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创造:上帝眼中的瞳仁

第6章、上帝不在万物

休息的上帝

我们在第二章的末段,看见我们的上帝是一位会休息的上帝,祂不会经常为我们随传随到。但许多教会的讲道都忽略了这一点,经常教导我们想要什么,就只管求。如果我们信心充足,上帝便会应允。这个讲法否定和削弱上帝的主权,上帝不是汽水售卖机:当你投入硬币后,就有汽水出来。这样的神是彻头彻尾的偶像,持续不断地为我们服务,随时为我们候命。

不是这样的。我们的上帝是一位会休息的上帝,祂不会随传随到。在创世记的故事中,上帝并没有在那里立刻阻止男人和女人堕入蛇的诡计。祂栽种园子,创造一对人类配偶,给他们指引方向,然后看似放手让他们随己意而行。那意味着上帝在某程度上暂时放下祂的创造,让他们自己照料自己。虽然我们经常忘记这一点,但这是以色列人信仰的基要范畴。正如诗人呼喊说:

上帝啊,我的心切慕你,

如鹿切慕溪水。

我的心渴想上帝,就是永生上帝;

我几时得朝见上帝呢?

我昼夜以眼泪当饮食;

人不住地对我说:你的上帝在哪里呢?—–

我要对上帝——我的磐石说:

你为何忘记我呢?

我为何因仇敌的欺压时常哀痛呢?

我的敌人辱骂我,

好像打碎我的骨头,

不住地对我说:

你的上帝在哪里呢?

(诗四十二1—3,9—10)

在上一章末段引用的诗篇如此说: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

为什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

我的上帝啊,我白日呼求,你不应允,

夜间呼求,并不住声。

(诗二十二1-2)

另一篇说道:

主啊,求你睡醒,为何尽睡呢?

求你兴起,不要永远丢弃我们!

你为何掩面,

不顾我们所遭的苦难和所受的欺压?

我们的性命伏于尘土;

我们的肚腹紧贴地面。

求你起来帮助我们!

凭你的慈爱救赎我们!

(诗四十四23—26)

暂且不讨论这些申诉是信心不足的结果。重点是以上的每篇诗篇都反映诗人坚定不移地相信上帝的能力和慈爱,因此,那渴慕上帝的诗人虽然不断面对别人的质询:「你的上帝在哪里呢?」,因而感受到压力,但他仍可说: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

为何在我里面烦躁?

应当仰望上帝,因我还要称赞他。

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上帝。

(诗四十二11)

诗人投诉上帝抛弃他,日日夜夜不答覆他的祷告,但仍然宣告:

地的四极都要想念耶和华,并且归顺他;

列国的万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

因为国权是耶和华的;

他是管理万国的。

地上一切丰肥的人必吃喝而敬拜;

凡下到尘土中不能存活自己性命的人

都要在他面前下拜。

(诗二十二27—29)

最后,诗人呼唤上帝从酣睡中苏醒,他没有忘记:

上帝啊,你在古时,

我们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

我们亲耳听见了;

我们的列祖也给我们述说过。

(诗四十四1)

这几篇诗篇和圣经其他许多经文都表达投诉,投诉上帝在休息,投诉上帝不是可乐汽水机,每当我们投入硬币时,就已经预备好,给我们一点慰藉。在这些哀怨中,诗人冀望上帝时常主动彰显祂的能力,但最终却发觉祂的能力不必在每件事情上证明。上帝的能力不单只在创造的行动中彰显出来,而且当祂休息时,万物仍在运作,藉此彰显祂的能力。简言之,上帝的能力和慈爱不单只在祂临在时彰显,当祂不在时,也彰显出来。

正如孩子学习了解父母,

我们也需要学习当我们见不到上帝时,

相信祂仍与我们同在

不在的上帝

尽管我们甚少留意,但上帝的不在是耶稣教导的中心主题。在某些比喻中,曾提及其实是我们离开了上帝,要寻找迷羊、寻找失钱、浪子要回头。但在其他比喻中,并非我们离开上帝,而是祂离开我们。我们称这些比喻为「管家职分的比喻」。这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因为管家职分正好是指主人离开时管家履行的职务。当主人在家时,管家角色十分有限;而当主人不在家时,管家则要肩负责任。在耶稣其中一个最著名的比喻中(太二十五14—30),祂讲述一个人「要往外国去」,于是吩咐三个仆人前来,每人获分配大量银子(一个给五千,一个给二千,一个给一千),「就往外国去了」。即是说,这个比喻讲述主人不在时,应如何管理。同样,路加福音十九章12—27节有一个平行的比喻——十锭银子的比喻,开始时说:「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即表示他不在家。马太福音二十五章也记载才干的比喻,耶稣讲述十个童女迎接新郎,但新郎迟延了。即是说,童女期待新郎时,他不在场。

在马太福音二十一章,耶稣讲到另一个不在的故事:「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33节)。这个比喻与创造有明显的平行之处。上帝创造大地和其中一切,又栽种园子,交给一对男女管理。这一切都很美好,然后上帝休息了!

耶稣的教导还包含很多关于不在的比喻。主人回家后看到仆人如何打理他的家园。盗贼在晚上出没,就是人们最疏于防范的时候。

我们经常谈及上帝的临在,这当然是对的。但不在的主题

和比喻在圣经中亦很常见。姑勿论罪的影响,上帝将空间和自由给予人类这些受造物,以履行他们的责任。正如我们已经从伊甸园的故事看到,上帝创造人类并赐他们管理万物的权柄以后,就让他们行使权柄,即使这样隐含罪的可能性。而上帝的不在就如祂的临在一样,都是爱的记号。

不在是爱的行动

我们在第一章曾谈及,创造是上帝爱的表现,表现祂有如父母般的爱。现在,我们必须以类似观点看上帝的休息,和上帝看起来显然的不在。第一章提出:正如地上的父母决定生孩子时,是决定创造他们以外的另一样事物,不由他们全面掌控,所以上帝决定创造世界和我们,就是决定创造上帝以外的另一样事物,是不由祂全面掌握的,即使我们知道上帝的心意最终会胜过我们的心意。

现在,我们为父母职分的意象作进一步讨论。父母的爱不独在生育,不单只在许多诸如喂养、培育和指引的行动中彰显出来,还有他们的不在。父母出于爱,发觉自己必须放手,退居幕后,让孩子展翅飞翔,即使要冒痛苦和失败的风险。若父母总是在孩子身旁,保护他免于所有风险和伤害,那么他们并非好的父母。若父母经常在孩子身边盘旋,守护他的每一步,他就永远学不会走路。若孩子从来不必负起作决定的责任,即使有犯错的风险,那样他便永不会成长。父母出于爱,必须放手。同样,上帝如父母般的爱不独在创造和护佑中展现,还展现于祂的不在,让我们自己经营我们的生活和大部分的世界,即使承受两者皆被我们败坏的风险。祈克果(Søren Kierkegaard)在他的著作《苦难福音》(Gospel of Sufferings)充分表达这个意思:

当孩子牵着母亲的裙子走路时,我们可以说他如母亲一般走路吗?不,我们不会这样说。首先,孩子必须先要学习靠他自己独个儿走路,才可像母亲那样走路。当孩子学习独自走路时,母亲应做什么?她必须在孩子面前消失。她对孩子同样地温柔体贴,依旧不变,甚至在孩子学行的时候,她也许更为温柔体贴,这是我们都很了解的,但孩子未必明白。然而,孩子学习靠他自己独个儿走路,其属灵的意思就是:使某人成为别人的跟随者,便是说他必须要学习靠自己独个儿走路,这是一项任务。这说法很奇怪,对吗?—–那属天的照料依旧没有改变,的确,如果可能的话,在危险的时候那属天的帮助甚至更大,这是我们都清楚明白的,但或许在我们仍在学习的时候,并不能明白。@1

诺维奇的茱莉安(Julian of Norwich)有类似的看法:母亲有时为了孩子的好处,要让他受苦,经历多番挫折和沮丧—–如果我们不能释怀,就让我们立时肯定天父所作的有如智慧的母亲。如果祂认为我们哀伤和哭泣对我们有益,藉着祂的慈悲怜悯,祂就让我们经历痛苦,直到合适的时间为止,这都是出于祂的爱。@2

我们正在学习。我们正在学习成为上帝的孩子,在这世界生活,在这个我们永恒父亲的手不是经常可见的世界之中,在这个祂是主人但却不在其中的世界之中。祂安置我们在那里,并吩咐我们作祂的管家,叫我们成长。因为若祂经常牵着我们的手,指引我们每一步,我们就不可能成长。我们被期望要按照我们父亲的形象成长,并以祂的名管理万物。

然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管理权并非拥有权。在古代,管家是值得信赖的奴隶,并因而是主人家产的一部分。他在主人家中的位置高于其他家产,但仍是家产的一部分。创造的教义让我们知道这是对人的角色和状况绝妙的表达。我们是受造物,是创造的一部分;但我们也是上帝的管家,授予权柄管理万物。

处身于罪恶中的管家

可悲的是,上帝的不在还有另一个层面,就是罪的乘虚而入。的确,这是上帝的世界,但也是上帝的悖逆世界。这世界由上帝创造,但也是无神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不义与欺压、战争与偏见、仇恨与虚假。在这属上帝但却不跟从上帝的世界中,上帝在耶稣的比喻里经常以不在的主人之形象出现,既同时真实地描述我们的现况,也呼召我们要承担责任。主人不在时,管家必须按照主人的心意打理一切。他不能事事征求主人的意见,因为他必须学懂主人的想法。要做到这点,主人就不可能经常督导他,不停告诉他该做的事。我们很多时听不清楚上帝的声音,但正正就在那些时刻,我们要认识主人的想法。吊诡的是,在那些时刻,我们与上帝更亲近,正如当孩子学习独自走路、自行作决定和养育自己的孩子时,与母亲更亲近。

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主人之想法,

知道祂的心意

学习主人的想法是管家的首要任务。管家必须在主人在家与不在家时,尽一切努力做到这点。当主人在家并说话时,好的管家会留心听他的吩咐和写下笔记。当主人不在家或不说话时,好的管家就要承受风险,根据他对主人的了解而行动,也完全知道主人很有可能在他的工作中找到错处。在这情况下,我们宁可冒险,好像那获分配五千和二千银子的仆人般,总好过那得一千银子、「以策安全」的那个仆人。我们这个主人好像慈爱的父亲一样,希望我们成长,而每个父母都知道,没有冒险,就没有成长。

尽管如此,时而不在的主人已给予我们多种途径,学习祂的想法。从某种意义来说,这就是圣经的作用、信徒群体的作用和良心的作用。但无论哪个途径,甚或三者同时采用,都不能保证我们得到上帝的许可,风险犹在,我们仍要在不明朗的市场投入才干。虔诚的基督徒并不能在每个行动中取得共识。管家并非常常都能作出容易的决定。上帝的不在已够难受,还要加上上帝的沉默。我们非但看不到上帝的手,连祂的声音也听不到。我们是管家,但主人不在,也没有直接的指示,这一刻,我们发觉自己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作困难的决定。作为上帝创造的管家,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冒险,行出我们认为是上帝的心意,好像忠心的管家作决定,相信这是主人希望他做的事。在这个历程中,当我们都在寻求方法,去探寻和行出上帝的心意时,我们必须彼此扶持、鼓励和宽恕。

然而,作为上帝的管家,彼此扶持并不消除我们行动和做决定时的迷惘和不安。我们时常问自己:「主啊,我做了对的事吗?是否有更好的行动?我做得足够吗?抑或我做了太多?我的行动怎样影响别人,包括这一代和将来一代的人呢?主啊,求祢让我思绪安宁!」

让人不感讶异的是,这些问题经常引致苦恼,苦恼引致绝望,绝望引致无所作为,无所作为引致更大的苦恼—–我们受困于这个漩涡般的循环中,正威胁我们,快要淹没我们,阻碍我们履行管家职分这个呼召。

这是因为我们忘记上帝的创造行动,不单只是爱的行动,也是盼望的行动。关于这点,让我们在最后一章详谈。

讨论问题

1.我们说上帝会休息,这是什么意思?你有足够的休息、假期和放下平常职务的闲暇时间吗?你可以怎样帮助别人,让他们有机会找到平静和安息呢?

2.如果创造是上帝爱的表达,犹如父母般,那么你在创造中见到什么爱的记号?

3.父母有责任指导孩子,但怎样才算太多或太少?

4.你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较好?在紧密的督导中,抑或在没有督导时?谁是你的督导?怎样才能成为好的督导?

5.当我们设想上帝不在时,我们在教会内必须向前行。在世界和你的邻舍之中,你的教会怎样成为上帝的手足?

6.你怎样教导孩子顺服?「〔因〕喜乐的顺服〔得自由〕」3是什么意思?(参约壹五章)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