人想象的相反,对于那些自称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并用赚来的钱奢靡地满足自己物质嗜好的人,清教徒是不屑一顾的。
巴克斯特曾以藐视的口吻对那些野心勃勃、自吹自擂的人说:“要谨慎,免得你们自以为在天召中勤奋,心思却陷入了属世的追求,以致过分在意、或贪婪地谋划世俗的高升。”@1珀金斯则写道:“上帝为我们所有人,而每个人都为自己,这种观念是罪恶的,是直接与天召的目的相抵触的。”@2他还说:
“人若把天召当成获取荣誉、欢乐、利益和世上物品的手段,他们就亵渎了他们的生活和天召,因为那样我们生活之目的就和上帝所分派的不符,我们就是在服侍自己,而不是在侍奉上帝,也不是在服侍人。”@3
早期清教徒休伊·拉蒂默论及财富时这样说:“我们不可以像许多人那样昼夜不停贪得无厌地追求财富。”@4
@1A Christian Directory[Green.p.59].
@2Treatise of the Vocations—–[Edmund Morgan,Political Ideas,p.39].路德也曾轻蔑地论到那些人,他们“没有将恩赐用于天召,也没有用于服侍邻人;而是仅仅用它来赚取个人荣誉和利益”(Sermon on1Peter4:8-11[Plass,3:1497])。
@3Treatise of the Vocations—–[Edmund Morgan,Political Ideas,p.56].
@4A Sermon—–[Louis B.Wright,Middle-Class Culture,p.174].
成功是上帝的赐福,不是赚取的
一般来讲,清教主义和加尔文主义视工作为赚取个人成功和财富的方法吗?人们通常如此声称,但我没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与现代工作伦理所教导的不同,加尔文主义不教导自我信赖的伦理,而教导恩典的伦理:我们从工作中所得到的有形报偿全都是上帝的恩赐。
加尔文本人否认物质上的成功都是工作的结果。相信“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智慧”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而不是早期清教徒。根据加尔文主义的观点,不仅工作不能确保成功,而且即使上帝以财富的方式赐福工作,这种祝福也是由于他的恩典,而不是人的功德。用加尔文的话来说就是:“人们苦干、禁食祈求财富,弄得筋疲力尽,这是徒劳的,因为只有上帝才能赐福于人。”@1并说:“我们永远不要妄想自己有任何权利去徒劳地确信。因此,每当我们看到‘报偿’这个词,或者它从我们的脑海掠过时,我们要意识到,它是上帝至高的良善降临在我们的身上。”@2
清教徒关于人类努力和上帝赐福之间关系的思想中,也渗透着上述同样的精神。柯顿·马瑟断言:“我们在自己的职位上撒网;只有上帝才能把收获带进网里,使我们能够捞取。”@3罗伯特·克罗利(RobetCrow-ley)在伦敦市政厅告诉他的听众:无论是贪婪还是努力工作都不能使他们致富,因为只有上帝才能把成功赐予人。@4乔治·斯文诺克(GeorgeSwinnock)认为,成功的实业家不要自夸,是他自己的努力使他成功;虽然人类采取了积极主动的行动,但是,“大自然中的万物,一举一动无不仰赖上帝”。@5
诚然,清教徒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能够使人相对富足,至少有时候如此。然而,重要的是清教徒如何看待他们的财富。清教徒的态度是:财富是社会的公益,不是个人财产——是上帝的恩赐,不单纯是人类努力的结果,也不是上帝认可的记号。理查德·L.格里弗斯(Richard L.Greaves)查阅了大量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表明,清教徒“断言,财富和敬虔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不是财富,而是为福音的缘故满怀信心、忍受苦难,才是选民的记号”。@6
@1Commentary on Psalm127:2,路德在对同一篇经文的注释中写道:“当然,你们必须劳动——但如果你们除了劳动,什么也不做,并想象你们可以养活自己,那么你们的努力是无益的—–你们应该劳动,但养活你们、供应你们的,唯有上帝。”[Plass,3:1496]
@2Commentary on Luck17:7.路德也有过类似的表述:“当获得财富时,不敬虔的人心想:这是我的劳动所得。他不会认为这一切单单是上帝的赐福。上帝的赐福有时会藉着我们的劳动临到,有时并非藉着我们的劳动临到,然而从来不是因为我们劳动,上帝才赐福我们;因为上帝的赐福向来都是出于人所不配得的恩典。”(Expositon of Deut.8:17-18[Plass.3:1495])。
@3Sober Sentiments[Perry,p.312].
@4A Sermon—–[Greaves.Society and Religion,p.549].
@5The Christian Man’s Calling[Schlatter.p.200].
@6Society and Religions,p.550.
清教徒从不会离开侍奉上帝、服侍人这一属灵和道德背景来思考有关工作的议题。理查德·M.尼克松(RichardM.Nixom)1971年劳工节的讲话曾被多次引用,它大致总结了一般人关于“清教徒工作伦理”的观点;但是,如果如此,这种描述应该是不准确的:
“‘工作伦理’认为,劳动本身是好的;男人、女人都能凭借工作变成更好的人。美国的竞争精神、美国人民的‘工作伦理’—–对成就的崇尚、自信的美德——所有这些,没有一样是过时的。”
我相信我已经表明,清教徒是不会赞赏这种工作理论的。他们的理想是顺服上帝、服侍人、并信靠上帝的恩惠。在清教徒伦理中,工作的美德几乎完全依赖于人们工作的动机。@1
适度工作
清教徒的工作观还有一个遗产,就是适度工作的观念。在有关工作态度的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极度闲散或懒惰;另一个极端是奴隶般地沉溺于工作)之间,清教徒在理论上试图保持中道。但在实际上,他们常常偏向于过度工作。
现代人对清教徒工作伦理的解释有一点是正确的——清教徒蔑视闲散,赞扬勤奋。巴克斯特在闲散问题上常常显出不耐烦,他说:“不劳动是卑鄙的、罪恶的。”@2罗伯特·伯尔顿(Robert Bolton)称闲散为“灵魂生的锈、长的溃疡”@3。阿瑟·邓特(Arthur Dent)在那本有影响力的书《普通人通向天堂之路》(The Plain Man’s Path-way to Heaven)中写道:“上帝不允许任何人生活闲散。”@4伊丽莎白·约瑟琳(Elizabeth Joceline)在《母亲给未出世孩子的馈赠》(The Mother’s Legacy to Her Unborn Child)中写道:“你是男子汉,要以闲散为羞耻;你是基督徒,要为闲散而焦急。”@5从这些陈述可以明显看出,清教徒伦理认为工作不仅是社会义务,也是个人责任。
@1罗伯逊(Robertson)的Aspects of the Rise of Economic Individualism为一种被当今学术圈广泛接受的论点提供了证据——被人们错误地称为“清教徒工作伦理”的观念是十八世纪的世俗产物。罗伯逊写道:“‘天召’的教义并未催生出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应为清教徒教义的缓慢改变和削弱负责;这种削弱于复辟前就在英格兰开始了。”(p.27)
@2The Catechizing of Families[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39].路德在闲散问题上同样立场鲜明:“上帝—–不希望我坐在家里,虚掷光阴,将问题都推给上帝,然后等待着炸鸡飞进我嘴里。那是在试探上帝。”(Expositon of Exod.13:18[Plass,3:1496])
@3Works[George,p.130].达尔比·托马斯(Dalby Thomas)相信“只有勤勉者和辛苦劳作者才是任何民族的财富”(An Historical Account of the Rise and Growth of the West India Colonies[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36]).
@4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39.
@5Hill.Society and Puritunism.p.124.
清教徒批评闲散,同时赞赏勤奋工作,这并非因为勤奋工作是内在的美德,而是因为它是上帝分派给人类去供应所需的方法。巴克斯特写道:“上帝命令你们以某种方式赚取每日的饭食。”@1托马斯·瓦特逊设想:“宗教信仰并未盖章批准人的闲散—–上帝安排他所有的孩子们工作
—–上帝因我们的勤奋,而非懒惰而赐福我们。”@2
清教徒对闲散强烈反感,对工作加以赞扬,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确信劳动是被造物被命定要做的事,因此,为了人类的好处,工作是必须的。威廉·珀金斯写道:“亚当尚未犯罪时,想要什么都可以,但上帝还是让他做工。”@3在约翰·罗宾逊(John Robinson)看来,
“上帝让我们的始祖即便在无罪中—–也去劳动—–就更不会让有罪的人类子孙去过闲散生活。—–人注定要辛勤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就像火花注定向上飞那样。”@4
巴克斯特写道:“无罪的亚当被安置在伊甸园中治理园子—–人在肉身中,身体和灵魂都必须有工作可做。”@5工作既是被造物被命定要去做的事,也是天召,借着这一观点,清教徒认识到劳动本身,及其作为对上帝的回应,是尊贵的。
@1AChristian Directory[Tawney.p.262].就上帝命令必须工作的话题.加尔文写道:“假如留给人自己选择,那么选择自食其力的人会多么少啊—–因此先知吩咐敬畏上帝的人—–确信他们有上帝作为养育他们的父,他们自食其力是合宜的。”(Commentary on Ps.128:2)
@2The Beatitudes,p.257.理查德·伯纳德(Richard Bernard)写道,拒绝工作是“违反上帝关于人应该工作的谕令,与所有敬虔人实际的作为都相反—–无论是谁认为自己真的敬虔,就要从心里愿意承担某种天召所需的辛劳,提防在闲懒中度日”(Ruth’s Recompense[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p.140]).
@3Works[George,p.132].路德有同样的观点:“无罪状态下的伊甸园中会有多么多的完美工作啊!但在此也可以较为合宜地指出,即便在无罪状态下,人被造也不是为了悠闲,而是为了工作。”(Exposition of Gen.2:14[Plass.3:1494])。
@4Obserwtions of Knowledge und Virtue[Reinitz,p.66].
@5A Christian Directory[Kitch.p.156].
清教徒认为,即使是“属灵”也不是闲散的借口。理查德·斯蒂尔反对“以宗教敬拜为借口忽略了人的必需事务”@1。有一位宗教狂热分子抱怨说,对敬虔事务的思忖导致他工作时分神,对此,托马斯·谢泼德(Thomas Shepard)建议:
“当上帝安排你们去做属灵的、属天的工作时,你们却心怀尘世思想,这是罪;同样的,从某个角度来看,当上帝安排你们从事地上—–的工作时,你们却分神、思考属灵的事,那同样是罪。”@2
但是,这样,清教徒伦理是不是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工作狂综合症呢?清教徒认为不是这样。他们试图通过明确限制过度劳累来为他们的勤奋找到平衡。他们的理想仍然是适度。约翰·普雷斯顿(John Preston)警告说:“注意不要揽事过多,也不要事无巨细、毫无节制地操劳。”@3菲利普·斯塔布斯(Philip Stubbes)告诫道:“每个基督徒在上帝面前都理所当然地”不应允许“他做工过度而”超过了“真敬虔的界限”,而且,
“主不让我们贪婪,也不让我们无节制地工作;今天我们不应该为明天操心,因为(主说)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4
@1陶尼(Tawney)引用,p.245。
@2米勒在Seventeenth Century中引用,p.44。巴克斯特持相同观点:忽略工作,“并说“我要祷告默想’,就像你们的仆人拒绝最艰巨的工作,而只去做那些较次要、轻省的工作一样”(AChristian Directory[Tawney,p.242]).
@3The Saint’s Qualification[George,p.172].
@4The Anatomy of the Abuses in England[Tawney,p.216].
苏格兰神学家罗伯特·伍德罗(Robert Woodrow)评述道:
“我谦恭地认为,我们太过偏爱工作,忽略了更有价值的事情,这等罪将记录在我们的判决书上。”@1
关于“兼职”这个问题,理查德·斯蒂尔指出,一个人不应该“仅仅为了增加财富而兼任两三份工作”@2。
清教徒的目标是不走极端、合乎中道。热忱地工作,但不把灵魂出卖给工作,这是他们努力的目标。约翰·普雷斯顿如此表达:
“如果你们有纯洁的热爱,那么你们可以从事世上万事而不被玷污;但当你们过分贪恋任何事物时,它就会玷污你们的灵魂。”@3
既不闲散,也不做工作狂,这种中道思想也是约翰·柯顿的理想:
“在每个活生生的圣徒里面,存在着两种美德的一种奇怪组合,即:一方面勤奋于世事,另一方面却又向着世界死;这奥秘当事人会意,旁人却无从知晓。—–虽然他在天召中极力勤奋工作,但他的心不专注在这些事情上;当他得到财物时,他知道该怎么处置。”@4
@1陶尼引用,p.238。这种自我谴责在清教徒中相当普遍。佛斯特(Foster)恰当地指出,当清教徒“持续不断地谴责自己、确知自己背弃了信念时,他们正是在忠于信念。当他们不再为自己的世俗化哀叹、不再有负罪感时,至少一部分新教伦理最终让位给了资本主义精神”(p.125).
@2The Tradesman’s Calling[Tawney,p.244].
@3米勒在Seventeenth Century中引用,p.42。路德有一个类似的有关中道的理念:“合宜的中道不是懒惰和散漫,也不是倚赖自己的工作或作为,而是径直去工作和行动,并期待一切成功唯独来自上帝。”(Exposition of Ps.147:13[Plass.3:1495])
@4米勒在Seventeenth Century中引用,p.42。
小结
为了给清教徒工作伦理做一个小结,我们还是回到约翰·弥尔顿的史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弥尔顿对亚当、夏娃在伊甸园内完美生活的描写,体现了清教徒信奉的工作观。弥尔顿反复强调,乐园里的工作不仅是欢乐的,而且是必需的。有人将弥尔顿对乐园的想象和前人的想象做了一番彻底比较,发现“弥尔顿对乐园的描述有一个最突出的首创特性”,即将工作描绘为必需的。@1弥尔顿和中世纪先驱对乐园看法的相异之处,是弥尔顿的清教主义表现。
《失乐园》中描写亚当、夏娃的诗句是对早期清教徒工作伦理最好的总结:
“人却每天都有一定劳力劳心的工作,
这正显示他的尊严,
以及天父对他一切作为的关心。”@2
我们从中可以瞥见,清教徒相信上帝呼召人去完成任务,相信工作是尊贵的,相信人若对工作目标有合适的态度,每项任务都能够变成圣工。
@1J.M.Evans.Paradise Lost and the Genesis Tra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p.249.
@2Paradise Lost.bk.4.lines618-20.马克斯·韦伯将天主教诗人但丁的《神曲》的结尾(主人公因在天堂中面见上帝的异象惊呆了)和弥尔顿的清教徒史诗的结尾(亚当夏娃离开伊甸园,世界的“一切都在他们脚前”)做了一个有趣的对比:“读者会立刻感觉到诗文强烈表达了清教徒对世界的严肃关注,他接受他的尘世生活为一项使命,这绝不可能出自一个中世纪作家的笔下。”(pp.87-88)
延伸阅读
清教徒的一些重要文章被收录在现代一些选集中,这些文章极其精炼地描述了清教徒的工作态度,是很好的参考资料。这些文章可以从下列书目中找到:
John Cotton,Christian Calling,pp.319-27in vol.1,rev.ed.of The Puritans,ed.Perry Miller and Thomas H.Johnson(1963).Cotton Mather,A Christian at His Calling,pp.122-27,in Michael McGiffert,ed.,Puritanism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1969).William Perkins,A Treatise of the Vocations or Callings of Men,pp.35-59,in Edmund S.Morgan,ed.Puritan Political Ideas,1558-1794(1965),or pp.446-76in Ian Breward,ed.The Work of William Perkins(1970).
以下是第二手的参考资料:
R.H.Tawney,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1926).
Richard B.Schlatter,The Social Ideas of Religious Leaders,1660-1688(1940).
Robert S.Michaelsen,”Changes in the Puritan Concept of Calling or Vocation,”New England Quarterly26(1953):315-36.
H.M.Robertson,Aspects of the Rise of Economic Individualism(1959).
Charles H.George and Katherine George,The Protestant Mind of the English Reformation,1570-1640(1961).
Christopher Hill,Society and Puritanism in Pre-Revolutionary Eng-land(1964).
M.J.Kitch,ed.Capitalism and the Reformation(1967).
********************************************
“伟大而尊荣的上帝从不厌弃诚信的行业。”——约翰·多德和罗伯特·克列佛
“我们生命的主要目标—–是在蒙召的工作上服侍人,从而侍奉上帝。”——威廉·珀金斯
“人却每天都有一定劳力劳心的工作,这正显示他的尊严,以及天父对他一切作为的关心。”——约翰·弥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