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点燃祷告之火

齐心合意,就是现在

独奏或独唱与乐团演奏或合唱有极大的不同。不论是哪种表演方式,音符的准确性及声音的质量都是必备的;但是,如果在乐团或合唱团的演出顺利,会带给你一种独唱或独奏时无法体会的振奋感。何以如此呢?这是因为当你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和谐的团体中,所有成员每分每秒都与你一同协力,奏出最美丽动人的音乐,你就会精神大振(此刻,我〔巴刻〕想起一位技巧精准,但缺乏灵感的英国管弦乐团指挥。乐团的成员告诉我,只要他指挥,「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赞美神的过程与上述的原则有些类似。但是,只要神的百姓同心合意赞美祂,总是会有一些新奇的事情发生。

我们每个人都受造来赞美神,但不总是独唱者。圣经中充满了集体赞美和彼此激励的例子:众信徒在赞美中得着喜乐,藉着欣赏神所造的万物而回转,并加入大能的天使和圣徒齐声颂赞的行列。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自己呢喃、低声、短暂的赞美,竟然也是如此壮观场景中的一部分。不过,圣经一再将我们赞美的祷告视为雄壮齐声颂赞中的一个元素,并期望以诗歌的形式来呈现(许多诗篇作品在开头中收录了原始的希伯来调,但如今已失传)。保罗也如此吩咐基督徒:「要被圣灵充满。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的赞美主」(弗五18〜19)。看来,歌唱是集体赞美的一大要素。

有些诗人对集体的赞美怀抱着殷切的渴望。其中一篇上行之诗(上行至圣殿,颂赞的所在)中,诗人宣称:「人对我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我就欢喜。」(诗一二二1)反叛的先知约拿在大鱼腹中(这个为他量身订作的休息之处)热切祷告,渴望能投入在集体的赞美之中。

我仍要仰望祢的圣殿——

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祢。(拿二4、9)

同样地,在诗篇第八十四篇的开头,诗人也表达出参与圣殿集体颂赞的渴望:

万军之耶和华啊,祢的居所何等可爱!

我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

我的心肠,我的肉体向永生神呼吁——

在祢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诗八十四;1~2、10)

另外,诗篇第九十六篇的作者除了满怀热情地激励我们加入颂赞的行列,也招呼其他人一起参与当中,好扩张赞美神的群体:

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新歌!

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歌唱!

要向耶和华歌唱,

称颂祂的名!天天传扬祂的救恩!

在列邦中述说祂的荣耀!

在万民中述说祂的奇事!

因耶和华为大,当受极大的赞美。(诗九十六1〜4)

而新约又为集体赞美注入了不一样的观点。不论是过去或现在,神都呼召教会——这个以基督为元首,由各方人群组成的生命有机体,成为一个可信赖的微型典范。在教会的环境中,合一且持久的赞美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我们刚才所提过的,保罗呼吁以弗所的教会活出一个被圣灵充满、满有歌颂赞美的生活——「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的赞美主。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弗五19〜20)保罗在此封信中提及基督徒生活的异象——我们可称之为他的梦想一是持续活出彼此相爱的生活(2节)、常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21节),并且不论走到何处,都以赞美的诗歌,口唱心和地赞美祈祷,因为他们心里一直如此热切,而这正是十五岁的莱丝莉准备要实践出来的生活。数百年以来,至少我们这些西方的基督徒绝大多数的时候都相当安静——但是,难道保罗的异象永远只是个梦想吗?

値得留意的是,教会进入充满活力的时期及运动,往往关键是因为经验到新兴型式的敬拜诗歌,也就是所谓的赞美祷告。大约四十年前,由于灵恩运动(the charismatic movement)重新发掘和强调赞美诗歌在敬拜中的重要性,这不仅促成了大量民谣和摇滚风格诗歌的出现,也让各个聚会在开始前,普遍安排半小时敬拜赞美时间的模式。但是,在某些人眼中,这样的发展是有争议的,因为这类敬拜赞美的风格及形式都跟先前不同。不过,只要我们参加现代的基督教崇拜,其实很难不见到敬拜赞美时带出的高度喜乐,也很难不满怀喜乐地被吸引而参与其中。若是所有维持传统风格的教会在集体赞美时,能创作出属于自己型态,又同样充满活力与吸引力的诗歌,必定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对福音派基督徒来说,「传福音」顾名思义就是以邀请别人的方式,将福音的本质呈现出来,其中包括历史事实、神的应许及复活的救主。近来,传福音的议题十分热门,各方也推出了许多有别于正常形式的崇拜,邀请慕道友来参加聚会。不过,这类讨论有时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神的百姓欢庆在基督里所得的确据,会发出充满生命力的赞美,这对于漂荡流浪的心灵有莫大的吸引力。不论是古老诗歌或现代乐曲,是传统教会的管风琴演奏或电子琴、吉他、打击乐团,总之,无论是在以传福音为焦点的聚会,还是在牧养信徒的每周崇拜中,传讲神话语的前后都必须安排大量的赞美祷告。按照经验来看,每当神的话以生动的方式被传讲出来,而会众从心欢唱赞美神的诗歌,无论在何处,都有人深受神感动而走进教会。如此一来,诗人对以色列的期盼——带着无比的吸引力,向外拓展,就在基督教的框架中得到了实现。

根据圣经对现今国度生命的观点,赞美和传福音(宣教,扩展福音事工)确实相辅相成。所以,基督徒赞美式的祷告,可说是在一个直接的关系中向不认识福音的人分享神的爱。

以「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新歌」为首的诗歌继续写道:

民中的万族啊,

你们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都归给耶和华!

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祂——

人在列邦中要说:耶和华作王!——

祂要按公义审判世界,

按祂的信实审判万民。(诗九十六7〜8、10、13)

当众人齐声赞美祷告,神便邀请世人加入这个大集会。已经在集会中的团体,要各自尽力成为最动人的广告,

来宣扬其中发生的事情。而福音性聚会也理当传递清楚的信息,邀请人悔改、相信耶稣基督的救恩,并且要同样认眞地邀请他们与已经敬拜神的人一同连结,参与他们的生活。当一个团体按着圣经忠心讲道,并且全心以赞美来祷告,人们就会被神吸引,持续不断地走进教会,跨出来到耶稣面前的第一步。如今,赞美祷告确实具有高度感染力,绝不嫌多。

诗篇第六十六篇重述了神「可畏的作为」,也发出了同样的邀请:

全地都当向神欢呼!歌颂祂名的荣耀!

用赞美的声音将祂的荣耀发明!

当对神说:祢的作为何等可畏!——

全地要敬拜祢,歌颂祢,要歌颂祢的名。

你们来看神所行的,

祂向世人所做之事是可畏的。——

万民哪,你们当称颂我们的神,

使人得听赞美祂的声音。——

凡敬畏神的人,你们都来听!

我要述说祂为我所行的事。(诗六十六1〜3、4〜5、8、16)

在这首诗中,赞美和宣扬两者并重。在我们教会的崇拜中,最理想的状态也是如此。

新约圣经除了清楚表明基督徒的身分和呼召,另外也将群体赞美和传福音连结在一起。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们从前算不得孑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彼前二9〜10)

曾经蒙神怜恤的子民必须牢记,他们本身需要蒙怜恤,以致乐意「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谈到的宣扬,指的是向神赞美,还是向人作见证呢?关于这一点,各家注释书的解释都不太一样。因此,尽管彼得说的较可能是向人作见证,但惟一安全(也可能是正确的)说法是:两者皆是。赞美和宣扬再次联手,这么一来,其他人才会被吸引成为「神的子民」,与那些已经是神子民的人同在一起。

赞美作为一种预备

一六三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伦敦圣保罗教堂的监督约翰•邓恩(John Donne)晓得自己离世的时候近了(他于八日之后逝世),便在病床上创作了〈病中赞歌〉(Hymn to God My God,in My Sickness)。起头几句如下:

@

我来到圣堂,

与祢永恒的圣者群相聚。

我将成为祢的音乐;

我来了,站在门边调音。

接着该做什么,且在此思量。

@

邓恩所想象的画面,是伊利莎白一世或詹姆士一世时期的宴客大厅。在这样的场合,乐师会在当中演奏,直到宴会结束。他们在走进大厅前,会先站在门边调音。邓恩想到的音乐尽都是讨神喜悦的赞美诗;他也将自己比拟为一种乐器,与其他无数的乐器预备一同合奏赞美的乐章。鲁益师响应了邓恩的诗句及理念,他回想起自己祷告及唱诗赞美时,那种令人厌倦、却步的感受,如今记忆犹新。(「叫人厌倦——蒙羞——挫折——浪费时间——而祷告甚至更令人生厌,别人祷告的时间愈长,我愈感到恼恨。」)⑬然而,根据邓恩的说法,调音的日子总有一天会结束,既是演奏者又是乐器的我们,将眞正上场演出。在为这章作总结以前,我们还会简短地思考这一点。

天堂的生活,会不会永远象是在教会作礼拜呢?这个问题让年轻时的鲁益师感到十分困扰。尽管三十四年来,他忠心参加崇拜,又于一九二九年服膺一神论,但他仍无法深爱教会的崇拜。对鲁益师而言,上教会纯粹是为了遵循纪律,而且这绝非易事。「不,」他这么认为,「就我们的『崇拜』而言,不论是其中的带领,还是我们参与的动力,都只是在尝试敬拜的阶段而已;我们不仅从未成功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失败的,有时更是全军覆没。」然而,不论我们的集体赞美事奉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和黯淡,都能预备我们迎接永恒的未来,赞美和喜乐将在那里连成一气。当鲁益师论述祷告为基督徒现世现地的责任,他也详细地解释这点:

@

假使我们早已完美无瑕,祷告就不再是一个责任,而会成为喜乐。求主让这样的一天来临。同样地,许多其他的行为,如今看来是责任,也都将如此——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无法发自内心、欢喜快乐地操练这些行动。这个处境造就责任领域的产生,亦即特别称为「道德」的范畴——但是,——在天堂没有道德这回事。天使(心里)从不晓得「应该」这个词所代表的意义,而蒙福的死者老早就开心地把这个词给遗忘了——这就是但丁(Dante)的天堂只有「是」没有「非」的原因——而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以轻松的词汇来描述那个世界——我们只能用类似目前游乐和休闲的比喻,来描述那些畅通无阻,也因此喜乐洋溢的行动。⑭

@

鲁益师令人屛息的观念实在令人无庸置疑。等到我们复活,最终成为完美的样式时,就不再需要责任这个词汇T。我们会向三一神,也会向所有蒙恩的罪人表达完全的爱(赞扬、欣赏、尊重、感激、良善),这是我们自然而然、全心全意、毫无条件和倦怠的现况。我们心里时刻涌现的各种想法,都是以赞美神为中心,而这是充满乐趣的!——纯净、神圣、超越、荣耀的乐趣。我们将会享受在这份全新的经验中。虽然我们尙未到达天堂,但是,当我们每次全心赞美神,就是在为天堂的演出排练。我们正在为自己调音,好让自身发出的音乐充满整个天堂。邓恩,谢谢你,送给我们如此适切的比喻。

如今,我们晓得为何在许多基督徒的丧礼上,即便忧伤却夹杂着喜乐,这是因为我们瞥见了永恒的景象,或许还一边轻叹:「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一一六15),又或时常引用英皇钦定版圣经中啓示录的内容,说:「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啓十四13)。基督徒绝不贬低今生的价値,而是抱持着永恒的观点,看今生(和死亡)极为宝贵——甚至对神而言,也是如此。正如我们有一天即将离世,我们所亲爱的人也将简单、安详地离开,带着全然的满足,永永远远成为神赞美音乐的一部分。天堂的颂赞声已响起,而在啓示录中,神简略地揭开序幕,使我们对将来的事有些概念。

@

他们昼夜不住的说:

「圣哉!圣哉!圣哉!

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

那二十四位长老——把他们的冠冕放在宝座前,说:

「我们的主,我们的神,

祢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

因为祢创造了万物,

并且万物是因祢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神,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我们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啓四8、10〜11,七9〜12)

@

我(凯奈丝)最近彻夜不眠陪在一位垂死的信徒身旁,便想起上述的一些经文。我为这位八十八岁的老妇读经、唱诗歌、祈祷,直到神接她回天家。不久之前,巴刻陪伴昏迷不醒的姊姊渡过她在世最后的四小时。他背颂经文,也为她祷告,上述某些经文也浮现在他心中。有些经文必定也出现在另一位八十八岁的弟兄,约翰•卫斯理心中。他在去世的前一天,努力唱出以撒•华滋创作的诗歌的首两节。这首伟大诗歌的灵感来自诗篇第一四六篇和一四八篇:「当我还有气息,我要赞美我的创造主,」我们也将此节作为本章的序言。接下来一整晩,卫斯理不断重复说道:「我要赞美一我要赞美」(当时他只能说出这句话),直到心脏停止跳动。有一次,某位来自东方的学生意味深长地说:「若是巴刻在他讲道时离世,岂不是很美好?」也许是的,但若是在为天堂排练的赞美声中离世,岂不更加美好?以撒•华滋所表达的,确实是每一位重生者的核心信念:

尽管生命、思想及存有仍旧持续,

抑或进入不朽,

我赞美的日子永不消逝。

我们一致认为,若是能在赞美声中离世,眞是好得无比。我们期望阅读这章的每一位,也拥有同样的想法。我们也为此祷告。

思想问题——————————

*在初信阶段,鲁益师常问一些有关赞美祷告的难题(第129页)。关于神的百姓需要赞美祂的原因和方式,你有哪些疑问?

*请阅读诗篇第四十二篇,运用声调表达出诗中的情感。这首诗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同身受?为什么?

*诗中有哪些句子不断重复?这造成什么效果?

*诗人如何将渴慕、回忆和干渴放进他的祷告中?

*你从这段祷词中发现什么赞美的元素?

*你本身的期望与诗人的期盼,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请复习赞美祷告的六个词汇(第133-145页)。哪个词汇对你来说最自然易行?哪个最需要努力?你该如何作?

*关于齐心赞美,你感觉最重要的是哪一点(第142、145〜153页)?

*赞美神和传福音之间有何关联?赞美祷告和传福音之间有何张力?

*你如何回应赞美祷告的永恒层面(第144〜145、153〜158页)?

与神对话

*坦诚评估你对赞美祷告的态度和操练状况。向神说出你的发现,以及你希望改善的地方。

*请预备三分钟的时间,写下你所记得的神的名字。之后在祷告中默想祂的每一个名字,并为其含义向祂赞美。

书写生命——————————

*请硏读诗篇第一三六篇,留意重复出现的句子及每节中的新主题。尝试创作一或二行诗句,来表达你对神的赞美。接着,运用这些诗句创作出属于你个人风格的赞美祷文。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