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基督教史

第二十章卡帕多西亚三杰

并不是对每一个人,我的朋友们,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谈论上帝,因为这个题目并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平凡。不要对每一个人,不要在每一个人面前,不要就每一个问题都谈论,而是在一些人面前,在一些时候,在一定的范围内谈论。

——纳西盎的格列高利

卡帕多西亚地区位于罗马帝国东部的安纳托利亚(Anatolia)——今天的土耳其境内。那里生活着三位教会领袖,他们被共同称为“卡帕多西亚三杰”(Great Cappadocians):凯撒利亚的巴西尔,他的弟弟尼撒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yssa),以及他们的朋友纳西盎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azianzus)。凯撒利亚的巴西尔被称为大巴西尔;尼撒的格列高利因自己的神秘默想著作而闻名于世;纳西盎的格列高利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演说家,他的许多赞美诗已经成为说希腊语教会的经典之作。但是为了公平起见,在讲述他们之前,我们先来讲述一下另一位同样值得讲述的基督徒,可是,她经常被倾向于忽视女基督徒工作的历史学家所遗忘。这位杰出的女基督徒就是玛格里娜(Macrina),大巴西尔和尼撒的格列高利的姐姐,她无疑应当被视为“卡帕多西亚第四杰”。

玛格里娜

玛格里娜、大巴西尔和尼撒的格列高利,他们成长在一个有着深厚基督教渊源的家庭,他们的家族至少已有两代基督徒。在德西乌斯的逼迫期间,他们的祖父母曾在森林中藏匿了七年。在这次逃亡中,还有他们家族的其他一些成员,包括他们祖父母的两个儿子:格列高利和巴西尔。格列高利——后来成为了玛格里娜、大巴西尔和尼撒的格列高利的叔叔——是一位主教。他的兄弟巴西尔——玛格里娜、大巴西尔和尼撒的格列高利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律师和修辞学教师。他的妻子是一位基督教殉道士的女儿。因此,玛格里娜、大巴西尔和尼撒的格列高利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是基督徒,他们的一个叔叔还是主教。

在玛格里娜十二岁那年,父母决定为她安排婚事,这是当时的习 俗。他们选中了一个正准备成为律师的年轻亲戚,玛格里娜勉强同意 了。当一切准备就绪时,新郎却非常意外地死去。从此以后,玛格里娜拒绝了一切的追求者,并最终发誓守独身与过默想的生活。

大约在玛格里娜订婚的两三年之前,大巴西尔出生了。大巴西尔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人们一度怀疑他是否能活下来。一直想要个儿子的老巴西尔提供给他当时最好的教育,因为他希望儿子可以像他一样,将来成为一名律师和演说家。年轻的大巴西尔先是在卡帕多西亚的主要城市凯撒利亚学习,后来又在安提阿和君士坦丁堡学习,最后在雅典学 习。在这座古老的希腊城市,他结识了最终成为纳西盎主教的格列高利和后来被称为“背教者”的朱利安王子。

完成学业之后,才华横溢的大巴西尔回到了凯撒利亚。他的学识和家族的威望确保他能够在凯撒利亚得到一个重要的职务。很快就有人请他教授修辞学。

玛格里娜这时干涉了大巴西尔。她直率地告诉弟弟,他虽然看似凯撒利亚最杰出的人,但其实一事无成,如果他少引用一些异教作家的言论,多遵行一些基督教作家的教导,他会做得更好。大巴西尔对姐姐的话不屑一顾,他告诉自己,姐姐毕竟相当无知。

后来悲剧发生了。他们隐居乡下的兄弟瑙克拉提乌(Naucratius) 意外身故。大巴西尔被深深地触动。他与瑙克拉提乌一直亲密无间,只是最近才分道扬镳,因为瑙克拉提乌放弃了世俗的虚荣,而大巴西尔却全心追求世俗的荣华。大巴西尔深受打击,他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辞去了教职,抛弃了所有高位,他请玛格里娜教他信仰生活的奥秘。他们的父亲不久之前也刚刚去世,现在,玛格里娜为她痛失亲人的家庭带来了力量和安慰。

玛格里娜希望引导家人在信仰生活中寻找安慰。为什么不退隐到他们在附近的艾尼西(Annesi)的家,在那里过隐修与默想的生活?真正的幸福难以在世俗的辉煌中找到,而是在服侍上帝中得到的。完全脱离俗世时,人才可以最好地服侍上帝。衣服和食物必须尽可能简单,人应当全心祷告。因此,玛格里娜所提倡的生活,类似于沙漠禁欲者的生活。

于是,玛格里娜、她的母亲和其他一些女基督徒退隐到艾尼西,而大巴西尔遵从了姐姐的意愿,他来到埃及,学习更多的修道知识。大巴西尔最终成为说希腊语的教会中伟大的修道主义教师,正是玛格里娜唤起了他对修道主义的兴趣,因此,玛格里娜可以说是希腊修道主义的缔造者。

玛格里娜的余生都在艾尼西过着隐修生活。若干年后,在大巴西尔去世不久之后,他们的弟弟尼撒的格列高利前去看望她。她的声望很 高,被称为“导师”。尼撒的格列高利在他与姐姐玛格里娜的对话录《论灵魂与复活》(On the Soul and Resurrection)中记载了这次探望,而该书中的主要论点和教导,很可能就是玛格里娜的。他在开篇就告诉我 们:“大巴西尔,圣徒中的伟大圣徒,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到了上帝那里,所有教会都为他的离世深感悲痛。但是,他的导师姐姐仍然活着, 因此我拜访了她。”但是,尼撒的格列高利并未轻易得到安慰,因为他看到,病床上的姐姐正忍受着严重哮喘的折磨。他写道:“见到导师又唤起了我的痛苦,因为她将不久于人世。”

玛格里娜任凭尼撒的格列高利流泪哀痛,随后又安慰了他,提醒他还有复活的盼望。她最终极为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尼撒的格列高利合上了她的双眼,又为她主持了追思礼拜,之后继续进行姐姐和哥哥所交托给他的工作。

大巴西尔

若干年前,大巴西尔就从他学习修道生活的埃及、巴勒斯坦等地回来,定居在艾尼西附近。他和自己的朋友纳西盎的格列高利一起创建了一座男修道院,类似于玛格里娜所建立的女修道院。大巴西尔相信,集体生活必不可少,因为对于隐修士来说,根本就无人可去服侍,而修道生活的核心却是服侍他人。大巴西尔特别注意去做修道院中最不为人喜欢的工作。他还撰写了修道戒规。说希腊语教会的所有修道戒规都是以大巴西尔的教导为基础,因此,他通常被视为东方教会的修道主义之父。

然而,大巴西尔只过了六年多的修道生活,因为他迫不得已被按立为长老。很快,他就与凯撒利亚的主教产生了冲突,为了避免冲突升级,他决定回到自己的修道院。他一直留在那里,直到瓦伦斯成为罗马帝国的皇帝。新皇帝是阿里乌派,因此,凯撒利亚的主教决定放下自己与大巴西尔的分歧,他召回这位圣洁的修士,帮助他一同对抗阿里乌主义。

当大巴西尔来到凯撒利亚时,环境非常艰难。恶劣的天气毁掉了庄稼,富人正在囤积食物。大巴西尔在讲道中抨击这种行为,为了喂饱穷人,他卖掉了自己的所有财产。他说,如果人人都只拿其所需,将所余分给他人,那么就既不会有富人,也不会有穷人:

如果拿走他人衣服的人被称为小偷,那么拒绝为衣不遮体的人提供衣服的人也可以被称为小偷。你们拒绝分享的食物属于穷人;

你们藏在衣橱中的斗篷属于衣不遮体的人;你们家中正在腐烂的鞋子属于不得不赤脚走路的人。[1]

大巴西尔将这些话付诸行动。在凯撒利亚郊区,他创建了朋友纳西盎的格列高利所说的“新城市”。在“新城市”中,饥饿的人得到了食物, 病人得到了照顾,失业的人有了工作。为了维持这个新城市——巴西尔之城(Basiliad),大巴西尔从富人那里募集财物,并告诉他们,这是他们将财宝积攒在天上的良机,在那里,贼不能近、虫不能蛀。

当凯撒利亚的主教去世时,继任者的选举成为正统基督徒与阿里乌派斗争的焦点。大巴西尔德高望重,似乎最有可能当选。阿里乌派只在大巴西尔身上找到一个弱点:他令人怀疑的健康状况。正统基督徒的回应是,他们是在选举主教,不是选举角斗士。最终,大巴西尔当选为凯撒利亚的主教。

凯撒利亚的这位新主教知道,他的当选将产生与阿里乌派皇帝的冲突。瓦伦斯很快就宣布了他将访问凯撒利亚的计划。尼西亚派从其他城市的痛苦经验中得知,瓦伦斯想利用此次访问壮大阿里乌派。

为了准备瓦伦斯的访问,罗马帝国的许多官员来到了凯撒利亚。皇帝命令他们通过威逼利诱,制伏凯撒利亚的新任主教。但是,大巴西尔并没有轻易屈服。最终,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罗马帝国的执政官失去了耐心,他以没收财产、流放、酷刑甚至是死刑来威胁大巴西尔。但 是,大巴西尔回答说:“你们可以没收我的一切,只不过是这些破衣服和几本书。但你们无法流放我,因为无论将我流放到哪里,我都是上帝的客人。至于酷刑,你们应当知道,我的肉体已经在基督里死去。死亡对我来说是极大的恩惠,会带我更快地到上帝那里去。”罗马帝国的执政官大吃一惊,说从未有人向他说过这样的话。大巴西尔回答说:“也许是因为你从未见过真正的主教。”

瓦伦斯终于来到了凯撒利亚。当他在祭坛献上慷慨的祭物,以示对凯撒利亚的恩惠时,没有人去领受皇帝的恩赐。皇帝不得不等待主教,大巴西尔最终接受了皇帝的祭物,但他明确表示,这是他在向皇帝施恩。

在这些事之后,大巴西尔可以全心进行他的主教工作了。他尤其关注组织与推广修道生活,以及推动尼西亚的事业。通过大量的书信和一些神学论文,他为重申三位一体教义和最终否定阿里乌主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他同阿塔那修一样,并没能亲眼看到尼西亚事业的最终胜利,因为他在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普世大公会议批准尼西亚教义之前几个月就去世了。

尼撒的格列高利

尼撒的格列高利是大巴西尔的弟弟,他的性情与大巴西尔迥然不 同。大巴西尔脾气暴躁、不屈不挠,甚至有些傲慢,而尼撒的格列高利更喜欢安静、独居和隐姓埋名。尼撒的格列高利根本就无意成为任何事业的捍卫者。尽管他受过扎实的教育,但却难以与大巴西尔所受的教育相提并论。他一度想要成为律师和修辞学家,却没有为此付出多大热情。

大巴西尔和他的朋友纳西盎的格列高利热衷于修道生活,但是,尼撒的格列高利娶了一位年轻女子,他们似乎生活得非常幸福。几年之 后,尼撒的格列高利的妻子去世了,他也开始过起了修道生活,还撰写了一篇题为《论贞洁》(On Virginity)的论文,而这篇论文的论点是他所特有的。他认为,没有娶妻的男子不必忍受亲眼目睹妻子的生产之 苦,也不会经受失去妻子的更大痛苦。对于他来说,修道生活是一种避免喧嚣生活中痛苦与争斗的方法。他过着神秘生活,还撰写了论神秘生活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给予希望过神秘生活的人以重要指导。他因自己的神秘生活和此类著作而闻名于世。

可是,当时的斗争太激烈、太残酷了,即使像尼撒的格列高利这样的基督徒也难以逃脱。他的哥哥大巴西尔勉强他担任了小村尼撒的主教。瓦伦斯和阿里乌派继续尽其所能地镇压正统基督徒。对于尼撒的格列高利来说,这样的斗争太残酷了,他藏了起来。但即使是这样,在瓦伦斯和大巴西尔去世之后,尼撒的格列高利还是成为了尼西亚派的主要领袖之一。就这样,他被公元381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所接纳。

虽然尼撒的格列高利非常安静、谦卑,但是,他的著作展现出他内心火一般的精神。他对尼西亚教义的详细解释,为这些教义在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之后,皇帝狄奥多西任命尼撒的格列高利为他的主要神学顾问之一,因此,他被迫游走于罗马帝国各地,甚至还去过阿拉伯和美索不达米亚。虽然这一工作有着极大价值,但是,他总是将其视为一种障碍,令他远离了默想的生活。

最终,在确保尼西亚的事业真正胜利之后,尼撒的格列高利重新过起了修道生活,希望俗世不要再打扰他。就这一点而言,他做得非常成功,因为他去世的日期和他去世时的详情,都不为世人所知。

纳西盎的格列高利

卡帕多西亚三杰中的另外一位是纳西盎的格列高利,他是大巴西尔的同学。他的父亲也叫格列高利,是纳西盎的主教,他的母亲叫诺娜(Nona)——当时的主教通常都会结婚。老格列高利曾是阿里乌派,但是,诺娜将他带回正统信仰。同大巴西尔一样,纳西盎的格列高利的家人都非常敬虔,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后来都被封为“圣徒”——格列高利本人、他的父亲老格列高利和母亲诺娜、他的兄弟凯撒里乌(Caesarius)、他的姐姐格格尼娅(Gorgonia)和他的堂兄安菲罗吉(Amphilochius)。

年轻的格列高利几乎一直在学习。他在凯撒利亚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来到雅典,在雅典大约生活了十四年,并结识了大巴西尔和朱利安王 子。他在三十岁时回到了家乡,与大巴西勒一起过着修道生活。与此同时,他的兄弟凯撒里乌成为君士坦丁堡的著名医生,服务于君士坦提乌和朱利安,但是,他既没有被君士坦提乌的阿里乌主义所感动,也没有受到朱利安异教信仰的影响。

格列高利在回到纳西盎之后被按立为长老,但是,他并不希望成为长老。他逃到了大巴西尔的修道院,在那里躲藏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担任起他在纳西盎的教职。当时,他进行了一场著名的论牧师职责的讲道。他一开始就说到:“我被战胜了,我承认自己的失败。”他曾坦言说,自己之所以不愿意成为牧师,部分原因是他喜欢默想生活,另一部分原因是他担心自己难以胜任这份工作,因为“顺服是困难的;但是, 进行领导更加困难”。


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方尖塔底座浮雕,皇帝狄奥多西手持花冠,准备奖赏比赛中 的胜利者,两边是他的继承人霍诺里乌和阿卡狄乌。

从此以后,纳西盎的格列高利被迫卷入当时的争辩。当大巴西尔任命他为一座小村庄的主教时,纳西盎的格列高利认为,这是他的朋友强加给他的,他们的友谊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对于纳西盎的格列高利来说,这是一段痛苦的日子,在这段时间凯撒里乌、格格尼娅、老格列高利和诺娜相继去世。失去亲人、备感孤独的格列高利离开了他被托付牧养的教会,目的是有时间静心默想。在他隐修期间,传来了大巴西尔去世的噩耗,而他此时尚未与大巴西尔和解。

纳西盎的格列高利感到震惊。但是,他最终还是被迫在与阿里乌主义的斗争中承担起领袖角色。大巴西尔曾经寻求他的帮助,可是,他很少出手相助。公元379年,他来到了君士坦丁堡。当时,阿里乌主义完全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在整个君士坦丁堡,已经没有了正统教会。纳西盎的格列高利开始在一个亲戚家举行正统崇拜。当他放胆在街上露面时,暴徒向他投掷杂物。阿里乌派修士经常打断他的崇拜,亵渎圣坛。但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用他所谱写的赞美诗来坚固他的一小群会众。他的一些赞美诗成为希腊文赞美诗的经典。

最终,局势发生了变化。公元380年的年末,皇帝狄奥多西凯旋进驻君士坦丁堡。他是一位持有正统信仰的将军,很快他就解除了担任高职的阿里乌派的职务,而他们过去经常利用职务之便推动阿里乌派的事业。几天之后,新皇帝狄奥多西邀请纳西盎的格列高利与他一同访问圣索菲亚大教堂。那一天是阴天,但有一束阳光划破长空,照在格列高利身上。在场的一些基督徒相信,这是来自上帝的启示,他们开始高喊:“格列高利,主教,格列高利,主教!”纳西盎的格列高利担任主教符合狄奥多西的政策,因此,狄奥多西同意了。最终,并不希望成为主教的格列高利被说服了。现在,这位来自纳西盎的默默无闻的修士成为了君士坦丁堡牧首。

几个月之后,皇帝狄奥多西在君士坦丁堡召开了一次会议,作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纳西盎的格列高利主持了此次会议。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因为他说,主教们乱成了一窝蜂。当他的一些对手指出他已是另一个地区的主教,因此不可以再担任君士坦丁堡的主教时,他立即辞去了自己从不希望得到的职务。君士坦丁堡的行政长官内克塔里乌(Nectarius)随后被选为君士坦丁堡牧首,接替格列高利的教职。在担任君士坦丁堡牧首期间,内克塔里乌得到了一定的赞誉。他的继任者是约翰·克里索斯托,我们会在后面一章讲到他。

至于纳西盎的格列高利,他回到了家乡,继续谱写赞美诗,开展教牧工作。当他听说狄奥多西计划再召开一次会议并要求他来主持时,他断然拒绝了。他过着远离一切世俗与教会虚荣的生活,直至在六十岁左右时离开人世。

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重申了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关于圣子神性的教义,并补充说圣灵同样具有神性。因此,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明确颁布了三位一体的教义。此次大公会议的决议和它们所反映的神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卡帕多西亚三杰。在这个方面,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阐明了本质(ousia)与本体(hypostasis)的差异。hypostasis的字义是“实质”(substance),但是,卡帕多西亚三杰将其定义为拉丁文位格(persona)的意译。因此,说拉丁语的西方教会与说希腊语的东方教会就同一个信式达成了共识:一个本质(ousia),三个位格(hypostasis)或三个实质(hypostasis)。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很难理解公元4世纪的基督徒会为了这些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因此,我们往往会低估这些争论的意义,认为它们只是一些过分热情的神学家充满学究气的迂腐之举。但是,我们不应当如此简单地看待问题。这些争论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纳西盎的格列高利的一番话,就可以表明这点:“如果不讨论圣子与圣父是同质, 还是类质,人们甚至连鞋都修不成。”在社会的另一个终端阶层,自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之后五十年来,罗马帝国的大多数皇帝都支持阿里乌派的事业,坚决反对尼西亚派。迫在眉睫的问题绝非无聊的思辨。问题的实质是,上帝真的临在于一个被罗马帝国作为罪犯处死的木匠,还是上帝更像坐在宝座之上的皇帝?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大多数皇帝会更喜欢阿里乌派的观点。最终,教会达成了一种妥协:这个木匠——耶稣——被宣布为真神;但是现在,耶稣通常被描述得更像宇宙的至高统治者,坐在宝座之上、统治着整个世界的尊贵皇帝,而不是一个木匠。

[1]Homily on Luke’s words, “I’ll tear down my barns…”1.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