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导论

作者:王欣

导论

基督教灵命与灵修

基督教灵命

A 基督教灵命是什么?

基督教灵命(Christian spiritual life)是一个人因信基督被称义重生而得到的基督的生命。基督教灵命是与三位一体上帝连接的生命、生命状态与生活样式,通称为「属灵的生命」或「灵命」。圣经言明,在未得重生之前,人的生命与神断绝、无关,而且,人因「过犯罪恶」,处在一个属灵的死亡状况(弗2:1、5)。当人承认自己是罪人,接受耶稣为救主,便领受圣灵(徒2:38),而心中的圣灵就成为人得救的凭据(弗1:13-14)。这位赐新生命并进入人心的圣灵,让人拥有上帝的生命,恢复上帝与人的和睦生命关系(罗8:2;弗2:13-16)。从此,人的属灵生命就活过来(弗2:5),基督教灵命便从此开始。

事实上,基督徒所持有的灵命,是基督徒一切生命与生活的基础与始发点。基督徒的日常、道德伦理、人际关系、工作与事奉是基于灵命,也表现出灵命状况。因此,灵命不仅是人内在的属灵生命,更呈现在人的日常、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等外在生活。灵命非仅属乎与上帝关系的属灵层次,也关系到内在自我的属自我,以及他人与社会的属世界层面。

B 基督徒灵命的困惑与偏向性

1、基督徒灵命与属灵操练的困惑

当今的基督徒无论在哪个地区与环境,对灵命与属灵操练都有类似的困惑、问题,甚至无奈。笔者归纳如下。

a 每天都在读经与祷告,为什么我的属灵生命看不到成熟的样子?为什么还软弱?脾气,总是改不了。生气时,就失控,读经祷告的果效全消失不见。

b 为什么我的灵命与道德生活之间总有一段距离?自己仍有意或无意地说谎、虚伪、存心不正。有时还发现自己与非基督徒的行为举止并无分别。

c 我的灵命不错,但人际关系就「搞不来」,常与人冲突。灵命与人际关系是否无关呢?是否是两回事呢?

d 我的灵命在教会圈子内很好,很正常,但面对教会外的人,总有另一套待人处事的方式,或另类的游戏规则。这是不妥的吗?若不妥,该如何平衡?

e 我虽然常读经祷告,也参加教会的聚会与事奉,但常经历「灵命低潮」或陷入「属灵低谷」。有时在这些低潮或低谷里长久走不出来。自己在这种低潮或低谷里,不想读经祷告,也不想参与教会的聚会与事奉。不知该如何克服?

f 我的读经祷告、敬拜事奉都好,与神的关系也很好,很甜蜜。但我发现这种美好的灵性情况,不能自动或自然地解决我个性的怪癖或扭曲,以及深藏内心的伤害。我的怪癖、扭曲与伤害为什么不能消失?难道基督信仰对这些无效吗?这些问题是否与灵修无关?还是我的读经祷告、敬拜事奉不够充分呢?

g 每当心情不好时,我就无法正常读经祷告。圣经读不下,祷告好像打空气。当我被内心的扭曲或伤害控制的时候,不仅感到痛苦与挣扎,生活提不起劲,灵修也无力,不想事奉,常常自责、痛苦。

h 我虽然勤读各种属灵书籍,各种属灵操练也都尝试过,但灵命还是不能长进,生活依旧是困惑与乏力。这种状况,我没有办法突破。

i 看别人或看自己,总认为属灵操练没有用。我总觉得:「灵修了半天,还是老样子」;「想要藉各种属灵操练学像基督,但始终学不像」;「基督徒学像基督,是否就是一种骄傲与奢求呢」?我对属灵操练无用论,愈来愈能同意。

j 不少人都认为,属灵操练是很难的事,也很难坚持或持续。归根究柢,属灵操练都是「三分钟热血」、「五分钟努力」罢了,只能半途而废。

k 灵命与属灵操练的果效,不知如何在社会中表现?自己常觉得灵命、属灵操练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处境脱节,甚至在政治与商业等领域,灵命无法落实。

2、基督徒灵命的偏向和极端性

无论在基督教的历史、传统或现况中,不难发现,基督徒持有的灵命,常因着自身或群体对基督信仰、教义与传统的特征,以及不同的宗教经历与倾向,呈现出多元而相异的表现样态。(注1)在这些基督教灵命的表现样态中,出现一些偏向和极端性属灵生命,可归纳为以下的类型及特性。

a 分割性

分割性是指一些基督徒在属灵生命的观念与追求上,严谨地分割所谓的「属灵」与「属世」。这些基督徒甚至把自己或自己信仰群体所认定的「属灵的」生命、事情、生活等,视之为最高的属灵标准与追求目标。「属灵的事」往往只限于基督教的宗教活动,包括读经、祷告、灵修、聚会与教会服事、信仰谈论等。

持分割性属灵观念的人对「非属灵的事」或「属世的事」看作不可触及,甚至是邪恶。因此,对「非属灵的事」或「属世的事」采取严禁与不可触碰的态度。例如,看电影、听流行歌、玩手机游戏、谈论政治(强调「政教分离」)、参与示威、做生意等。但另有些人觉得这些「属世的事」与「属灵」无关,不会影响属灵的事。因此,他们对「属世的事」能作恶、行贿、走后门;对「属世的人」随意说谎与欺骗。

b 隔离性

隔离性是一种遁世的属灵生命与生活。持有隔离性属灵生命的人通常有厌世隔离态度。因此,属灵生活必须要与世界(「红尘」、「世俗」)隔离断绝。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已经被罪所污染,充满各式各样的邪恶与犯罪。若长期活在世界里,只能同流合污,无法维持基督徒个人或群体的信仰生命与生活。例如,早期西方基督教的沙漠教父、现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等的阿米许(The Amishi)群体、二十世纪中国山东的耶稣家庭等。(注2)

c 教条性

对一些非常重视基督教传统与教义的人来说,他们的属灵生命执着于特定的教义,并以特定教条、传统、规矩为属灵生活的准则。因此,他们在属灵生命与生活上多数是拘谨、形式,甚至虚假。他们对与自己不同传统与教义的人,表现排他性。例如,新约的法利赛人与文士执着律法的字句条例,按照律法的禁戒教条生活。耶稣指责这种人为「假冒为善」、「瞎眼领路的」、「蛇类」、「毒蛇之种」(太23:13-36)。

在1990年代初,笔者在中国山西遇到一群基督徒对新约的希伯来书十章26节,即:「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的解读与认知有偏差。他们认为若基督徒得救之后,再犯罪,便没有办法得救。教会领袖以此理解来教导信徒,信徒也长期持有这种观念。笔者在他们中间,发现信徒们常担心自己是否因犯罪而失去救恩,生活总处在拘谨、紧张的状态,没有笑容与喜乐,生活缺乏活力。

d 神祕性

有神祕倾向的基督徒,总认为属灵生命是一种神祕的生命。他们深信神祕的经历与生活是属灵生活最要紧之事,而重视追求属灵的神祕经历。他们高举摩西与神相遇时,看到荆棘没有被火烧坏的神祕经历(出3:1-6);耶稣带领彼得、约翰、雅各,在上山祷告时面貌改变、衣服洁白发光的经历(路9:28-36);保罗亲眼目睹耶稣(林前15:1-8),并被提到第三层天与乐园的神祕体验(林后12:1-7)。这些人笃信末世是圣灵的时代,有圣灵的浇灌,上帝的儿女必须要「说预言」、「做异梦」、「见异象」(珥2:28-31)。他们不仅追求说预言、做异梦、见异象,而且要追求更多、更深的神祕经历。例如,中国耶稣家庭的大家长敬奠赢非常重视说预言、做异梦、见异象。在一天三次的聚会里(早晚的两次晨更与一次晚会),分享他每日新的神祕经历,在耶稣家庭营造神祕性的信仰氛围。(注3)

e 唯知性

唯知性灵命倾向者对灵命或灵修的知识非常充足,但在生活上欠缺灵命的表现或灵修的落实。当他们面对灵命的问题与状况时,无能为力,无法突破与回应。唯知性灵命是知识化的灵命,满有灵命的知识,却没有办法让灵命知识走向实践或结出果实。例如,唯知性灵命持有者对圣灵的果子(加5:22-23)或上帝光明子女的果子(弗5:8-9)有完整的认识,但在生活里却没有结出这些果子。新约的法利赛人是属唯知性的人。耶稣认为他们是「能说,不能行」(太23:3),「那公义和爱神的事反倒不行」的人(路11:42)。

f 口是心非性

有些基督徒虽然亲近上帝,有敬虔的嘴,心里却远离神。这种敬虔只领受他人传授的敬虔道理,是虚假与口是心非的敬虔(赛29:13)。虚假与口是心非敬虔的出发点或根基,不在与神亲密,乃在传授者的敬虔道理。有些信徒按照教会领袖的教导与吩咐,满嘴敬虔或属灵,也有敬虔或属灵的模样与动作。但是,这些敬虔与上帝无关,只依附在领袖的教导与吩咐。口是心非性的灵命是以传授者为中心的灵命,而非以上帝为中心。

g 独我性

独我性基督徒只专注自己的灵命成长,不愿与他人来往,也不认为与他人分享或实践灵命是重要的事。这些基督徒为了让自己成为「属灵人」,热心参加聚会、服事、各种属灵追求,也对自己做出反思与行动规范。但他们总认为属灵生命是属乎个人的事,把自己的属灵生命局限在自己的范畴,不愿与其他基督徒或他人交流来往。

h 聚会性

聚会性属灵生命的基督徒认定基督教的各种聚会,例如,崇拜、祷告会、查经会、退修会、灵修会等,对自己灵命非常重要,并且极度依赖这些聚会来维持灵命。这些人认为离开了这些聚会,自身的灵命便无法站立,自己只能处在脆弱或低潮的景况。属聚会性属灵生命的人,只想在聚会中获取属灵生命的供应、满足与平衡,极少与上帝个别直接相交。

i 能力性

能力性属灵生命的基督徒,非常重视灵命的恩赐能力。这些人认为有了圣灵的恩赐,就拥有属灵能力或高层次灵命。若没有恩赐能力,就等于处在一种无能、无力的状态。因此,他们在祷告时,追求方言祷告;唱诗,想唱「灵歌」,跳「灵舞」;为他人祷告时,总设法「赶鬼」,祷告充满驱赶「病魔」、「懒鬼」、「忧虑鬼」、「色情鬼」、「瘾鬼」、「贪婪鬼」等内容。这种人总认为,若不能表现出恩赐能力,便自认是陷入属灵的软弱与低潮,信仰生活进入「无味无趣」。

j 独上帝性

独上帝性属灵生命倾向者,认为自己与上帝的亲密关系或「追求上帝」,是属灵生命最要紧与关切之事。这些基督徒希望藉着读经、祈祷、聚会、圣灵充满或属灵恩赐等,追求自己与上帝的直通感觉与亲密相交的经历,总希望尝到「天恩的滋味」(来6:4)。他们笃定「天恩的滋味」就是属灵生命的一切与最高峰。因此,他们的灵命只对准「上帝」,只专注尝到「天恩的滋味」,却忽略自己生命的变化与更新,轻视灵命的实践。

C 基督徒三面灵命的导向与呈现内容

1、基督徒的三面灵命

与三一上帝有生命连接的基督徒,有三面属灵生命的导向与呈现内容。首先,当基督徒拥有基督生命,开启与神相交的生命时,会渴慕神、亲近神,走向上帝,并与神合一。这是向上生命的导向。第二,基督徒的属灵生命,让基督徒正视内在自我的生命世界,包括自我身分、心理的扭曲与伤害、品格道德。向上的灵命进入内在自我领域,引导内在自我生命的成熟。这是向上灵命的内在自我导向。第三,向上与向内的属灵生命,进一步延伸至人生命的外在领域,引导人重新解读他人与周围世界,与他人建立来自上帝之爱的友爱关系与共同体,关顾他人生命,以慈爱与公义之心来关怀社会。向外的灵命,是在向上与向内灵命的发展与走向中衍生。这是向上与向内属灵生命的外在化导向。

基督徒的灵命不仅是与上帝连接的属灵生命,还可以深入内在自我的生命世界,并外延至他人与社会的领域。所以,基督徒的灵命包括与上帝关系的向上灵命,与内在自我关系的向内灵命,以及与他人、社会关系的向外灵命。

基督徒三面灵命的导向与呈现内容,在圣经不乏其例。首先,在上帝的诫命中,爱神与爱人是一切道理的总纲(利19:18;申6:4-5;太22:34-40;罗13:8-10;提前1:5)。爱神与爱人是上帝对拥有灵命者的要求与命令,更是生命导向。换言之,基督徒的生命内涵与生命方向就是爱上帝与爱人。除此之外,上帝也揭示「爱人如己」的爱人方式(太22:39)。以爱自己的方式来爱人;爱他人之前,先要爱自己。以此看来,基督徒是爱上帝、自己与他人的人。基督徒三面灵命的导向与呈现内容,使基督徒持有三面导向的爱的关系。

保罗在劝勉歌罗西教会的信徒时说:「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西3:12-13)因此,一个拥有属灵生命的「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必须具备「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等属灵生命内涵,并在他人的关系上「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保罗的劝勉不仅言明基督徒三面灵命的内容,更阐明三面灵命的导向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性。

在耶稣许多事迹与言论中,可看出基督徒三面灵命的导向与呈现内容。当耶稣在格拉森地区驱赶一个鬼附之人的鬼后,这人不仅与耶稣有了生命的交流与接通,他的内心世界也被修复,而能「坐着,穿上衣服,心里明白过来」(可5:15)。进一步,耶稣让他回家,恢复他的家庭生活(可5:18-19)。所以,当被鬼附的人与耶稣有了生命的连接,而经历到耶稣的生命能力之后(与上帝合一),他的内心世界有了平静、调整与恢复(开始拥有成熟的自我),与家人的关系也能重建与正常(开始与他人友爱)。

2、基督徒三面灵命的错觉与关系性

不少人对基督徒三面属灵生命的导向与呈现内容有异见与错觉。第一,有些基督徒认为向上灵命与内在自我灵命,是截然不同的生命领域,彼此不相连接。人深度的自我扭曲或心理伤害,是属乎心理与精神领域的问题,与基督徒灵命无关。若有心理的扭曲与伤害,必须求助心理辅导师与精神科医师。心理辅导师与精神科医师对扭曲的修复或心理伤害的治愈,是不容否定。但是,当基督徒活出属灵生命的身分、生命与生活,能正视面对自己的扭曲与伤害,并对加害者发出真正的饶恕与爱时,内在自我的扭曲就能走向修复,心理的伤害便可治愈。饶恕与爱的向上灵命,是心理伤害治愈的源头。因此,向上灵命与内在自我灵命,是紧密结合、密切关联的。

第二,不少基督徒认为内在自我生命与外在生命是不同的生命领域,两者无关。但从耶稣「爱人如己」的诫命可知(太22:39),先爱自己,才能爱他人。在生命的意义与实践上,自我即他人。若没有先爱自己,就无法爱他人。无论自己的状况如何,或软弱、失败、受挫,都以上帝无条件的爱先爱自己,才有可能爱处于任何景况的他人。因此,向内灵命与向外灵命不是两个领域,亦非相互毫无关联,乃是密切关联与互通衔接。向内灵命是向外灵命的根基,向外灵命是向内灵命的必要延伸。

第三,很多基督徒认为当人具有向上灵命,并与神的生命关系建立后,向内生命的变化与外在生活的更新是立即、自动、自然的。但从基督徒的生命历程与生活现实可以发现,向上的灵命并不会让内在扭曲立即地修复,也并非自动地医治心理伤害,更不是自然地更新道德与品格的缺失、不犯罪,成为圣人。在基督徒的日常里,依然有「上帝的律」与「肢体中犯罪的律」的挣扎,而这「肢体中犯罪的律」让自己作「不愿意的恶」(罗7:18-25)。因此,保罗强调基督徒要靠着耶稣「脱离」此困境,并没有说人成了基督徒就立即、自动、自然地不作恶。保罗又说,基督徒有了灵命,要不断地进行「脱去旧人」与「穿上新人」的过程,使自己「渐渐更新」(西3:9-10)。人成了基督徒或有了向上灵命,不能立即完全消除对他人的认知与偏见,无法自动地一笔勾销人际关系的问题,更不能自然地与他人建立友爱关系。

基督徒的向上灵命不是生命改变的「魔术棒」,不是持有向上的灵命,就立即在内在生命「大显神通」或自动地「凡事都能」,更不是让所有的人际关系自然地成就和睦。无庸置疑,向上灵命是属灵生命向内深入与向外延伸的基础与出发点。若没有向上灵命为基础,内在生命的变化不是基督信仰性的,或许是一般心理辅导或精神医学的治疗等的果效。若没有向上灵命或向内灵命为出发点,外在生命的更新,或许是来自其他人生哲学或人际关系学等。

向内灵命是向上灵命的开花处。有了向上灵命,基督徒灵命才能进入内心自我世界,让自我认识、扭曲与受伤的自我、偏激的品格等,走向恢复、修复、医治与更新之路,开出成熟的花朵。向上灵命是内在自我成熟的基础。若一个基督徒的向上灵命没有在向内灵命开花,向上灵命只能是教条、唯知、口是心非或只求与上帝直通相交。

向外的灵命是向上与向内灵命的结实点。若基督徒的向上与向内的灵命无法在向外生命结出果实,这种向上与向内的灵命也只不过是教条、唯知、独我、神祕的。基督徒的向外灵命果实,必须以向上灵命为根基,与向内灵命衔接与互通。若没有向上灵命为基础,不与向内灵命衔接与互通的向外生命,并非是基督信仰,不具备基督教意义。

3、基督徒三面灵命的典范:约瑟、摩西、耶稣

圣经不乏具基督徒三面灵命的导向与内涵的人,旧约中雅各之子约瑟,以及摩西、耶稣,都是典范性人物。约瑟是与神合一的人,并宣称自己是「敬畏神的」(创42:18)。他的一生一直不断经历耶和华与他「同在」(创39:2-3、21-23)。埃及法老王也肯定他里面「有神的灵」(创41:38)。事实上,约瑟的前半生一直是重大试炼的连续,不仅被弟兄出卖,更经历人际关系的深度伤害。但约瑟持定与神合一的向上灵命,不仅内在灵命没有受扭曲或受伤的持续影响,甚至能维持成熟的品格内涵。他的外在灵命也表现出对他人的谅解与饶恕。

首先,约瑟被弟兄们出卖而卖到埃及法老内臣护卫长波提乏的家。他在波提乏「眼前蒙恩」,做家事「百事顺利」,甚至波提乏委任他统管一切家务(创39:1-4)。此时,约瑟没有因被出卖而表现出内心受伤、怨天尤人,反而在经历上帝同在中与上帝合一。他更没有显出内在自我的扭曲,反而维持品格与道德的成熟。约瑟无论在人际关系或外在处事(与波提乏及其家人的人际关系,或处理家务,都「百事顺利」),显露友爱与忠心工作的向外灵命。

第二,当约瑟面对波提乏妻子的同寝诱惑时,因他敬畏上帝,立即意识到这是「大恶」,是「得罪神」的行为(创39:9),就拒绝诱惑。因此,他遭受主母的诬告,被下在监狱。约瑟的向上灵命不仅没有得罪神,反而战胜了内心的欲望(对主母的情欲与占有欲),拒绝不正当的人际关系(与主母同寝),不触犯正当的人际关系(对主人的忠诚),没有道德与伦理的沦丧(犯奸淫)。

第三,约瑟因解读埃及法老的梦而被法老肯定为「有神的灵在他里头」的人(创41:38),作了埃及宰相,生下两个儿子(创41:37-50)。约瑟给长子起名为玛拿西,意思是「忘了」。这意味着「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创41:51)。约瑟与神的灵同在的向上灵命,迎接上帝饶恕的力量,「忘记」过去人生的困苦与伤害。他起名玛拿西,就是他饶恕的决心与行动。

约瑟的饶恕不仅表现在给儿子起名「玛拿西」,更表现在以宰相之位与出卖他的弟兄们的相逢中。当迦南地遇到饥荒,约瑟的弟兄们下埃及籴粮。约瑟遇见认不得他的弟兄们时,虽可以立即施行报复,但他却「装作生人」(创42:7)。他在帮助弟兄获得粮食与财物中,表现出他的饶恕(创42-44章)。当他与弟兄们第一次正式重逢时,弟兄们面对约瑟「都惊惶」,不敢发言。但约瑟却先安慰他们,告诉他们,不要因过去的出卖而「自忧自恨」(创45:5)。然后说:「这是神差我在你们以先来,为要保全生命。……这样看来,差我到这里来的不是你们,乃是神。」(创45:5、8)约瑟与上帝的心意、旨意与作为合一,因而晓悟了弟兄的出卖行为是上帝的心意与旨意,也能解读这是一种上帝的差派作为。约瑟先有了内心的饶恕与自我医治,再向弟兄们发出饶恕的言行。

等父亲雅各死了,弟兄们对约瑟的惧怕心复燃。他们惧怕父亲已经离世,约瑟是否「怀恨」,欲进行「报复」(创50:15)。约瑟面对充满恐惧的弟兄们说:「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50:19-21)从这段话再次确知,此时约瑟虽然可以报复,但他因向上灵命,确定自己不能「代替神」而任意妄为。他的向上灵命阻止心理扭曲与复仇之心再生,禁止报复行动。约瑟与上帝旨意合一的向上灵命,把弟兄们原先的谋害行为,解读为上帝的美好「意思」,并「成就今日的光景」。最后,约瑟的饶恕与行动,还表现在养活弟兄与弟兄家人的承诺,继续「用亲爱的话安慰他们」(创50:21)。

摩西也是三面灵命的导向与内涵的典型人物。首先,摩西在多次紧密地与上帝面对面相逢与交谈中,确认与领受上帝给予他的出埃及召命(出3:1-22,4:1-26)。摩西的出埃及行动是一种外在行动与群体行为,是针对埃及的政治与军事的「属世」事件。但这是他与神亲密相交向上灵命的结果。(注4)希伯来书的作者说:「他(摩西)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来11:27)这说明摩西先具备十足信心的向上灵命,使得他能向外落实出埃及行动。不仅如此,摩西的向上灵命也驱逐了他原先内心的胆怯与退缩,让他不怕埃及王的忿怒(出3:11,4:10-17,6:30)。这是摩西向上灵命在他内心产生的生命的坚韧与笃定。

摩西因持定向上灵命,经历了内在品格生命的变化,特别是他的怒气。他原来是性情火爆耿直,富有正义感与强烈犹太民族意识的人(出2:11-15)。出埃及之后,以色列百姓在旷野因没有水喝,就与摩西「争闹」,向摩西发「怨言」,甚至用石头想打死他(出17:1-4)。这时摩西祷告上帝,上帝指示他击打磐石来取水,让百姓得水喝(出17:5-6)。在这个过程中,摩西的祷告呼求、与神亲密(向上灵命),让他原来火爆的个性与脾气消失无踪(向内灵命)。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时,频繁地向摩西发怨言与恶言(出16:20;民11:1-8,14:1-10,16:41-50,20:1-13)。摩西虽然时而失控向以色列人发怒(出16:20),但他维持与上帝的亲密关系,最终被评价为「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12:3)。

当摩西又一次遭受以色列民的怨言与谋反企图,甚至耶和华上帝也发怒用瘟疫来击杀以色列人(民14:1-12)。在此关键时刻,摩西没有因以色列民的怨言与攻击而受伤害,也没有在忿怒中赞同上帝的击杀计划(向内灵命)。他反而默想上帝出埃及的旨意,担心上帝的名被羞辱(向上灵命),请求上帝赦免以色列人(向外灵命;民14:18-19)。摩西的向上灵命,对上帝的名与荣耀发出认同与合一,产生饶恕之心,平息了内在忿怒风浪,拒绝心理受伤(向内灵命),恳求上帝饶恕以色列人(向内与向外灵命)。

耶稣的一生,完整地活出三面基督徒灵命的导向与内涵。无庸置疑,祂的一生完全与天父契合。在耶稣降世之前的天上,祂便明白天父救赎的旨意,主动地谦卑自己降世(腓2:6-8),接受圣灵的感孕与安排(太1:18-20)。降世之后,耶稣从小就以天父的事为念(路2:49),祂顺服圣灵的安排与引领,接受魔鬼的试探(太4:1-11;路4:1-13);更极其渴慕与神合一(约17:11、20-23),不断地把自己的意思与意念固定在天父的旨意之下(太26:39-45;约2:4,6:38)。最后,耶稣因完成了天父救赎的旨意而离开世界(约17:4;19:28-30)。耶稣是与神完全合一向上灵命的完备者。

耶稣在世上,祂的身分、内在自我、道德品格不断地面对挑战与冲击。当魔鬼让祂把石头变为食物,从圣殿殿顶跳下,以获取万国荣华为条件而向魔鬼跪拜等的试探时,耶稣紧紧地与上帝的话语合一(太4:1-11),用上帝的话语抵挡魔鬼的各种诱惑(向上灵命)。魔鬼要祂在圣殿殿顶跳下,透过耶稣虽坠落而不死,让众人推崇祂,成为人民英雄或偶像人物,忘却自己的弥赛亚身分。但耶稣识破魔鬼的诡计,没有陷入自我身分的迷失与情欲的摆布(向内灵命),持续与上帝的话语认同与合一,抵制了魔鬼的挑战(向外灵命)。

耶稣对施加种种暴力、肉体伤害,并钉祂十字架的兵丁们,不仅主动饶恕,更请求父神的饶恕(路23:33)。对否认祂而逃跑的门徒们,耶稣先体恤他们肉体的飢饿;耶稣更饶恕有极大罪疚感与惧怕的彼得,赐他新的使命,鼓励他继续奔走前路(约21:1-23)。耶稣的向上灵命与向内灵命,在饶恕与接纳里,开出向外灵命的果实。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