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救赎进程

第九部、耶稣与国度

导论

第一世纪犹太人的情况有不少待改进之处。神的百姓已有数百年没有听到先知的声音了。他们在西流古、托勒密南北争霸的时期经历了不少的压迫和动荡不安,现在又要受罗马的统治,先知们会那般鲜明地说到,且犹太人也如此延颈地等候数世纪的弥赛亚时代依然没有到来。不过,随着施洗约翰和主耶稣的临世,神再度向他的百姓说话。

新约圣经的作者们都见证神在耶稣基督里最高峰的启示。父神在过去固然透过摩西和众先知启示他自己,但耶稣基督是父神的独生子,也是他本体的真像(来一3;三6)。救赎史上的这个时代终于达成历代的期望,并且拓展了对一个要来的、更伟大时代的预想和盼望。新约证实了旧约,见证在耶稣基督里有一个更大且更荣耀的复兴。将圣经局限在新约是项严重的错误,因为使徒与福音书的作者们都认为他们是旧约信息的继承人。在基督来临之前的神的百姓,加上新约时代的圣徒,共同形成一个家族,『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二20)。

路加福音清楚地说明了旧约先知盼望和新约使徒见证两者间的密切关联,因为后者所传扬的就是:在耶稣这位弥赛亚里面,所有旧约的应许都要完全应验了。路加借着马利亚的尊主颂、撒迦利亚的预言、西面的祝福以及女先知亚拿与人分享耶稣诞生的好消息,来表达旧约最后的圣徒是如何地渴望救赎的来临。前两章耶稣诞生的记事构成了旧约与新约之间的连结,也使约翰和耶稣的事工与旧约衔接,并且确认了众先知与约翰和耶稣之间的事工有一贯性。

在路加对耶稣降生的记述中,耶稣来是为了关怀以色列中卑微的人,因而他们可以经历到罪得赦免,坦然无惧地用圣洁和公义来事奉神,并且知道:依照神对亚伯拉罕、大卫和众先知所说的话,他们的救恩将是对所有外邦人的启示。旧约众先知与耶稣之间的关联是很丰富的,因为先知们宣称:在弥赛亚时代,神的百姓都要经历到他的赦免(赛四十l——2;四三25;四四22:耶三十一34)。那是一个以光为特色的时代,不仅是对以色列人,就是对外邦人也一样(赛六○;六二)。弥赛亚的时代也标志出过去使神百姓深以为苦的敌意与邪恶告终,他们将可以在平安中敬拜神。路加福音开头所列的颂歌和期盼在神学上是很重要的,因为作者要帮助犹太读者去领会旧约预言在耶稣里的应验。保罗基于同样的心态宣称,在耶稣里,神所作的一切应许都有保证:『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着他也都是实在的,叫神因我们得荣耀』(林后一20)。

新时代之所以让人感到兴奋是因为基督的降临,他是救赎史的中心。来自旧时代的圣徒与新时代的圣徒因敬拜基督而联合在一起,带着这样的盼望——他将以独特、荣耀的方式引入神的国度。四福音书的作者使我们注意力集中在耶稣身上,透过这四种观点,使我们能更宽广、更深刻地了解基督是谁,以及当他在世上时要开始做些什么。

基督的时代在救赎史中形成了一道分水岭,从这时起,救赎史就冲向它的终极目标——世界更新。我们将经由思考这一时代文学的、正典的以及救赎兼历史的特征,来检视这个时期的重要性。四福音书都见证:

一、耶稣地上事工的真实性;

二、他的使命的目的和影响;

三、神的弥赛亚所具有的权威:

四、神的计划的连续性:

五、个人回应弥赛亚耶稣的必要;

六、神的新百姓(教会)的性质与使命;以及

七、耶稣就是弥赛亚百姓的盼望。

二十七章耶稣基督的福音

四福音基本上是有关主耶稣的生活与教训如今仅存的资料来源。『福音』一词是一种特殊文学型式的名称。四福音书形同由四个不同的人分别在圣灵的默示下进行设计、描绘,合组成一幅耶稣的画像。作品的设计显示每一部福音书都有它一贯的情节,它应用了很多在一般故事发展中使用的特点。李南·赖肯(Leland Ryken)评论说,这种作品研究方式必然要在开始就认定,福音书是一种混合型态的故事;也就是说,它们之中有传记、史实编年、虚构的故事(如比喻)、演说、讲道、对话(或戏剧)、箴言、诗篇、悲剧以及喜剧。每一部福音书的作者借着选择、诠释、重新架构和重点的对比等方式,呈现出个人对耶稣的解读性描述。

福音书记载耶稣很喜欢在他的教训中使用比喻的形式(parabolicform)。比喻也许是句简短扼要的谚语,一小段以智慧为特色的措辞;或者是一则发人深省的短篇故事。短篇故事这一类型不只是要表达简单的类比,而是要教导一个复杂的论点。赖肯由于认定比喻都是『流行的、或是民间故事中的杰作』,使得他的眼光能越过故事单纯、实际要素的层面。他认为比喻和寓言(allegory)一样,并且发现每个比喻都有好几个主题。因此,他不接受现代诠释的准则,认为一个比喻只有一个主要论点。

马太福音

马太如何架构他的材料?他依靠其他的,如马可的,资料来源到何种程度?他如何重写这些材料,而使这本书对耶稣弥赛亚的描述自成一家?虽然一世纪以来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新约学者的脑海中,到现在仍然没有一致的答案——老实说,到底马太是如何组织他的福音书的都还弄不清楚。对马太福音进行作品分析的尝试也有人做过,但是到现在还没能提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内部结构。与马可比起来,马太特别注意耶稣在地上事工的始末。此外,他将福音的材料分别汇归成好几段传扬(ksrygma)与教训(didache):登山宝训(太五——七)、门徒的使命(十)、比喻(十三)、论教会的比喻与教训(十八)、法利赛人的祸患(二十三)以及橄榄山讲述(二十四——二十六)。

由符类福音之间的比较显示,马太大幅地扩大了马可的材料。依照库墨尔(Kummel)的研究,马太福音的材料中有百分之五十不见于马可福音,有百分之二十八与路加福音一致,而有百分之二十二是马太福音独有的。马太所独有的材料透露出作者的五个神学关注:(l)先知预言的应验;(2)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分离;(3)基督教与犹太教的连续性:(4)顺服与门徒身份的彻底性:以及(5)末世审判。

第一,马太在显示他对先知预言应验的兴趣。他大幅地使用所谓的引证句(一22——23;二5——6,15,17——18,23:四14——16:八17:十二17——21:十三35:二十一4——5;二十七9——10)。经常提及应验的预言反映出对旧约采取预表式的掌握途径。对马太而言,耶稣不仅是旧约特殊预言的应验,而且也是整个以色列历史概要的应验——他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埃及出来,在旷野停留,他的事工,以及被拒绝。

第二,马太显出非常熟悉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分歧点。他明白指出,耶稣关心罪人,不论他是犹太人或是外邦人(一21;九13;十一19)。耶稣被钉死的罪归于犹太人(二十七25),『神的国必从你们(犹太人)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二十一43)。耶稣警告他那一代的犹太人:『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八12)。马太使用ekklesia(教会)这个字来指新团体(十六18;十八17),并且极为关注耶稣对这个新团体的教导(十八)。主赋予彼得以及信徒新团体中执事人员的权柄显然有别于会堂的,却与耶稣赦罪和管教的权柄一脉相承(九l——8;十六19;十八18)。到最后审判时,山羊与绵羊的分别是基于他们是否遵守耶稣的教训,和他们爱耶稣的表现(二十五31——46)。马太福音结束时,『「犹太人」,尤其是他们的领袖,与教会明显地对立。』(参二十一3l——32,45——46)。

第三,马太也关注基督教与犹太教的连续性。基督并不排拒犹太人(十5——6),而是鼓励他们寻求那个由他具体展示的神国,并跟随他(六33;十一28——29)。他邀请每一位『律法师』来认识他(十三52:参五17)。马太为犹太人预留了未来,他记载耶稣的话说:当他再来时,他们会如何欢迎他(二十三39)。

第四,耶稣的来临带来强调顺服和门徒身份的彻底性。除了连续性的要素,耶稣的事工是要分别义人归他(十34——39),要求他们对他绝对忠诚(37——42:十六24——26),无条件地顺服天父的旨意(七21——23:十二50;十三41——43:二十五31——46)。耶稣来并非要废掉神约束犹太人与外邦人的永恒律法(五17——20)。律法不再以摩西为最后的权威,而是特别要以耶稣使命的观点来了解它(十一28——30)。耶稣就是摩西的那位最佳诠释者。柴尔慈(Childs)说得好:『摩西的律法不是一种暂时的标准,如今在天国里已被取代了;相反的,它代表神永远有效的旨意。』

第五,末世审判的重点集中在耶稣作为传讲神旨意的教师这角色上,他要在山羊与绵羊之间作一判决(二十五31——46),审判依据人们是否忠于他,及遵守他的教训(七21——23;十三41——43)。耶稣要求的不是一个轻松马虎的信仰。他要求门徒要有最激进的本质——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八22;十38——39;十六24——25),以及绝对遵行他的旨意(七21;二十五31——40)。

马太福音的作品结构将这五个重点展现在五个段落里,每一个段落都以:『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七28;十一1;十三53;十九1;二十六1)这种公式的结语收尾。(参看图二十)

绪言(1——2
——-耶稣与:旧约律法(3——7) 
——-耶稣与:门徒训练(8:1——11:1) 
——-耶稣与:国度(1:2——13:53) 
——-耶稣与:新团体,教会(1:54——19:2) 
——-耶稣与:末世,新希望(1:3——25:46)
巅峰26——28

二十.马太福音的著作结构

虽然这个图解会受到批评,它却提供一个方便的救赎史摘要,说明神对以色列人的期望已在神的儿子耶稣的生活与事工中实现了。贯穿整本书以及连结各部分的主题就是应许和应验的神学原则:应许就在此时此地应验,但它也有待末世方圆满。因此,马太福音把耶稣各方面的信息都纳入末世论的大伞之下。

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是依地理形式而组成。耶稣的故事以他在加利利的行动为起点(一14——九50),短时期发展到加利利境外(在推罗[七24]、推罗西顿[31节]以及该撒利亚腓立比[八27]),最后,顺着面向耶路撒冷的旅程,包括他在耶路撒冷城内和附近的教导与受苦(十l——十六8),逐步迈上巅峰。(参看图二十一)

绪论(11——13
——-耶稣在加利利(1:14——5:43)  
——-耶稣在加利利附近(6——9) 
——-耶稣到耶路撒冷(10) 
——-耶稣在耶路撒冷附近(11——13)
——-耶稣在耶路撒冷(14:1——16:8)
结尾6:9——20

根据最好的抄本证据,马可福音的结尾(十六9——20)并非原貌。

二十一.马可福音的著作结构

地理架构是依据神学兼著作的观点。马可描述耶稣来自加利利,在加利利利传道,在耶路撒冷受难、复活之后,又回到加利利(十四28)。他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事工连同受难与复活,构成他作为复活主复活事工的背景。

记述耶稣的事工曾短暂地扩展到加利利以外的地区,以及他教导未来要向外邦人传福音,都证实马可强调外邦使命的重要性。加利利代表外邦人的世界,远离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代表僵硬形式化的犹太教对主耶稣的拒绝。库墨尔在这一点上看到:『救恩已从不信耶稣的犹太人身上转移到信耶稣的外邦人身上……他正在着手建立外邦人的基督教,而它不再与耶路撒冷以及那里的犹太人有任何的关系』。

至于撰写这卷福音书究竟是为了崇拜礼仪、教义问答,还是为了与人论战,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人们太常认为,福音书的作者们都有意采取与早期教会想法一致的方式,来说明耶稣是谁,因此,有人推测:马可以『隐藏的基督』这项不能证明却非接受不可的隐存命题,来说明早期教会中基督的教义(所谓希腊的基督)与实际在加利利生活、传道的耶稣(所谓巴勒斯坦的耶稣)之间的差异。这些观点乃是对马可福音采取批判的立场,不过,上述推测很值得怀疑。事实上,希腊的基督与巴勒斯坦的耶稣是没有分别的,因为马可的目的显然是要宣布复活的基督,好使人信仰基督。用柴尔慈的话来说:『复活前与复活后的耶稣形式是一样的,在过去或未来都没有方法来区分此二者。』复活前的那位基督,不论当时他真实的身份有无隐藏,与复活后的基督是同一位。

在他复活前的教训和神迹中,耶稣启示了成为肉身的基督的权柄,只是他的国不是这个世上的国(一22:九14——29:十46——52;十一12——33)。这个国度的『福音』(一1)还包括传扬永生的基督,他将要再来成全万事。马可福音的开场白:『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就介绍了耶稣的使命与旧约先知预告间的关联(一2——3:参赛四十3:玛三1)。按照朋恩坎(Bornkamm)的看法,『神的儿子』这称号是马可『按他对基督的了解最明确、最重要的表示』。但是,耶稣的使命也要从末世再临的观点来了解,因此作者以末世的论述(可十三)作为受难记述的前导,宛如『在基督最后胜利之前,已可在他的受难中预期并经历到他的末世国度』。此后,耶稣的福音将被传扬,遍及列国。末世性的与普世性的、时间性的与空间性的向度在耶稣、这位被高举的弥赛亚里都同归于一了。

路加福音

路加独特的历史认知可从他的序言(路一1——4)看出,他在其中解释他如何意图依据自己对有关耶稣『从起初』一切事情的详细考察,来写一本按次序编排的福音书。这一焦点相当于使徒行传中类似的声明:『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直到他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徒一l——2)。路加似乎比其他福音书的作者更为专注耶稣在救赎史中的地位。这份关切也说明了,为什么路加会写下圣灵临在早期教会的历史(使徒行传)作为这卷福音书的续集。

在这卷福音书中,耶稣的生平按阶段展开,并且反映出作者对时序与地点的关注。路加沿用了马可的地理模式(加利利、犹太和耶路撒冷)呈现耶稣的一生,然后再描述使徒们的使命始于耶路撒冷,继扩展到犹太、加利利、直到地极(徒一8)。就时序而言,耶稣的福音也是救赎史上更进一步的发展:『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神国的福音传开了』(路十六16)。在使徒行传中,路加进一步披露下一个阶段为圣灵的时期(徒一4——5)。每一时期都显示与前一时期的连续性。耶稣曾论到他的使命和摩西使命间的关系,路加引用『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路十六17)这句话,来说明这种整体关系。就像摩西事奉的时代不同于神国在耶稣中降临的时代,耶稣在地上的事工也异于圣灵降临后的运作(徒一1——5),不过,在这些不同之中依然有生动的连续成分。

很多学者推断,由于耶稣未如想像中立即再临,路加在失望之余才退而著述,不过,来自福音书的证据并不支持这种推论。第一,圣灵在耶稣的事工中强而有力地彰显(路四18——22)。耶稣在传扬福音时,就应验了先知的预言,荣耀的未来已经按照这种方式在耶稣身上显现了。

第二,虽然路加并没有将耶稣描述成末世事件(eschatologicalevent),他对末世论却有清楚的领会。他澄清,基督国度的未来是在父神的主权中(徒一7),并且坚信耶稣将会必然且不期然地再来:『对未来的确信衍生自这乃是神的计划,他要在审判和救赎中与他的百姓相遇,因而激发他们不断地回应主对门徒的命令。』路加对耶稣再来的迫切性提供了历史性的认知。鉴于教会受到迫害,路加呼召教会要坚忍,直等到神国完全显现。至于国度何时完成,耶稣何时荣耀降临,就像『外邦人的日期』一样(路二十一24),都掌握在神的手中,基督徒这方面所要做的乃是预备屹立在那些有权柄审问他们的人面前,为神作见证(12——19节)。他们必须忠心事奉耶稣,并活在要得救赎的盼望中,因为当地上灾难增多时,那日子就近了(28节)。因此,他们得以积极地、勇敢地等待耶稣的再来。

路加对历史的安排很有兴趣,将耶稣的一生展示为诸应许的应验。他从渐进应验的图示来表明耶稣所有的生活——从他出生的记述到他复活后的显现——在旧约中都已有预表。用耶稣的话来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二十四44)。

在他引用的旧约章节中,『犹太人的经文提供了探究并了解耶稣一生的背景资料。毕竟路加无意使旧约基督教化,而是让它以自己的声音传出那要来的救恩』。这就将人们的眼光从即将到临的未来调转向漫漫相承的过往。教会传扬的包括旧新两部分:摩西五经、先知书、圣卷以及神国福音(参十六16;二十四44——45)。(参看图二十二)

序言(11——4
出生与孩提时代的记述(1:5——2:52)
—耶稣事工的开始(3:1——4:13)
——耶稣在加利利(4:14——9:50)
———朝向耶路撒冷的旅程(9:51——19:27)
————受死,复活与复活之后(19:28——24:53)

二十二.路加福音的著作结构

约翰福音

约翰以不同的观点来描写耶稣。他对耶稣的话和他所行神迹的象征意义的兴趣,远超过对耶稣生活中事件的兴趣。耶稣的话构成了约翰福音。即使约翰可能比其他三位福音书的作者对耶稣的话作了更多的意译(paraphrase),他依然很清楚要使用耶稣的话符合自己的论点:耶稣就是神的话,人类借着他的光才能脱离象征审判的黑暗。那些信靠他的人有生命,能领受神的灵(保惠师),被重生,而且将会明白,耶稣就是父神的爱与荣耀的彰显。除了借着圣子,人无法到父神面前。因此,贯穿约翰福音的主题就是必须信靠耶稣(参二十30——31)。总归,耶稣是那位伟大的我是:生命的粮(六35,48):世界的光(八12);羊的门(十7,9);好牧人(十11,14):复活与生命(十一25);道路、真理和生命(十四6);以及那真葡萄树(十五l,5)。约翰福音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参看图二十三)

序言(1:1——18
————耶稣在世上(1:19——12:5) 
————耶稣要回到父那里(13——20)
结语21

二十三.约翰福音的著作结构

第四卷福音提出表明是否相信耶稣的挑战。在旧约时期,神的祝福和咒诅曾借着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临到以色列人,他们和耶稣之间存在着某种预表关系,他是那位弥赛亚先知(约四19,44:六14;七40;九17)。在约翰架构耶稣行使的各种神迹时,他试图唤起人对先知能力的记忆,以呈现一位比以利亚还大的先知(参一19——27)。举例来说,以利沙曾在耶利哥使水洁净(主下二19——22),耶稣则使水变成酒(约二1——11)。以利亚和以利沙都曾使一个孩子复活(王上十七17——24;王下四18——37),耶稣则医活了大臣的儿子(约四46——54)。在这些和其他很多相似的例证中,约翰要带领读者信靠那位比以利亚和以利沙还要伟大的先知!

约翰福音呼召每个人都接受耶稣就是弥赛亚。我们很难决定这卷书的原始听众是谁,是散居各地的犹太人、教派团体、受基督幻影说蛊惑的人们,还是外邦信徒,但约翰福音足够普遍到在每一代中都唤起信心回应的问题。举例来说,序言与结语都说明耶稣就是基督,人们必须向他表白,信他或是不信。贯穿约翰福音的主旨就是要介绍这位人当相信的耶稣。因此,构成其他福音书记事部分的历史特色,在约翰福音中就受到了抑制。约翰不是一个反历史的人,他只是认为,就介绍耶稣基督所需历史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这方面而言,其他福音书作者的努力已经够了。

那些跟随他,以及他所遇到的人,都与一位活生生的弥赛亚相对,他要求他们以信心回应。因此,像尼哥底母、撒玛利亚的妇人、多马、彼得、迦百农的官,以及生来瞎眼的人,他们对耶稣的反应就意义非凡了。

约翰福音也向那些没有好机会与这位活生生的基督直接相对的人说话。耶稣经常提到他得荣耀和圣灵降临。随着基督在复活后得荣耀以及圣灵在五旬节降临,圣灵将会指导所有信靠他的人,好使他们对耶稣在地上的事工,以及他现在荣耀的状态也能有特别的洞见。这卷福音书的每一个部分都唤起人们以信心回应耶稣,他现在借着圣灵与教会同在,并且将要在荣耀中再来。成肉身的道对门徒们所期待的就是爱。这个爱是以十字架为起点和模范,而且必须扩展到全世界。

四福音的和谐

四福音书从多方面见证耶稣基督。使徒约翰论到耶稣的作为——『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地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约二十一25)——表明我们主的事工实在不凡。由于四福音书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任何人都无法以过分简化的方式来重组耶稣的生平或使它完全一致。教会已接纳四福音书,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将它们合为单一的记述。每一部福音书都是个独立的作品单位,不待其他福音书自有它本身的价值。不过,四福音书的存在的确加深我们对耶稣的了解,它们多方面见证综合起来的影响力远大于各组成单位的分析。因此,每一部福音书的完整性不容有任何的改变。

四福音书的多样性感动每一代去提出这样的问题:谁是拿撒勒人耶稣?采取正典的与救赎兼历史的研究途径就是要我们在正典背景中,以及与旧约的关系中扩大对耶稣事工的了解。这种取径保持了每部福音书的完整性。以从多重角度见证耶稣就是神的儿子而言,每一份记述都有它的贡献。四福音书的独特性在于它们作为信仰告白这种正典地位;在福音书中,『信仰是以耶稣的故事这种型态来宣告的……因此,他过去的故事绝不会与现世脱节,反而还不断地获得新的意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