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但以理书注释

四、尼布甲尼撒王的自白及改变(四1—37)

A结构/形式/背景

不少后期说的经评家认为,本章是模仿在死海古卷发现的「拿布尼达斯祷文」的内容。但是,在绪论部分我们已经讨论过,这是不必要的推论,因为两者存在不少截然不同的情节;反而,一如罗素所主张,本章应该是早于拿布尼达斯祷文出现的。1马锁拉的希伯来文圣经,将本章的首三节放在第三章的结尾,这是一个不恰当的安排,因为作者在本章的结构上是经过特别的铺排,2他以一个交叉对称式的写法来部署本章,且看以下的图解:3

A 王的晓谕(四1—3)

B 梦的自述(四4—18)

b 梦的讲解及应验(四19—33)

a王的赞美(四34—37)

A及a段均为诗歌体裁,作用是给予全章一个一体性的效果,而B及b段则为叙述式;由此可见,和合本的章节安排是妥善的。全章是以一封官方的公开书函出现,4是尼布甲尼撒王致全国的一项文告。信的开始先提及发信者是谁,跟着便是受书人,这处理与当时巴比伦一般通函的格式吻合。5在开始部分作者采用了第一身的叙述法,与新约书信的形式雷同;跟着,信的内容却显得如自传一样。6不过,这信到了中段又转为一个充满传奇性的宫廷故事,这时写信者尼布甲尼撒王以第三身出现,他由一个狂妄自大的王,变成像动物般吃草如牛的人,这种描写在先知书中亦有出现(赛一四章及结二八章)。当然,本章的特点是王在降卑后再次得回王位;这样看来,尼布甲尼撒王并不同主张后期说的学者们所认为的是代表安提阿古四世。7本书的结束部分是一篇读美诗,内容富教导作用,亦与新约的一些书信相似(参林后一3—4;弗—3—10及彼前一3—5)。

本章的文体除了上述的特点外,尚有一些较不显眼的特色:

1.象征性的奇梦:在第二章时,王梦的内容及诠释是全章的重头戏,在本章梦则只占一个较为次要的位置。不过,王在梦中所见的富象征性的树,则颇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因为以树喩人,在神话故事中是常有的,旧约中亦时有出现,例如以树喻亚述王(结三一3—17)、埃及王(结三一18)及巴比伦王(赛一四4—23),亦有一些寓言是以树为题材的(如士九8—15;王下一四9)。可见树的确是希伯来人所熟悉的象征,无怪乎但以理对于这梦的解释是毫无问题了。8

2.对君王的劝谕:但以理的解梦,是以对王的教导作为结束(四27)。9

3.宫廷中的冲突:在本章中是极为次要的层面(四5—8)。

七十士译本在本章第四节之前,加上了「当尼布甲尼撒王在位的第八年」,尼布甲尼撒王在位共四十四年,如果这里的记载属实,则仍是他执政的初期。然而,我们不知道七十士译本的资料从何而得,所以不能肯定它的准确性。但在绪论部分讨论有关尼布甲尼撒王患病时,我们知道尼布甲尼撒王在他统治的末期,10的确会患重病,若是的话,则本章内容可能是发生在尼布甲尼撒王治内的末段。11

最后,本章的王梦和解梦,与第二章有一脉相承之效,而以尼布甲尼撒王那降卑的经历作为一个历史的教训,亦与下一章伯沙撒王的见闻及亡国,有直接的关系(参五18—24)。

B注解

1.王发出论旨(四1—3)

1 尼布甲尼撒王晓论住在全地各方、各国、各族的人说:「愿你们大享平安!

2我乐意将至高的神向我所行的神迹奇事宣扬出来。

3祂的神迹何其大!祂的奇事何其盛!祂的国是永远的;祂的权柄存到万代!」

这是圣经中独特的一篇,因为它是由一位异教君王所写的信,12当然作者但以理有可能曾将它略加修饰,以切合全书的思路脉络。本章亦是本书最后一次记载有关尼布甲尼撒王的事迹。王每一次出现均表现得更为接受犹太人所信奉的神,显然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在本章,王更以文告诏示天下,表明他对犹太人的神那份拿崇之情,并且解释何以他会有这样的改变。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讽刺,因为外邦君王尚且乐意向普世宣扬神的奇妙,但犹太诸王,却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误国殃民,羞辱神的名。作者要指出,即使没有以色列国,神的威荣同样可以藉着其他渠道,甚至是极为出人意表的方法,如透过外邦的君王13向普世彰显。全书的宗旨,便是要藉着一个外邦君王,去证明本书的主题:神才是最高的掌权者;即使如金的头——尼布甲尼撒王,亦要心悦诚服的向至高的神降服。

四1

如三章二十九节一样,王再一次降旨,对象是「全地各方、各国、各族的人」,原文是「住在全地的所有的人民,国家和语言」,即是一切巴比伦所统治的地方。这一次的降旨,不像上次那样含有严厉惩罚性(三29),而是「晓谕」14全地的人民,并且向他们问安:「愿你们大享平安!」这是一种当时国际性的问安措辞(参六25)。15「平安」在犹太人来说,是指无论与神或与人,均存在着完全和谐的关系,所以它有「整全」的意思。16

四2-3

王表示他「乐意」将发生在他身上的「神迹奇事」作出解释,「乐意」原文是「看来美善」,因为一方面他要解释为什么他会消失了七期的时间;另一方面,他亦希望将他奇妙的经历公诸于世。「神迹」本意为「指出来」,用在属灵的层面,便是将神的存在及能力展示出来的意思,所以它带有超然及如神迹般的意涵;「奇事」是一些能引发别人感到惊奇的事情。17王承认,这一个神奇而使人啧啧称奇的经历,是「至高神」才能行的,所以他发出了赞美之言:

祂的神迹何其大! 祂的奇事何其盛! 祂的国是永远的; 祂的权柄存到万代!

以上显然是一组对称性平行句子(symmetric parallelism),所以它是一首短诗,亦可算是一首荣耀颂,它表明了王实在是乐于奉告全地的人关乎这位「至高神」的奇妙作为。「祂的国是永远的······存到万代」,这无疑是全书的主题。

2.王所发的梦(四4—18)

4「我—尼布甲尼撒安居在宫中,平顺在殿内。

5我做了一梦,使我惧怕。我在床上的思念,并脑中的异象,使我惊惶。

6所以我降旨召巴比伦的一切哲士到我面前,叫他们把梦的讲解告诉我。

7于是那些术士、用法术的、迦勒底人、观兆的都进来,我将那梦告诉了他们,他们却不能把梦的讲解告诉我。

8末后那照我神的名,称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来到我面前,他里头有圣神的灵,我将梦告诉他说:

9『术士的领袖伯提沙撒啊,因我知道你里头有圣神的灵,什么奥秘的事都不能使你为难。现在要把我梦中所见的异象和梦的讲解告诉我。』

10我在床上脑中的异象是这样:我看见地当中有一棵树,极其高大。

11那树渐长,而且坚固,高得顶天,从地极都能看见,

12叶子华美,果子什多,可作众生的食物;田野的走兽队在隂下,天空的飞鸟宿在枝上;凡有血气的都从这树得食。

13我在床上脑中的异象,见有一位守望的圣者从天而降。

14大声呼叫说:『伐倒这树!砍下枝子!摇掉叶子!抛散果子!使走兽离开树下,飞鸟躱开树枝。

15 树丕却要留在地内,用铁圈和铜圈箍住,在田野的青草中让天露滴湿,使他与地上的兽一同吃草。

16 使他的心改变,不如人心,给他一个兽心,使他经遇七期(期:或译作年;本章同)。

17 这是守望者所发的命,圣者所出的令,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或立极卑微的人执掌国权。』

18这是我—尼布甲尼撒王所做的梦。伯提沙撒啊,你要帮助这梦的讲解;因为我国中的一切哲士都不能将梦的讲解告诉我,惟独你能,因你里头有圣神的灵。」

王说完了开场白后,便开始忆述他的经历及他的梦,这是尼布甲尼撒王所做的第二个奇梦,因为梦境奇特,他再一次召来国内的哲士替他解梦;然而,哲士们又再一次显出他们的无能,结果王还是要传召但以理为他解开梦境之谜。

四4-7

这第二梦的背景,和第二章所提的不同,王那巨像之梦是因忧虑国运及前途而做的,18但在这里,王是「安居在宫中,平顺在殿内」,「宫中」指王的住所,「殿内」即王工作的王宫大殿,19「平顺」()直译为「长绿了」(growing green),意思是长得如树木般茂盛一样,20王的政运极为亨通,「享受荣华富贵」(新译本),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民」。

但在一片升平的景象之下他做了一个奇梦,他反覆「思念」其中意思,不禁感到「惧怕」,可见这不是普通的梦,而是他「脑中的异象」,意即这梦是一个异象,含有启示的作用。梦境在他脑中徘徊,21他愈想愈「惊惶」,不得不「降旨召巴比伦的一切哲士到我面前」,希望他们能为他解梦。这群哲士即「术士、用法术的、迦勒底人、观兆的」,他们在第一、二章已经先后出现过,22在第二章时,他们不能为王解梦,主要是因没有人告诉他们梦的内容,但如今,他们虽知道梦的内容,却仍然不能解开梦境之谜,证实了他们委实是无能至极,徒负虚名。但以理书的作者要显出,惟有敬畏神的智慧人(一二3),才能洞悉神的启示,其他人都不得要领。

四8-9

王在求助无门之际,记起了但以理来,我们相信王不先召但以理来为他解梦,可能有以下的因由:

a.他仍然希望先求助于本族之人,然后才求助于外族人。

b.今次做梦和上一次解梦事件距离很久,国中已兴起了一群新的哲士,他们可能在一些问题上,确曾完满地为王解决,所以王自然地将这奇梦先向他们求助。

c.本章与上一次但以理为王解梦的时间已很久(可能长达三十多年),王已把先前的经验忘记得一干二净。23

d.第八节的「末后」,表示但以理是最后一位为王解梦的哲士,他旣贵为「术士的领袖」,自然是哲士群体中的一张王牌,要在最后的关头才出现的。

每一个推测均有可能,但我们相信d的解释是有经文支持的,因为经文本身并没有表示王定意要最后才传召但以理;而第七节已说了术士们的无能,目的是要突出但以理才是有能之士。

王在这里称但以理为:

a.伯提沙撒的但以理:「伯提沙撒」是但以理在巴比伦工作的官方名字,是「照我(尼布甲尼撒)神的名」,即按着巴比伦神的名而改的。24王这样介绍,是希望全国人民,无论是希伯来人,或是巴比伦人,都知道能真正帮助他的人是谁。

b.他里头有圣神的灵:因为「圣神」的原文是复数,所以祈尔相信,那是指一般神明,25但这复数亦可能是相等于希伯来文称呼神为「以罗欣」(ロッバ)一样,是一个复数名词;所以作者的意思是要指出在但以理里面有耶和华神的灵(参创四一38)。26王对神有这番认识,一方面是因为但以理会经为他解决过极为艰涩的难题,另一方面,在他身旁的但以理,亦有可能常把耶和华神介绍给他认识(一二3)。27

王知道但以理是出类拔萃的,因为「什么奥秘的事都不能使你(但以理)为难」,王这里说的「奥秘」,是指一些难明的问题,而非关乎人类历史终局的事情。28于是王便将梦的内容和盘托出。四10-12

王忆述在梦中见到在「地当中有一棵树,极其高大」,这梦的布景,大概是一片广阔无边的平原,平原中间长了一棵极为显著瞩目的大树。以树来比喻国家及君主已有先例可援(参本章的结构/形式/背景部分),29考古学家便会发现一碑文,上面刻有尼布甲尼撒王以树比喻他国家的记载。30这树「渐长」,表示他的国土向周围扩张,又或者是他的势力愈来愈大;31这树「坚固」,即是国家壮大,正如他「安居在宫中,平顺在殿内」(四4)一样,好一个国泰民安,称霸一时的巴比伦帝国。

不单如此,这树还「高得顶天」,别人「从地极都能看见」,这是极为夸张的描写,是形容王者的霸权是有目共睹,无人不俯首称臣(参二十二节但以理的解梦),一如希律都坨所形容的,波斯王薛西会梦见他被冠以一橄榄树枝,它的枝叶竟长得触及地极。32这棵树除了外形极为雄伟之外,它亦有「叶子华美」及「果子什多」的一面,树叶「华美」,是表示它繁密茂盛之态,在烈日之下,「田野的走兽」当然跑来「卧在荫下」;「卧在荫下」直译为「得着了荫影」,意思是在其下栖息(参新译本),累累的果实自然也成为了「众生的食物」。既然这树有密茂的树叶及丰富的食物,到处飞翔的「天空的飞鸟」,亦选择它而「宿在枝上」。总之,「凡有血气的」,即「各种生物」(新译本),「都从这树得食」,靠它供养;各方面的人都就王而来,被王联合在一起。33尼布甲尼撒王的帝国,亦可算是造福众生,带来了太平盛世,证明他的威荣和能力,确是实至名归的。

四13-15

不过好景不常,当他全神贯注观看这异象时,忽然出现了一位「守望的圣者」,34那是说在一片静谧安详的美境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的特点有:

a.他是守望的:天使作守望工作这理念源自被掳时期及之后(参亚-10)。

b.他是圣者:在尼布甲尼撒王来说,这是对天使的称呼,在种种文献中,这里是最先称呼天使为圣者的地方,后来常见于启示性作品之中(《以诺一书》八O59—76)。35

c.他是从天而降的:这表示他是至高神所派来执行祂的意旨的(参十七节)。

这圣者「大声呼叫说」:

「伐倒这树!砍下枝子!摇掉叶子!抛散果子!

使走兽离开树下,飞乌躲开树枝。」

顷刻间,这棵雄伟参天的巨树,便成为了一无是处的残木,它遭受这般的刑罚,是因为它的骄傲(本章三十七节)。不过,一棵树的树干被人砍下,它仍能再度萌生枝叶,这巨树亦是这样,因它的「树丕却要留在地内」,「树丕」是树干的最底部,它留在地内,那是说它的根仍在地下,只要它不是连根被拔起,便仍有机会复生。这树丕是「用铁圈和铜圈箍住」,意思颇不明朗,原文「箍住」应作「圈住」解(新译本),它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为正面,一为负面:36

a.正面的解法:旨在巩固树丕,表示王的性命仍得着保存。37

b.负面的解法:指尼布甲尼撒王被精神病所困。38@

按全段经文的语调来看,负面的解法可能性较高,因为下文的描写都是负面的。如果是这样,则我们要注意树的意象已变成了默的意象,39因为树丕会被精神病所困。结果,王变成了一只如默的动物,生活在「田野的青草中,让天露滴湿,使他与地上的默一同吃草」。在当时的世代,患了严重精神病的人会被弃于荒野与动物为伍,当然尼布甲尼撒王作为一国之君,或会有较好的待遇,他可能被养于御花园中,这样,他的生命亦得着了保障。

四16-18

王的生活变成了与野默无异,是因为「他的心改变,不如人心」,「心」是人理智的中心,40他的理智被改,不以自己为人,却与兽一样,这便是「给他一个默心」的意思。这段可怕的日子将维持「七期」,七十士译本则作「七年」,41然而「七」是有象征性意思,「七期」也可代表一段完满的时间,当神的刑罚结束后,尼布甲尼撒王便会得着康复。42

以上的记载充满权威性,它们是一定会实现的,因为「这是守望者所发的命,圣者所出的令」,这里「守望者」及「圣者」均为众数,表示先前出现的「守望者的圣者」(十三节),是属于天使群体的成员,可见在天上执行神命令的天使有千千万万(见七10)。但有学者主张,天使亦有分参与神意旨的决定(参王上二二19—22;伯一6—12),这处亦有这含意,43然而下一句「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或立极卑微的人执掌国权」,却表明了出令的目的是要证实至高者才是人类帝国的真命主宰,与天使无关;所以,以上推论的可能性不大,反而说天使是服事的灵体,以协助神管理宇宙及执行神的意旨为己任的,才是圣经一贯的教导。44至高者的权柄是无可比拟的,世上的君王无论怎样显赫,都应该对至高者每崇,因为世上权柄无一不是从神而来的,45君王不过是被造之物,神才是造物主,所以君王要服膺于神,凡本末倒置这主从关系,便要落得如尼布甲尼撒王的下场;当然,神亦可以把人降卑之后,再把他高升(参撒上二6—8;伯五11;诗一一三7;路-52)。

尼布甲尼撒王所将要经历的,说明了神的治权并不是只在世界历史末期才彰显出来(二44—45),祂的治权在尼布甲尼撒王身上便要显耀,因神根本就是万王之王,这点亦是本章的中心思想。

王已把梦的内容述毕,现在他要求「有圣神的灵」的「伯提沙撒」向他「说明」及「讲解」这个奇特而具关键性的梦。

3.但以理的解梦(四19—27)

19 于是称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惊讶片时,心意惊惶。王说:「伯提沙撒啊,不要因梦和梦的讲解惊惶。」伯提沙撒回答说:「我主啊,愿这梦归与恨恶你的人,讲解归与你的敌人。

20你所见的树渐长,而且坚固,高得顶天,从地极都能看见;

21叶子华美,果子什多,可作众生的食物;田野的走兽住在其下;天空的飞鸟宿在枝上。

22 王啊,这渐长又坚固的树就是你。你的威势渐长及天,你的权柄管到地极。

23王既看见一位守望的圣者从天而降,说:『将这树砍伐毁坏,树丕却要留在地内,用铁圈和铜圈箍住;在田野的青草中,让天露滴湿,使他与地上的兽一同吃草,直到经遇七期。』

24王啊,讲解就是这样:临到我主我王的事是出于至高者的命。

25你必被赶出离开世人,与野地的兽同居,吃草如牛,被天露滴湿,且要经遏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园赐与谁就赐与谁。

26守望者既吩咐存留树丕,等你知道诸天掌权,以后你的国必定归你。

27王啊,求你悦纳我的谏言,以施行公义断絶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

其实王这个梦未必极难解释,因为但以理解梦时,重复王对梦的陈述什多,可见这梦本身已很具启迪性。巴比伦国中的哲士不能加以解释,主要可能是因为他们属于报喜不报悲的一群,46其实已经推测到王的梦是一个凶兆,所以不敢向王说明,以免危害自己的地位,因此说的都是一些包装了的信息,不能使王满意。反而,但以理对王却是忠心耿耿,极希望王能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尽管他知道这梦是一个凶兆,仍把真相不折不扣地陈明在王的面前,并且还作出了一个适切的劝谕。

四19

当但以理听了这梦的内容后,他「惊讶片时」,这句直译为「愕然了一小时(或一阵子)」,47「心意惊惶」直译为「他的思想困扰他」,他有这些反应一来是表示但以理已经知道梦的意思,明白到将会发生在尼布甲尼撒王身上的事;二来是因为他忠心服事尼布甲尼撒王已有一段颇长的年日,对王有一份深厚的感情,而事实上,因着尼布甲尼撒王的统治,巴比伦及邻近的地方均能享受太平的日子,如果王有什么不测,则可能引起国内的不安,各种危机亦可能会衍生,因此,身为国家重臣的但以理,他感到极度不安是不难理解的。

但以理呆若木鸡,神色有异,自然使尼布甲尼撒王惊觉到事情不妙,于是他安慰但以理,「不要因梦和梦的讲解惊惶」。王可能早已有预感这是一个凶兆(五节),如今但以理的神情无疑证实了他的顾虑,他已有心理准备去迎接这沉重的打击。时至此境,但以理亦不隐瞒事实,但是他要王知道他是绝对同情王的处境的,并且会支持王去面对这难关,他回答王说:

「愿这梦归与恨恶你的人,

讲解归与你的敌人。」

这番说话显示出但以理内心的盼望。这两句是一组平行句子,而后一句更好的译法为「其意思归与你的敌人」(参新译本)。这平行句子的目的,是要强调但以理对王的忠心及对他将临的遭遇的关心,到他向王提出劝告(二十七节)时,王便会愿意聆听。

四20-26

接下来但以理便开始解梦,形式有点像「政治性的神谕」(politicaloracles)。48 首先他重申王的威权,「这渐长又坚固的树就是你」(二十二节),他这样说一方面能先安王的心,另一方面亦是直截了当地解梦。49但以理覆述树被守望的圣者刑罚时,用「砍伐毁坏」取代了先前两组平行的句子(十四节),可作为先前平行句子的解释,而意思也更为明朗。他又说王会「被赶出离开世人,与野地的兽同居,吃草如牛,被天露滴湿」,更贴近原文的译法为「你要被赶出离开世人;你的居所将与田野的走兽在一起;你将被喂以草吃;你将被天露滴湿」。50

王的际遇悲惨,他既要失去王位,甚至要活在一个自尊尽毁的苦境之中。这一切都是出于「至高者」的命,对比起之前「守望者所发的命,圣者所出的令」(十七节),这里更直接的指明命令的发出者,目的是要「王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但以理亦保证「诸天掌权以后你的国必定归你」。以「天」来代表「神」是不寻常的,51在旧约中仅此一次,但在两约中间时期的作品中则屡有出现,52新约亦有这个理念(参路一五18、21) ,马太福音更以「天国」代表「神的国」。但以理将这位居于天上的神(见新译本),与巴比伦那些民间所拜的偶像作出对比(参五23);53又说尼布甲尼撒王是有机会复位的,因为这位住在诸天的至高者,愿意给他自新的机会。

总之,但以理要让王明白,至高的神是整件事的策划人,王必须留心这梦的启示,好作出正确的回应。

四27

「至高者」的能力是超凡的,但袖亦满有慈爱,愿意给王机会,所以,但以理解梦完毕,随即向王提出一个回应的建议。他劝善说理,婉转的话就如和风细雨,静悄的溪流,要领尼布甲尼撒王弃恶择善。首先他求王「悦纳我的课言」,但以理不愧有真先知的本色,他的忠言也许逆耳,但却一针见血,是化解王困境的良药。他要求王「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54这是有以「公义」取替「罪过」的意思(结一八21—24),下一句的意思一样。55这实在是为君者应有的责任,又因权柄是从至高的神而来的,所以,尼布甲尼撒王便应负责任地履行职事。作为一国之君,极容易落在独揽大权、目空一切及狂傲自大的弊端,结果背离了作为人间掌权者的操守。

王亦要「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历史上的尼布甲尼撒王喜欢大兴土木,崇尚建设,因此,他是大有可能只看重他的建设屋宇,而不理会劳苦工人的死活,56又忽略国中那些孤苦无告的人,这些不义,都违反了一个掌权者服膺在至高者之下当有的行为。57

但以理安慰说如果王真的能察纳雅言,谘取善道,广行善事的话,「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这里「平安」应译为「兴盛」。但以理的安慰显示这梦是一个有条件的预言,如果王有悔改的行动的话,便可以避过厄运,58他的统治期会更长久。当然,世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独揽大权,不过,他却可以尽自己一生之力,在神所安排的日期下实施仁义之政,以致能扬名立万,为臣民所爱戴。59

但以理的论政是这样:作为一国之君,须要常反省自己的施政,以致能对国中的需要作出敏锐及适切的回应。如今的尼布甲尼撒王,更要在施政上反映出他个人生命确有实质的改变,这个富政治性的梦的目的,便是要王在道德上更新,使巴比伦成为一个以仁义为主导的国家。这样,她的国运自然兴隆,国势自然昌盛。60

4.梦的应验及结果(四28—37)

28这事都临到尼布甲尼撒王。

29遇了十二个月,他游行在巴比伦王宫时(原文是上)。

30他说:「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要显我威严的荣耀吗?」

31这话在王口中尚未说完,有声音从天降下,说:「尼布甲尼撒王啊,有话对你说,你的国位离开你了。

32 你必被赶出离开世人,与野地的兽同居,吃草如牛,且要经过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

33 当时这话就应验在尼布甲尼撒的身上,他被赶出离开世人,吃草如牛,身被天露滴湿,头发长长,好像鹰毛;指甲长长,如同鸟爪。

34日子满足,我—尼布甲尼撒举目望天,我的聪明复归于我,我便称颂至高者,赞美尊敬活到永远的神。祂的权柄是永有的;祂的国存到万代。

35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为虚无;在天上的万军和世上的居民中,祂都凭自己的意旨行事。无人能拦住祂手,或问祂说,祢做什么呢?

36那时,我的聪明复归于我,为我国的荣耀、威严,和光耀也都复归于我;并且我的谋士和大臣也来朝见我。我又得坚立在国位上,至大的权柄加增于我。

37现在我—尼布甲尼撇赞美、尊崇、恭敬天上的王;因为祂所做的全都诚实,祂所行的也都公平。那行动骄傲的,祂能降为卑。

我们不知道尼布甲尼撒王听完了但以理的讲解及谏言后,有什么实时的反应,但毕竟,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每每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在万人赞赏及事事顺利的假象下,尼布甲尼撒王很快便把这梦和但以理的忠言置诸脑后了。

四28-30

无疑地尼布甲尼撒王是惧怕将会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不过,他实在仍未能深入去体验他的王权,其实是至高神所赐予的,因此,他的傲气可能在稍为收敛后,未几又故态复萌,把神的最后通牒浑然忘却,结果便是十二个月后「这事都临到尼布甲尼撒王」的身上。

在这「十二个月」内,王该有充分的时间去反省他的施政,及纠正他的行为,可见至高者是「公平」的(参三十七节),祂默然地等候了足有一年,61盼望王的心意回转,这样祂便不必降下所预言的灾殃。

可惜的是,有一天当王「游行在巴比伦王宫里」,眼底所见,尽是自己所建的琼楼玉宇,实在按捺不住心中那份自豪,便大言不惭地说:「这大巴比伦(参启一四8,一八2)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要显我威严的荣耀吗?」62事实上,他所说的亦非全虚,他除了勇猛过人,是称雄天下的霸王外,还是一个出色的建筑家,63国家的首都巴比伦城,墙高城坚,他在城内所建的空中花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64这花园的高度,即使是城墙外面的人亦能望见,委实闻名遐迩,是当代最负盛名的城市。巴比伦有这成就,尼布甲尼撒王可说是功不可抹,不过他的宣告,却显出了他以自己为国家的主宰,65而没有把至高神及祂的警告放在眼内,这样,预言发生在他身上的噩梦立时便应验了。

四31-33

尼布甲尼撒王的自豪换来了神的宣判,「这话在王口中尚未说完」,直译应为「说话仍在王的口中」,当尼布甲尼撒王正在自我夸耀时,便「有声音从天降下」,这是一个至高神的圣者—天使的声音,66说:「尼布甲尼撒王啊,有话对你说,你的国位离开你了。」这样直呼王的名字,表示这宣判的对象是尼布甲尼撒无疑,这亦是先前梦境的应验。于是尼布甲尼撒王便失去了他的王位,由在万人之上的尊贵地位,贬为要「离开世人,与野地的默同居,吃草如牛,且要经过七期」。67

作者对王的病状有极仔细及生动的描写,除了说他的人心变成了兽心外,他的外表亦变成「头发长长,好像鹰毛;指甲长长,如同鸟爪」。68这样入微的描写,显出这是一个目击者的忆述。早期教会史家犹西比乌亦有记载,按迦勒底的传说,尼布甲尼撒王被神明附体,在王宫的殿顶,宣告巴比伦国将亡于波斯后,便消失无踪。69

四34-35

从这里开始,这公告回复用第一身自称,以表示所叙述的实在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并且更能显出他对神的颂赞之情。70作者说「日子满足」,注意其中并没有提及尼布甲尼撒王患病七期,由此可见,先前所提及的七期,其实只表示一段完整的考验时间。当时间完结了,「我—尼布甲尼撒举目望天」,「我」字之后再加上自己的名字,是要强调所说的是作者自己的亲身体验。「举目望天」的「天」,在二十六节时即被用作为「神」的代用词,这里亦有同样用法,指王对神有仰望的心意。71明显地,他的病已开始痊愈,渐渐回复人性,了解到他须要求助于至高的神。因此,他能「举目望天」,亦是有「神的帮助」。72王继续自白:「我的聪明复归于我」,那是说他已完全康复,和从前一样聪明,73得回了完全的人性。

当他清醒过来,看到了自己那副可怕的模样,回忆前尘往事,实在感慨万千,恍如隔世。他回想多年前自己所做的梦、但以理的解梦及谏言,便全然了解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委实是出于那位降梦给他,使梦境实现,使他得病又回复原状的至高神。面对这位至高无上的神,拿崇之心亦油然而生,于是便「称颂至高者,读美尊敬活到永远的神」,「至高者」实在是「活到永远」的,祂不像巴比伦的神明,这些神明偶像要常常维修,才能保持像身的完整。因祂「活到永远」,所以「祂的权柄是永远的,祂的国存到万代」(参诗一四五13),尼布甲尼撒王明白到,他自己的霸权无论如何显赫,亦是短暂的,因为他已经历过国位在顷刻间失去的滋味,但如今竟能重登帝位,表明了至高者才是真正的统治者,而「世上所有的居民」,包括君王、臣宰在内,「都算虚无」,都是微不足道。至高者的能力亦是无可敌挡的,因为「在天上的万军」(可见神所居住的天有天使和天军存在的),「世上的居民中,祂都凭自己的意旨行事」,神的权能是上达天庭,下及人间,祂的治权实在是无远弗届的。

当至高者要执行祂意旨时,「无人能拦住祂手」,「拦住祂手」意即「干预祂的工作」。74「或问祂说,称做什么呢?」那是质询神的意思(参罗一—33—35)。神的作为是畅通无阻的,祂的旨意必定成就,一如发生在尼布甲尼撒王的身上一样。

四36-37

尼布甲尼撒王重申:「那时,我的聪明复归于我,为我国的荣耀、威严,和光耀也都复归于我;并且我的谋士和大臣也来朝见我。我又得坚立在国位上,至大的权柄加增于我。」75他承认,一个能够完全康复的精神病患者,在上古是罕有的,而且失去帝位多年后重登帝座也是鲜有的,如今他能得回王权,甚至是「权柄加增」,更胜往昔,全是至高者的工作。于是他再一次表示,「我—尼布甲尼撒」,接下来说的可算是全章的结语了,他「读美、尊崇、恭敬天上的王」,至高神是天上的王,凌驾于世上一切君王之上,祂是宇宙间独一的主宰,配得「读美、拿崇、恭敬」的,这三字均为同义词,表示尼布甲尼撒王对至高神的尊敬,真是无以复加的。「因为祂所做的全都诚实」,即祂的作为是针对事实,与事情的真相吻合的。「祂所行的也都公平」,说明了尼布甲尼撒知道他患上这精神病是罪有应得的,因为「那行动骄傲的,祂能降为卑」。

从尼布甲尼撒王的自白来看,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尼布甲尼撒王的精神病,并不像安提阿古四世逼迫犹太人那种疯狂状态,76因为前者蒙神怜悯得以复元,并且对以色列的神读美及敬拜,而后者却恶贯满盈,无可救药而注定败亡(一一45)。无论如何,当尼布甲尼撒王在主前五六二年死后,巴比伦仍渡过了她历史中最辉煌的一个时段,之后,国势便每况愈下了。

总结来说,这一篇王论不是以普通的问安或祝福为结束,而是以一个颂赞为结语,表明了尼布甲尼撒王发表这篇王谕的目的,便是要见证这位至高神的伟大和权能。

C 神学意义

王这篇告示通国人民的文告,出乎意料地并没有下令要求国民为他效劳及效忠,反而是为至高的神作见证。77这样看来,本章是有特殊的神学意义,现把重点分述如下:

1.神的治权是现在及将来的。第二章所记,神的国是将来才在地上实现,取替世上的列国而存到永远,但在本章中,神国的权势却介入了人类的历史之中,废黜了那如日方中而又狂妄自大的尼布甲尼撒王的王权,以致尼布甲尼撒王不得不承认,他的王位是这位天上的王所赐的(三十七节)。

2.本章所围绕的是一个充满政治性的异梦,其实它同时满有道德性及宗教性的意义。尼布甲尼撒王必须弃恶择善、广施仁政,并且对神尊崇,承认自己的权势是至高神所授予的,所做的一切是要对祂负责任,这样,才能扭转厄运。78这样看来,政治、道德和信仰三者之间,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权力加上圣洁,便是能力,但权力减去圣洁,却是破坏力,魔鬼之所以成为黑暗势力的主脑,原因便是在此。世上的政客或是政府,如果没有一套好的道德标准去施政,只表明她对至高神的无知,便会为求达到政治目的而不择手段,成为一个不折不扣敌挡神的政权,至终必受神的刑罚,为他人、他国所取代。一如霍德所说,一个有理性、尊重神、行事公义的人,比一个失去理性及道德标准的君王是更为尊贵的。79

3.在前三章,尼布甲尼撒王已有幸一睹神的能力,但那些事实只是客观地显在他的眼前,对他本人的安危得失,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经此切心巨创的遭遇后,他终亲身经验到神的权能,他一定是刻骨铭心,一如艾卓尔说:「金的头终于向但以理的神谦恭地降服。」80我们不能十分确定他是否信奉了以色列的至高神,81但肯定的是,藉着这番生命的巨变,王对以色列的神的认识,是跨进了一大步,在圣经所记的外邦君王中,对神有这样深入认识的,尼布甲尼撒王实在是独一无二。

4.尼布甲尼撒王可说是一个被成就及权势所引牵,以致产生了自恋狂的人。他的失落及降卑,成为了人海的一大鉴戒。他在降卑后对神的顺服及尊崇,则成为了那些正受神管教的人的榜样。

罗素说:「神的审判是快速及严厉的,但却不是连根拔起。」82因为世人只是神手中的被造之物,有他的有限性(finitness),错失及偏差总是有的,83但人若有悔改及顺服之心,在管教过后便会对自身的软弱,产生了高度的自觉能力,只要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全然倚靠造物的主,便能「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一二11)。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