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一章

(三)独对

A 独对的译词、使用与意义

独对是向上灵修的第二进程,是走向与上帝合一的第二步。首先探讨「独对」一词的译词、使用与意义。在几乎所有中文译著里,译者往往把西方灵修界所使用的「solitude」一词,翻译为「独处」。(注11)绝大多数的华人灵修学者也使用「独处」来表达英语的「solitude」。例如,冯顺强、谭沛泉、王志学、袁蕙文等。(注12)因此,「独处」一词在华人出版界、灵修界与教会界,广范围地被使用。

笔者对「独处」一词的译词与使用,表示保留。因为,这译词对「solitude」造成误解或认识上的偏差。独处让人联想到人的独居(aloneness)、孤单(loneliness)、独立(independence),甚至分离(separation)、隔离(isolation)等。笔者认为具有独居、孤单、独立、隔离等意义的独处,让人孤绝、痛苦与挣扎,只能自言自语,不仅与他人,甚至与上帝隔离。

梅顿(Thomas Merton)论述「solitude」时说,人在肉身意义上需要「独居(alone)」,但它不是与他人分离(separation),也不是隔离(isolation)。(注13)卢云对独居(aloneness)与孤单(loneliness)持有负面的看法。他对独居会变为孤单(loneliness)感到不安,因为「孤单是痛苦的,……会让人在绝望中依附他人,……更是终生的挣扎」。(注14)因此,他提出与孤单不同的「solitude」概念,并强调孤单必须引入「solitude」里,因为「solitude」是平安的,是「在爱里,让人的心田成长之处」。(注15)

华人灵修学者虽使用「独处」一词,他们对「独处」的理解并非独居、孤单、独立、分离、隔离。冯顺强译解卢云的「solitude」为「一段短时间与神单独一起」,「一个与神独处」。(注16)谭沛泉则界定独处是「孤独自处,单独一个人在沉思或祷告」,其目的是「暂时避开人群,放下世间事务,是为了充实自己内在的生命,避免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流于表面和空洞」。(注17)对谭沛泉来说,独处是一个「静思亭」、「镜子」、「心灵内室」。(注18)当王志学使用「独处」时,常与静默合用。他主张「独处与静默」孕育出「有份量和改变生命的说话」,是「通往建立关系的道路」,而「建立关系」是指建立与神,以及与人的关系。(注19)他进一步认为独处让人在「爱神,渴慕神」里与神相遇,能帮助人「重建与人相交的基础」。(注20)袁蕙文在探讨默观祷告时,提出「独处」,并强调「独处」是默观祷告需要操练的四个基本生命状态之首。(注21)她认为「独处」必须「离开人群,学习单独的面对自己」,其目的是「在安静中亲近神,并找回自己」。(注22)

人独自或单独存在与三一神发生生命关系,与神面对面时,人与神之间才具有存在意义与灵修意义。从存在意义与灵修意义来说,「solitude」不能理解为有独居、孤单、独立、隔离意义的独处,必须理解为独自地与神面对面相逢并与神进行对话的独对。这样,人的独处或单独存在,在独对一词里才能充分地呈现出与三一神之间的灵修意义。事实上,冯顺强、谭沛泉、王志学、袁蕙文等虽使用「独处」,但他们都意味着个人单独与神相处、沉思祷告、爱神与渴慕神、亲近神与找回自己。笔者虽同意这种独处概念,但还是建议学者们使用「独对」一词。

独对的产生与可能性,基于乐意并渴望与人见面的三一上帝。这是基督教神观有别于其他宗教的神明观,或终极存在观的特征。上帝不只是一位超越的他者(the transcendental other)、宇宙的道(the logos of the universe)、不动的原动者(the unmoved mover)或终极的关怀(the ultimate concern),祂是一位道成肉身的基督(the incarnation Christ),在世界中临在的上帝(the immanent God),更是呼叫人,渴望与人会晤对话的上帝(创3:8-19,17:1-22,22:1-8;出3:1-4)。

上帝在何烈山的荆棘中与摩西面对面(出3:1-6)。在旋风中与约伯面对面对话(伯38:1-42)。以赛亚在圣殿中「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6:1-5)。道成肉身的耶稣主动「抬头」与税吏撒该会晤(路19:5),并积极地与打水的撒马利亚妇人会面交谈(约4:1-7)。圣灵来,更要进入人心,与人同在(约14:16;徒2:38;罗8:9-11;加4:6;弗1:13-14)。这些单独与神相逢的人,都在独对的景况中与神面对面。

笔者从三方面来界定独对的意义。第一,独对是个人单独与上帝面对面相逢。这种相逢,非擦身而过或停留在寒暄的问候,乃是人单独与上帝一对一相逢中,产生生命的交流、互应、对话,并感悟经历上帝。亚伯拉罕、雅各、约瑟、摩西、彼得、保罗等,都与神有丰富的独对经历。例如,摩西在何烈山与上帝相逢时,上帝曾两次呼叫摩西的实名,摩西也以「我在这里」,回应上帝(出3:4)。上帝又告示自己是「父亲的神」,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摩西「因为怕看到神」,便蒙住自己的脸在神面前谦卑自己(出3:5-6)。随着与摩西的频繁交流,上帝更揭示自己是「自有永有的」神,指引摩西带领以色列百姓的出埃及使命(出3:13-22)。摩西在独对中,与神交流、互应、对话,明白与经历上帝。

独对的第二意义,是被神光照。上帝是真光、世界的光,是光照的上帝(箴29:13;约1:9,8:12;约壹1:5)。当人与上帝面对面相逢时,人必被上帝光照,而被神光照的人,至少产生三种现象。首先,经历上帝,即经历与触摸上帝的安慰、慈爱、公义、怜悯、饶恕、拯救等。经历与触摸上帝的现象因人而异。有些人会经历上帝所赐的安慰、消除恐惧、心得释放、平安、医治。亦有些人因着触摸上帝,产生信心、谦卑、能力等。杀弟弟的该隐在与神相逢中,上帝给他「一个记号,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创4:16)。从此,该隐被杀的恐惧心消除。患血漏病的女人在人群中触摸了耶稣的衣繸,经历血漏的止息(路8:44)。之后,耶稣寻找那女人,听到女人得医治的经历,并对女人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路8:48)女人身处重病,在与耶稣相逢中,有了触摸的经历,不仅病得医治,更得生命的拯救与平安。

被神光照的第二现象,是生命更新。正如卢云所说:「独对是转变的熔炉」,更是「改变之处,旧人死与新人生之处,新的男人与女人现身之处」。(注23)当上帝光照人,照出人的黑暗处、丑陋与罪恶(约1:5、9)。因此,当人接受神的光,就能在神面前悔改认罪,自认不洁。

约伯与神对话时,「亲眼看见」神,「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42:1-6)。以赛亚在独对中,被神光照而自认是「嘴唇不洁的人」(赛6:5)。当彼得依照耶稣的吩咐下网打鱼,获满两艘船的鱼之后,与耶稣面对面时,「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5:8)以赛亚与彼得在独对中被上帝光照后,都自认不洁与罪。雅各在雅博渡口「面对面见了神」而生命得到更新(创32:30)。原来紧抓名分与祝福的雅各,转变为「俯伏」的人(一连七次俯伏在哥哥面前;创33:3)。重物质金钱的雅各,还把带来的财物献给哥哥为礼物(创33:8-11),甚至还谦卑自己,称哥哥为「我主」,称自己为「仆人」(创33:5、8、13-15)。雅各与神相逢的光照经历,让雅各「抓住」的人生观与重物质的物质观得到更新,能谦卑,恢复了与哥哥的关系。摩西因长久与神独对,以致「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12:3;申34:10)。

基督徒被神光照的第三现象,是对自己、他人、事物、事件与世界有新的解读,而这种新的解读,让基督徒产生新的认知与觉醒,并对他人、事件与世界发出共鸣、怜悯与爱。雅各与神独对接受神的光照后,对自己与哥哥有了新的解读、认知与觉醒。他在哥哥面前自认是「仆人」,认定哥哥为「我主」(创33:5-17)。这是他过去没有的认知与觉醒。约瑟在长久的独对中,从上帝的旨意与作为,看出哥哥们的出卖行为有「神的意思」,并把出卖事件解读为「成就今日的光景」之上帝的作为,对哥哥们发出怜悯与饶恕(创45:1-8,50:19-21)。耶稣在十字架上,紧密地与圣父和圣灵同在(太27:45-46;可15:34;路23:44-46;来9:14)。祂虽在极其痛苦里,还饶恕嗤笑祂、戏弄祂、钉祂十字架的罗马兵丁,并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耶稣与圣父、圣灵的深入独对,让耶稣把这些带给祂苦难的人视为饶恕的对象,向他们发出共鸣、怜恤与爱的言语与态度。

独对是人与上帝面对面会晤的一种景况。这是独对的第三意义。笔者强调独对是「一种景况」,乃因独对只有在人与神会晤的状态中才能发生、进行、持续。人若离开了与神会晤的景况,独对会中断,被神光照的现象就停止。独对不是有了一次独对经历便永远持续。换言之,一次独对不能永远独对;每次独对才算独对。所以,独对必须是现在式或现在进行式;过去式或过去完成式的独对,不能成为现今的独对。

摩西在何烈山与神会晤后,回到岳父住处,告诉岳父有关自己要去埃及的事(出4:18)。此时,摩西与上帝的先前会晤中断,而离开了与上帝独对的景况。当摩西告辞了岳父,往埃及的米甸路上,再与向他显现的上帝说话时,摩西又开始与神独对,再进入独对的景况(出4:19-23)。

B 独对的预备、开始与进行

1、独对的预备

随时乐意与人会晤的上帝,欢迎基督徒随时进行独对。但独对不像念法语、念咒,或变魔语,说:「我要独对」就能独对。基督徒也不一定想独对,便立即能独对。与神独对,基督徒需要两点预备。

第一预备,是洁净自己。人非自洁、清心、圣洁,就没有办法得见上帝,不可能与三一神会晤(出19:7-25;太5:8;来12:14)。当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后来到西奈山下,上帝吩咐摩西说:「你往百姓那里去,叫他们今天明天自洁,又叫他们洗衣服。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因为第三天耶和华要在众百姓眼前降临在西奈山上。」(出19:10-11)第三天,上帝召唤摩西到西奈山顶,提醒摩西说:「你下去嘱咐百姓,不可闯过来到我面前观看,恐怕他们有多人死亡;又叫亲近我的祭司自洁,恐怕我忽然出来击杀他们。」(出19:21-22)在这里不难看到,人会晤上帝之前,自洁是必须的。人若不自洁,会遭遇死亡与击杀。因此,独对的首要预备是在神面前自洁。自洁意味着人必须在上帝面前悔罪、认罪,让耶稣的宝血洗净罪过,蒙神赦免(约壹1:9)。这样,基督徒才能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的尊前(来4:14-16),「能见主」(来12:14),与神相逢。

第二预备,是存心渴慕。可拉的后裔告白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诗42:2)后裔们存渴慕永生上帝的心,期待朝见上帝。他们又说:「我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为要「朝见神」,因他们坚信耶和华「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诗84:2、7、11)。在犹大旷野,大卫「渴想」、「切慕」上帝,因为他平常在圣所,就以如此的心瞻仰上帝,得见上帝的能力与荣耀(诗63:1-2)。所以,渴慕上帝是朝见上帝的必须预备。基督徒在独对之前,在静默或祷告里,必须预备渴慕之心,迎接独对。有了渴慕上帝的心,基督徒才能敏锐而立即地感悟上帝的临在,与神会晤。

2、独对的开始与进行

有了自洁与渴慕的预备,基督徒就可以随时随处期待、开始、进行独对。基督徒的独对有个别性独对与集体性独对,而独对在两者都能开始与进行。笔者发现基督徒往往倾向于集体性独对,尤其在集体的敬拜或聚会里经历独对。但离开了集体性敬拜、赞美、圣礼与各种聚会,鲜有个人性独对。独对在个人生活与日常便中断、失踪、停摆。若基督徒的独对限于集体性,独对只能依附在集体,依赖集体,仅在集体里发生。集体性独对与个别性独对必须要平衡。在两者中,个别性独对优先于集体性独对。

个别性独对是如何开始与进行呢?个别性独对是个人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里,并在静默、读经、祷告等里,开始与进行。首先,当基督徒在静默中经历耶稣平息风浪的全能与主权时,就等于处在一种与上帝会晤的独对景况。因此,独对在静默叫醒耶稣中开始与进行。

独对也能在静默第三阶段的深层聆听神与专注神里,开始与进行。当基督徒听到上帝的声音与瞩目上帝的属性、旨意与作为时,就是一种贴近上帝,与上帝会晤的独对景况(出3:1-6,19:7-22)。随着聆听神的深入,基督徒能进深地经历上帝的话语对自己的主宰与掌管。深层专注神也能让自己更加发现上帝的属性、旨意与作为,并能留守在上帝的主宰与掌管的景况里。所以,基督徒在静默深层聆听神与专注神里,经历深层的独对。

读经也让基督徒来到上帝话语面前,与上帝话语面对面相逢。因此,读经不能只限于阅读圣经或理解圣经,更要存渴慕的心,让自己侍立在上帝话语面前,与上帝的话语会晤,迎接上帝话语的光照。若能如此,独对就在读经中开始与进行。另外,基督徒在面对神的话语中,要不断而深入地迎接上帝话语的亮光。这样,便让自己深入地处在与神的话语会晤景况里,并且因着神的话,产生自我更新,对自己、他人、事物与世界作出新的解读。

独对更能在个人祷告中开始与进行。祷告是基督徒来到上帝施恩宝座前(来4:16),向上帝倾诉,与上帝交流谈话。人来到上帝施恩宝座前,就是来到上帝的尊前,不仅祷告,更开始与上帝面对面的独对。因此,在神尊前祷告的开始,就是与上帝独对的开始。这种的祷告状态就是一种独对的景况。在祷告里,随着与神交流对话、提问质疑、安静聆听与专注上帝的加深(哈1:4~2:3),不仅深化祷告,更能让独对进入深层的景况。无庸置疑,这种深层的独对带来生命更新,并对人、事情、世界等有新的解读(哈3:1-19)。

独对在个人随时性日常中开始与进行。主动而乐意与人相会的上帝,无论在路上(路24:15;徒9:1-9)、异象(创15:1-11)、河畔渡口(创32:22-32)、梦(创28:10-17)、旷野、(出3:1-6;何2:14-15)、旋风(伯38:1-41)、圣殿(赛6:5;哈2:20)、山洞(王上19:9-18)等,都可以会晤。基督徒只要预备好自洁与渴慕之心,随时性独对就可以开始与进行。若基督徒在日常随时能开始与进行独对,这是独对的最高境地。因为,随时性日常的独对,让人随时与神面对面,而能与神合一。

绝大多数的基督徒习惯于集体性独对。在基督新教的传统与现状来说,基督徒在集体性敬拜、赞美、圣礼与各种聚会里,有与神会晤的经历。例如,在敬拜与圣礼中,经历上帝的临在与能力。在讲道中,聆听上帝对个人的信息而感动,与上帝的话语面对面。在赞美与祷告时,经历上帝的触摸与光照,流泪悔改、心得安慰、心被激励。因此,基督徒在参与集体性敬拜、赞美、圣礼等各种聚会时,并非仅是又一次参加聚会,乃要存自洁与对神的渴慕之心,迎接上帝,与神相逢。若能如此,在每次集体聚会里,集体性独对就能开始与进行。

C 独对的诸问题

1、独对的重要:为什么需要独对?

从否定层面来说,若没有独对,基督徒就不会处在与神面对面会晤的景况。从而,基督徒的灵命、信仰生活与神开始脱节,信仰只能走向僵化与习惯化。若没有独对,信徒的生命与生活无法在上帝光照的景况里。这样,生命就没办法更新调整,只能乏力枯干、软弱不堪。若没有独对,基督徒看待自己、他人、事件、世界的观点只能受自我、他人、世界的限制,无法更新或具备上帝的视角(上帝的属性、旨意与作为的角度)与解读能力。

从肯定层面来说,有了独对,基督徒在与上帝会晤相逢的景况里,经历上帝的属性、旨意与作为,迎接上帝的光照而能生命更新,并对自己、他人、事件、世界等有新的解读与体悟。有了独对,基督徒才能走入与上帝会晤相逢的与神合一里。

2、独对的困惑:怕走火入魔

有些基督徒会担心,独对的操练会不会走火入魔。因为,不少有神祕体验者或与上帝有面对面经历的基督徒,其言行不免出现奇离怪异现象。事实上,在独对中相逢的三一神是慈爱、恩惠、信实、公义的上帝。若有人与三一神真正会晤,不仅不可能走火入魔,反而在会晤中经历上帝的慈爱、恩惠、信实、公义。另外,独对中被神光照的景况与走火入魔的怪异现象相斥。若有人被神光照,必会产生生命更新,而非走火入魔的怪异现象。

若有人真的走火入魔,此人并非与三一神独对,很可能是与其他鬼灵交鬼。扫罗王与鬼相交而「猛然仆倒,挺身在地」,心里极度惧怕,无法吃饭,完全无力(撒上28:3-25)。与先知以利亚抗争的巴力先知们,在大声呼叫他们神明时,经历「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的凄惨奇异现象(王上18:25-28)。

有时,与三一神会晤时,会出现些奇特现象。例如,摩西见到烧不燬的荆棘(出3:1-2)、脸上发光(出34:29-30),保罗遇到「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听到耶稣的召唤(徒9:1-9)。摩西与保罗虽经历奇特景象,但他们都没有走火入魔,反而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与使命(出3:7-22;徒9:5-22),和上帝的旨意与作为合一。

3、如何验证自己是否在独对的景况里?

验证自己是否在独对的景况,必须问自己是否有如下四种经历。第一,自己在与三一神会晤的景况里,是否与神有生命的交流与对话的经历呢?第二,在与三一神面前的会晤中,是否有上帝所赐的安慰、怜悯、平安、医治、信心、谦卑、能力等呢?是否在经历上帝?第三,在独对被神光照中,生命是否有更新的经历呢?第四,在独对被神光照中,对自己、他人、事物、事件与世界是否有新的解读、认知与觉醒的经历?能否对他人与世界发出共鸣、怜悯与爱呢?

4、如何能让独对的景况持续呢?

独对是人与上帝面对面会晤的一种景况。为了持续这种景况,首先,基督徒当预备自洁与渴慕神的心,让自己随时能与神面对面会晤。第二,一旦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了独对,处在被神光照的景况时,基督徒要提醒自己让独对继续成为现在式或现在进行式的独对,不离开独对的景况。第三,若发现独对景况有了中断,但基督徒再以自洁与渴慕神的心预备自己,期待与神会晤,迎接神的光照时,中断的独对便可重启与持续。

5、独对与静默之间:衔接交集、依赖、相互与共

在实际操作独对与静默时,基督徒会发现独对与静默之间,有衔接交集、依赖、相互与共的现象与关系。在静默第三阶段的深层聆听神与专注神中,基督徒随着频繁地听到上帝话语与专注神的属性、旨意作为,而能发觉自己已经与神的距离拉近,感受自己在神的尊前。此时,静默就与独对衔接,产生交集。这就是静默与独对的衔接交集现象。

基督徒在独对里,仍会遇到突然的风浪。此时,独对就无法进行,平息风浪成为当务之急。基督徒必须要从独对回流到静默的叫醒耶稣里平息风浪。平息风浪后,一方面,与神面对面的景况中,可离开静默,归位到原先独对里。另一方面,可以进入静默的深层聆听神与专注神里,静候神的声音,继续与神面对面,然后离开静默,再归位到原先的独对。所以,独对中所遇的风浪,需要依赖静默来平息,才能让中断与受挫的独对可以持续,这是独对对静默的依赖。

基督徒在静默的叫醒耶稣里,经历耶稣平息风浪的全能与主权。经历耶稣的全能与主权,意味着与耶稣的全能与主权会晤,这是一种与神独对的经历。此时,静默与独对产生相互与共的现象。另外,在静默的深层聆听神与专注神中,随着聆听的上帝话语愈大,专注的神的属性、旨意、作为显大,基督徒就能处在神的声音与尊前的景况中,经历与神相逢的独对。此时,静默与独对再次出现相互与共的现象。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