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古代教会史

8、耶路撒冷的教会团体和教会第一次增长。两个雅各

8.1那些相信Nazareth(拿撒勒)人耶稣是Messias(弥赛亚)和上帝之子的人在耶路撒冷形成了一个团体。在复活后,耶稣还留在人间40天,而在这个时期他进一步地指导了他的门徒如何建立他宣布的天国(徒1:3)。他命令他们留在圣城耶路撒冷,直到“另一个协助者”(约14:16)降下来。他们以(圣灵)的力量要为基督作证,在耶路撒冷,在全犹太地区和在SaMaria(撒玛利亚),直到地极(徒1:8)。在基督升天后第10天,就是犹太人的收割庆节时(Pentecosta,参《玛加伯下》2Macc12:32),“天父的预言”实现了;当时Petrus(彼得)(彼得,彼得)建议选Matthias(马提亚)(玛弟亚)代替背叛者Judas(犹大)(犹达斯),这样再次完成12使徒的人数。(圣灵)的倾注有一些奇特的现象陪伴着:风声,火舌,说陌生语言。Petrus(彼得)(伯铎,彼得)看来是使徒(使徒)团体的领导和早期教会的领袖,他勇敢地在百姓面前宣布了耶稣,为被钉十字架的、复活的、在天上被高举的主作证。这次演讲的结果是:3000个犹太人在同一天接受了信仰并受洗(徒2)。这样,第一个降临节的时刻也是基督宗教的教会的历史开端。在这个时刻,教会完全公开地被正式宣布为新的、普遍的、不隶属于犹太会堂的天国(das neue,universale,vonder Synagoge unabhängige Messias(弥赛亚)reich),它拥有“真理之神”,而这个(圣灵)永远不会离开它(约14:17)。

在这次皈依事件后还发生一次一次的皈依事件。信徒的人数与日俱增(徒2:47),在胎生瘸子被治愈后已达到5000人(徒4:4)。这年轻团体的生活具有理想的魅力:“信徒的团体一心一意,没有人称自己的东西为自己的财产—–他们都分享了很多恩典”(徒4:32)。有需要的人获得了弟兄们的帮助,这样,“一切人共有一切事物”(徒2:44;4:32)。这种宗教性的和伦理性的“共产主义”完全来自信徒的奉献精神,不包含任何压力。12个门徒分配了奉献的物品,他们指导了整个博爱工程。然而,在信徒团体扩展后,这个任务,就是“饭桌上的服务”(徒6:2)引起了越来越多麻烦,并且阻碍了使徒们完成“圣言的服务”。当那些在外国居住的并且说希腊语的犹太人(“希腊信徒”)抱怨说,他们的寡妇们被忽略时,使徒们建议要选择7位男人来管理对穷人的照顾(后来的执事diaconus,参见18,1)。12个使徒通过按手和祈祷任命这7个人,其中有Slephanus(司提反)和Philippus(腓力)(斐理伯/腓力,参见徒6)。

8.2一开始,信徒们与犹太教保持联系。他们每天在祈祷的时候去圣殿,又遵守Moses(摩西)的法律。但除此之外,他们还在自己的家里举行了自己的(就是说有基督徒特征的)礼拜。“他们专心听取使徒的训诲,时常团聚,擘饼,祈祷”(徒2:42)。其中提到的“擘饼”是感恩祭典的礼仪或是一个简单的agape(共餐)或是两者的结合呢?虽然信徒的表现忠于犹太人,但犹太人的最高管理机构,Synedrium(最高的法院)早就注意信徒人数的增加。他们两次要求使徒们不要以耶稣的名义讲道。使徒们被捕,挨打。因为犹太人的领导害怕百姓,并且因为一位很受尊敬的法律老师,Gamaliel(加玛里耳/迦马列)劝阻犹太人,所以他们暂时没有动手。但是,Slephanus(司提反)说,基督取消了旧的盟约,所以他在一次暴乱中被犹太人砸死,并成为第一个殉道者(大概在32年或33年)。这个事件激发了严重的迫害运动。基督徒的团体,尤其是“希腊信徒”,遭受很大的压力。很多人逃到Judaia(犹地亚),SaMaria(撒玛利亚)的边缘地区,但使徒们没有逃难(徒3-8)。

然而,信徒的分散有利于传播信仰,因为那些人“去各地,宣布了圣言”(徒8:4)。Philippus(腓力)是7个执事中一个,他在SaMaria(撒玛利亚)传播福音。SaMaria(撒玛利亚)的居民在一神论和对Messiah(弥赛亚)的期待方面符合犹太人,但不参与犹太人的礼仪,他们是外邦人与犹太人混合的民族,因此受犹太人的歧视。Petrus(彼得)和Johannes(约翰)听说,Philippus(腓力)在SaMaria(撒玛利亚)很成功,所以他们也去了那里,为受洗的人按手,传给他们(圣灵)。外邦人中“第一个皈依者”(参见Eusebius(优西比乌),Hist.Eccl.2,1,13)是Aethiopia(埃塞俄比亚)女王的太监(徒8:26下)。在他以后有另一个“敬畏天主的人”,就是Cornelius de Caesarea(凯撒利亚)(科尔乃略/哥尼流),一位罗马军官。Petrus(彼得)直接使他进入教会,他不需要先成为犹太人。使徒们对于这种“直接的方式”怀有犹豫和保留的态度,但一系列的奇迹消除了这些犹豫(徒10—11)。在Syria(叙利亚)(叙利亚)首都Antiochia(安提阿)甚至出现了一个主要由外邦人基督徒组成的团体,而Barnabas(巴拿巴),一位来自Cyrus的Levit(利未人)指导了这个团体。在Antiochia(安提阿),耶稣的信徒被外教人称为christianoi(基督徒),“基督徒”(徒11:26)。但是犹太人经常称他们为Galilaia(加利利人)或Nazarenoi(拿撒勒人)。他们自己一般称自己为“弟兄”、“圣洁的”、“信者”、“主的学生”等(参见徒1:15;6:1.2.7;罗1:7;以弗所书1:1等等)。

8.3不久后,在耶路撒冷的教会里又倾流了信徒的血。为了获得犹太人的拥护,Herodes Agrippa(希律)使JacobusMaior(大雅各)和Johannes(约翰)的弟兄受死刑。Petrus(彼得)也被捕,但通过一个奇迹逃脱了危险,大约是在42年或43年的复活期,因为Herodes(希律)王不久后去世,而他的死亡在公元44年。根据一个古老的传统,使徒们开始在那个时候向外面进行传教。JacobusMinor(小雅各),Alphaeus(亚勒腓)的儿子(参见Mt太10:3),驻留在耶路撒冷城,指导了耶路撒冷的教会,和在那里的长老会(这个Jacobus(雅各)很可能是“主的弟兄”,一位使徒,参见加1:19)。一位2世纪的犹太——基督徒,Hegesippus(赫各西普斯),和Eusebius(优西比乌)(欧瑟比乌斯/优西比乌,在Hist Ecel.2,1,23)称Jacobus(雅各)为耶路撒冷的“主教”。Paulus(保罗)认为,他是早期教会的“支柱”之一(加2:9)。在“使徒大会”上,Jacobus(雅各)提出一个重要的协调方案(参见9.2)。他被称为“正义者”,因为他的生活方式非常严格,并且坚定不移地肯定了《旧约》中的法律。在《新约》中有他的杰出著作,一封写给“流散中的十二个支派”的信,就是说写给居住在外邦人世界中的犹太——基督徒。但他成为犹太狂热派(奋锐党)的牺牲品:大祭司Ananus(阿纳奴斯)在62年或63年使犹太人砸死了他(见Flavius Josephus(约瑟夫),Antiqu.20,9,1;Hegesippus在Eusebius(优西比乌),Hist.E.,2,23的资料稍微不同)。

9、外邦人的使徒Paulus(保罗);关于法律/律法的争论

9.1早期教会的神学天才(religiöses Genie),即在基督内和为基督工作的人当中最伟大的工作者是Saulus(扫禄/扫罗),他出生在Tarsos(大数),并属于Benjamin(便雅悯)支派。他的罗马称号是Paulus(保罗),而在他的皈依后(徒9:1),他通常被称为Paulus(保罗)。在他的家乡Tarsus(大数),他已熟悉希腊化文化,并在耶路撒冷城接受了Gamaliel(迦玛列)派的经学教育。他有法利赛人的热忱(pharisäischer Zelotismus),因此参与残杀Slephanus(司提反)的事件,又在耶路撒冷以外迫害教会。然而,在Damascus(大马色)城外,基督奇妙地显现给他,因此他突然接受了信仰,大约是在公元33年,在“使徒大会”之前17年(加1:18;2:1)。Ananias(亚拿尼亚)给他施洗,而他想马上传播他的新信仰,但因为犹太人想逮捕他,他先隐退到Arabia(阿拉伯)的沙漠,在那里准备了他的使徒工作。三年后,[在此之前,他曾去过Damascus(大马色),但又得逃避犹太人],Paulus(保罗)去了耶路撒冷,在那里与Petrus(彼得)和JacobusMinor(小雅各)相遇,但他没有见到其他的使徒(加1:18下)。14天后,他去了Tarsus(大数),但Barnabas(巴拿巴)请他到Antiochia(安提阿)(在42年或43年)。在那里,他才开始为主的葡萄园工作。

Paulus(保罗)的行动不限于Antiochia(安提阿)城。主召唤了他,要他“在外邦人、国王们和以色列子民面前宣讲上帝之名”(徒9:15)。他为“希腊人和外邦人,为有智慧的人和愚笨的人欠债”(罗1:14),所以他不懈怠地跨越了地中海各地区,他认为,自己一生的任务是这样的:要使基督的教会脱离犹太传统的局限性,使它成为一个真正普世性的团体。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他利用了他的一切能力,系统地进行了传教工作,主要面向那些人口众多的城市,它们是希腊化文化和贸易的交点。他最终的目标是“世界的首都”Roma(罗马)和西班牙(徒19:21;罗15:24.28)。他的传教活动赢得了很大的收获,所以他能说,他的劳苦超越了一切其他的使徒的辛劳(哥林多前书15:10)。虽然他承认犹太人拥有“长子的权利”,又称他们为“肉身上的弟兄”(罗9:3),但他实际上赢得了更多外邦人(异教徒)加入教会,因为犹太人太固执。他的主要工具是“福音”,——它不是人的工程,而是由耶稣基督启示的(加1:6—13)。这个福音在于强调这一点:通过信基督,一切人可以获得救恩,而不需要割礼,也不需要法律的种种规定。通过他的书信,Paulus(保罗)成了基督宗教的神学的奠基人(Begründer derchristlichen Theologie)。

9.2Paulus(保罗)第一个传教旅程(约45—48年)的路线穿过Cyprus(塞浦路斯)和小亚细亚。在Cyprus(塞浦路斯),他使Sergius总督皈依信仰,在小亚细亚,他曾去Pamphylia(旁非利亚)的Perge(佩尔格),Pisidia(彼西底)的Antiochia(安提阿),Lyaconia(吕高尼)的Iconium(以哥念),Lystra(路司得),Derbe(特庇)。Barnabas(巴拿巴)支持他,而Johannes(约翰) Markus(马可约翰)也曾帮助过他一段时间(徒13-14)。

不久后发了生一些具有意义的事,它们导致教会不可挽回地脱离犹太人的会堂。在Antiochia(安提阿)的信徒团体中出现了一些来自Palaestina(巴勒斯坦)的弟兄,他们说,外邦人基督徒在受圣洗后还必须受割损,必须恪守《旧约》的法律,才能得救。这种想法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因为它威胁了外邦信徒的自由(所谓的LeGalienstreit法条争论)。人们决定要派遣Paulus(保罗)和Barnabas(巴拿巴)为使者,在耶路撒冷教会中谈论这个问题。使徒们和“长老”们聚集开会,就是通称“使徒大会”(“使徒大会”)的聚会,发生在49年或50年。他们基本上反对了上述的要求。那些被称“三大石柱”的使徒(雅各,彼得,约翰)都承认了Paulus(保罗)的“无法律限制”的观点(加2:9)。但是,使徒们要使外邦人和犹太人成为一个教会,所以他们下令(decree of the apostles)并且规定说,外邦人基督徒必须放弃一些引起犹太人反感的东西,比如参与偶像祭祀的宴席、喝血、邪淫(所谓的4条雅各的规定[die vier Jakobusklauseln],见徒15:28下)。

在使徒大会后不久,犹太基督徒也脱离了法律之轭,先是在Palaestina(巴勒斯坦)以外的地区。在外邦基督徒的基地(Antiochia(安提阿)),他们很早就放弃了法律。Petrus(彼得)也经常与外邦弟兄吃饭,他不管犹太人的饮食戒律。Paulus(保罗)曾说,他生活“像外邦人一样”(ethnikoos,加2:14)。但他的态度更多是同情,而不是原则上的规定,因为当一些来自犹太地区的弟兄反对他的作法时,他就放弃了与外邦信徒的来往,而Barnabas(巴拿巴)和另一些犹太信徒也模仿了他的榜样。这就意味着,外邦信徒被贬低,犹太人的生活方式被提倡,而Paulus(保罗)的传教工程受严重的威胁。Paulus(保罗)“直接反驳了Petrus(彼得)”(加2:11)。他在众人面前讲话,并获得支持。虽然Paulus(保罗)后来还面对了犹太人的诽谤(特别在Galatia(加拉太)和Corinthus(哥林多)),但基督教会的独立性和不受会堂控制的特征再不被严重地怀疑。罗马人Titus(提多)于70年毁灭了耶路撒冷,这个事件也再一次巩固了这个发展:“当时,基督宗教的理想变成完全普世性的,因为世间的耶路撒冷城不复存在”(Mommsen的话)。犹太基督徒的影响越来越小,而一部分的犹太基督徒封锁了自己,成为异端派(参见28)。

9.3在上述的Antiochia(安提阿)事件后,Paulus(保罗)在50—52年间进行了第二次传教旅程,这次他走的特别远。陪同他的人是Silas(西拉),后来还有Timotheus(提摩太)和Lukas(路加),但Barnabas(巴拿巴)与他的侄子Johannes(约翰) Marcus(约翰马可)一起去了Cyprus(塞浦路斯),所以不能陪同Paulus(保罗)。Paulus(保罗)先去探访在Lyaconia(吕高尼)和Pisidia(彼西底)地区的团体,后来经过弗吕家,Galatia(加拉太),Mysia(每西亚)。他从Troas(特罗亚)(特洛亚)出发,进入了Macedonia(马其顿)和希腊,到Philippi(腓立比),Thessalonici(帖撒罗尼迦),Beroea(庇哩亚)和Athenae(雅典),在那里做演讲(在雅典的Areiopagus亚略巴古山),并赢得了Dionysius(狄奥尼修斯) Areiopagita(亚略巴古的狄奥尼修斯/丢尼修)和另一些人。最后,他一年半在富裕的商城Corinthus(哥林多)/Korinthos(格林多/哥林多)讲道,也有很大的成就。一对从罗马逃走的犹太——基督徒夫妻帮助了他,就是Aquila(亚居拉)和Priscilla(百基拉)。不久后,一位来自Alexandria(亚历山太)的犹太——基督徒,Apollos(亚波罗)——他很有口才——也在Corinthus(哥林多)活动。当时,Achaia(希腊)省的总督是Gallio(他是哲学家Seneca(塞涅卡)的弟兄),而他没有接受犹太人对Paulus(保罗)的控诉和攻击。在Delphi(德尔斐)出土的铭文证明,Gallio(迦流)曾在51或52年在Corinthus(哥林多)工作。Paulus(保罗)经过Ephesus(以弗所)和Jerusalem(耶路撒冷城),才回到Antiochia(安提阿)去(徒15:35-18:22)。

第三次旅程紧接着第二次旅程,大约是在53—58年间。Paulus(保罗)访问了弗吕家(夫黎基亚/弗吕加)和Galatia(加拉太)的信徒团体,后在Ephesus(以弗所)活动了两年半。因为信仰的传播阻碍了偶像买卖,所以银匠Demetrius(低米丢)反对Paulus(保罗)。Paulus使徒保罗去了小亚细亚的Troas(特罗亚),后到Macedonia(马其顿),Graecia(Corinthus(哥林多)),大概也去了Illyria(伊利里亚)(以利哩古)(罗15:19)。同时,他写了一系列的信,尤其是向Corinthus(哥林多),Roma(罗马),Galatia(加拉太)人的信(徒18:23—21:15)。

9.4Paulus(保罗)于58年回到Jerusalem(耶路撒冷城),要提交各地团体的礼品,但遇到自己工作的长期阻碍。犹太人的憎恨针对了这位“叛徒”,以至于大官Lysias(吕西亚)介入,要护送他到Caesarea(该撒利亚)的总督Felix(菲力斯)那里。在那里,他坐牢两年(58—60年)。Paulus(保罗)是罗马公民,所以他有权利向罗马皇帝上诉,因此,Felix(菲力斯)的继承人Festus(非斯都)护送他到罗马(60年)。他们的船在Malta(马尔他)附近搁浅了,但他于61年春天到了罗马。他虽然必须在罗马坐牢,但仍然与外界能够保持联系。他在一个租的房子里住了两年,在那里向一切来的人“很自由地”宣讲天国(徒21—28)。徒(《使徒行传》)在最后的章节中就提到了这两年的监狱生活(徒28:30下)。很多人曾说,Paulus(保罗)一直在监狱中,并在Nero(尼禄)开始迫害教会时(64年)殉道。但是,更可能的是他被宣布无罪,后来完成了去Hispania(西班牙)传教的计划。Canon Muratori(穆拉托里残卷)的文献说,他“离开了罗马去西班牙”(profectio Pauli ab urbe ad Spaniam profiscentis,参见38),而罗马主教Clemens(革利免)(克雷孟/革利免,参见37)向Corinthus(哥林多)人写的信(约于96年,5:7)中也说,Paulus(保罗)是福音的宣布者,并且达到了“西方的极点”(epi toterma dyseos)。另外,Paulus(保罗)的牧灵信(1,提后和Tit)和其他的信(Phil,以弗所书,Col)不同,因为它们的前提是,Paulus(保罗)在罗马第二次坐牢,并受严厉的待遇。这次被捕的结果是使徒的死亡,他被斩首,大概在67年(也许在6月29日)。他的墓在San Paolo fuori le Muri(罗马城外的圣保禄大堂),在一条通往Ostia(奥斯蒂亚)(欧斯提亚)的路上(参见罗马长老Gaius的见证,10.2)。他被处死的地方据说是在附近的“三泉”(Tres fonti)农场,在该地方今天有一座苦修会(Trappist)的隐修院。

10、Petrus(彼得)的生活和在罗马的殉道

10.1主选择了一个使徒当教会的磐石(教会的基础),他要管理钥匙并作为牧者(Mt太16:18下;约21:15下),就是充满活力的Simon(西门) Petrus(西门彼得),但关于这位使徒的信息不太多,而关于Paulus(保罗)的信息比较多。《使徒行传》仅仅报告他在Jerusalem(耶路撒冷城)和Palaestina(巴勒斯坦)在主升天后几天所作的事:他在圣灵降临节时的讲道,在圣殿大门前治好一个瘫痪者,他两次入狱,在SaMaria(撒玛利亚)和Iudaia(犹大)活动。如上所述,Petrus(彼得)从一开始被承认为原始教会团体的指导者:他约于42年由Herodes(希律)王逮捕入狱,又奇妙地获得释放,但《使徒行传》的作者不说他后来去哪里(见徒12:17:eporeuthe eis heteron topon)。因为教会传统(Origenes(俄利根),Eusebius(优西比乌))说,Petrus(彼得)曾是Antiochia(安提阿)的主教制的创立者,他可能先去了Syria(叙利亚)(叙利亚)传教。也许他就在那个时候已经到了Roma(罗马),即在Claudius(革老丢)(克劳狄/革劳丢,41—45年)或在Nero(尼禄,54—68年)的时代。在罗马很早形成了一个由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组成的团体,但关于这个教会团体的开始没有精确的记载。所谓的使徒大会(Council of Apostles)证明,Petrus(彼得)大约在50年生活在Jerusalem(耶路撒冷城),不久后,他与Paulus(保罗)发生了争论,后他在Antiochia(安提阿)出现。因为哥林多前书1:12提到说,在Corinthus(哥林多)有“属于Kephas(矶法)(=彼得/彼得)的人”,所以可以推论,Petrus(彼得)(=Kephas(矶法))曾经在Corinthus(哥林多)待了一段时间。约20:18暗示,他曾殉道。Petrus(彼得)去世的地方和他的坟墓肯定在罗马,这一点靠罗马长老Gaius(见下)的见证,更具体地说是Vaticanus(梵蒂冈)山脚边,在Constantinus(君士坦丁) Magnus(君士坦丁皇帝)的时代,在此建立一座献给Petrus(彼得)的教堂,今天还有彼得大堂在那里,它包含使徒之首的安息所(Confessio)。根据Origenes(俄利根)(奥力振/俄利根,见Eusebius(优西比乌),3,1)和根据那些属于次经的(apocrypha)关于Petrus(彼得)的文献(2或3世纪的文献),他被钉十字架,而且他自已要求头朝下地被钉死。去世年代是64到67年间。

10.2他在罗马的时期:传统的说法(从4世纪起,有354年的教宗列传,Papstkatalog,还有Hieronymus(希罗尼穆斯)(希罗尼穆斯)的文献)认为,Petrus(彼得)在Roma(罗马)生活25年,从42到67年,不过这不意味着他始终都在罗马城。毫无疑问,Petrus(彼得)曾在Roma(罗马)待过一段时间,并且以“使徒的权威”(mit apostolischerVollmacht)在罗马工作过,而在Nero(尼禄)时代的教难中在罗马去世。一些现代的学者曾经出于教派成见或偏见怀疑这些基本事实,但今天已很少能听到这种批评的声音了。第一个《彼得书信》(1Petr)的结尾已经提到“Babylon”(巴比伦(1Petr5:13),但“巴比伦”在古代的解释者那里都指的“罗马”。另外,整个基督宗教传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都异口同声地肯定这一点。

a)罗马主教Clemens(革利免)(克雷孟/革利免,见37.3)大约在96年(即事情发生后30年)在写给Corinthus(哥林多)的书信中说(第5,6章),Petrus(彼得)和Paulus(保罗)共同成了嫉妒的牺牲品:他们奋斗到最后并在权威面前作了牺牲(martyrein=在法官前承认基督,但法官判死刑);这样,他们走到了光荣的住所。因为作者说,两个使徒与Nero(尼禄)时代的教难有很多关系,他也确认,他们都在罗马殉道了(6,1章)。

b)那位殉道者主教,Ignatius Antiochenus(安提约基的依纳爵/伊格那丢,参见37.4)也知道Petrus(彼得)和罗马有很多关系,因为在他的《写给罗马人的书》(约于110年写的)中(3,4)说:“我不像Petrus(彼得)和Paulus(保罗)命令你们(ouch hos Petros kai Paulos diatassomai hymin)。”但在传统中没有Petrus(彼得)向罗马人写的信,所以必定是口头上的命令。

c)在Eusebius(优西比乌)(2,15;4,14)那里,Clemens(革利免) Alexandrinus(亚历山大的革利免)论及第二部《福音书》(即Mk)的形成。他报告说,Petrus(彼得)的译员Marcus(马可)曾写下了Petrus(彼得)的教导,因为罗马的听众请他这样做。这个说法和Johannes(约翰)的学生Papias(帕皮亚斯,37.6)在Eusebius(优西比乌)书中(3,39)的论述是非常相似(虽然在那里不明确提到罗马),因此可以想,这是最早期传统的说法。

d)Corinthus(哥林多)的主教Dionysius(狄奥尼修斯)(狄奥尼修斯/丢尼修)约于170年向罗马人写信说,Petrus(彼得)和Paulus(保罗)“在同样的时刻”(kata ton auton kairon)在罗马殉道就义了(Eusebius(优西比乌),2,25)。

e)Lyon(里昂)的Irenaeus(爱任纽)(爱任纽)曾经(约于180或190年)论及罗马教会通过Petrus(彼得)和Paulus使徒保罗/使徒而被创立(Adv.Haer.3,3,2.3)并且列出罗马主教的名单(从Petrus(彼得)到他的时代);这个名单可以算为可靠的(参见21.1)。

f)罗马的长老Gaius(加约/该犹)约于200年很坚定地说,现在还能看到两个使徒在罗马的胜利象征(tropaia=坟墓),就是Vaticanus(梵蒂冈)(梵蒂冈)山上有Petrus(彼得)的墓,而通往Ostia(奥斯蒂亚)的路上有Paulus(保罗)的墓。

g)大约在同样的时期,Tertullianus(特土良)几次提到了Petrus(彼得)在罗马的工作和死亡(参见De praescriptione32.36;Scorpiace15)。

10.3除了文献上的证据还有考古学上的证据。1626年在彼得/彼得大堂附近进行的考古研究表明,在Petrus(彼得)坟墓旁边有一些墓穴,是外教人的,在第3世纪仍然被施用的墓穴。1940年后在大堂墓穴作的考古出土物证明,Nero(尼禄)的斗兽场很近,而Constantinus(君士坦丁) Magnus(君士坦丁皇帝)的大殿建立在山坡上,虽然技术方面的难度在那里更大。Constantinus(君士坦丁)不管心理上的障碍,直接在一处墓地中建立了教堂,因为Petrus(彼得)的墓必须成为教堂至圣圣所(Apsis)的核心。人们也发现了一座Constantinus(君士坦丁)之前的纪念碑,上面写一些呼吁圣Petrus(彼得)的铭文。后来的基督徒在罗马有了自己的墓地;如果他们没有可靠的证据,那个时候的人绝对不会在一个外教人的墓地中找Petrus(彼得)的墓。Gaius(加约/该犹)长老也于200年说,Petrus(彼得)的墓是在那个地点。San Sebastiano ad Catacumbas(圣塞巴斯蒂昂教堂,在城外的Via Appia(阿庇亚)阿皮亚路)在古代被称“使徒们的大堂”,而这个教堂中的文献(354年的Philocalus的《历史编》)记载这样的事:258年6月29日(Tusco et Basso consulibus=258年)有圣Petrus(彼得)和圣Paulus(保罗)的纪念庆节。Damasus(达玛苏斯)教宗(384年)的一个铭文说,两个使徒曾在那里“居住”(habitare,也许指墓)。1915年在San Sebastiano(圣塞巴斯蒂昂教堂)进行的考古研究呈现出一个客厅(triclia)和许多壁画(graffiti),就是那些纪念Petrus(彼得)和Paulus(保罗)的人为他们举行了“纪念宴席”(refrigerium)时写的铭文。大部分的学者认为,在Valerianus(瓦莱里安)皇帝的教难中(258年),两个使徒的骨灰被带到这里的墓穴,但在Constantinus(君士坦丁)的胜利后,他们又被送回原来的地方(312年),因为Constantinus(君士坦丁)在那里建立了大堂。但另一些学者认为,古代罗马不太可能有这种“转送骨灰”的作法。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