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回首百年殉道血

五、五位大英圣书公会的殉道者

1807年基督教第一位来华宣教士马礼逊牧师(Rev.Robert Morrison),在广州受到清廷诸多限制,工作非常困难,便转而专心致志把圣经翻译成中文(请参閲第二章之图三)。1813年完成了新约全书,翌年出版2000本,费用3,818西班牙币(Spanish dollars相等于839英镑)。这不是一笔小数目,马礼逊从那里筹得呢?原来是大英圣书公会(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一)大英圣书公会

大英圣书公会创于1804年,以推广圣经为宗旨。1812年圣书公会第一次拨款给马礼逊500英镑,其后继续每年同样支持他,直到1816年共拨出4,000英镑,用来支持他与米怜牧师(Rev.William Milne)合作翻译旧约圣经。其后继续推行翻译各地不同方言的圣经,出资印刷和销售圣经,成为在中国一个重要的宣教机构。

1879年大英圣书公会与中国内地会订约,利用宣教士传福音之便,也做售经员的工作。这样圣经便传遍满洲、河南、山西、陕西、甘肃、云南和其他各省。1882年因为工作庞大,便分作三个区代表,然后在18个省份内各设主管一人。当时中国售经员同工只有22位,1889年增至73位,到了1894年又增到115位。1893年圣书公会改组,设一位总干事,下面分设数个分区代表(Sub—agencies)由分区代理人(Sub-agent)主管该分区工作,直接在工场上与各中国同工一起推动广用圣经。当时在太原府的佩鸿恩牧师(注一),便是大英圣书公会山西省区域的代理人。

(二)佩鸿恩牧师(Rev.W.T.Beynon)

佩鸿恩牧师1860年生于英伦西南海滨,属威尔斯(Wales)之哈发镇*(Haverfordwest,England)。他是浸礼会会友,据赤传学院*(Cliff College)校长的评语:「他是我们学院的优异生,优秀讲道家,老实人和全力以赴的宣教士。」

在社会上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便进入伦敦的宣教士训练学院(Harley House)(注二)受了三年的造就。毕业后1885年8月26日加入了内地会,同年10月12日到达中国。经过初级语言训练及格后,1886年被派往山西省北部,长城外的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宣教站,与资深的花国香牧师(Mr.George W.Clarke)夫妇同工,开始新宣教站的工作。

(佩牧师)
(佩师母)
(花国香牧师)
(花国香牧师)

(注一)因为Rev.Beynon首先参加内地会,故从《内地会宣教士及伙伴宣教士注册名录The Register of CIM Missionaries and Associates》中,找到佩鸿恩的中文名字。但在《庚子教会受难记下卷》,则称为贝牧师,这可能是他参加大英圣经会时,改用的中文姓氏。笔者沿用内地会的名录,故全文用佩鸿恩这中文名字。

(注二)据Hudson Taylor and China's Open Century,Book6第116页记载,这是金博士(Dr.Henry Gratten Guinness)所创办的宣教士训练学院(Missionary Training Institute),又名(Harley College)。金博士之女儿金乐婷(Geraldine)是内地会戴德生之二媳妇(戴存义师母Mrs.HowardTaylor),幼子是内地会的金纯仁医生(Dr.G.Whitfield Guinness)。

(三)佩师母(Mrs.Beynon,nee Emily Taylor)

戴姑娘*(Miss Emily Taylor)来自英国之伦敦(London,England),原在救世军工作。于1885年12月16日加入内地会,1886年2月2日抵达中国时24岁。1887年6月16日与佩牧师在北京结婚。

(四)山西省归化城宣教站@

婚后佩鸿恩牧师夫妇一同回到归化城,继续与花牧师夫妇同工。两年多后花牧师见佩牧师夫妇可以担当重任了,便在1888年4月返英述职,到1889年才回中国。

他们的宣教区域,是由归化城向西直到包头。长达90英里,在长城以北一带,许多蒙、满、汉人混居的地区。当建立归化城宣教站两年后,1888年在包头再兴建另一个新宣教站,同时发展更多巡回布道的工作。

据留下来的纪录,长城外内地会只有归化城和包头两个宣教站,每站只有两位宣教士驻守,也许就是他们两家人,分别在这两地工作而已。经过数年劳碌奔波,信主的人仍然非常少,也许这是令佩牧师夫妇感到失望的地方,便在1892年离开内地会。

内地会的政策也在那时候改变了,把这两个宣教站交给伙伴差会(Associate Missions)的中国协同会(Scandinavian China Missionary Alliance)主持,随后该会主持人范岚生牧师(Rev.Fredrik Franson)与宣信博士(Dr.A.B.Simpson)合作,把他们的宣教士并入美国宣道会(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请参看第七章第一节)据内地会的名录,1892年只有施惠廉医生(Dr.J.C.Stewart)留在归化城,与四位中国协同会宣教士同工。他们当中有一位罗定登牧师(Mr.A.P.Lundgren)后来也加入了内地会。(请参看第六章第十节)另外在包头,由四位瑞典圣洁会(SwedenHoliness Union)的宣教士主理,其中一位嘉利孙教士(Mr.N.Carleson)后来在朔平府殉道。(请参看第七章第二节)

(五)家庭乐

佩牧师夫妇有三个孩子,长女但西(Daisy)、次子根纳(Kenneth)和幼子脑曼(Norman)(注三)。他们的年岁不详,但从他们夫妇成家后推算,长女可能生于1888年,两年后有次子,又两年后再有幼子(注四)。从另一张1898年之相片(即第五章第一节,本书150页的图片),前排最左的根纳象是8岁的孩童,最右的但西似有10岁,根纳之左上方是脑曼,模样像6岁。佩师母相夫教子,协助一切工作,同时还要照顾三个孩子,真是一位贤妻良母。

(佩牧师一家)

(注三)佩牧师孩子的中文名字,是采用《庚子教会受难记》下卷之名字。

(注四)据1894中国内地会月刊北美版《亿万华民》第77页,记载佩牧师夫妇与三个孩子,于1894年3月24日离上海返英,加上相片的对照,故以此推测孩子的年龄。

(六)美部会华北区张家口宣教站

1892年佩牧师决定离开内地会,转入华北区美部会(或称美国公理会)(North China Mission,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被派往张家口宣教站工作。

因为他们已有多年在归化城、包头及其他邻近地区宣教,对长城外汉、蒙、满人均很熟悉,加入美部会张家口宣教站后,便可协助扩展宣教事工。可惜他们只工作了一段很短时间,因为家中添了幼子,工作过劳,夫妇二人需要返国休假。便辞了美部会之职务,一家五口于1894年3月24离华返英。

(这是张家口宣教士合照,左方第人是罗牧师。)

(七)大英圣书公会山西省区域代理人

1895年12月佩牧师接受大英圣书公会之聘请,为山西省区域之代理人。1896年2月一家五口重返中国,驻守太原府。虽然当时山西省是该会最难工作的地区,但佩牧师从不失望灰心,努力不懈发展推广圣经的工作,使之更有效率和受重视。全省的宣教士,对他工作上的勤劳和投入,非常钦佩。他跟大英圣书公会的同工,同样是欢欢喜喜的合作无间。

一位内地会曲沃宣教站的丁良才教士(Mr.F.C.H.Dreyer),写下他在1896年的工作日记:

「11月7日,本来今早准备与男传道一起去南樊(Nan—fan),因为那里有些人想要戒鸦片烟,男传道要教导杨先生*(Mr.Uang)如何做法。但是昨天下午,大英圣书公会之佩鸿恩牧师来访,故我不能去。今天下午,我陪佩牧师到街上卖福音书,售出的不多,但有机会做街头布道及个人谈道。」

关于分派圣经的数量(请参看第四章第四节本书133页的图片),据大英圣书公会的纪录:1896年分派了3,274本圣经,12,477本新约,和350,660单行本圣经。1897年4,689本圣经,18,576本新约,和543,474单行本圣经。其后逐年递增,到了1899年,4,751本圣经,33,362本新约,和818,043单行本圣经,由此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展。

一位在太原府的宣教士说:「佩牧师非常忙碌,他真是神赐给太原府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属灵的助手,许多弟兄都可以为此作见证。」1899年底佩牧师的年终报告里,写下像先知的预言:

「我们祷告满有恩典的神,在未来的一年,赐我们丰富的恩典对祂忠心到底!」

(八)暴风雨来临

1900年6月初太原府传来许多谣言,佩牧师便到寿阳县把师母和三个孩子接返家。他们的住宅离法尔定牧师家不远,当时胡德理牧师也住在他的家中。6月27日当寿阳宣教站晚上失火后,翌日他们都集合在法牧师家商量,寻求政府的保护。虽然官府派了官兵在每家站岗守卫,名为保护,实际监视,禁止他们逃走。

7月6日巡抚下令他们离开住宅,到政府安排的地方。但因大雨无法成行,翌日官命更紧,虽然仍下滂沱大雨,下午佩牧师一家五口和胡牧师便来到法宅齐集,一起迁往官方指定的住所,迎着这一场杀戮的暴风雨。

(九)殉道

7月9日在巡抚毓贤率领之大队官兵手下,他们一家五口就在官署之前全被屠杀。殉道时佩牧师年40岁,师母38岁,长女约12岁,次子约10岁和幼子约8岁。

资料来源

(1)Broomhall,Marshall.Martyred Missionaries of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London:Morgan and Scott,1901.pp.115,140-143.

(2)Forsyth,Robert Coventry.The China Martyrs of1900,New York:Fleming H.Revell Co.,1904.pp.30-42,439-440.

(3)Edwards,E.Henry.Fire and Sword in Shansi,London:Oliphant Anderson and Ferrier,1903.pp.59-82,46,60,68,70,300.

(4)Brandt,Nat.Massacre in Shansi,Syracuse: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1994.pp.224-233.

(5)MacGillivray,D..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1807-1907.Shanghai: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1907.pp.13,135-163,267-269,504-506,553-566.

(6)China Inland Mission:Register of China Inland Mission Missionaries and Associates,1854-1948.《内地会宣教士及伙伴宣教士注册名录》

(7)China Inland Mission:List of Missionaries and Their Stations.Shanghai:The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July,1892;June,1895.

(8)Broomhall,A.J..Hudson Taylor and China’s Open Century,Book Six,Assault on the Nine,Great Britain:Hodder and Stoughton,1988.pp.116,492.

(9)China’s Millions,North American Edition,Toronto:CChina Inland Mission,1894.中国内地会月刊北美版《亿万华民》1894,p.77;1898,p.36.

(10)四川大学图书馆编。《中国野史集成》。四川:巴蜀书社出版,1993年,第四十七册。《西行回銮始末记》,第621-624页。

(11)季理斐(D.MacGillivray)编。《庚子教会受难记》。上海:广学会,1901,全二册。第217—221页。

(12)柴莲馥编。《庚子教会华人流血史》。上海:中国圣教书会,1910。(取自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十八辑,沈云龙主编,文海出版社。)

(13)王治心着。《中国基督教史纲》。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8五版。

(14)汤清着。《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87。

(15)李志刚着。《基督教早期在华传教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