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提摩太前书-费兰度

第十一章:领袖的人际关系提前五1-16)

我们之前曾略微提过,基督徒领袖的人际关系是领导工作相当重要的一环,无怪乎保罗写给年轻领袖提摩太的书信,用一整章教导他应如何在基督徒社群与不同年龄层、性别的人相处(提前五1-六2),对此相当重视。

与年老的男人相处(提前五1上)

保罗提到的第一类人,是年老的男人。他说:「不可严责老年人,要劝他如同父亲。」(提前五1上)。

在圣经时代年过六十岁者即被视为老年人,老年人因为经验和智慧受到尊重,年老在当时也不是件丢脸的事,因为箴言说:「白发为老人的尊荣。」(箴二十29)白发是一种尊荣的象征!圣经同时也要我们尊敬老年人。利未记十九章32节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要尊敬老人。」以赛亚论到以色列人不尊敬老人,是当时以色列国病入膏肓的征兆之一(赛三5)。

圣经如此倡导敬重年老者,那么像提摩太这样的年轻领袖,若遇老年人犯错又应当如何回应呢?他当然不能无视错误,但也不该「严责」老年人,而是要像对待父亲那般地劝他。译为「劝」(希腊文parakaleo)的这个字词,原本有唤人到一旁鼓励、安慰、规劝或告诫的意思,因此,这个用词按照不同上下文会有不同的意思,我们此处讨论的经节比较有告诫的意思。这位年轻领袖把犯错的老年人唤到一旁,然后像儿子般地告诫他,而不是像个上级那样教训人。领袖要以尊敬和关爱来做这件事。

当一个信仰真诚的老年人,受到这般的劝诫时,他就明白领袖纠正他并非想逞威风,而是出于正当且可敬的动机。因此,他便会认真听从领袖的话,也不会像对待自命不凡又热心过头的菜鸟那样地驳斥回去。

布道家穆迪(D.L.Moody)和他的妻子艾玛(Emma)的故事便是劝诫的好例子。艾玛是富人的女儿,受过很好的教育,而穆迪受的教育不多,且来自于一个贫穷家庭。在穆迪讲道事工上的训练,艾玛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她得纠正他的文法、拼字、穿着打扮,以及许多其他的事。但是,正如巴勒(Ethel Barrett)说的:「她纠正的方式既迷人又有爱心,穆迪根本不觉得自己受到批评。」(Will the Real Phony Please Stand Up,Regal Books,1969,中文译本:《践信于行一雅各书注解》,巴勒着,梁慕玲译。香港:种籽,1988)据说穆迪临终时曾说,他从未停止赞叹神赐给他这么好的事工以及这样的妻子。

虽然穆迪和他妻子的故事与我们研究的这段经节并不全然相符,但是他们的例子告诉我们,领袖纠正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应该保持何种态度。他必须要谦卑、尊敬,并且在关爱中抱有对真理和公义的热情。

与年轻的男人相处(提前五1上)

接着保罗说:「要待年轻人如同弟兄。」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保罗有可能此处还在谈论如何劝诫不同年龄层和性别犯错的人。或者,他可能是接着谈提摩太与另一群人在日常上应如何相处。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解释,其中传达出的信息都显示,我们与不同类的人相处当有的人际关系特色。

保罗视少年人如同兄弟。即使教会中的基督徒担任各种不同职务,在神面前所有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但这并不表示提摩太在领袖职务上就要有所退让。提摩太与年龄相仿的会友之间的友谊,并不会妨碍他带领这些人,但身为领袖他也不需要装腔作势,或是故意在这些同年龄会友面前逞威风。

与年老的女人相处(提前五2上)

保罗再度提醒提摩太必须尊重年长者,他说:「要待—–年老妇女如同母亲。」(提前五2上)

以上保罗给提摩太的三种指示提醒着我们,当领袖真正拥有权柄(其实是从神而来的权柄)时,就必须要谨慎、谦卑、敏锐地去行使它。

与年轻的女人相处(提前五2下)

保罗提到的第四类人是年轻的女人,他说:「待年轻妇女如同姊妹。」(提前五2下)然后,保罗也趁此机会在言谈中悄悄安插一句温和的警告:「要清清洁洁地。」再好的领袖也可能与异性会友在男女关系上犯错。箴言的作者生动地解释说,男女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是令人难以预料的:「我所测不透的奇妙有三样,我所不知道的有四样:就是鹰在空中飞的道,蛇在磐石上爬的道,船在海中行的道,男与女交合的道。」(箴三十18-19)

保罗这条命令的意思并不是说由于男女之间有潜在危险,就要求提摩太避免与异性基督徒来往。由于领袖所肩负的责任还是必须接触到异性会友,但保罗提醒提摩太在这样关系上务必要「清清洁洁」。」

保罗在提摩太前书四章12节中提到,「清洁」是提摩太必须给信徒立下的榜样。到了五章2节,他又加强语气说「清清洁洁」,形容「全部都要清洁」、「绝对要清洁」的意思。我们讨论四章12节时曾说明,「清洁」这个字带有道德清白、动机纯正的双重强调意义。所以,对待异性会友时领袖的外在行为必须清白,而内在的动机必须纯正。

有时候,人的动机在这类性质的关系里有可能一路混乱下去。刚开始,本来只是单纯的辅导会面,可能会发展成不健康情感成分的关系,等到发现时情况都已经演变得太严重。正因如此,领袖在这个领域上要格外小心。一旦领袖自己察觉,或身旁朋友看出有一丝不健康的感情发展时,就必须要立即处理。

某些人面临这种事时会自称他们的情况与常例不同,不会发生那种事,但这种人无异是羊入虎口。正如美以美会(American Methodist)的主教曾经指出,往往有很多牧者自认为异性关系把持得好,最后却堕落而玷污了教会的历史。

寡妇的福祉(提前五316)

我们接着来看保罗出奇地用长篇幅说明寡妇的福祉(提前五3-16),这显示初代教会对弱势族群的关心。这类人在教会繁忙的活动中很容易被遗忘,正如早先在耶路撒冷教会曾发生的事。该教会为确保不忽略贫困者的需要,建立了一套管理制度(使徒行传六),这种制度以弗所教会也已经建立起来。保罗指导提摩太一些管理这制度的准则,因为身为教会领袖提摩太必须负责监督教会,适当地去落实这项工作。

找出那真正需要帮助的寡妇(提前五3-8)。保罗说:「要尊敬真正守寡的妇人。」(3节)接下来的几节经文,是教导提摩太找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寡妇。现在许多救助计划都太过制式、简单。比如,有些救助方案的内容大意是规定每月发给所有寡妇定额的金钱,但这当中有一半的寡妇可能根本不需任何协助。而另一半寡妇则可能需要高于制定金额的资助。还有些救助计划规定得很随便,有时根本是随着主管机关的心情和感觉发放。在这种潦草随便的制度下,真正有需求的人常常一点帮助也得不到。负责救助贫困的主事者必须建立起清楚规范,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制定符合需要的资助金额。

保罗排除掉那些可以从自己家人获得帮助的寡妇(4节)。然后,他提出三点建议教他们辨别真正需要帮助的寡妇(5节)。首先,她必须是「独居无靠」,没有家人可以扶养她的。第二,她是「仰赖神」的,意思似乎是说,由于没有人可以帮她,她只能仰望神和祂工人的帮助。第三,她「昼夜不住地祈求祷告」。就像女先知亚拿,她是位祷告的女人(参见路二37)。

即使这些寡妇可能年迈、软弱、无法照顾自己,而且似乎对教会没什么用处,她们还有一项工作可以做(没错!是工作!),这项工作会给教会带来力量。她们能做的工作就是祷告!只有到了天国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在地上付诸行动的祷告者有多么重要。因此,那些「软弱」的人反而在教会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她们就像火把里的煤油一虽然在里面、看不见,却是能量的来源!那么,我们岂能看轻这些年长者呢?我们还敢笑他们是女性宣教社会「弱小的老妇人」吗?

结束对那些不住祷告寡妇的崇高见解,保罗又回归现实面,指出有另一种「好宴乐」的寡妇(提前五6)。这类追求名利、自我放纵的寡妇,没有资格接受教会的帮助。

接下来保罗要求提摩太,将这些原则向教会说明白,「让她们无可指责」(提前五7)。如果教会所有人都清楚原则所在,并且谨慎加以实践,那么教会中就不会有人议论哪些人不值得帮助,又哪些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帮助。

寡妇的位分(提前五9-10)。保罗这里所谈的似乎是那些属以弗所教会寡妇位分制度下的寡妇们(9节)。这间教会不仅设有帮助年老寡妇的制度,也找到方法让那些想服事神的寡妇可以如愿事奉。基于人的「成就动机」心态,我们常常认为老年人无法照我们以为的成就提供生产,便辞退他们。我们基督徒在这心态上是受了那种崇尚年轻、看不起老年人的社会错误价值观影响。传统东方社会却不是如此,在东方老年人其实有较崇高的地位。

神所设计的教会组织是一种让年轻与年长者,都能积极贡献而达到真正进步的教会。圣经明白地教导说每个人都是基督身子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同一个身子上他们各有重要的功用要发挥(林前十二)。这个身子里当然也包含了老年人。领袖的责任也包括发掘神为教会年长者所定的事奉计划,并提供一种组织使他们能在其中完成神对他们生命的旨意。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位分。教会所有职务资格都必须依据严格的标准,寡妇的位分也不例外。所以,保罗提出一些条件来认定此位分应有的资格:

寡妇登记,年龄必须在六十岁以上,只作一个丈夫的妻子,又有行善的名声,就如养育儿女,收留外人,洗圣徒的脚,救济遭难的人,竭力行各样善事。(9-10节)

上述条件中可清楚看出一个重点,那就是无私的寡妇才具有此服事的位分资格。有些寡妇失去另一半后就好像躲进壳里,从此不再出来。的确,许多研究显示,失去伴侣确实是人生命中最痛苦的经历。我在此并非想对如此艰难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我只是认为解决这问题很重要的一点,的确是找到可以服事的地方,让自己有机会帮助他人。这样,寡妇便会了解到她的生命还有所用,在服事主的份上也能扮演重要角色,那么她便可以为此奉献自己。

年轻的寡妇(提前五11-15)。接下来的11至15节,我们看见保罗现实主义的一面。由于了解年轻女人的天性,保罗认为要求她们违背肉体欲望是既不公平也不明智的。因此,寡妇的服事位分只开放给超过六十岁的寡妇,而建议年轻寡妇再去嫁人(提前五14),保持单身只会给她们招来不必要的试探。

希望所有强调团体生活的基督徒运动,能考量这种明智的现实主义。通常这些团体的年轻男女领受像独身这类「更高的基督徒生活」的呼召,而加入特殊的团体生活和服事。但这类团体所发生过道德败坏的悲剧也告诫我们,对这种规定青年保持独身或中年基督徒以特殊方式服事神的事工,我们都必须更加谨慎。

看顾年长的家人(提前五4、8、16)

这段经文中有三节说明亲属照顾年长家人的必要性。保罗用非常强烈的口吻来阐明自己的论点。一、在第4节他说:

「寡妇若有儿女,或有孙儿女,要让儿孙先在自己家中学习行孝。」二、保罗认为这样的照顾,是「报答亲恩」的一种行为。三、随后他说:「这在神面前是可悦纳的。」四、到了第8节,保罗又加重口气说:「若有人不照顾亲属,尤其是自己家里的人,就是背弃信仰,还不如不信的人。」五、第16节谈到:「信主的妇女若有亲戚是寡妇,要救济她们,不可拖累教会。」六、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此才能「使教会能救济那真无倚靠的寡妇」。

上列六点主张每一点都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过去的世代子女照顾年迈双亲是很正常的,但近年来这样的情况已经不再像过去一般自然,因为当中牵扯太多问题,而且照顾双亲的工作常常与子女的个人目标相违背。当孩子们作出事业或就业的决定时,照顾父母的使命感很少是他们决策过程所考量的重点。

通常这种照顾父母的工作会非常辛苦,但逃避辛苦不能作为一个人撇弃责任的理由。人生在这堕落的世上就是交织着各种苦难,基督徒爱的方式总会带来一份辛苦。难道我们不该追随受苦的救主,照祂那样为他人舍命吗?(约十五12-14)圣经不是告诉我们,主透过试炼在生命中预备我们,达成美善的计划吗?(雅一2-4)因此,我们不能逃避担负责任所带来的辛苦,而是要相信神的供应以及祂美好的旨意,勇敢地去面对责任。

照顾父母这项使命对于从其他宗教改信主的基督徒来说,遭遇到的另一种问题是,他们对家人的责任。除非改信者父母也信了主,否则他们大部分对孩子抛弃家人原先的宗教这点感到愤怒,这种情况很常发生。他们最恐惧的莫过于信主的孩子们会从此不履行家庭责任,这种恐惧感通常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改信的基督徒受洗后的生活开始大量围绕于属灵的家,以至于忽略了属世的家。我相信保罗话中提到违背真道的意思,也包括这种情况。因为,若不关心自己的家人,等于羞辱了基督的名。举例来说,我们难道不该鼓励基督徒弟兄,在必要时延迟自己的婚事,帮补家里,好让他的姊妹们能先结婚成家?这不正是报答亲恩的一种延伸吗?(提前五4)

有一位虔诚的婆罗门信徒改信基督后成了一位布道家,他的经验是很有用的例子。他改信后被逐出家里,家人好几年都不与他来往。后来,他的父亲过世了。这位布道家遵循一般婆罗门习俗,开始定期寄钱回家给他守寡的母亲。他的母亲收下钱,但仍拒绝与他来往,就这样过了六年之久。到最后,他们终于重新联络往来,这时候布道家更努力证明自己愿意负担母亲的生活安康。如今,这位母亲以她儿子关切照顾自己为傲,并使这个儿子有机会能对整个家族见证基督。

保罗的话提醒我们,人际关系对基督徒领袖工作的重要性。基督信仰是一种团体的信仰,而团体得靠人际关系存续下去。当关系破裂,团体就分裂。所以,无论多么有天分的领袖,若不为人际关系努力,那么他的领导工作也是枉然。

个人应用题

评估你与本章提到的六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写下你认为在这些关系上需要做出的具体改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