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点燃祷告之火

第10章、全心投入

关乎神的荣耀,关乎我们与祂连结的生活,祷告,由今至将来,属于我们每个人。

它是我们惟一要负的责任,在其中运用每一个恩典、抵挡每一个罪性’得着每一件美事,时刻需要我们全然顺服。

正确的祈祷难上加难,诸多的拦阻令人挫折,缺乏适当的态度去履行,败坏的天性更对之憎恶不已,心不在焉与疲乏困倦临及我们,操练祷告者,人人有此困境。然而,我们现今与未来的福分,全在乎它。

——欧文

——————————————————————

容我心意

成祢宝座,归祢所有。

——哈弗吉尔(Frances Ridley Havergal)

—————————————————————-

全能神啊,所有的心都向祢敞开,

所有的欲望祢无不知晓,无任何祕密向祢隐藏。

藉着圣灵的启示,清洁我们的心思意念,

让我们全然爱祢,配得上祢圣洁的名,

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祈祷。

——圣公会公祷书

——————————————————————

过去一度质疑的,如今深信不疑;之前无法置信的,现今确切肯定。关于诗篇,我(巴刻)可以成为这句话的见证。从小参加圣公会的我,自幼就在教会中颂唱诗篇;十八岁时,我眞正信主并成为圣公会信徒。然而,直到过了二十多年,我才打从心里相信,诗篇确实如每个人所告诉我的那样,是祷告的典范。为何有此障碍?当时我归因于两个事实。首先,诗篇作者是诗人,文句常常不按牌理出牌,他们所呈现的思绪就像百花齐放,而非环环相扣、合乎逻辑。然而,我的思想却是直线式,如律师般绩密,因此这点令我困扰。其次,诗篇作者在述说——毋宁是呼叫一「求救」和「感谢」时,显示出一种热切专一、毫无顾忌的态度,这是冷静内敛的我无法适应的。从我开始明白诗篇,又再经过了四十年。如今,我能从相当不同的角度看待所遭遇的问题。我发觉事实在于,虽然早年的我已拥有一些向其他人讲解眞理(包括祷告)的才能,我却一直都无法体会,到底什么是全心全意祈祷的眞正意义。

我所遗漏的恰好是诗篇本身清楚指明的。诗篇八十六篇11节说:「求祢使我专心敬畏祢的名」;接着,下一节像是在回应上述的祈求般宣告:「主——我的神啊,我要一心称谢祢」(同样的情操也出现在诗:9:1,111:1,:138:1)。诗篇第一一九篇这首拥有一百七十六节的巨幅篇章,提到了寻求神(2、10节)、遵守其律法(34、69节)及「一心呼吁」神(145节)。然而,问题在于:这些经文所指的重点究竟是什么意思?诗人使用这些词汇时,是在告诉我们哪方面的事情呢?

我们曾在本书探索了个人祷告的基本心态和方式,在讨论过程中,也常以诗篇来说明或验证说法。在最后一章的开始,我们留意到诗篇所示范的,其实正是全心全意祷告的心态和方式。所以,我们的焦点不会放在神学专业、其他人如何祈祷、祷文的集成,或任何言语表达技巧的问题上。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明白什么是全心的祷告?我们如何晓得自己正在这样作?什么会拦阻我们全心全意祈祷——即「在圣灵里祷告」?(弗六18;犹二十;根据新约神学的用语,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正是同样的思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再次査看圣经所谓的心是指什么;换言之,让神自己告诉我们有关人类的事情。

人类的心

葛尼斯(Os Guinness)曾写道:

人格或特质——据了解,是形成任何事或人式样的内在形式。——人格是深层的自我,是组成一个人的基本质素,亦是思想、言语、决定、行为和关系所根植的核心存有。就其本身而论,人格决定行为,正如行为反应出人格。人格是没有任何人能识透,惟有神能见到的人之本相。1

葛尼斯的最后一个句子超越了感官世界的观察,使生理、心理、社会学上的人格观,被升华进入灵性的世界和属神的启示中。在那里,人格被断定为所谓的心(一种难以辨识的实体)的证明和表现。彼得称之为「里面——的心」(彼前三4,the hidden person of the heart,心中隐藏的人) 我们可将之适当地定义为:在神这位观察者和鉴察者眼中,你和我真实的本相。圣经作者可能不晓得血液循环系统,却清楚晓得:隐喻上的心,即动态的内在自我,如同生理上跳动的心脏维持身体的运作一般,也在我们个人及生活每个层面供给能量。所有的欲望、动机、目标、计划、好与坏;所有的判断、困惑、怀疑与肯定;所有的爱、恨、盼望、恐惧、喜乐与忧愁;所有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全都由我们的魂、灵、心(实际上,这些圣经词汇是同义字)发出。就圣经的字义而言’我的心基本上是指我这个人眞正的本质。

由此而论,我们的思想、言语和想象力,都是由心发出。圣经从头到尾都抱持这个观点。当大卫祷告说:「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祢面前蒙悦纳」(诗十九14),这两小节诗句连在一起是为表达一个事实——口中所说出的想法是由心流出。诗篇一三九篇23节中的两个句子:「神啊,求祢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也同样表明,思绪是由心发出,也把心显露出来。而当诗人宣称:「我心里涌出美辞,我论到我为王做的事,我的心是快手笔」(诗四十五1),他是在告诉我们,他所想象的诗境和美辞是由心而发的创作。他正在写一首有关皇室婚礼的诗:王子娶了公主为新娘,而基督徒使用这首诗来欢庆主耶稣与教会完全合一的荣耀。一切丰盛的形式均出自于心。

同样地,动机、目标、计划都是以心作为根源。举例来说,在而诗篇六十六篇18节,动机成为神所关注的焦点,诗人评论自己的祷告说:「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亦即定意要做不讨神喜悦的事——「主必不听。」而诗篇四十篇8节显示出截然不同的动机:「我的神啊,我乐意照祢的旨意行,祢的律法在我心里。」至于计划和目标方面,留意神在所罗门献殿时向他说的话:「你的心想要为我的名建殿,这心意甚好」(代下六8,经文按所引英文翻译);反面的对照则是彼得斥责行邪术的西门,想用银子购买赐圣灵能力的话:「祈求主,或者你心里的意念可得赦免」(徒八22)。另外,也请注意耶稣对玷污我们的邪恶所作的诊断:「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谗、骄傲、狂妄」(可七21〜22)。

如同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发动,同样地,我们的愿望、梦想、才智、愚行、德行、恶念,所有我们之所是、所说、所行,都是由眞正的我和眞正的你的内在本质中流出;而圣经用转化过的、隐喻式的心来称呼它。

在进一步讨论前,我们要先强调两个重点。首先,圣经信仰基本上是「心的信仰」;眞正的基督教,如巴斯德一直以来所主张的,是「心的工作」。留意清教徒所谓的「责任」——规定要做的行为程序,就像祷告的习惯——只有为尊崇和荣耀神而作,亦即,出于耶稣所说的「诚实善良的心」,才能讨祂的喜悦(路八15)。这颗心代表以神为中心的动机、充满谦卑、感谢和崇敬。耶稣教导我们,遵守最大的诫命是由心开始——「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一你的神」(可十二30) 而祂也指出,只有清心的人才能得到看见神的最大福气(太五8);与此同时,祂也斥责维持形式上宗教的法利赛人,缺乏对神敏感的心,并向他们指出:「你们的心,神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憎恶的」(路六15)。若是心不正,一切都出错。

因此,我们能明白加尔文私人印章上的图案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在他的印章上,有一只巨手握着(不如说是压挤着)一颗心,周围环绕着一行拉丁文Prompte et Sincere(迅速且眞诚),表明这颗被神所攫住的心,所发出的顺服程度——这是加尔文所努力的目标。而这也解释何以十六世纪克蓝麦(Crammer)在所着的圣公会公祷书中,如此强调心的重要性,难怪其中的祷文至今仍是如此有力的灵修工具。在圣餐崇拜中,公祷书教导我们要「洁净我们的心」和「将律法写在心上」,然后为自己所犯的罪「诚心道歉」,接着「以心献上」感谢;而当我们领受饼时,要「以感谢,凭着信心,在心中以(基督)为粮」。最后的祈祷是,愿神的平安「在父神、圣子和主耶稣基督的爱和知识中,保守你们的心。」每日的敬拜(一天两次,根据克蓝麦的安排)要求我们「以一颗谦卑、恭顺、忏悔和顺服的心——以纯净的心和谦卑的口吻」承认我们的罪,并求神「洁净在我们里面的心」。其他公祷书中的祷文除了要求一颗「禁戒一切世俗和色欲引诱的心」,也求有「一颗更新和痛悔的心」,祈求神的圣灵可以「在凡事上,引导和管理我们的心」,并且求神「将一颗爱祢的心浇灌在我们心里,使我们爱祢远高过世上任何事物,使我们能得着祢的应许,超过我们所求所想。」2就其意义而言,这些祷文实在是「心的信仰」的最佳模板。

其次,未重生的人心基本上是恶的。神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英文新修订标准版圣经》(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NRSV)译为「邪恶远超其他万物,刚愎自用」——「谁能识透呢?我一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耶十七9〜10)。本书曾多次指出,一般以为人性本善(即我们说的心地善良),后来因外在的影响或缺失,才使人变坏的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所有人类的内心深处都受到扭曲、产生缺陷。人心处在反叛神的致命网罗中,内在有一种朝向自我中心的驱力,无时无刻不想表扬自己。这种将自己奉若神明的本能,圣经称之为罪,并诊断为骄傲。根据理解,骄傲是一种想要掌控一切的冲动,使我们所有的欲望都得到满足,也支配所有的人际关系。所以,骄傲使我们无法以眞正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其他人;换言之,难以顾念别人甚于自己(但保罗认为顾念别人是我们的本分,见腓二3),它也使我们无法以眞正敬畏的态度去对待神。然而,神重视祂的荣耀胜于一切,也认为我们在所做的一切事上,从对待其他人开始,都当赞美祂和讨祂喜悦。然而,「惟我至上」的骄傲排除了一切以神为中心的想法。所以,就算我们有信仰,骄傲却占据信仰的核心;若是我们没有信仰,骄傲就成了一切思想的根源,表明我们不需要神,照样可以活得很好。内在的骄傲带给我们肯定,感觉自己是世上最重要的人物;骄傲教导我们为自己辩护,认为自己过去或现在所做的,都是良善和正派的行为,不论周围的人多么不以为然;骄傲让我们自满,不愿改变也不愿被改变。这就是关于人心的坏消息。

如上所述,骄傲是基督徒所称的原罪。「他嘲笑原罪」是贝洛克(Hilaire Belloc)的一句讽喻。贝洛克就像所有信徒一般,晓得我们天生的骄傲或骄傲的罪(随你怎么称呼),可不是闹着玩的。骄傲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耶利米所针对的正是这颗病态的心,它在我们整个灵性系统中,产生内在的抑郁不安和功能失常——有如处于畸形状态。今日我们称吸毒、酗酒、嗑药是上瘾的行为,而罪也是一种瘾,一种恶习,损伤或破坏起初看来是好品格的心。这颗有罪性的心是病态的,如耶利米所说,是坏到极处——充满欺诈、撒谎、妄想、自欺,就像上瘾者常有的的心态:我们凭着自己,完全无法明白我们的真相、无法辨识内在扭曲的事实,直到神开始向我们透露真正的错误所在。惟有神能向我们显明,为何我们会不明就里地反对祂。在我们内心深处,明明知道有一位创造主,也晓得祂的宣告,却偏偏想要否认这个事实。我们无法欺骗神,尽管总是千方百计想这样做,然而,惟有这位神能使我们从天生的骄傲所产生的自欺中得释放。今日的世界充满令人惊骇恐惧的坏消息,但有关人心的眞相及那些未曾改变的心终将面对的结局,才是最坏的消息。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