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论保守内心
在巨大试探的时刻
下一个最需要竭尽全力和运用智慧来保守内心的时刻,就是试探临到之时——当撒旦围困基督徒的心,趁不警醒者不备而突袭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保守内心,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恩典。很少有基督徒能如此熟练地识破仇敌用以煽动他们犯罪的诡计和论据,以至于能在这些交锋中安然无恙地全身而退。许多杰出的圣徒都曾因在这样的时刻缺乏警醒和努力而遭受重创。那么,基督徒如何才能保守自己的心不屈服于试探呢?仇敌通常通过以下几种主要方式引诱试探并敦促人顺从:
1.撒旦暗示这里有快乐可享——试探披着微笑的面孔、带着诱人的声音出现!‘什么?你竟如此迟钝麻木,感受不到快乐那强大的魅力吗?谁能抗拒这样的欢愉呢?’读者啊,你可以通过拒绝那关于快乐的第一个提议来脱离这类试探的危险。它声称犯罪会带给你快乐。就算这是真的,难道良心的谴责、控告和地狱的火焰也会令人愉快吗?良心的鞭笞中会有快乐吗?如果有,彼得为何痛哭流涕?大卫为何呼喊骨头都碎了?
你听说了关于罪中之乐的说法,难道没读过大卫描述其后果的话吗?“你的箭射入我身,你的手压住我;因你的恼怒,我的肉无一完全;因我的罪过,我的骨头也不安宁。”(诗篇38:2-3等)如果你屈服于试探,你必将因此感到内心的痛苦——否则就是地狱的惨痛!但是,既然你知道治死罪所带来的无比真实的快乐,远超过犯罪所能带来的快乐,那所谓的罪中之乐为何还要引诱你呢?你宁愿选择满足某种不圣洁的情欲,连同它遗留下来的致命毒害——而舍弃那因听命顺服神、顺从良知的指引、保持内心平安而产生的神圣喜乐吗?罪能提供任何可与那种喜乐相比的愉悦吗?那种喜乐是人在抵挡试探后感受到的,他由此显明了内心的真诚,并获得了证据,证明他敬畏神、热爱圣洁、憎恨罪恶。
2.利用犯罪可能具有的隐秘性来诱使人顺从试探。试探者暗示说,这种放纵永远不会让你在人前蒙羞,因为没人会知道。但你要回想一下。难道神没有鉴察你吗?神的同在不是无处不在吗?即使你能向世人隐藏你的罪,你也不能向神隐藏。任何黑暗都无法遮蔽你,使你避开祂的监察。此外,你难道不尊重自己吗?你能做那些不敢让别人看到的事情吗?你的良心岂不就像一千个证人?甚至一个外邦人都能说:“当你被引诱犯罪时,即使没有其他见证人,也要惧怕你自己。”
3.世俗利益的前景常常强化试探。它暗示:‘何必如此拘谨、顾虑重重?给自己一点自由,你就能改善处境:现在正是时候。’这是一个危险的试探,必须立刻抵挡。屈服于这样的试探对你灵魂造成的伤害,远超过任何世俗好处可能带给你的益处。即使你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灵魂,对你有什么益处呢?有什么能与你的属灵利益的价值相比呢?或者,有什么能丝毫补偿它们所遭受的最微小损害呢?
4.或许会强调罪的微小,以此作为你可以犯罪的理由。“这不过是个小罪,小事一桩,微不足道!”但是,难道天上的威严者(神)也是渺小的吗?如果你犯这罪,你得罪的是一位伟大的神!难道有一个小地狱来折磨小罪人吗?不!地狱里最小的罪人也充满了痛苦。神为那些被世人视为小罪的人积蓄了极大的愤怒。但是,罪越小,就越没有理由去犯。你岂能为琐事惹动神的怒气?你岂愿破坏内心的平安、伤害自己的良心、使圣灵忧伤——仅仅为了一无所得?这是何等的愚昧啊!
5.有时会利用神的怜悯和赦免的希望作为论据来强化试探。“神是仁慈的,祂会放过这事,视其为软弱,祂不会严厉追究。”且慢!你在哪里找到神应许要怜悯那些任意妄为的罪人?非自愿的跌倒和令人痛悔的软弱或许可得赦免,“但那擅敢行事的,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的,他亵渎了耶和华,必从民中剪除。”(民数记15:30)如果神是如此满有怜悯的存在——你怎能冒犯他?你怎能将神那荣耀的属性——神圣的怜悯——当作犯罪的借口?难道你要因神的良善而亏负他吗?不如让他的良善引领你悔改,并保守你不去犯罪。
6.有时撒旦利用圣徒的榜样来鼓励人犯罪。“某某圣徒也曾这样那样犯罪,后来被恢复了;因此你也可以犯这罪,并且仍然是圣徒,仍可得救。”这类暗示必须立即驳斥。即使有敬虔的人犯过与你所面临的相似的罪,但曾有哪个敬虔的人是基于这里所提出的理由和鼓励去犯罪吗?神记载他们的例子是为了让你效仿,还是为了警戒你?他们岂不正是被立为警戒的灯塔,好让你避开他们曾触礁的岩石吗?你愿意感受他们因罪所感受的痛苦吗?你敢效法他们犯罪,将自己陷入他们所遭受的那种痛苦和危险中吗?
读者啊,你要学会用这些方法在试探临到时保守你的心。
问题思考
1. 诡辩拆解
撒但六类常见试探论调(如隐秘性、微小罪、滥用怜悯等)如何用真理驳斥?
2. 快乐虚妄
为何罪中之乐的承诺是欺骗?治死罪的真喜乐与之有何本质不同?
3. 即时抵挡
作者强调“在试探萌芽阶段制伏”,具体有哪些实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