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创造:上帝眼中的瞳仁(完)

第7章、创造与盼望

我们已曾讨论,为人父母最大的爱是决定要生孩子,即使知道他不会经常顺服,又很可能会使父母心碎。而父母这样作,不单只出于爱,也出于盼望。虽然知道前面困难重重,但良善的父母以盼望养育这个孩子,展望能渡过艰难的日子,并且确信最终孩子会成为尽责和成熟的人。

上帝以爱创造,也以盼望创造。藉着创造和扶持世界和人类,上帝盼望他们成为本性以外的人或物。又因为上帝就是上帝,所以这个盼望也是应许,而这个应许是必然的!

在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有一段经文谈到受造物的未来,能够启发我们。

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受造之物切望等候上帝的众子显出来。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上帝儿女自由的荣耀。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罗八18—23)

要明白这段经文,我们必须先留意,保罗并非尝试解释或理解罪恶,正如先前我们曾讨论的,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在这段经文以前,保罗讨论信徒的现况和他们所受的苦难。他的回应指出我们在许多时候未必明白,但其实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上帝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罗八16下—17上)。

作为上帝的儿女,

我们有特权与祂建立关系

后嗣这个概念象征将来的景况,这是保罗在整段经文中强调的。成为上帝的后嗣表示我们有着确实的应许,那就是我们尚未成为将要成为的模样,亦即是我们将要成为的模样尚未可见。但我们作为上帝的后嗣并不只是一件关乎将来的事情,也关乎现在与祂建立关系。我们成为上帝的儿女指向将来,但也影响现在,并且影响我们怎样看自己。因此,早期教会许多信徒拒绝在周日跪下祈祷,因为这天是复活的日子,是我们被收纳成为后嗣的日子。王子面见慈爱的父王时,不必跪下和匍匐,而是与他面对面,并且绝对肯定父王满有慈爱和信实。

顺着同一脉络,保罗告诉罗马人他们真正的模样尚未实现。他在歌罗西书说:「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三3—4)换句话说,改变已经发生,但这是更大、更荣耀的改变。

在上文引自罗马书的经文中,大部分释经学者同意「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所指的「那」就是上帝。但祂并非命令人服于压迫之中,祂的心意不是要万物受祂管辖,永远成为祂的奴隶。相反,万物要服于盼望中,正如真正慈爱的父母要孩子服从,不是出于获得服从的渴望,为了掌握孩子的生命,而是出于孩子将要成为怎样的人的远象。在孩子还未成胎前,这出于爱的盼望早已浮现在父母心中。上帝没有管辖万物,好像主人管辖奴隶般,而是好像慈爱的父母使孩子服从那样。这个意思就是万物好像孩子般,尚未长成应有的本质。万物要像孩子般,在成长的过程经历痛苦,但这些痛苦将领他们通往将来在爱心、和平和正义上的成熟。

保罗并不是唯一宣告这光辉未来的人。圣经以大量异象和比喻描述这个未来。例如以赛亚书十一章6—9节描述和平国度的远象;弥迦书应许有一天「他们要—–把枪打成镰刀」,「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无人惊吓」(弥四3下—4上),以及在启示录二十一章9—27节中的天上之城。很明显,这些都是比喻。对于上帝为万物和我们预备了怎样的未来,我们实在所知甚少。我们不知道狮子和羊之间的敌意,或国与国的矛盾怎样化解,也不知道这将会是怎样的世界。我们并不期望一个巨大的城市,要有几英哩长、几英哩阔、几英哩高。但我们期望和平、喜乐和正义,都是这些意象所指向的。

上帝以盼望创造我们,

并以对我们将可能

成为什么模样的期待创造我们

让我们回到保罗在罗马书的论说,在这里他运用了双亲对孩子作养育的意象作教导,这是本书经常提及的。然而在这里,这个意象指涉的并非以上帝为双亲,而是整个创造是快要生产的母亲。怀胎对于母亲来说绝非易事,但相比起生产的痛苦,更是无可比拟,这是保罗所说的「忍受阵痛」(罗八22)。但痛苦过后,就是婴孩诞生的欢呼,这份喜悦与先前痛苦的叹息也是无可比拟的。

然后,保罗将这个意象作进一步延伸:不单只万物等待新创造时叹息劳苦,还有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在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在那天,我们作为上帝儿女的身分就会显明出来,或正如歌罗西书所说,现在我们的生命藏在基督里面,在那一天便会显明出来。

父母经深思熟虑下定决心生孩子,这既是爱的记号,也是盼望的记号。这份爱是给这必然会叛逆双亲的孩子;盼望则是展望他会变得成熟,长大成人。同样,上帝创造万物也是爱和盼望的记号。这份爱是给会误入歧途的受造物;而盼望则是为着万物的未来。当叹息劳苦过后,那荣耀的将来便会降临。

然而,盼望这词语的意思太弱,未能充分表达这种期望的本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盼望含有多重意思。假如我说:「我盼望你能言出必行」,真正的意思是我不太相信你和你的承诺。假如我说:「我盼望下星期野餐当日不会下雨」,我所表达的跟许愿几乎没有差别。假如我说:「我盼望有一天成为牧师」,我所讲的是我正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然而,以上提及的盼望,没有一个接近基督徒真正的盼望,就是保罗在罗马书所讲的盼望。

基督徒的盼望超越其他一切盼望,因为它并不单纯表达我们想发生的事情,如野餐当天阳光普照;也不单纯表达我们努力迈向的目标,如成为牧师。基督徒的盼望是指我们确实知道上帝满有能力,使我们确然知道尽管万物悖逆成性,未来始终在祂手中。而上帝这般爱我们,我们知道无论未来怎样,必定是爱的未来。

那位以爱创造万物,并继续创造和扶持万物的上帝,跟那位会以同样的爱带领万物走到预定终结的上帝,是同一位上帝。与此同时,我们在生活中凭信心相信这位慈爱的上帝,以盼望和期待等候祂将要成就的万事。

创造(指整个创造,包括我们)都是上帝眼中的瞳仁。创造是上帝的爱所产生之结果,是这份爱的对象。这个结果和对象就是查理卫斯理所歌颂的「神圣纯爱,超乎万爱」、「天上欢乐降人间」。创造的教义正是指向上帝对一切的爱、对万物的爱,它指向上帝起初的爱,指向上帝现在的爱,指向上帝终极的爱!

讨论问题

1.对你来说,成为你父母的孩子意味着些什么?他们作为你的父母,曾经为你带来什么好处和坏处?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和不相似之处?你的孩子跟你有哪些相似和不相似之处?

2.成为上帝的孩子和上帝的仆人有何分别?作为上帝的孩子,我们对祂有什么责任?

3.谁是你眼中的瞳仁?你是上帝眼中的瞳仁,对你有何意义?

4.什么能使你感喜悦?你如何与人分享这份喜悦?

5.作为上帝的子民,我们是光明的孩子。你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

注释

第2章

创造是爱的行动

1.Martin Buber,I and Thou(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58),14-15.中译本:马丁·布伯着,许碧端译,《我与妳》(香港:基督教文艺,1974)。

2.Lionel S.Thornton,quoted in Claude Welch,In This Name:The Doctrine of the Trinity in Contemporary Theology(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52),136-37.

3.Leonardo Boff,Holy Trinity Perfect Communion(Maryknoll,NY:Orbis Books,2000),3.葡文原著于1988年出版。

第3章

受造物:人类

1.Gregory of Nyssa,On the Making of Man2in A Select Library of 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ed.Philip Schaff and Henry Wace,reprint(Grand Rapids:Wm.B.Eerdmans,n.d.),5:390.

2.Irenaeus,Irenaeus against Heresies5.16.2in The Ante-Nicene Fathers,ed.Alexander Roberts and James Donaldson,reprint(Grand Rapids:Eerdmans,1956),1:544.

3.Thomas Aquinas,Summa theologica3,q.1,art.3.作者译文。

4.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The Phenomenon of Man(New York:Harper&Row,1959),258.中译本:德日进着,李弘琪译,《人的现象》(北京:新星,2006)。

5.Gregory of Nyssa,Homily4on Ecclesiastes,Migne,Patrologia Graeca,44:435.

6.Vine Deloria,God Is Red:A Native View of Religion(New York:Grosset&Dunlap,1973),96.

7.Terence E.Fretheim,”Genesis,”The New Interpreter’s Bible(Nashville:Abingdon,1994),1:346.

8.Reinhold Niebuhr,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A ChristianInterpretation(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55),1:3.中译本:尼布尔着,谢秉德译,《人的本性与命运》(香港:基督教文艺,1970)。

9.同上,1:4。

10.中华圣公会(编),《公祷书》(1938年)·—译注

11.原句是'I will make him an help meet for him.'(Gen2:18KJV)-译注

第4章、步人罪恶

1.J.L.Mackie,”Evil and Omnipotence,”in God and Evil,ed.Nelson Pike(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64),47-48.

第6章、上帝不在万物中

1.Søren Kierkegaard,Gospel of Sufferings,trans.A.S.Aldworth and W.S.Ferrie(London:James Clarke,1955),15-16

2.Julian of Norwich,Showings(New York:Paulist Press,1978),300-1.

3.The United Methodist Hymnal(Nashville:The United Methodist Publishing House,1989),8.

第7章、创造与盼望

1.”Love Divine,All Loves Excelling,”The United Methodist Hymnal(Nashville:The United Methodist Publishing House,1989),384.中译:《神圣纯爱歌》,《普天颂读》(香港:基督教文艺,1977),363。

冈萨雷斯毕生致力于讲授教会历史和教义。他这部著作将「我们活于创造中」这真理表露无遣,既展示其实际含意,也表明相信此信念所带来无可比拟的喜乐—–令人注目的是,冈萨雷斯博士不单写成一部正确的基督教教义,也写成一篇讲述爱的故事。这份爱从无有创造万有,从混沌衍生美善,从死亡孕育生命。

韦利蒙William H.Willimon

美国杜克大学神学院基督教职事实践教授,联合卫理公会退休会督

即使本书副题「上帝眼中的瞳仁」特别强调上帝创造的美善,但这部小书所涵盖的基督教创造教导,题材广阔得令人讶异。本书娴熟地阐述基督教教义如何能跟科学观点共存,并且坦率地描写罪恶的面目,以及上帝显然于世界中的不在,亦谈及上帝临在于世界的记号,如何能孕育我们对世界未来的盼望。冈萨雷斯援引大量古老和当代的思想资源,以深入而易懂的方式,阐明为何创造教义是理解基督教信仰和实践的关键。

迪安娜·汤逊Deanna A.Thompson

美国明尼苏达州哈姆林大学宗教系教授

基督教的创造论不是要满足我们对世界源头的兴趣,也并非要与进化论争论而出现的;它表明了基督教信仰中一种对上帝和万物的独特观点。从古典到现代,创造论一直是基督教信仰关连世界的试金石,也是扣紧其他教义的重要基础。在本书,读者可以简单扼要地领略基督教创造论的核心内容,从而搭建一种对众生关怀的教义。

陈家富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讲师

「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仁,将我隐藏在你翅膀的荫下。」 (诗十七8)

创造,是关乎一段关系的启始,是一首源于爱的诗篇。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