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重审耶稣

耶稣是次等的上帝?

如果耶稣是神,他是什么样的神?他和天父相等,还是一种较低的上帝,具有神的属性,但不知怎的无法符合旧约所说神的全部属性?

这个问题是基于某一经节而起的,我向卡逊指出这段经文。“耶稣在《约翰福音》14章28节说‘父是比我大的’。有些人看到这句话,便说耶稣必然是一个较低的上帝,他们对吗?”我问。

卡逊叹了一口气。“我父亲是个牧师,”他回答,“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句格言,说‘一段经文要是没有了上下文,就成为错解经文的好借口。’看一句话的上下文是非常重要的。

“门徒感到忧愁,因为耶稣说他要走了。耶稣说,‘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是比我大的。’那就是说,耶稣要回到原本是他的荣耀里,所以如果他们真知道他是谁,而且真的爱他,他们就会喜乐,因他要回到真正比现在要大的地位。耶稣在《约翰福音》17章5节里说,‘现在求你使我同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和你所有的荣耀’——那就是说,‘父是比我大的’。

“当你使用‘大些’这个类比的时候,不一定意味着本体上大些。例如我说美国总统比我大,不是说他在本体上是个超人。他的军事能力,政治威力和公众声望比我大;但就人而论,他和我一样,他是人,我也是人。

“因此耶稣说‘父是比我大的’,我们必须看上下文,还要问耶稣是否在说,‘父是比我大,因为他是神而我不是,’老实说,这样解释是很可笑的。假设我走上某个讲台讲道,‘我庄严地向你们宣布,上帝比我大’,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要在同一层面做出一种定界时,比较才有意义。耶稣是在道成肉身的限度以内,他要去到十字架那里,要死去,但是他将回到天父那里,回到未有世界以先他和天父共有的荣耀里。

“他在说‘你们这些人为我忧愁,其实你们应该喜乐,因为我要回家了’,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父比我大’的。”

“所以,”我说,“这并不意味他否定他的神性”。

“没有否定,”他终结说,“那的确不是否定。上下文说得很清楚。”

我准备接受耶稣不是较小的神的事实,还要提出一个不同但比较敏感的问题:耶稣同意凡拒绝他的人都要受永苦,那他怎能算是一个慈爱的神呢?

令人不安的地狱问题

圣经说天父爱人,新约对耶稣也有同样的肯定。但是神把人送往地狱,真的爱人吗?在整部圣经里,耶稣关于地狱的教导毕竟比任何人都多。难道这不是和他的温柔、慈爱的性格背道而驰吗?

我向卡逊提出这个问题时,引用的是不可知论者查尔斯。坦布尔顿(Charles Templeton)的锋刃毕露的字句:“一个慈爱的天父,怎么能创造一个无边无际的地狱,而且多少世纪以来,打发数以百万计的人到那里去,就只因为他们不要、不能、不愿接受某些宗教信念?”

这个问题尽管话中有刺,但没有激起卡逊的愤怒。他一开始就声明,“首先,我不能肯定上帝只因为现代人不接受某些信仰,就把他们打入地狱,”

他思索片刻,然后作了一个比较详尽的回答,讨论许多现代人认为是一个古怪时代的错误题目——原罪。

“上帝在创造天地之始,曾按照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卡逊说,“他们早晨醒来想起上帝,真的爱祂,乐于做祂要他们做的事情,那是他们的全部快乐。他们和祂的关系、彼此间的关联都十分正常。

“随后,罪恶和背逆进入了世界,这些带有上帝形像的人开始认为他们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但那是他们的想法,那也是我们今天的想法。所有我们叫做‘社会病象’的东西——战争、劫掠、痛苦、内心的嫉妒、个人的猜忌、骄傲、自卑情结——都跟我们和上帝的关系不正当结在一起的。结果是人受到伤害。

“从上帝的观点来看,这是祂十分憎恶的。所以上帝应该怎样办呢?如果祂说,啊,我一点也不在乎,祂是在说祂不介意邪恶,那就有一点像说,‘哎呀,全球毁灭我都不在乎。’假如我们认为上帝在这样的大事上不作道德审判,我们难道不感到惊愕吗?

“但在原则上,如果祂是一种对这样的问题具有道德判断的上帝,祂一定得就这个巨大的问题作出道德审判,这些带有上帝形像的人肆无忌惮,竟敢握着他们的小拳头在祂面前跟着歌星法兰克.仙纳特拉唱‘我要我行我素’。这是真正的原罪所在。

“虽然这样说了,地狱可不是一个送人进去的地方,因为人本来还不错,就是不走正路。他们被打下地狱,首先是因为他们藐视神,想成为宇宙的中心。关在地狱里的人仍未悔改,并非因上帝不够温和善良,不肯放他们出来。关在那里的人,仍然想永远占据宇宙中心,仍然要反抗上帝。

“上帝应该怎样办呢?如果祂说这和祂没有关系,那么上帝就不再是为人敬重的上帝,祂不是是非不分,就是纵容坐观。面临这样胆大妄为的背逆,要祂采取任何别的办法,都不成其为上帝了。”

我突然插入,“是的,可是最使人感到不安的,是上帝要永久苦待人的观念。这好像不大妥当,是不是?

卡逊回答,“首先,圣经中提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刑罚,所以我不能肯定对所有的人是不是一样严厉,其次,如果上帝不干涉这个堕落了的世界,对人类的邪恶没有遏制,那就是在制造地狱了。如果你让许许多多这样的罪人关在一起,这不是地狱是什么?这是自作自受,那正是他们所要的,因为他们仍不悔改。”

我以为卡逊的回答已经完结了,因为他踌躇了一会。可是他还有一个重要之点。“圣经极力持守的一件事是,到了最后不仅正义得到伸张,而且要保证正义得到伸张,所以大家都无话可说。”

我紧紧抓住他说的最后一点。“换句话说,”我说,“到了审判的时刻,世界上不会有一个人离开时会说上帝处理得不公平。人人会认识到,上帝在审判他们和世界时是公正的。”

“你说得对,”卡逊坚定地说,“在这个世界里,并不是人人可以受到公平对待,这是我们每天可以看到的。但到了最后的大审判,人人看到公义得伸张。那时,没有一个人会抱怨说‘不公道’。”

耶稣与奴隶制度

还有一个问题我要向卡逊请教。我看了看表。“你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吗?”我问。他表示有的时候,我开始提到另外一个争论不决的问题。

要成为神,耶稣必须在伦理上白璧无瑕。可是,有些批评基督教的人指责他有欠缺,因为他们说他默许可恶的奴隶制度存在。正如摩顿.史密司(Marton Smith)所写:

罗马皇帝和帝国都有无数奴隶,耶路撒冷寺院拥有奴隶,大祭司拥有奴隶(其中一个拘捕耶稣时被砍掉一只耳朵)。所有富人,几乎所有中产阶级都拥有奴隶。就我们所知者言,耶稣从未攻击这种制度—– 耶稣少年时期,巴勒斯坦和约但似乎都有过奴隶叛变。由行奇迹的人来领导这种叛变,一定可以吸引大批群众。如果耶稣曾抨击奴隶制度或应许解放,应该会听到过这些话,但我们没有听到,所以最可能的假设是他什么都没有说过。

耶稣不去推动废奴,怎能和神爱所有的人相符呢?“为什么耶稣不站起来大喊‘奴隶制度不对’呢?”我问。“难道他道德勇气不足,无力拆毁这种有辱人格的制度,而人可是按照神的形像造成的呀!”

卡逊在椅子上直起腰来。“我认为提出这种反对的人没有看到要点,”他说。“请容我详细讨论一下古时和现代的奴隶制度。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这个问题还夹杂着一些古代没有的东西。”

我打手势希望他继续说下去。“请继续,”我说。

推翻压迫

“美国黑人学者托马斯.索厄尔(Thomas Sowell)在他所著《种族与文化》中指出,每个世界主流文化在现代以前都毫无例外存有奴隶制度,”卡逊解释。“奴隶制大多源于军事征服,往往为某种经济功能服务。那时没有破产法,如果你不幸债台高筑,你便把自己或家人出卖为奴。一方面还了债,一方面也能提供劳动力。奴隶制度并不是全然不可取的,至少它是一种生存的选择。

“希望你能明白,我并非在粉饰奴隶制度。可是在古罗马时代,有卑微的劳工,他们是奴隶,也有一些相等于显赫的哲学博士的人,作家庭教师。没有一个种族都是奴隶的群体。

“可是在美国的奴隶制度中,所有的黑人,也只有黑人才是奴隶。这是奴隶制度中最可怕的事。从中滋生了一种黑人自卑的不公平戚,我们有许多人直到今天还在奋斗。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圣经。在犹太人的社会里,按照法律,每逢禧年(经七个安息年之后的第五十年)都要释奴。换句话说,每隔五十年就有一次释奴。是不是真那样做了我们不知道,无论如何上帝是那样说的,那是耶稣成长时期的社会架构。

“但是你得留意耶稣的使命。基本上,他不是来推翻罗马帝国的经济体系(其中包括奴隶制度),他是来拯救众人脱离罪恶的。这是我的论点:他的信息目的在于改变人,使他们全心全意用他们的灵魂和力量爱上帝,爱他们的邻人如同自己。当然,这对奴隶制度也有一定的冲击。

“看看使徒保罗在他给腓利门的信里,提及一个名叫阿尼西母的逃奴,保罗没有说他要推翻奴隶制度,因为那样做,充其量也是把他处死。他反而告诉腓利门,劝他对待阿尼西母如主内兄弟,就像对待保罗本人那样。随后,为了使事情更加清楚明白,保罗强调说,他因福音的缘故,爱阿尼西母胜过骨肉。他要腓利门也看他如同弟兄;同时腓利门也是保罗带领归主的,所以说,‘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

“这样说来,推翻奴隶制度,是通过福音改变男女,而不是靠仅仅改变经济体系来完成的。我们都看见过只推翻一种经济体系和强加一种新秩序所产生的结果。归根结底,如果你要永久的改变,你总得先改变人心——而这正是耶稣的使命。

“索厄尔提出的问题,还是值得讨论的:奴隶制度是怎样结束的?他指出废除奴隶制的原动力是英国福音大觉醒运动。基督徒在十九世纪初强迫国会通过废奴法案,随后终于使用英国炮舰中止了大西洋上的奴隶贸易。

“虽然大约有一千一百万非洲人被运往美洲,许多并未完成旅程——约有一千三百万非洲人被运往阿拉伯世界充当奴隶。这次又是英国一群心灵为基督所改变了的人,派遣炮舰到波斯湾阻止这种贸易。”

卡逊的回应很有道理。不仅在历史上,就是在我个人的经验上都是这样。例如若干年前,我认识一个生意人,他是个偏激的种族主义者,他在别的人种面前都有很强的优越感,几乎从未掩盖对美国黑人的轻蔑。他那狂妄自大的心理,常常藉着粗鲁的笑话和苛刻的言论表现出来。不管你怎样劝他,都无法阻止他不发表令人作呕的意见。

但后来他成为基督徒。我惊愕地观察他,他的态度、观点和价值观在归主后全都改变了。他逐渐认识到,他不能对任何人怀有恶意,因为圣经教导所有的人都是照神的形像造的。今天我能够老老实实地承认,他已经能够诚心诚意地关心人、接受人,包括那些和他不同的人。

立法不能改变他,推理不能改变他,感情上的劝解不能改变他。他会告诉你,是神改变了他,从里到外,断然、彻底、永久地改变了他。卡逊所说的福音的威力——把存心报复、恨人的人变成人道主义者;把硬心肠的囤积者变成同情人的慈善家;把权力贩子变成无私的仆人;把藉奴隶制度或其他压迫形式剥削人的人变成热爱人的人。以上这个例子是我看见过的许多例子中一个。

这和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3章28节里所说的‘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是一致的。

配合神的形像

卡逊和我已经谈了两个小时,有时谈得十分热烈,录音带多过这章书所能容纳的。我发现他的回答非常合理,在神学上无懈可击。可是到了最后,道成肉身怎样运作——神怎样成为肉身——仍然是个令人难以想象的观念,纵然如此,根据圣经,道成肉身确曾发生过,毋庸置疑。新约说,上帝的每个属性都可以在耶稣基督身上找到:

*无所不知?在《约翰福音》16章30节里,使徒约翰说到耶稣:‘现在我们晓得你凡事都知道。’

*无所不在?耶稣在《马太福音》28章20节中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和在《马太福音》18章20节申说,“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

*无所不能?耶稣在《马太福音》28章18节中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永恒?《约翰福音》1章1节关于耶稣的宣告是:“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永恒不变:《希伯来书》13章8节说,“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还有旧约使用如下的尊称和形容词描绘出一幅上帝的形像:创始成终、主、救世主、君王、审判者、光、盘石、救赎者、牧人、创造者、生命给予者、罪恶赦免者。有趣的是,新约中这里的每一个尊称和形容词对耶稣都适用。

耶稣在《约翰福音》14章7节中所说的话概括了一切:“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若翻译得自由些,可以说:“你从旧约里看到的神的形像,看到的也就是我的相貌。”

讨论事项

可供思索与团体讨论的问题

1、读《腓立比书》2章5-8节,它谈的是耶稣虚己,出生于卑微的环境里,以十字架为他的目的地。耶稣这样做,有什么可能的动机?然后读9-11节,耶稣履行使命,最终带来了什么结果?能够激发每个人承认耶稣是主的力量是什么?

2、地狱的观念有没有妨碍你的灵修旅程?你怎样回应卡逊在这个问题上的解释?

3、卡逊讨论了几节经文,表面上似乎在暗示耶稣是被造的,或是一个次等的神,你觉得他的推理有说服力吗?为什么有,为什么没有?他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关于解释经文需要对背景有认识的问题,教了你一些什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