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新约神学

彼得前书

  作者是使徒彼得(一1),他是一位『长老』,是基督受苦的见证人(五1)。他有个同伴,就是他的『儿子』马可(五13)。传统上都承认此书信的作者是使徒彼得,是由他的记录员或文书西拉执笔的(五12)。

  此书信是在罗马写的,信中称为巴比伦的(五13),是写于尼录王的逼迫即将爆发之前。此书信主要的内容,在激励基督徒面对外邦民众的逼迫(四12;见五9),他们可能会因基督徒的身份,甚至遭受官方的逼迫(四15ff.)。而这正是尼录时代所发生的事。这书信是写『给那分散』在亚细亚各区域的信徒(一1),这些人很明显的是外邦人(二10;四3)。彼得前书是针对信徒的实际生活,要使信徒从受若中刚强起来,而不是为着教义而写的教诲,因此称它为『训诲的书信』,因基督徒的生活就是建立在基督教的真理上。

一、基督的复活 因复活的基督已经进入天上,如今『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他』(三22)。这与保罗的观点相似(弗一22)。这也就等于说,基督已经在神的右边,开始执掌弥赛亚国度的政权,直到他『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林前十五25)。在基督弥赛亚的统治中,含有『已经』与『未来』之间的张力。然而这世界仍是邪恶的。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五8)。彼得借着这生动的比喻,描述基督徒在世上的处境——容易遭受逼迫及苦难,因此救赎也就成为人所盼望的事。事实上,神『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一3)。重生只是开端的工夫,最终的工作,是要承受基业——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就是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一5)。『盼望』在彼得前书是个重要的钥字。

二、受苦 彼得所最强调的思想,是神在苦难中的旨意。彼得所说的苦难不是指肉身的苦楚、自然的祸患,或人所无法逃避的一般悲剧,他乃是指由于他们是基督徒的缘故而遭受的苦难。彼得要信徒忍受的试炼(一6),是诬告的罪行(二12),这种受苦如同经过火一般的严刑(四12 )。他们受苦可能只是因为基督徒的身份(四16),但不必以此为奇(四12),因为这乃是邪恶社会中信徒的正常经验(五9)。虽然我们可以将这些试炼归咎于撒但(五8),然而彼得却强调这些事的发生,是出于神的旨意。『神的旨意若是叫你们因行善受苦,总强如因行恶受苦』(三17)。神是这世界以及他子民的公义审判官,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四19)。

   由于基督徒的受苦是出于神的旨意,也唯有效法基督的榜样,因此基督徒的反应就不应该只是一种消极的表现,乃要大有喜乐。在神的手中受苦是有益的,苦难能试验出基督徒信心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苦难可显露信徒信心的单一程度。因此,虽然犹如经过火的试炼一般,却是值得喜乐的事(一6一7)。此外,受苦在分别为圣的工夫上,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四1)。因此,彼得希望他的读者在遭受邪恶时,不是以苦修的消极精神来面对,或只是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命运,而是要认定,苦难乃是神在基督徒生命中的旨意,它扮演一个正面的角色。

三、赎罪 在引言中,他提到基督的血(一2),使信徒得成圣洁,与神的子民有份。在另一处经文中,『基 督的宝血』(一19)是将人从罪恶生活中拯救出来的器皿。基督死的 时候,是『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二24)。这显然出 自赛五三12:『他担当多人的罪』。基督承受了我们犯罪的后果,为我们担当了罪的惩罚,就是与神隔绝的咒诅。彼得所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基督之死所产生的效果是:『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 在义上活』(二24)。

四、教会 彼得虽说未曾用ekklesia这字,他以教会为真以色列民。而旧以色列民因神所设立之灵宫的房角石而绊倒了。『他们既不顺从,就在道理上绊跌』(二8)。然而这并非偶然的事,乃是在神旨意中发生的事:『他们这样绊跌,也是预定的』(二8)。以色列民的地位,结果由教会所取代。教会是『被拣选的族类,是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二9),信徒被立为神真正的殿,像活石,被造成为灵宫(二5)。信徒也作圣洁的祭司,取代了旧约的祭司,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二5)。当彼得以教会为真以色列民时,他也像保罗一样(罗九25—26),引用旧约中关于肉身以色列民将来要悔改的经文(何一10),套用于教会:『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二10;参何二23)。

五、末世论 末世论是此书信重要的论题。有关末世的光景,他没有提到信徒的复活,他也没有描述末世神国的本质,他所关心的并不是末世论方面的问题,他所最关心的,乃是盼望对基督徒的重要性,使信徒能得胜地面对今生的苦难。彼得视万物的结局近了(四7),在基督未来施行拯救之前,基督徒仍需暂受苦难(五10)。基督徒就必须视自己在世上只是客旅,是寄居的(二11)。彼得甚至还可以如同保罗一样加上一句话:『我们是天上的国民』(腓三20)。身为神的子民,他们必须看待自己是『圣洁的』(一15),是作圣洁的祭司(二5),被拣选的族类,圣洁的国度(二9)。他们乃是蒙基督的宝血所洒(一2;参出廿四8),以致成圣的人。

疑难经文

『他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三19–20)。

三种主要的解释

教父时代的解释认为,在居间阶段,基督借着圣灵向囚禁在阴间之死人的灵魂传福音,这些是挪亚时代或在基督之前的人。但这观念很快就被淘汰,因它产生了死后得拯救的可能性。

第二个观点,也就是奥古斯丁及许多更正教人士所主张的,认为基督在其先存期,曾借着挪亚向他同辈的活人传福音。

第三个观点是现今最普遍接受的,认为基督在居间阶段中,向被囚禁在阴间堕落的天使夸胜。『传道』这词,不必涉及救赎,乃是凯旋的宣告,宣布基督借着死与复活,已经败坏灵界的权势了。?

六、基督徒生活 有关基督徒生活,彼得前书特别强调两点。

第一,在苦难中要坚定不渝。苦难对基督徒而言,是正常的经历,因世界是基督徒的异乡。基督徒必须以坚定忍耐的心,甚至要存着喜乐去承受苦难,在神眷佑的手中,苦难会带来加倍的福佑,也给信徒将来与基督共享荣耀的确据(四13)。

第二是关于好行为(『行善』,在彼前出现4次:二15/20;三6,7)。所谓行善的含意非指 犹太教律法主义中的善行,而是指与外邦罪行对比的正当行为(四2)。这种好行为的表现,对不信者是一种见证,也能挫败他们的敌意(二15),甚至可能因此领他们归向基督(三1)。善行包括与人保持良好的关系,顺服国家的制度(二13,15)、家庭制度(三l,6),甚至主仆制度(二18)。基督徒的生活表现,就是存慈怜谦卑的心(三8;五6),切实爱弟兄(一22)。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