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三课 中世纪前半期(1)

从“西罗马帝国亡”至“东西方教会分裂”(476年--1054年)

西罗马帝国亡于蛮族的入侵,许多文物遭到毁损,文化与社会经历一场浩劫。虽然失去了政府的保护,但是基督教会在西部仍然屹立。在此战乱痛苦时期,教会刚跨进中世纪门槛,即肩负艰钜的使命,双重的任务:一方面,感化信奉异教或亚流异端的蛮族,带领他们成为正统信仰的基督徒;另一方面,教育未开化的蛮族,复兴罗马文化。教会在接下来约一千年之久的

“中世纪”时期,创下了辉煌的佳绩。蛮族所成立的新兴国家,在入侵后五百年内,先后都成了基督教国家;再五百年之后,这些国家都各自发展出其基督教文化的民族特色,奠定了中世纪之后欧洲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础。

教会在中世纪是如何靠主恩典处变不惊,完成时代使命,回应社会所需?主要是三大运动的兴起,带来了教会的“三化”:

(1)修道主义 , 深化灵命;

(2)教皇制度 ,强化组织;

(3)宣教运动 , 普化差传。

一、修道主义

1、个人修道:最早起源于东方教会,埃及的安东尼被称为“修道主义之父”。

2、群居修道:盛行于西方教会,本笃  约于525年在意大利的卡西诺山建立修道院,并约于540年制订著名的『本笃法规』,按照欧洲的环境需要,立下完善的修院管理规则,奠定了往后修道主义的发展基础,被尊称为“西方修道之父”。

3、修道主义的目标:脱离世俗环境,藉着实行“贫穷、贞洁、顺服”三誓愿,每日从事灵修与圣工,追求圣洁生活。修道院的工作原先局限于手工劳动,再来就是抄写圣经、教父古卷及其他经卷。后来发展成农艺、工艺、教导、音乐、学术研究的所在。修道院保存了古代文明,承载了中世纪文明的发展。修道院更成为训练与差遣宣教士进入未得之民的基地。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