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认识苦难的奥秘

阿摩司书第四章

这一章经文可以说是旧约圣经中让人惊恐的一段。

在这里神对以色列的妇女说话,不过她们代表举国上下的罪。她们被讥诮为「如巴珊母牛」,那是来自最佳牧场的牛,用今天的话是「你这脑满腹肥的母牛!」她们欺负贫寒人、压榨穷乏人、贪婪权势、滥用权力。她们像对佣人般地命令丈夫:[拿酒来,我们喝吧!」(1节)连用复数的「我们」都是一生花妙笔,讲话口气像自己是王似的。但至高无上的神以自己的圣洁起誓,她们将会像扭摆的鱼般被鱼钩钩去(2节)。那时她们在众人面前表现的虔敬救不了自己:「任你们往伯特利去犯罪。(4节)就好像是说:「任你们往教堂去犯罪。」于是在这鲜明的讽刺中,至高无上的神声明:「每日早晨献上你们的祭物,每三日奉上你们的十分之一。任你们献有酵的感谢祭,把甘心祭宣传报告给众人。因为是你们所喜爱的。」(4—5节)她们对博得敬虔的名声比对敬虔本身有更大的兴趣。

接着,神详述祂在先前时代给予该国的各种审判,全都没有什么效果:「我使你们在一切城中牙齿干净,在你们各处粮食缺乏,你们仍不归向我。」(6节)然后神使用另一策略:「在收割的前三月我使雨停止,不降在你们那里。我降雨在这城,不降雨在那城。这块地有雨,那块地无雨,无雨的就枯干了。这样,两三城的人凑到一城去找水,却喝不足。你们仍不归向我。」(7-8节)神继续列出其他一连串的审判——瘟疫,刀剑、剪虫、旱风、霉烂——「你们仍不归向我」神如此宣告。

最后便剩下令人震撼的最高审判了:「以色列啊,我必向你如此行,以色列啊,我既这样行,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那创山、造风、将心意指示人,使晨光变为幽暗,脚踏在地之高处的,祂的名是耶和华万军之神。」(12一13节)接下来便是审判本身:预见全国性大规模的放逐、流浪、毁坏(五1及下),而这一切都被归在迎见神这句话中!

此事所含真理为:迎见神若非美得无比的事,便是极其惊恐之事。如果神是在审判中,单从审判中面会罪人——像你我一样的罪人——那么最后结果会是山摇地动的审判;而如果神是在恩慈中,以更新的大能面会罪人,那么最后的结果是进入忘我的喜乐之境。

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终结时,神的最后揭示才是最终的分界点,这也是启示录之所以耐人寻味的原因。书上记载,有些人向山和岩石呼喊:「倒在我们身上罢,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老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因为他们忿怒的大日到了,谁能站得住呢。」(启六16一17)而又有其他一些人呼喊:「哈利路亚!救恩、荣耀、权能都属乎我们的神,祂的判断是真实公义的……。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神、全能者、作王了。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祂。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启十九1一2、6一7)

马太福音十一20-24

本段经文必须全文引用,外加一两处其他经文:「耶稣在诸城中行了许多异能,那些城的人终不悔改,就在那时候责备他们说,哥拉汛哪,你有祸了,伯赛大啊,你有祸了,因为在你们中间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推罗西顿(在海岸边的异教大城),他们早已披麻蒙友悔改了。但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推罗西顿所受的,比你们还容易受呢。迦百农啊(加利利另一座被人喜爱的城),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坠落阴间。因为你在那里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所多玛(表示邪恶的惯用语;见创十八一十九),它还可以存到今日。但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所受的,比你还容易受呢。」在本段经文中有三项重要的神学预设。

(一)在天上所获得的幸福是有等级之分,同样,在地狱也有等级不同的惩罚要躲避。否则在经文中,到审判那日的「比较容易受」或「比较不容易受」,就显得没什么意义了。在某些比喻中,也说到在天上不同的奖赏。比如,某些人会比另些人管理更多城市。而各种正面性的奖赏,又和人们在天上积了多少财宝有关。不过我们在这里所看的是各种不同的责罚。

在别处经文也提到相同的原则:「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7—48)这几处经文都告诉我们,有不同程度的责罚要躲避。

(二) 以上两段经文都认定,我们大多基于神给多少能力,而有不同程度的责任。换句话说,责任的不同程度是和权利相互一致的。如果有人享有很好的机会,可以从圣经上多了解神自我揭示的恩惠,特别是从耶稣身上认识了神;那么这个人受的责罚,会比那从未听过耶稣、认识过神的人要大得多。

当耶稣应用这项真理时,最常指称的对象,便是那些有时自以为天生身居优势,可以享受神祝福的犹太人。而同样的原则,也必适用那些声言自己信仰纯熟的教会人士;他们的圣经一向随手可得,阅读书籍方便,宗教自由,参加蓬勃的教会。这些人比那些未曾享有这些祝福的人,会有更大得多的风险。」有句意思完全相同的话颇为可惊:「我们作教师的将受更严厉的审判。」(雅三1,新译本)

(三)以更实际的眼光来比较这些经文,耶稣认定神不但知道所有已发生、正发生的事,而且也知道在不同状况下将会发生的事,哲学家称之为「居中知识」(middle knowledge),但有许多人甚至怀疑神是否具有此种能力。本段经文便是认定祂具有此等能力。祂知道所多玛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祂知道推罗西顿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末日的审判,祂会考量在这方面的了解。

有趣的是,这并不表示所多玛可以一切都没事了。虽然说,如果在迦百农所行的神迹行在所多玛的话,所多玛会悔改,但是所多玛并不因此而得以免除罪恶。这只是假定神应该给所多玛,和所有其他城市享有迦百农同样的权利。其实,神并不欠任何人「救赎」,祂也不欠任何人「机会」和「时机」。但是,如果只白白赐给我们不配得的恩典,那么,我们若不是得着而使用,就是在祂再来以前,陷入比先前更糟的境地。所多玛仍是被咒诅的,到了审判那一日,有些城市虽不那么恶名昭彰,但是它们接受过更多神的恩惠却不悔改;那么,所多玛所受的会容易得多。

多么令人震撼,又多么给人安慰!震撼的是,如果我们也是那些得到很多的人(例如多数会读此书的人),就激励我们必须靠着神的恩典,把握神赐给我们的机会与权益。它同时也很安慰人,因为保护神在那最后一天的审判会是完美的,而且人将得见其完美。每一项可想得到的因素都会被全知者考虑进去。

这就是为什么基督徒在思想罪恶与苦难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由终点展望那极致的国度、那天堂与地狱间最终极的分野。我们所事奉的是一位公义的神,至终,不但公义会被执行,而且人人将得见其成就。

由终点望回生命,对我们现在的看法将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为什么我们被提醒,必须以信心和盼望生活:对那位已经知道终点的神有信心,对那位有无懈可击的公义、应许从不落空的神有盼望。

实际应用

在如此多的圣经真理所呈现的神学架构中,现在该是想想如何在其光照下落实的时候了——尤其是我们如何在这些事实光照下,想想罪恶与苦难的问题。

(1)基督徒应该发展一种对天国的乡愁。有人警告我们不可那么属天倾向,否则对我们活在地上没有益处。我想那或许有可能,但是我还没有发现这样的人。以虔敬自傲,或宗教滥情的人可能会常常想到天国,但是却不爱地上的人,但是那些具有纯然属天情怀的人,会有在此地努力服事的最高动机:他们正积财宝在天。

在传道与教导工作中,如果没有常常把天国当作基督徒的盼望与目标,不但是对圣经不忠,而且剥夺了能帮助信徒对抗周遭压力的重要观念。目前美国福音派都流向福音通俗心理学:崇拜专业术语,应用通俗理论于自我了解上。我并不是说这种发展完全没有价值。但是健康强韧的基督徒信心,原应站在圣经的基础上,处理诸如罪恶、苦难、价值观、信心、忠诚、盼望、恩慈、公义、公平、饶恕等。若是此等信仰被替换,那么真是暴殄天物,浪费了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我们来读彼得前书中的一段经文,问问自己,它是否正确反应出你的价值观?彼得是否择要说出你的感想,或是他的心情对你而言很有隔阂呢?「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祂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未世要显现的救恩。因此,你们是大有音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并且得若你们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彼前一3一9)  

彼得前书五章10节择要说出以上同样的看法:「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祂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

那么,如果我们发现保罗说,按照他自己的意愿,他宁愿死,可以立刻与主同在,也是不足为怪的。而他仍迟疑留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认为留下来还可以对基督徒同伴有些用处:「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腓一23一24)我不是一个容易沮丧的人,但是当我感到沮丧时,我喜欢花时间仔细思考一些经文,比如启示录四至五章和二十一至二十二章,去思想神和神所提供的救恩,去培养对新天新地的渴望,去重新建立基督徒的目标;这些方法都证明非常有效。

现代基督徒的诗歌与赞美诗不太能掌握此一主题,或许这正是我们弱点的一个指标。下面这首由蒙哥马利(James Montgomery,1771—1854)所作的圣诗,虽然有几句歌词有点奇特,但是整体而言,很能抓住对今生及死后将来的观点,这是现代基督徒,特别是西方大部分基督徒几乎弃而不顾的。

永远与主同在!

此诚我心愿!

从死复活,

不见朽坏,

荣耀直到永远。

今日被戴骸体,

离主流徙在世如居帐幕,

夜夜前移,

去家日近一日。

圣父华美天堂是我久慕家乡,

凭信可见,时忽显现,

珠门依稀在望;

我心寤寐渴想早全光明圣城;

灿烂永业,

圣徒共享天上耶路撒冷。

永远与主同在!

但凭主旨意行!

愿主应许

可靠宏恩

早在我身作成;

今求伴我身边,

使我站立坚定;

扶我、助我,

免我困颠,

令我灵战得胜。

当我临终奄奄,

穿越生死之幕,

藉死胜死,离绝阴间,

进入永生之处;

遮障豁然而开,

与主自由往来;

欢乐声音常绕宝座:

永远与主同在!(万民颂扬649首)

这是以第一人称所写的诗歌,但支撑着信徒思索死亡的异象,同样为丧失亲人的信徒带来无比的安慰——这是前一章最后提到的一点。

(2)在此对信心的解说,乃是坚拒倚赖其他的希望。「你们不要倚靠君王,不要依靠世人,他一点不能帮助。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诗一四六3一4)不要把信心寄托在君王、政治家、社会思想家、经济学家、学者、宗教导师、立法者、行政者、传道者、心理学家——他们都是血肉之躯,全都不能避免错误,也全都有死亡的一天。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从这些学有专长的人中获得许多帮助,而是经过分析后,不必一味相信他们,把希望与期待寄托他们身上。「以雅各的神为帮助,仰望耶和华他神的,这人便为有福。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祂守诚实,直到永远。」(诗一四六5—6)这是从圣经所说的神与世界的光照中,作出一个精神上、也是意志上最理性的抉择,这是一个我们要时常一再回顾省思的决志。

(3) 对信徒而言,从永恒的亮光来看,死亡的时刻不再是那么令人惊恐的因素。我们已看出,即使我们活在死亡的宣判下,比起那些以为总要活到七十岁的人,我已不觉得那么必要去预测到底该活到几岁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往正面的方向想。虽然死亡还是一个敌人、一种愤怒、一个审判的标记、一种罪恶的提醒、一个难以敌对的对手;然而从另一个观点来看,它乃是一个让我们进入极致生命所要经过的入口。我们一经过死亡,死亡便消亡了。基督徒的盼望完全寄托于「与主永同在」的真义,不再像一般世人满腔愤怒地看待生命的早逝,而是用另一种眼光,视之为更大的祝福。

以赛亚即作此想法。在审判与暴乱爆发的时候,爱神的人死亡,是表示神使他们免受将要降下的刑罚:「义人死亡,无人放在心上。虔诚人被收去,无人思念。这义人被收去是免了将来的祸患。他们得享平安,素行正直的,各人在坟里安歇。」(赛五十七1—2)在圣经别处,也曾以先知之死,作为审判一国的标记。

我了解这些因素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状况。我了解即使保证逝者如今在更好的光景里,也无法减轻丧失亲人所经验的个人哀痛与失落。而以赛亚的洞见,也无法安慰每一种情况。我所要指出的惟—一点在于,基督徒面对自己或他人「过早的死亡」时,基督徒的盼望规范着我们,就是禁止我们认为发生了某些极不公平的事。死亡会来,但把它的时机交给神吧!

(4)基督徒对于所发生的事找不到答案时,可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他们所认识的神是一位公平的神;祂确保会执行公义,并且人将得见其执行。也就是说,他们并不一定总有现成的答案;他们乃是对那位有答案,且是推动答案的神有合理的信心。神会有最后的答案,我们要勇敢地等待。

是不是也因为如此,约伯记这卷书才有「圆满结局」呢?

问题讨论

1.请归纳一些呈现神国度已经存在的经文。

2.请归纳一些呈现神国度未来才完成的经文。

3.综合前述二题,才是持衡的看法。如果厚此薄彼,会发生什么事?你是否可从新约或教会历史中找出例子?(提示:有学者认为,哥林多教会主张太过于实现的末世论,而帖撒罗尼迦教会则代表太过于未来的末世论。他们的这种看法基于什么基础?)

4当我们环视世界上的罪恶与苦难时,耶稣的稗子比喻,可以提供我们什么实际的帮助?

5.审判的应许最后终将实现,且会让人亲眼看到。许多非信徒将此视为无稽之谈,而基督徒却将之视为「被赐予的已知条件」。请问:(1)此一观念与基督徒信、望的德性有何关系?(2)信徒对于非信徒的类似看法,应该作何反应?

6.除了本章所提经文之外,你是否还能想出或归纳出其他能鼓励基督徒由终点展望生命的经文?

7.你如何培养自己的「天国乡愁」?这样可以带给你对罪恶与苦难的看法有怎样一个立足点?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