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国侠侣

神国侠侣——西域宣教传奇

南疆宣教先锋赵麦加、何恩证的真实故事

作者:王瑞珍

校园书房出版社

传回耶路撒冷!

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赛五十五8~9

谁想得到日寇侵华造成「八年抗战」(1937~1945年)会带来什么好处呢?然而正如司提反的殉道与耶路撒冷受到残酷的逼迫,竟然产生了福音广传的效果(徒七~八章),就在抗战以及后来的内战期间,一批有家归不得的基督徒竟然把耶稣的名传到许多未曾听过福音的地方!

和第一世纪一样,在二十一世纪,上帝依然要让「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八28)。

一九四零年在河南省的「循理会开封圣经学院」(Free Methodist Kaifeng Bible Institute)有一批教师,由于战乱,转往陕西西安,其中一位是马可牧师。他们准备在陕西成立圣经学院,那时有些差会领袖嘲笑他们说:「你们怎么可能在战况这么危险的时候开办圣经学院呢?」但是他们不畏艰难,毅然决定忠于所蒙的召。经过六个月的祷告寻求之后,他们在中国内地会同工的邀请之下,利用内地会位于陕西凤翔的一片房舍做为校园,和内地会共同开办了「西北圣经学院」。

他们的祷告得到上帝奇妙的应允。他们来自干燥的、尘土飞扬的河南开封,他们祈求新的校园能有够用的水源,而凤翔的校园中竟然有七口井!他们祈求新的校园能免于日军的轰炸,结果一直到抗战结束,这五年当中,凤翔只被轰炸过一次——而且是炸在离校园甚远的凤翔郊区。

经过五年的发展,学生阵容日益坚强。老师们除了帮助学生好好地将根基建造在神的话语之上,同时也非常重视传福音和建立新的教会。渐渐地,他们也领受了去边疆传福音的异象。

一九四三年复活节的清晨,上帝给马可牧师一个异象,就是要成立一个全部由中国基督徒组成的宣教团队,把福音传向西北四省——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甚至要从中国传出去,传给丝路沿途的各民各族,最后要传回耶路撒冷。就像摩西以及圣经中和教会历史中的许多人一样,马牧师心里也很挣扎,觉得自己完全无法承担如此重责大任。但是上帝让他明白,这个工作乃是承担在上帝自己的肩头上,于是马牧师就顺从上帝的旨意,成立并且领导「遍传福音团」。

我们很感激中华福音神学院宣教中心研究员王瑞珍弟兄,很认真地访问并且搜集、整理许多资料之后,写出这一本《神国侠侣——南疆宣教先锋赵麦加何恩证的真实故事》。在这本书中,你会读到中国教会最早的普世宣教团队之一——「遍传福音团」的事迹;他们不顾一切地、完全地献上自己,他们如此的事奉会感动你的心,而且会苏醒你的心,使你能够把复活的主最后所颁布的大使命当作你最先关心的一件事情。

戴绍曾James H.Taylor III

二零零三年一月一日

第一章:何巧!

一九一七年十月,有一位女娃娃诞生于河北省南部故城县的乡下。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像这样一位农村女孩大概会一直待在乡下度过平凡的一生,可是上帝却让她一生下来就遭遇很不平凡的事情-

她出生时,父亲刚从北京一间六年制的军校毕业,母亲待在故城县乡下的老家。有一天,她父亲接到老家的信,知道有了这么一个女儿,就很高兴地回信说:「我寒假回老家才两个礼拜,后来就有了这么个女儿,真巧!或许可以把她取名叫『巧—–」母亲并没有把她取名叫何巧,大家只管她叫小丫头。

她出生时,姐姐七岁,哥哥六岁,他们都见过父亲,就她没见过,因为她两岁的时候(1919年),父亲奉派去苏联参战。还没抵达苏联,才走到新疆,就因为心脏病去世了!可怜的母亲,才二十四岁就守寡了!巧的是:这位二岁的女娃娃,过了三十年之后竟然也远征新疆!

爸爸死了,她母亲想带三个孩子去北京看看他们的爸爸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葬在哪里?有坟墓没有?但是爷爷不让他们去,因为爷爷只有她父亲这么一个儿子,而父亲也只有她哥哥这么一个儿子,一脉单传,绝对不舍得让她哥哥离开。但是母亲还是瞒着爷爷,带着从二十八岁就守寡的姥姥(外婆)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偷偷离家去了北京。后来果然在部队的坟场找到了她父亲的坟墓,这下子只好死心、认命了!他们决定留在北京,但是在北京他们并没有可以依靠的亲友,只能靠母亲做一点针线活,很辛苦地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日子本来就够艰难了,偏偏发生了一件他们最害怕的事情——哥哥突然得了重病!

她哥哥得了白喉,在当时这可是非常危险的疾病,他连续好几天不能吃饭、不能起床。这可怎么办?姥姥和母亲着急得要命,吓个半死!那时她们还很迷信,从老家偷偷跑来北京时带不了多少东西,却还背了一个泥香炉和一细香来。她们就整天烧香磕头,求神明保佑:「何家只剩下这么一根苗儿,我们是偷偷跑出来的,要是这个孩子死了,怎么向老人家交代?老家有两个爷爷三个奶奶(她爷爷的弟弟因为没有生儿子,所以两兄弟并没有分家),如果这根苗儿没了,可会伤透一堆人的心!求菩萨可怜可怜我们!」

姥姥和妈妈两个人轮流迫切祈求,涕泗纵横,磕头如捣蒜。这时候忽然来了一个老头儿,是她们的一个远亲。他是基督徒,看见这么严重的情况,他叹口气说:

「唉!这孩子病的那么重,我也帮不上忙,怎么办呢?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祷告去!」

「向谁祷告?」

「耶稣!」

「耶稣是谁?」

「是老天爷的儿子!」

「老天爷?我信!」她妈妈说。

妈妈就背着八岁的儿子——已经奄奄一息,全身软趴趴的;个子满大的,要不是重病,才不愿让妈妈背呢!他们没钱雇车,用步行的,跟随着这位远亲,到了美以美会的一位韩彼得长老家,负责带聚会的正是韩长老。那天读的圣经是约翰福音十五章16节:「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祂就赐给你们。」她妈妈听到「无论向父求什么,祂就赐给你们」,心里说:「太好了!我就求儿子的病能好!」可是「拣选」是什么呢?母亲想:「老天爷啊!拣选就是你看见了我!眷顾了我!」她对神的拣选满怀感激,同时也满怀信心地求告神。

那天在韩长老家,她哥哥的病就这样不药而愈了!聚会完,妈妈认为这个儿子因为喉咙疼得厉害,许多天没吃东西了,一定走不动了。妈妈要背哥哥回家,哥哥却不依,他说:「妈!我好了!不背了!」就从妈妈背上跳下来,蹦蹦跳跳地跑回家了。她妈妈很兴奋地说:「真是神仙一把抓,把我儿子的病抓走了,老天爷显灵了,老天爷开眼睛,看顾我们这一对可怜的寡妇,拯救了我们!」她妈妈的生命,从那一天起,就完全改变了!

妈妈信主了,希望小丫头长大以后能够为主作见证,就把她取名叫「恩证」,这时候她已经两岁了。

妈妈信主信得特别认真,完全相信耶稣的救恩,后来姥姥、哥哥、姐姐也都信了耶稣。年幼的何恩证还不懂什么叫作信耶稣,她只求耶稣:

「你带妈妈上天堂的时候,可别把我撇下就好了!」

母亲是个文盲,没上过学,但是因为爱慕神的话,每次听道都很仔细地把神的话记在心里,回家就对照着圣经,一个字一个字地认,就这样学会了读整本的圣经。妈妈很殷勤读经,何恩证四、五岁的时候也开始跟着妈妈读圣经。每天早晚她会拿块红毡子坐在妈妈旁边,一起念。就这样几年下来,她虽然没上过学,也和妈妈一样学会了读圣经,也和妈妈一样常常向上帝祷告,所以周围的人都以为她从小就是基督徒了,其实她是到了十几岁的时候才真正重生得救。

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看见她妈妈读那么大本的大字圣经,就说:「你这个老太太,一定是地主出身,有钱人才可能读这么大部头的书。」他们不相信她妈妈没上过学。妈妈说:「我是信耶稣才学会看圣经的,我的出身是贫农,若不相信你们可以去派出所查我的资料。」

五岁的时候,爷爷把她哥哥、姐姐都接回老家,就她一个人跟着母亲。这一年,母亲因为韩长老的撮合,嫁给同教会的赵弟兄。赵的前妻已经去世了,留下三个孩子。赵的母亲帮忙照顾小孩,包括赵的三个孩子、赵的弟弟的两个孩子,还有她。当赵的母亲带这些孙子们外出时,人家会问这些小孩是谁的,问到何恩证时,赵母就说是「带来的」。何恩证很不喜欢这三个字,总觉得这三个字含有轻视的意思。所以,以后如果谁说她是「带来的」,她就不跟谁出去,她从五、六岁的时候心就这么强硬。

继父是个掌柜的,做羊毛加工(帽子、毡子、鞋子—–等)的生意。何恩证从五、六岁起,就每天在继父的店里帮忙撕羊毛,撕一斤就赚一个小铜板,继父用这个方法来鼓励小孩子。后来她也帮忙外出采购,因为店里头有十几个伙计,他们天天在店里吃饭。所以她大约十岁时就要常常出去买面、买日常用品等。

继父生意忙得很,不过还是很热心服事主。他圣经熟得不得了,如果你忘了某一节经文在哪里,问他就对了。如果你背错了经文内容或经文出处,他会一下子就帮你修正。改革开放后,有一次何恩证去北京袁相忱(他是颇受敬重的家庭教会领袖)家,他说:「你是义人的后代,你知道吗?我开始传道时就是跟在你父亲(继父)旁边学习,他出去讲道,我帮他拎包包,看他怎么讲。一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没看过任何人圣经比他更熟。」

继父一直对她很好,可是她总是觉得继父那里不是她自己的家。她十一岁才上小学,一方面是因为家里需要帮忙,另一方面是因为一旦上学,就必须用继父的姓,但她不愿姓他的姓,而且她也不愿用他的钱去上学,虽然他愿意出这个钱。她从小就这么执着,一直到二十几岁时,有一天在兰州(甘肃省会),她还问妈妈:「我从五岁到十三岁住在继父家,这八年花了他多少钱?我想还他。」妈妈听了眼泪就流了出来。妈妈认为这个女儿那么多年都在家里帮忙,耽误了上学,所以她觉得对女儿有亏欠。可是何恩证却不那么想,她认为自己为什么要花继父的钱?继父并没有养育她的义务。

继父租来做毡毛工厂兼住家的房子有很大的院子和走廊,何恩证从小熟悉圣经故事,她对圣地和耶路撒冷特别有兴趣,大约十一二岁时,就在各房间或走廊贴上伯大尼、伯特利、锡安山、亚割谷—–等名称,并且很盼望将来有机会去耶路撒冷。

那时大院子里有一个碑亭,亭下有一排的石碑,每个石碑记载着一位皇帝的事迹。本来这些都是皇家的东西,清朝被推翻后,这些石碑就没人管了!碑亭的上头刻着「敬一亭」三个大字,她觉得这三个字可以解释成「敬拜独一真神」。于是她就喜欢在敬一亭祷告;那亭荒废已久,不会有人来打扰,她本来胆子小,但是在那里祷告时,却一点都不害怕。

十一岁时,她进了北京长老会办的小学,从二年级读起。其实,按照她的程度应该可以直接读四年级(那时候小学只要读四年),因为她早就学会看书、写字、写信了,大多是以前在家里自己学的,偶尔也会问一下继父或是来家里聚会的教会长辈。继父看她爱祷告、读经,挺喜欢她的,喜欢她甚至超过喜欢自己亲生的儿女。

何恩证十三岁时,哥哥学会了纺织的技术,到天津开工厂,她就转到天津读四年级;那也是一所教会学校,和南开大学@1有同样的教会背景。她很好学,十四岁小学毕业后到如今,都一直保持读书的习惯。@2

在小学期间,她就有很强烈的自立精神,她一方面很佩服并感激那些为主、为中国人献上自己的外国宣教士,一方面却很瞧不起有些为了物质的好处而一直依赖着外国宣教士的中国人。她说:「那些大多是没有真正蒙恩得救的假基督徒,我就是看不惯他们在外国人面前卑躬屈膝的那种哈巴狗的样子。」

@1、著名学者吴大猷先生就是毕业于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南开有许多有名的校友,像梅贻琦、周恩来、陈省身—–等。

@2、何恩证现在(2003年)八十六岁了·常常负责讲道、查经、祷告会等许多的服事,还要做家事,更要照顾生病的丈夫,整天忙得很!但是个人的读经、祷告从来不停止,她只要睡五个小时就足够了,如今还常常在深夜看书。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