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今释使徒信经

第6章、降在阴

细微的差异

如果你访问不同的教会,同那里的基督徒一起背诵《使徒信经》,你会注意到,大多数教会——天主教、圣公会、路德宗和归正宗——的《使徒信经》都包括耶稣“降到死人之处”或“降在阴间”,而其他一些教会——特别是卫斯理传统——的《使徒信经》却没有这样的内容。这种差异的存在,其实并不是因为神学的分歧,只是选用《使徒信经》哪个版本上的差别。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是教父学者,他知道直到相对较晚的公元4至8世纪的信经——除了公元4世纪的一份信经,大部分信经都没有“降到阴间”。直到公元9世纪初期,这句话才被正式写入《使徒信经》。

虽然卫斯理承认“降在阴间”后来才写入《使徒信经》,但他还是肯定这个教义。在“致罗马天主教的信”(A Letter to a Roman Catholic)中,他对自己某些信仰的概括明显是在转述《使徒信经》,其中就包括“降在阴间”:

我相信,他经历过肉体与灵魂难以描述的痛苦,最终死去,甚至死在十字架上,是在罗马皇帝手下的本丢·彼拉多管理犹大的时候;他的尸体被放进坟墓,他的灵魂去了一个有不同的灵的地方;第三天,他从死人中复活;升到天上;在天上,他坐在上帝的宝座上,拥有至高的能力和荣耀,他成为中保,直到世界的末了,同上帝一样是永恒的;最后,他会从天降下,根据人们的行为审判每一个人,不论是还活着的人,还是已经死去的人。@1

@1John Wesley,“A Letter to a Roman Catholic,”in The Works of John Wesley,ed.Jachson.14vols.(London:Wesleyan Conference Office,1872),10:82.

《使徒信经》的早期版本“R”及第一代衍生版本不包括“降在阴间”,这并不代表当时的基督徒不相信“降在阴间”。相反,许多初期基督徒作家对此十分肯定;因此,无论我们是否背诵《使徒信经》的这句话,它的含义都值得我们仔细探索。

“降在”的含义

“降在”有几种不同的含义,至少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含义可能都是正确的。首先,“降在”本身的含义。从《使徒信经》宣告耶稣降生到他“降在”,活动的轨迹显然是向下的。上帝永生的儿子降生来到世间,在死亡之后继续降到“更低的地方”——这是infernus一词的原意。这同下一句话形成鲜明对比:他从死里复活,升天,坐在上帝的右边。这样来看,《使徒信经》关于耶稣的许多论述,类似保罗在《腓利比书》2章那首著名的赞歌:耶稣“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使徒信经》接下来的内容仍有这样的相似之处,我们会发现,降下的那位也是上升到至高之处的那位,这同保罗在赞歌余下的内容中所宣告的一样。

其次,“降在阴间”最终证实,耶稣的死亡是真实的。犹太人有一个传统信仰,死人的灵魂去了地下的一个地方。根据法利赛人(Pharisees)的看法,他们在那里等待最后的复活。因此,德尔图良在《论灵魂》(On the Soul)中解释,所有灵魂在死亡那一刻都去了地下,因此,耶稣也去了,因为他真的死了。耶稣是完全的人,因此,“他完全按照(人类死亡的方式)以死人的形式和状态留在阴间(Hades)。”@2

@2德尔图良,《论灵魂》,in The Ante-Nicene Fathers,3:251.

第三种观点认为,耶稣降到死人的地方,目的是向在耶稣之前活着的人传福音,他们被囚禁在死人的地方,等待耶稣降临,为他们讲道。《彼得前书》就有这种观念:“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上帝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彼前3:18—20)虽然《彼得前书》只提到在挪亚时期活着的人,但这段经文有时被用来解释活在耶稣时代之前的亚伯拉罕及其后裔也可以得救。中世纪的普遍看法是,在耶稣降到阴间之后,他向所有活在他之前的人传道,从而给了他们得救的机会。根据这一传统,使徒们到每一个国家传道,那么,在耶稣之后活着却不相信他的人,耶稣已经给了他们一次得救的机会,但他们没有把握住。因此,耶稣降到阴间,在阴间向在他之前活着的人传福音,这样,耶稣又给了他们一次公平的得救的机会。

第四种含义

第四种含义传统上认为,耶稣降到阴间,目的是战胜恶的势力。根据这种看法,耶稣的救赎之工,主要在于击败恶的权势,从而摧毁他们对人类的捆锁。为了达到目的,耶稣降到恶的老巢——地狱,在那里通过复活击败恶。《新约》也有这种看法,《以弗所书》记载,《旧约》已经宣告基督的救赎之工:“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弗4:8,引用诗68:18)《以弗所书》用一段可能包括耶稣降在阴间的插入语继续解释说:“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吗?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弗4:9—10)

这很可能让我们认为,基督的救赎之工不同于我们通常的理解。我们大多数人传统上认为,人类的困境和基督为此的工作,在于罪,就是人类对上帝所欠下的债。我们一定听过福音派的证道,所有证道的大纲基本都是:(1)上帝创造我们,赋予我们遵守或违背上帝律法的自由;(2)我们已经违背上帝的律法,所以现在要还债,好像罪犯向社会还债;(3)因为是人类欠下的债,所以不得不由人类偿还;(4)因为债是无限的,所以只能由一个无限的存在者偿还,即上帝;(5)因此,为了偿还我们的债,上帝成为人;(6)耶稣这个人死在十字架上,这偿还了人类所有的债;(7)要想从耶稣的还债中获益,我们应当接受并认信耶稣。尽管这种理解是我们的传统,但这并不是初期教会对福音最普遍的理解。实际上,初期教会对福音最普遍的理解,直到11世纪末才被充分表达出来,即便这时,较传统的神学家还是抵制的。@3

@3Justo L.González,ChristianThought Revisited:Three Types of Theology(Maryknoll,NY:Orbis Books,1999).

和我们的传统理解相反,初期教会的许多基督徒认为,人类的困境源于罪与魔鬼的捆绑,因此,基督的工作是战胜它们——基督的胜利拯救了我们,使我们成为上帝原本要我们成为的样子。从这个角度理解,《以弗所书》所宣告的“掳掠了仇敌”,意思就是基督战胜并俘虏了曾经捆锁我们的仇敌。同样,初期基督徒认为,基督的工作是“杀死死亡”。因此,我们发现,许多初期基督徒作家认为,基督的工作是从恶的权势中拯救,是从恶的权势中得救的新人类的起点。爱任纽(Irenaeus)就是这样认为的,他于公元2世纪后半叶写道:

因为他的战斗和征服;—–借着顺服彻底消灭了反抗:由于他捆绑强者,解救弱者,借着消灭罪,他把救恩赋予自己的受造物。@4

@4爱任纽,《驳异端》3.18.7,in The Ante-Nicene Fathers,1:447-48.

爱任纽随后解释,这要求耶稣必须既是神,又是人,但是,他的解释不同于传统观念,即耶稣为偿还我们的债而必须成为人,为永远还债而必须是神:

他使人依赖上帝,又同上帝成为一体。因为除非人已经战胜人的仇敌,否则仇敌无法被合理击败。此外,我们对得救永远没有把握,除非上帝白白赐下救恩。@5

@5Ibid.,3.18.7,in The Ante-Nicene Fathers,1:448—–

以这种神学为背景来看,降在阴间——无论它是否写在《使徒信经》里——都不只是死亡的一种结果。它也不只是一个机会,让耶稣可以向等待他的人传福音。它是耶稣救赎之工的基本组成部分,因为正是借着降在阴间,耶稣才进入恶的总部,以毁灭恶的势力。

这就意味着,降下——甚至是十字架——的意义,只能从复活的角度理解。通过道成肉身、十字架和降在阴间,魔鬼看似获胜了,但是,耶稣进入恶势力的总部,击败了恶。

如果今天来写,我完全可以想象到初期基督徒会说,上帝道成肉身,进入被恶所主宰的世界和人类,在十字架上,魔鬼似乎已经获胜,带回家整整一包看似最好的战利品,沾沾自喜地把它锁进保险柜。但是,这个包裹是定时炸弹——愿读者原谅我用这个军事上的比喻。然后,在第三日—–

研讨问题

1.你是否相信“降在死人之处”或“降在阴间”是《使徒信经》重要的一部分?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

2.“降在阴间”的哪一种含义对你最有意义?为什么?

3.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恶势力被降在阴间的基督摧毁或战胜?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