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犹太妈妈不买玩具

29 孩子的自信是终生资产

迈克尔是一位犹太裔数学家,出生在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与父母一起移居以色列。迈克尔在说到自己成为当代数学家的契机时,毫不犹豫地说出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段小插曲。

那是迈克尔11岁时的事情。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当时他引导迈克尔去解一个非常困难的数学题。虽然迈克尔是个热爱数学的少年,但是面对这个从未见过的难题,也是绞尽了脑汁,过了30分钟之后,依然不得其解。然后他的父亲走了过来,迈克尔满心期待“爸爸现在会告诉我解题的方法”之时,父亲却叫他再想30分钟,并且说:“这一次,竭尽所能再试着解解看。”迈克尔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于是再努力解这道数学题。然而,他使尽了全力,还是想不出解题的方法。30分钟后,他的父亲又走进来。迈克尔试图告诉父亲,自己已经尽力,但还是解不出来。但是此时,他的父亲说:“这道题目即便想破头也无解。”迈克尔很生气,觉得父亲真是不可理喻,心想“爸爸为什么要给我这道无解的难题来浪费我的时间”。此时,迈克尔的父亲说道:“我希望未来你在人生当中,切莫忘记现在这一个多小时竭尽所能的努力过程。这种投注所有心力的热情,对你的人生会有极大的助益。”

迈克尔强调,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不断研究无解的数学题的能力。后来,迈克尔成为一名研究纽结理论的数学家。11岁的迈克尔,在那个短暂时间内感受到的挫折,最终成为他终生的资产。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庸人是一个万丈深渊。”没有感受过挫折和克服的过程,就很难体会到成功和真正幸福的喜悦。

我的犹太朋友杰西卡是美国波莫纳学院的心理学教授,他通过临床试验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在实验中,杰西卡提供一些无解的难题给一群11到15岁的青少年,要求他们解题,结果相当有趣。其中,第一类青少年自始至终都十分专注于解题;第二类青少年则中途就觉得解不出来,难为情地笑了笑,宣布放弃;第三类青少年则是一解不出,就无法掩饰怒气,脸上显现出失望和受挫的神情。

杰西卡从针对这些孩子的父母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状况。平时常从父母那儿接受有关挫折、困难和逆境教育的孩子,大部分属于第一类,第三类青少年的父母并不重视挫折教育,对孩子的要求却比较多。

当孩子感到沮丧时,父母的态度有可能让孩子得以克服挫折并变得成熟,也有可能让孩子成为害怕失败、不肯接受结果的人。为人父母者,可能愿意为孩子牺牲一切,连天上的星星都想替孩子摘下来,因此,有的父母十分慷慨地给孩子许多零用钱去买东西;有的甚至买了比周围朋友更好的手机,当作送给孩子的礼物;甚至有的蛮横父母会替孩子找工作,有时还会出手殴打那些做事不合自己孩子心意的老师或老板,替孩子出气。

犹太父母则会明确教导孩子,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无法随心所欲。他们教导孩子每当遇到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不得不排队等候,遭遇挫折和逆境,或像无法解开数学题等情况时,如何学会忍耐与克服,并视为人生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因为当暴风雨来临之际,能够保护自己那艘船的人,不是父母,也不是朋友,而是孩子自己。

懂得享受竞争的孩子

俊宇的学校曾推动一个名为“100英里”的马拉松活动。学校在每周五让每个孩子都跑步一个小时,在一年内达到100英里的孩子,则颁发纪念奖章。俊宇和托马斯在同一年级中保有最高纪录,他们互称对方为“可敬的对手”。每周五放学后,他们都会互相检查对方过去一星期的记录。

虽然激烈的竞争有令人畏缩、焦虑和失败的消极面,不过,它也会成为刺激头脑的兴奋剂,以及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的机会。我的犹太朋友不会猜忌和嫉妒那些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反倒是全力专注于竞争所带来的发展。就算彼此竞争之后,其中一个人胜出,也不是将自己与对方做比较,而是聚焦于自己是否有所成长。

我有一个犹太朋友是律师,她3岁时从俄罗斯移居美国,面对更激烈的竞争,这种优胜劣败的挑选一定会带来挫败,她克服的方法就是学习。我这位朋友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并在纽约曼哈顿担任财务律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她可以说是竭尽全力。有一天,她告诉我说:“如果我发现比我更优秀的人,我不会把对方当成敌人,而是会试图观察,努力学习对方身上的长处。如果可能的话,找出一种双赢的方式。事实上,竞争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惭形秽的自己。”

人生在世,其实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的犹太朋友所说的这段话,让我沉吟良久。

我们的孩子以后面临的世界,将比现在更加艰难,竞争也益发激烈。每当孩子经历大大小小的困难之际,妈妈可以从旁提供什么协助呢?若是聪明的妈妈,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从容面对激烈竞争的孩子。

“谁知道呢?”所有经验都有其价值

这是俊宇在玩耍日去同学家玩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在科尔家的后院,养了三只鸡,旁边还有一个秋千和滑梯。孩子就在后院和鸡群一起跑跑跳跳,玩着各式各样的游戏。

科尔和他的弟弟、妹妹经常堆沙堡,弄得全身都是泥浆更是家常便饭。

看到这种情况,我老是担心:“如果俊宇的衣服弄脏了怎么办?如果被鸡啄伤了怎么办?”由于心里感到不安,所以我总是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跑来跑去,所以在玩耍日结束之前,就已经筋疲力尽。此时,科尔的妈妈丹妮耶拉告诉我:“不要把孩子保护得密不透风。想想看,你可以保护俊宇到几岁?从现在开始,让俊宇自己有更多的体验,用开放的心胸来培养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如同注射预防针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免疫力一样,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直接学习的孩子,会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

我们在孩子面临挑战之际,往往自信满满地建议孩子说:“我的人生经验丰富,所以知道该这么做才对。”因此,不论是孩子上哪所大学选什么科系,或是找新的补习班,乃至交朋友等,都一一提出意见。仔细想想,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干涉,而且,不仅是家人,甚至包括朋友、亲戚、邻居等,都会不停地提出种种自以为是的忠告。这种来自周围人士所传达的经验和故事,不知不觉间便成为一个揭示他人挑战新道路的妄想望远镜。这种“全能博士”不仅隐藏在家人之中,也散布在我们周围,不时指点我们:“这样做会失败,那样做才会成功!”

于是,孩子心中的梦想,就在这群自以为是的成年人的建议之下,遭到漠视,也因此阻挡了孩子开启全新体验的大门。

在我的心中有一个障碍,有一个声音在说,我想要,我想要,我真的很想要!每天下午都会出现。然而当我试图压制它的时候,它变得更加强大。

——犹太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

犹太人对于身旁的人,包括家人在内做出的挑战性决定,都会鼓掌叫好,并且不吝于伸出援手。例如我的犹太朋友亚龙和斯格列特夫妇二人,他们的大女儿伊登即将念大学,在校成绩数一数二,却破天荒地决定去以色列从军,这对父母依然给予支持。他们认为这是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承诺,可是我完全无法理解,对于我的质疑,他们的回应是:

“谁知道呢?”

因为他们认为伊登在以色列将会经历什么、这些经验将如何改变她的未来都是未知数。妈妈斯格列特从学生时代就被称为“物理天才”,爸爸亚龙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经济学的博士学位,担任经济学教授,他们都不会贸然干涉女儿的人生。因为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最佳选择。但是当孩子决定要挑战什么的时候,至少会得到一个具有价值的成果,那就是经验。在人生过程中,当孩子做出新的决定和挑战时,以“谁知道呢?”这句话,带给孩子希望,就是最好的回应。

失败将积累为经验,并且转化为成功的基础。比失败更可怕的是未能通过失败有所体悟,更令人恐惧的则是因为害怕失败而畏于挑战,这样就如同放弃了人生所有的机会。事实上,世界上许多伟人都经历过诸多逆境和失败,他们失败后从中获得教训和启发,再进一步发展,得到成果时,伟人于是诞生。

许多家长希望替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如果你是想为孩子指引捷径的父母,不妨扪心自问:“我所选择的道路,对孩子而言真的是一条捷径吗?我确信这个选择是对的吗?”

原本有机会成为鲨鱼的孩子,会不会因为父母的要求走捷径,反而剥夺他成为海中之王的机会呢?虽然可能真的有所谓的捷径,但是它也可能成为阻挡孩子成功、剥夺孩子积累经验和发展的选择。

请记住,让孩子足以忍受逆境,并在痛苦中具有像不倒翁般可以跌倒再爬起来的坚毅性格,将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好资产。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