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主耶稣与他的朋友

2.平安

这是耶稣在这段经文里应许跟随祂之人的第二项大遗产。「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十四27)。过了一会儿,耶稣应许要将祂的喜乐赐给门徒(约十五11);但是在这里以及在第十六章的末了,祂所应许的是祂的平安(约十六33)。

要紧的是要明白:耶稣所赐的平安,不是那种免除所有冲突的沉着宁静。这一点在临别叮咛中第二次说到平安时就特别明显。耶稣说:「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我将这事告诉你们,是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十六32-33)。耶稣自己正要面对十字架;然而祂却说到祂的平安。同样的,耶稣所应许的平安并不是逃避困难,而是胜过它。

也不要把这平安跟离群索居混淆了,离群索居是对不公义、败坏、拜偶像或其他的罪漠不关心。它既不是单单自恋般地「感觉不错」而已,也不是与肉体和精神实体无关的一种神秘的安宁感。后者虽然受到东方宗教的喜爱,以及某些现代教派的提倡,但是,比起圣经上健康活泼且多变化的平安观念,这种「平安」是不切实际的,而且脆弱多了。

直到今天,说希伯来话的人还用「沙龙」这个传统用语来问安。这个词语经常翻译成平安;但是它的意义或许更接近于「康宁」。从三个层面来思考圣经中的平安或康宁的概念,会有助益。

平安的第一个层面是纵向的——与神相和。这是最基本的。在旧约圣经中所应许的弥赛亚是和平的君(赛九7)。此外,神所赐的平安其实和祂向他们仰脸是同义词(民六26)。神应许要与祂的子民建立一个平安的约,作为永约(结三十七26),根据这个约,「大卫」必作他们的王,直到永远。在新约圣经中,保罗说得更清楚: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这位弥赛亚——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罗五1)。没有比这个更基本的平安了,因为这是神的世界和宇宙,如果我们仍旧与祂为敌,其他的平安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平安的第二个层面是横向的——就是与人和睦。就像是我们的罪使我们与神为敌,我们需要与神和睦一样;同样的,罪也使我们与人为仇,因此我们也需要与人和睦。基督带给我们的解决方式,是叫我们与神和睦,也与人和睦。根据以弗所书,即使像犹太人和外邦人间的鸿沟,都能藉着耶稣基督克服,而造成一个新人,「便成就了和睦」(弗二15)。基督既藉着十字架叫犹太人与外邦人都与神和好,便已经将他们彼此敌视的态度置于死地了(弗二16)。

平安的第三个层面是个人的——约翰福音第十四章所说的平安主要是这个层面的。这平安是个人的安宁,其基础并不是一种避免困难的能力,而是一种超越困难的信心。当保罗劝告长期为烦恼所困的人为他或她自己的困难祷告的时候,要他们存着感恩的心来祷告,也是诉诸同样的信心原则(腓四6)。平安的观念很重要,也深受保罗的喜爱,从他常用这个词语就可以清楚看出这一点了。他写信给帖撒罗尼迦人说:「愿赐平安的主,随时随事亲自给你们平安」(帖后三16)。

虽然我尝试着从这三个层面来描述圣经的平安概念,但是我虽再三强调,总还要再说:平安的观念从本质而言就是整全性的。圣经的作者们并不鼓励我们朝着三项中的两项努力就够了。一个人如果依旧与他的弟兄为仇,纵使追求与神和睦、与自己和睦,也没有益处。他也不可能与弟兄和睦、与自己和睦,但却忽视最重要的,就是与神和睦。

就神学方面来说,平安的这三个层面都要同时进行,其理由在于:缺乏平安都是由于一个共同的结所造成的,那共同的结就是罪。罪使我们与神为仇、与人为仇,也与自己为仇。罪使我们与神疏远、与他人疏远,也使我们与自己疏远(也就是说,它使我们厌恶自己,或矫揉造作,或内疚,或精神分裂)。即使是外在的烦扰夺走了我们的平安,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是继承了人类堕落所遭致的咒诅;这常见的共同疾病,解决之道就是十字架和复活。耶稣在复活之后多次向祂门徒问安说:「愿你们平安」(约二十19、21、26);从这样的角度看来,很难相信这只是一般性的问安。耶稣在临别叮咛里应许要将平安赐给祂的门徒,复活之后祂用「愿你们平安」这得胜的话语来向他们问安。在这第四卷福音书里,只有这两段经文里才找得到平安这个词,这不应该单单只是巧合而已。

那么耶稣应许的平安应该是基本的,它进到问题的根本。耶稣把祂的平安留给祂的门徒:那就是说,耶稣经过十字架而「离去」,就是祂用来留下平安的途径。

耶稣留下来的平安是世界所无法仿造的:「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约十四27)。这话是真的,是因为耶稣所赐的平安具有特殊的性质,同时也是因为耶稣赐下这平安的特殊方式。耶稣留给祂门徒的平安,是跟外在表面暂时的环境无关的。关键在于基督十字架的救赎工作,和信靠永生神——而不在于健康、权力、名望、新增添的物品,或新的刺激。世上的平安是基于短暂易逝、却不能带来持久不变之平安的事物。

但是耶稣用来留下这平安的方式也是独特的。世人希望人们有平安。这不单单在某些特定问安语中(比方说「沙龙」,也就是说:愿安宁幸福临到你;Adieu,也就是说:我们把你和你的一切交托给「àDieu」,就是给神),也常出现在老友诚心的祝福语中。然而,世界的所有祝福都不能保证个人的平安,而只能希望那人有平安。最多只能达到兄弟之间或国家之间的调停;而且就算是达到了这样的和解,也经常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基督留给所有跟随祂之人的平安,却是祂为他们完成之救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十字架赢得了与神之间的和睦。从这最主要的平安流出的饶恕、恢复和医治,就为与人和睦以及与我们自己和睦建立了唯一适当的基础。

「我的平安」,这话的□气使人瞠目结舌,如果这话是出自凡夫俗子□中,就让人觉得荒唐可笑。我们能否想象一个像歌德(Goethe)或像拿破仑(Napoleon)这样的人答应要留下他的平安给跟随他的人?甚至出自一个像甘地(Gandhi)这样的人□中,也难以解释这话:甘地怎样把他的平安留给他的门徒?但是耶稣留给我们的平安是祂的平安,至少代表两方面的意思。第一,那是祂自己供应的平安;第二,那是祂肉身在世时亲自经历的平安的一部分。那是祂十字架工作的成果,而能让这平安茁壮茂盛的,是祂为我们立下的完美榜样,就是对神真诚地信靠和顺服。耶稣说:「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

我们的不安与苦毒,往往是来自我们的占有欲,来自我们想要鹤立鸡群、声名大噪的欲望。我们是如此强烈地恋慕自己,甚至恨恶那些不能满足我们的人。当这些罪蔓延发展的时候,是没有平安可言的。耶稣从来不曾显露出占有欲;祂渴望的是父的荣耀和旨意,而不是个人的卓越和名声。祂丝毫不爱惜自己的性命,而是为他人舍命——事实上,就是为那些欠祂债却仍不想还祂的人。所以耶稣才能说是祂的平安。

但坦白地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得到耶稣的平安,有时候是因为对平安的性质抱持错误的观念。对那些需要有刺激才算得着幸福的人来说,平安这词可能令他想起乡下人坐在老壁炉前的摇椅上享受余火的景象。对一个革命激进派来说,平安这词只不过是享受现状的书呆子罢了。一个人如果明明知道耶稣所应许的是全备的平安,是与神、与人、与他自己相关的;知道这平安的前提是与基督有活泼的关系,是喜乐地降服于祂、与祂同行的道路;知道这平安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患难中勇敢沉着;知道这平安是每天向着过度发展的利己思想死去;如果知道了这一切,却硬是要背道而驰,那是更悲哀的。

还有一些人,他们通常很谦卑,认识基督是主、是救主,跨过艰难困苦而安息在耶稣所赐的平安上。我想到一位在加拿大的基督徒警员,因为一位资深长官恨恶他的正直而断送了他的事业。我想到玖妮·爱力森(Joni Eareckson)@*。我想到一对在英国的基督徒夫妇,他们第一胎孩子流产,而第二胎出生后只活了七个礼拜就夭折了。我想到一位泰国人,信主之后就受到信佛的亲友们逼迫。我想到一位在魁北克(Québec)的学校老师,因为是基督徒而失去了工作。这些,还有很多类似他们这样的人,都是「耶稣赐平安」这真理活生生的见证。他们流了多少的眼泪,面对了无数的责备,然而每一个人都涌出坚稳的平安来,这平安是信心的产物。

@【*编按:美国基督徒作家,年轻时因为游泳跳水不慎折断了颈骨,神经中枢受损,导致半身不遂,却靠着神的恩典胜过一切的苦难,写出许多激励人心的作品。她曾将自己的见证撰写成书,名为《轮椅上的画家》(中国主日学协会)】

门徒的忧愁和懦弱,最有效的矫正法就是耶稣所赐的平安;耶稣应允要赐下平安,结束这个应许的时候要求他们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十四27)。有如此丰盛的遗产不去享受,反而去忧愁焦躁,使平安被夺去,绝对是罪恶的。不管我们的焦躁是因着日常生活上的压力,还是我们需要面对罕见而又可怕的拦阻,或是基督徒才有的独特压力。耶稣坚决要求:要信靠神,也要信靠我;祂并且保证说:在我离去之后会有大笔遗产留下给你们,包括我的平安。这是遗留给你们的:你们不要忧愁,不要害怕。

我灵,镇静!主正在你身旁,

忧伤十架,务要忍耐担当;

信靠父神,由祂安排主张,

万变之中,惟主信实久长;

我灵,镇静!天友最是善良,

经过荆棘,引到欢乐之疆。

我灵,镇静!一切有主担当,

未来引导,必与过去一样;

任何遭遇,莫让信、望动摇,

眼前隐秘,终必成为明朗;

我灵,镇静!风浪仍在听命,

有如当年主使风浪平静。

我灵,镇静!时间过去何速,

即将与主永远同在一处;

失望、惊恐,那时远远离我,

爱何无穷,忘记一切忧伤;

我灵镇静!当主擦我眼泪,

平安满溢,当在天家相逢。

——席勒格(Katherine von Schlegel,1697-?)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