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保罗的祷告
2.祈求明白基督之爱的能力(三17下半-19)
这把我们带到第二个祈求:【注释1】使我们可以得着能力,来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没有限量。这一点也直接从经文浮现出来:「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三17下半-19)。
就像头一个祈求一样,这也是为了能力祈求。然而,在这里,神在回应我们的祷告时所赐下的能力,在我们生活中的运行稍有不同。它的目的是要使我们能以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没有限量。
保罗并不是说,他的读者以前从未认识神在基督耶稣里对他们的爱。绝非如此:他知道他们是基督徒,因此承认他们的「爱心有根有基」(第17节)。他每次想起他们的救恩,都不能不提醒自己:这是完全取决于神那至高无上的主权的爱。甚至在这封书信的第一章,保罗就已经致力于称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因为「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弗一3-6)。因此,难怪他认为基督徒是「爱心有根有基」的人。
然而,这个祈求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保罗显然认定,他的读者虽然是基督徒,却还不够明白基督的爱。他现在希望他们有能力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伟大。这个祷告不是要叫我们更爱基督(虽然那么祷告是好的);它乃是祷告要叫我们能更明白祂对我们的爱。
这不可能仅仅是理智上的操练。保罗所祈求的,不是要他的读者能更清楚地说明神在基督耶稣里的大爱,或者单单凭智力来理解神在救赎计划上的爱是多么重要。他是在求神使他们有能力,可以明白那爱在他们经历中的长阔高深。那无疑也包括理智的反思,但是不能把它贬低为只剩下理智。
因为教会的一些宗派诉诸于经历来反对启示,或者能言善道地谈论一种基本上已经偏离福音的、意义不明的「灵命」,我们当中一些人已经反应过度,开始认为:只要是提到经历的,好一点的是可疑的,最糟的是偏离了正途。我们必须停止这种过度的反应。圣经本身要求我们给予经历更多的空间。在极度绝望中,诗篇的作者学习了最深之处满足的秘密:「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诗七十三25-26)。保罗提醒我们:「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十四17)。他的一篇祷文所祈求的就是某种的经历:「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藉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罗十五13)。对他而言,基督的爱是如此宝贵,他只要碰到这个主题,就会不由自主地迸发出敬拜赞美:「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说完这话,他马上补充:「祂是爱我,为我舍己」(加二20)。彼得告诉他的读者:「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并且得着你们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彼前一8-9)。他们已经「尝过主恩的滋味」(彼前二3),这个事实激励他们更加圣洁。我们不能贬低这一点,以为他们只不过是在理智上发现基督教是令人满意的。
就在我们正在研读的这封书信里,保罗接着会提出一个相当令人震惊的对比:「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8)。这是认定:酒虽然令人兴奋,却是危险的,因为它导致放荡。相对之下,圣灵带来的「兴奋」不会令人放荡,没有后遗症,只留下圣洁、合宜的关系,以及主的喜乐(下一节接着就说到「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
所以,当保罗祈求神,使基督徒可以有能力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没有限量时,他所用的语汇不是仅仅指理智上的理解。我们怎样理解爱?我们怎样测量它?我们可以说有四十桶的爱吗?三英亩半的爱呢?保罗藉助于隐喻,然后藉助于吊诡。他所用的隐喻是长度单位:「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他所用的吊诡却更令人震惊:「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也就是说,要知道在纯属知识的范围以外还有什么。
我们必须理解的是:「圣经上的那些作家谈到他们的经历,这些教导必须确立属灵经历的标准,正像他们为真理所确立的标准一样,并且在阐述真理与经历时,必须用其中一个来说明另一个,来限制另一个。」【注释2】
我们不可认为保罗正在祈求的是一种未受控制的神秘主义。对他来说,基督的爱不是单单在私下经历的事情。在历史上,基督的爱最终的显明,是在耶路撒冷外的一个十分丑陋的十字架上;那已经是保罗写这段话时的数十年前的事了。那爱是神自己历世历代以来,已经显露的一个无比丰富的救赎计划,然后在祂儿子的死、复活和得高举的过程中实现的。保罗没有在福音的范围之外推动某种爱的经历。他当然不是暗示任何的「属灵」经历都是有效而重要的。相反的,他的前提是:若没有神的能力,基督徒不大能明白基督的爱。他们需要神的能力,来明白那爱是没有限量的。因此,保罗为能力而祷告。
谈论这些事,可能不如吟唱它们来得流利。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教会一直唱着:
主永远的爱爱我,
这爱藉恩我深知;
圣灵从上正轻语,
为将此爱来指示。
哦,这丰满的平安!
哦,这神圣的欢乐!
在这不息爱里面,
我是属祂,祂属我。
头上之天何蔚蓝,
四周之地也青绿;
有一景色更鲜艳,
无主之目从未睹。
鸟鸣声音更可悦,
花美使我更快活;
自从我心能领略:
我是属祂,祂属我。
我是永远只属祂,
谁能使祂与我分?
祂在我心来安家,
有福安息满我心。
天地可以都废去,
日月也可全衰落;
但主与我永同居,
我是属祂,袖属我。
——罗秉森(George Wade Robinson,1838-1877)
阅读基督徒传记的人都知道,许多属于神的男女,都因着深深经历了神的爱而陶醉在其中。据说妥锐(R.A.Torrey,或译「叼雷」)曾热切寻求神的面,有一天,当他正在读圣经并祷告时,他深深感受到神对他的爱,甚至无法承受,因而开始哭泣,并且哭个不停。最后,他求神不要再向他显明更多的爱:他再也受不了了。
一个人如果很少花时间研读圣经,就很难真正深入明白基督的爱。不过,有时一场悲剧也可能促使我们明白基督的爱——例如,可怕的丧亲之恸,或者长时间的受苦。我大约十岁时,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时我病得很重,在医院度过几周。当威胁我的生命的因素除去后,我终于回到家,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慢慢康复。一天下午,我睡醒的时候,发现我的母亲坐在我的床边,安静地哭。我所能作的,就像任何一个十岁的男孩一样,脱口而出说:「妈妈,为什么你这么爱我!」
当然,那句话让她停止了哭泣,并且很快离开房间。但是,当我现在想到那个下午所说的话时,我更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那么说。如果你在那一天以前问说我的父母是否爱我,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说他们爱我。但是,那场病给我一次机会,目睹我母亲的眼泪,并且那促使我去思考。不是公式化的回答说:「我的父母当然爱我;」我有意识地分析了当时发生的事,并且清楚地获得我的结论。纵使没有获得很好的结论,那次思考的本身就是很恰当的,很好的,并且代表了成长过程中的一步。
与此类似的是,有时是在我们受苦时,在我们留意到死亡的普遍性时,在我们衰弱时,当我们留意到一些非常残忍、野蛮的事时,当我们罹患一种慢性病时,我们被迫暂停一下,来考虑神对我们这种罪人和悖逆者的爱。我们服事主基督;祂曾代替我们受苦,藉着祂所受的苦学了顺服。原来非常引我们注意的一些小饰物和小玩意,很快就黯然失色,永恒的事物获得了该有的地位。然后,我们才明白:承认神的爱「就像永恒一样没有边际、没有限量」是什么意思。
保罗希望我们稍微明白基督那没有限量的爱,知道这爱是超越一切知识的,因此他向神祷告,希望我们可以有神的能力来采取这一步。但是为什么?他为什么认为它如此重要?他告诉我们:他希望读者「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三19下半)。
简单地说,保罗希望我们有能力来明白神在基督耶稣里的爱,使我们能以长大成熟。保罗说:「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意思就是「叫你们成为神所要你们成为的」,或「在灵命上长大成熟」。类似的词语出现在这封书信的下一章里,保罗在那里告诉我们:在教会里服事的人形形色色,目的是要「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四12-13)。神自己,基督自己,就是那个标准。神在别处说:「你们要完全,像你的天父完全一样;」「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祂在这里所说的其实就是:「你们要长大成熟,要完美,就像我是成熟的、是完美的一样。」
你看见那令人震惊的含义吗?保罗认为:我们如果没有得到从神而来的能力,使我们能够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没有限量,我们就不能在灵命上达到该有的长大成熟。因为我们的神学,我们的教育,我们多年的经验,我们的传统,我们可能认为自己是特别成熟的基督徒;但是保罗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他知道我们不能达到该有的成熟,除非我们「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他之所以如此祷告,原因就是在此:他希望我们在明白基督的爱上增长,使我们可以长大成熟,「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
从我们在自然领域里的经验,我们可以直觉地明白这一点。裴瑞·道恩(Perry Downs)是我执教的学校里的一位同事,与他的妻子珊涤(Sandy),已经有多年作为寄养家庭父母的经验。他们帮助过的孩子现在差不多超过二十个,大多都是一生下来就和他们在一起,直到有人领养为止。但是,几年以前,与他们合作的机构要求他们接受一对十八个月大的双胞胎男孩。裴瑞与珊涤犹豫不决,但是,那个机构向他们保证:这对男孩只会和他们在一起大约六周,所以他们就同意了。
这对男孩来到道恩夫妇家的第一个夜晚,被放到床上以后,他们的卧室就不再有一丁点声音。半小时以后,裴瑞出于好奇而悄悄地进入他们的房间。他发现两个男孩完全清醒,他们的枕头已经被眼泪浸湿了,但是却没有发出声响。后来才得知:他们来到裴瑞与珊涤家以前,已经被寄养在几个家庭,却都因为哭泣而挨打。这是他们的第九个家。经过测试以后发现:这对双胞胎已经在感情和智力上受到无法治疗的伤害了。
结果,这对双胞胎在裴瑞与珊涤家住了将近两年。当他们被人领养时,智力与感情已经被判定为「正常人」了。
当然,这只是数百万个故事当中的一个。只需要读读报纸,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定律:除非一个孩子被养育的家庭,是充满爱和纪律,这个孩子不可能在感情上成熟。例如,无数研究已经显示,一个女孩如果没有一位强壮而充满爱心的父亲来教养,就很难学会怎样给予并接受爱。不可避免的,那将给她自己的婚姻带来麻烦。由于核心家庭遭受严重的破坏,我们已经遭受剧烈的报应了。
我绝对不是说感情的伤痕是无法修补的。神的恩典可以触及任何种类的环境,并且强有力地改变那遭破坏的人。但是,一个不变的事实是:除非有神的恩典介入,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要在感情和人际关系上长大成熟,一个充满爱与纪律的稳定家庭是不可缺少的。
在属灵的领域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充满纪律和爱心的家庭,一个人不可能享有正常的成熟,而且不能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人;照样的,一位基督徒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经历神在基督里的爱,就不可能成长到充分的成熟。那就是保罗这个祷告的前提。他祈求神使基督徒得着能力,来明白神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好叫他们可以被充满,达到神的全部丰满的度量。
就像所有的类比一样,这个类比也不完美。就着那对孪生男孩而论,他们被剥夺爱和纪律的环境;但在我们身上,却是我们逃离了这样的爱,我们从自己无法享受这样的爱——就像那个浪子一样。但是,结果是相同的:可怜的不成熟,贫乏的关系,信任遭到破坏,属灵实际破产的意识。
如果没有神的能力,我们绝对无法明白基督的爱。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主义」,有部分就显明在这种独立自主中:我们其实不愿那么靠近神,因为我们不想感到自己必须倚赖祂,被祂的爱淹没。正如在一桩婚姻中,一个配偶可能逃避太亲密的关系,认为那是侵犯隐私,其实这样的反应是一种极度不成熟和自私的标志;在属灵的领域也是一样:当我们受吸引稍微更亲近这位永活的神时,我们当中许多人都想要退后,并且划定我们自己的势力范围。我们想要经历能力,以便我们可以掌控;但保罗为能力祷告,是为了让神自己控制我们。如果我们要明白基督那过于人所能测度的爱,并且照着圣经所要求的达到长大成熟的地步,就需要神的大能来改变我们,原因显然就是我们深处这种可怜兮兮的自我中心。
沉浸在神的爱中是非常奇妙的。真实经历那爱,生活在它温暖的光辉中,会使生命充满新的意义和目的。众圣徒的弟兄情谊具有新的深度;「团契」变得宝贵,不是经由崇拜中刻意安排的握手,一起喝茶或咖啡。彼此饶恕变得几乎是再自然不过的,因为我们自己,由于神那无法测度的、丰富的爱,已经大蒙饶恕了。其他人可能轻视我们,但是如果神爱我们,那就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我们能跟保罗一同说:「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罗八35)麻烦、忧伤或丧亲之恸,又怎能使我们害怕呢?只要我们生活在基督的爱中,享有这爱的意识,我们的讲话,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行动,我们的反应,我们的关系,我们的目标,我们的价值,就全部都被改变了。这样,我们的见证就不再是枯燥乏味,而且仅仅符合一般标准的;它是活泼而充满活力的。简而言之,我们在属灵生命上长大成熟了。
我们不应该认为保罗正提倡某种独行侠式的基督敎,好像他只对个别基督徒的成熟感兴趣。绝非如此。他写道:他求神「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三17-19)。约翰·斯托得说:「需要神的全体子民,才能明白神全部的爱。」【注释3】事实上,在这方面,我们很难想象,有任何真正长大的个别基督徒会对其他信徒毫不关心。一个真正深入明白耶稣基督之爱的人,对这爱的认识完全是在私底下,是不可思议的。保罗希望整个教会都在这方面成长;而他就是为此目的祷告。
为了明白基督的爱何等阔长深高,
就要去经历它
(因为纯知识仅能塞满各种范畴),
然后要躲开语言脆弱的框架,
才能收割救恩带来的最丰富的庄稼,
并累积大量爱的回忆,然而,
这爱有如瀑布一般,一再临到我们,
别无福乐如此丰富、深邃。
主,神啊!你在爱中建立我们,
扎根在这最美的土地中;
并非每棵植物都遭遇每场暴风,
但所有圣徒都饮于伟大的爱。
我乃从土而出的受造之物,
使我知道一切丰满度量都在神里面。
这不就是你想要的吗?你最后一次这样祷告是什么时候?你不想要以此为你的目标吗?接下来的六个月中,何不把这类祈求纳入你每日的祷告中?我们或许能听见神低声地说:「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雅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